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教案、学案_第1页
18课教案、学案_第2页
18课教案、学案_第3页
18课教案、学案_第4页
18课教案、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法布尔及其昆虫记。2、本文文体特点。3、课文,学习生字新词。4、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重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字词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这些昆虫,它们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要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优美文笔,去倾听蝈蝈的歌声了。(出示课题及作者)2、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在1879年写成昆虫记第一卷,此后他开足生命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其内容及风格都比较和善,甚至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敬重与热爱。绿色蝈蝈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鲁迅先生称之为写“昆虫的生活”和“昆虫的故事”的楷模。3、本文体裁:科学小品文(提问学生相关的说明文文体常识。强调本文体裁的划分依据语言特色)4、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圈点生字新词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解学习生字新词5、教师检查明确,并要求学生完配套练习第一小题。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连绵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篝火 螽斯 逃窜 劫掠 莴苣 低劣 庞然大物 俘虏 嗉囊 喙 吮吸 盔甲 屠夫 姊妹 妒忌 颚 钳子 悬殊 踢蹬 贪婪 唾液6、读课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1、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提问学生阅读情况。 2、括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 方法指导: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句子,尤其是概括性的句子,比如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或者归纳文章的中心段落所在,这样具有利于从宏观上提纲挈领式的把握课文内容。7、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究研讨课文内容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4、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蟋蟀 果酱 狩猎 篝火 和睦 雌雄 糖浆 篡夺 姊妹 干涩2、问作者;本文作者( )是( )国 ( )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 )。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 )及其( )。二、研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2、 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 ( 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和睦共居)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明确:作比较 举例子 ) 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追捕蝉鹰同类相食螳螂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叫声蝉喜欢吃肉螽斯9、本文在说明蝈蝈时采用了什么顺序?(逻辑顺序:叫声外形食性共居)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三语言运用:造句练习:扰乱 沉寂 静谧 隐隐约约 连绵不断 夜色苍茫 津津有味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习题。2、 学习法布尔潜心研究小生命的可贵品质,借鉴其写法上的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生命。字数在500字左右的观察性说明文。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附:板书设计:引出蝈蝈(1-2段) 别人欢庆国庆(闹) 表现出作者对比衬托 “我”阴暗角落聆听田野音乐会(静) 执着与热爱 蝉的哀号引出“主人公”蝈蝈 (从旁切入) 声音:喑哑 尖锐 短促 清脆 柔和 外貌:漂亮 苗条 匀称 不喜欢吃莴苣叶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喜甜食(蝉) (3-11段) 食物 偶吃水果、青草 品尝死尸(贪婪) 居住:共居、不争吵(和睦共处)18、绿色蝈蝈学案法布尔(法国)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2、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预读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法布尔:昆虫记: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喧嚣 劫掠 静谧 吮取 喑哑 狩猎 嗉囊 螽斯 下颚满载而归: 弱肉强食: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3、自助阅读:(1)、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是:_,这句话运用了_和_ _修辞方法,_说明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蝈蝈的_之情,对生命的_之情。(2)、蝈蝈的叫声总特点是_,它像_,又像_,说明方法是_;还把它与蝉放在一起,运用_说明方法。其中句中的“篡夺”的感情色彩是_.(3)、蝈蝈的食物习性:它最爱吃的食物是_,它还吃_,甚至吃一点_,它们也存在_现象。段6、段7分别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作者对这一部分采用了_写。(详写、略写)(4)、段11告诉我们蝈蝈的生活习性是_.(5)、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内容有_,说明顺序是_,说明方法主要有_和_,说明语言为_本文从说明内容上分属于_说明文,从语言上分又属于_说明文。(6)、文章段1、2运用_写作手法引出说明对象,在一“静”一“闹”中体现作者_.(7)纵观全文,作者把蝉当做人来写,全文运用了_写作手法,这样写得好处是_(8)作者对蝉的称号不断改变:它捕蝉时称为_;它作为观察和实验对象时称为_;它吃蝉肉时称为_,这样变换称呼的好处是:_ _.思悟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3、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 _(A食肉B食草C杂食)性昆虫。4、“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拓展延伸1、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2、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赞誉。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检测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 2、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课外阅读冬日闲趣养蝈蝈自清代时起,皇宫内外的官宦人家都喜爱聆听蝈蝈清脆的叫声,特别是在冬季里。每逢雪天,他们都要聚集在一处,把各自的蝈蝈摆放在温暖的房间里,一边赏雪,一边享受蝈蝈悦耳的歌声。这个习俗历经百年延至今日,如今竟成了平民百姓们冬日里的一大乐事。说起冬天养蝈蝈,寇金宝老先生要算是其中最正宗的一脉了,100多年以来,寇家积累了不少饲养蝈蝈的经验,并且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寇先生告诉记者,凡是能在冬天饲养的蝈蝈,一般都是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来的。每年的8月至9月底,寇先生都要前往山区收购一大批成年的母蝈蝈(也叫驴驹,尾部有一根长长的产卵管,无翅,不会鸣叫),带回饲养基地,交配后,在土中产卵。10月初,新孵出的幼虫最需要精心的照顾,它们一般吃一些涂裹了黄豆粉的胡萝卜,环境温度和日晒量都会影响到蝈蝈将来的颜色和体形。这些幼虫到了11月初,基本上结束蜕变,进入成虫期。简单地说,成年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四个品种: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蜡制品似的鲜艳、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铁蝈蝈”;类似枯草颜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种纯绿色的叫做“绿蝈蝈”。这些成年蝈蝈基本上属于肉食动物,饲养者可以每天喂它们一些“面包虫”,间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营养均衡。在冬天喂养蝈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喂养蝈蝈的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在高于2728摄氏度时,蝈蝈就会开始大声鸣叫,但是切忌把养蝈蝈用的葫芦放在暖气上烘烤,并且长时间的鸣叫也会缩短蝈蝈的寿命。当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大约在16摄氏度左右时,蝈蝈就会停止鸣叫,当然,温度也不能太低,0摄氏度以下时就容易造成蝈蝈的死亡。这些冬蝈蝈一般都可以活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后,不过,也有许多饲养高手能让它们一直活到第二年的8月份左右,这就在于精心地为它们搭配饮食,并且控制好它们生活的环境温度。另外,不仅喂养冬蝈蝈本身充满乐趣,盛蝈蝈用的葫芦也十分讲究。那些葫芦的外表有着相当复杂的花纹图案,这些花纹并非雕刻而成,是通过模子使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形成的。在清代也有“官模”“民模”和“本长”之分。葫芦的构造也非常巧妙,通常在葫芦口内会放置一个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