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A .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B . 蚩尤部落炎帝部落C . 蚩尤部落黄帝部落D . 蚩尤部落炎黄联盟2. (2分) 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A . 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 .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C . 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 . 半坡人的生活状况3. (2分) 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共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处于同一生活流域B . 都种植原始农业,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 .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 . 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4. (2分) (2017七上山西月考) 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黄帝 炎帝 蚩尤 大禹A . B . C . D . 5. (2分) (2019七上金乡月考)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 A . 禅让制B . 郡县制C . 世袭制D . 分封制6. (2分) (2017七上合肥月考) 东周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商汤灭夏B . 武王伐纣C . 盘庚迁都D . 平王东迁7. (2分) 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司母戊鼎 人面鱼纹彩陶 兵马俑 汉、胡服佣A . B . C . D . 8. (2分) (2016七上从江期中) 商代文字主要写在( )上。A . 青铜业B . 龟甲、兽骨C . 竹简D . 丝帛9. (2分) (2020河北模拟)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公田变为私田B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C . 国家走向统一D . 封建制度的确立10. (2分) (2016七上简阳期末) 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 . 走向统一B . 弱肉强食C . 诸侯争霸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11. (2分) 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 . 施仁政于民B . 实行“法治”C . “道法自然”D . “兼爱”12. (2分)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上述答复体现了( )A . 中国汉字词性的多变性B . 儒家学派克己复礼思想C . 答者对贤明政治的推崇D .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形势13. (2分) (2019七上大庆期末) 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的职权范围是( ) A . 负责监督皇族B . 监督地方官员C . 负责州县的政务D . 负责地方军事防务14. (2分) (2017七上金堂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是( ) A . 刘邦、项羽起义B . 黄巾起义C . 陈胜、吴广起义D . 垓下之围15. (2分) (2019七上孝感月考)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中的“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统治的措施是( ) A . 抵御匈奴,巩固边防B . 统一文字和货币C . 焚书坑儒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 (2分) (2018九下泰兴月考)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B . 郑国C . 灵渠D . 大运河17. (2分) (2016七上延安期中)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 弱肉强食B .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 . 适者生存D . 统一18. (2分) (2016七上娄星期末) 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 . 受到统治者竭力压制B . 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反对C . 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 .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19. (2分) (2016七上南阳期末)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 . 长平之战B . 马陵之战C . 赤壁之战D . 官渡之战20. (2分) (2016七上徐州期末) 赤壁之战的主要影响是( )A . 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B . 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C . 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D .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确立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2分)21. (20分) (2017七上金堂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朝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秦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 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除上述文字反映的相关内容外,秦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2. (20分) (2018九下泰兴月考)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政治制度对比】材料一:【近代西方民主进程】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中国民主法制探索】材料三:(1) 根据图一、图二说明古代雅典与中国最高权力的归属。与古代雅典相比,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2) 上述材料中“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3) 图三,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说说图四中宪法的历史地位。 (4) 【展望中国法治前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能任性。 ”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3. (20分) (2018扬州)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 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 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4. (12分) (2018北京) 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材料一: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是_。西汉张謇出使西域,到达了很多国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_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_。材料二: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基开放40年:回顷与展望材料四: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序号年份口号2001年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2003年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2013年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2016年旅游促使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1) 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的有_。 (2) 依材料二,说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3) 依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序号时代课题世界和平序号时代课题1序号时代课题2_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