山东日照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1页
山东日照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2页
山东日照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3页
山东日照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4页
山东日照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评价_一、综合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绥靖( ) 瓦砾 ( ) 仄歪( ) 荻港( ) 憧憬( )阻( ) 荒mi( ) pi 见( ) 寒jn( ) 惊hi( )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中。 (1) 转弯摸角( )(2) 名付其实( )(3) 张惶失措( )(4) 月明风青 ( )3.填空。(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国的作家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等。(2)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3) 请你写出四个军事成语_、_、_、_。(4)人们常用汉乐府长歌行里的“ , 。”来告诫青少年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到老悲伤叹息。4.结合课文,选出加点词的感情色彩和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5.凭借语感,在括号中分别填入相应的词语。例: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丽); (1) 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 );(2)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 ); (3) 金钱可以买到豪宅,但买不到( );(4)金钱可以买到赞美,但买不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不认真做一件事。B. 历史上成绩卓越的人物,在学习上无一不是刻苦认真,常常废寝忘食的。C. 东山岭上古木参差,奇石耸立,天然成趣,真乃巧夺天工。D. 青年人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7.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您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二、自主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8.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 、 、 、 。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 。这篇新闻的标题用 、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渡江的气势。9.文中的第段是这篇消息的_ 部分,它从 、 、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 ,作用是_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10.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11.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请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议论的语句。然后思考: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这些议论的语句插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2.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13.请在文中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然后思考本文作者为什么不按照“东中西”或“西中东”的空间顺序写,而按“中西东”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14.文段中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出了什么?三、拓展迁移狭路相逢美彼得勃德威邦勒郭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团中有一位牧师在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他打扮得很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日本人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底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个日本人正朝我们走近。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好像在做什么准备似的,他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只沉舰的栏杆处。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他静静地祷告完后,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了海水中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要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漏了他的感情。我猜他也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枪药弹炮,炸毁了我们的军舰。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手拿一顶帽子。我突然想,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来这,也有他的使命吧。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遗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脚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个躬。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无可言及的感情。15.“我”“眼角”为什么能够“突然瞥见”日本游客?“刻意而整齐”的打扮从心理方面怎样理解?16.怎样解释“日本人的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花环“很精美”且“价格不菲”?17.文中哪处表现了日本老人“几乎有些庄严”?他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一口气”?18.作者为什么在“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海水中”后强调地注释出“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19.为什么说“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20.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被侵略者,他们怎么会有“共同的痛苦、荣耀和记忆”?21.你怎样理解文题“狭路相逢”和文章的主题?四、写作(如时间允许,可附加作文)22.下面内容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品味 提示:横线上填入生活、快乐、友情等词。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消息。如“学校秋季运动会”“教师节观礼”“开学典礼”“奥赛快讯”等,也可自己另外考虑其他内容,题目自拟。要求:写出消息特色;注意新闻的六要素。八年级语文上册试题答案第一单元不写作文,按100分计:一、综合学习(39分)1.音字互填(10分)su lzd chng 遏 谬 瞥 噤 骇 2.(4分)摸抹付符 惶皇青清3.(12分)略 4.B(3分)5.(4分)略 6.C(3分)7.您像美不胜收的艺术画廊,让我们流连忘返。(美术老师)二、自主阅读(35分)8.(7分)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用事实说话 百万横渡9.(7分)导语作战兵力、渡江区域、战况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10.(2分)两次出现说明消息既快又准11.(10分)议论的语句:“此种情况,一方面另一方面都很泄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这段简洁的议论插在对中、西两路军的记叙之后,从敌我双方分析了人民解放军神速突破“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的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向的根本因素的道理,从而深化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12.(2分)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13.(5分)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这是因为中路军首先发起了进攻,所以先说。东、西两路军均于次日同时发起战斗,而西路军和中路军一样,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抵抗甚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军,内容详实,叙述具体,文势也涌起了高潮。 14.(2分)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三、拓展迁移(26分)15.(4分)(1)他的打扮与众不同。(2)庄重的打扮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对完成此次使命的重视。16.(4分)(1)日本是侵略者,在这个灾难的场所,每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不应该无动于衷的。(2)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重视和真诚。 17.(4分)(1)整理领带与衣褶及深吸气等一系列动作。(2)表现了心情的沉重,他是负罪而来,是来还债的,不能不沉重。18.(3分)眼前的海水曾是激烈的战场,多少年轻的生命就在此被无情地吞噬了,面对此海水不能不遥想当年。19.(3分)他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军人对军人的方式,这样更有人情与人性。20.(4分)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的战争,他们有着共同的感觉,失去战友的痛苦,作为军人为自己国家打仗的荣耀,记忆永远定格在60年前的这场战争。 21.(4分)(1)宿敌相遇可以说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2)本文叙述了美国老兵和日本老兵狭路相逢却未干戈相见,日本老兵真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