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_第1页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_第2页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_第3页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 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 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 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 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阶段 特征 1893-1926 无声电影 爱迪生发明电影, 好莱坞兴起, 八大电影公司成立, 电影迅速获得广 大消费者的认同,美国在全球范围获得霸主地位 1926-1929 早期有声 电影 有声电影技术发明, 开启了电影制作的新时代: 新的媒体, 新的影院 1929-1946 蓬勃发展 美国电影进入 20 年的黄金时代,开始工化生产, 类型片迅速占领市 场 1947-1970s 二战后的 衰落 政治风暴、 派拉蒙判决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电视的普及促 使电影业开始发生变革 1980s 至今 新的时代 管制政策不断放松,电影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数字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好莱坞电影再次风靡全球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 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 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 随后进人小剧场, 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 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 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 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 400 部, 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 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 16 项专利权。到 1910 年,电影 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 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 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又临近墨西哥 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 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2 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 。 至 1912 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 400 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 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塞纳-马恩省特、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 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 1915 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 家已经出现。 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 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兴起。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三、有声电影改变产业发展方向 早在 1894 年,爱迪生试图将声音与电影同步录入,但是这个想法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 功,包括收音机的先驱李福雷斯特在内。 由于无线电广播的普及,默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宁愿呆在家里收听广播节 目,也不愿意去电影院消费了。日渐减少的票房收入使美国电影业陷入危机。为了增加票房 收入,摆脱经济困难的局面,电影业积极开发新技术,改进电影质量。直到 1924 年,西方 电气公司成功研制了维他风(Vitaphone,利用唱片录放音的有声电影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 将音乐录入然后与电影同步播放。 1926 年,华纳兄弟公司发行了第一步有声电影唐璜 。 唐璜首映式票价 10 美元, 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不过大多数主要的电影制造商对有声电影依然持谨慎态度。最开始,维 他风并不能使声音与画面同步, 但到了 1927 年, 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百老汇走红歌舞片 爵 士歌王 ,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1928 年 7 月 6 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 有声片” 纽约之光 。 自此, 有声电影全面推开, 一年之内半数美国影院安装了音响设备。 至 1930 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从那时起,影院 里挤满了想要欣赏这种奇妙电影的观众,电影制作的新时代来临了:新的传媒方式,新影院 设备和新的演绎方式。 电影的音响革命恰与美国 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同时发生。有声电影极大地刺激了美国 电影市场,观众蜂拥前往观看这种更加“新奇的玩艺儿”,因此尽管经济萧条,电影业表面 上却还繁盛。实际上经济危机给电影工业以重大打击,在与广播的竞争中,广播因其免费将 广大轻重牢牢拴在家里,到 1932 年,影院上座率相对于 1929 年下降了 30%。一批批较小 的影片公司和影院陆续倒闭,几家大影业公司也要依赖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的支持才能生 存。此外,有声电影使生产成本提高,影片生产的数量锐减,又因有声片带来的语言障碍大 幅度缩小了美国电影的海外市场。 在电影业内部, 音响的出现冲击了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各个 部门,一些不能用于有声片的技术人员都被淘汰了。不过,与其他行业相比,美国电影业受 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小了很多,并且在经济危机之后很快就恢复了。 四、消费需求促进电影产业蓬勃发展 从经济危机伊始,电影产业长达 20 年的黄金时代开始了。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开 始对好莱坞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到 1935 年,两大财团基本上控制了好莱坞的八大公 司。找到经济后台的八大公司更加财大气粗,各自扩充实力,网罗人才,八大公司控制了美 国电影发行额的 95%。 好莱坞每年生产电影数量高达五百部,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 30 以上,平均每周有 8 千 万美国人会去看一场电影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 在 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 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 30 年代,歌舞片、警匪 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 3 五、政治风暴、反垄断和派拉蒙判决导致产业在二战后陷入衰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 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 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 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1947 年,美国国会的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指控一些共产主义 者已经混入了电影行业, 并且利用电影为他们做宣传, 电影业便成为委员会调查的目标之一。 “非美活动委员会”于 1949 年 10 月 20 日开始审讯,结果“好莱坞十君子”被判入狱。 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此做了大量报道。大批导演、制片人、演员、编剧都和这 10 个人 一起被列上黑名单。他们或沦为无业者,或流亡国外,卓别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场风 波使好莱坞元气大伤,并持续了 10 多年。 40 年代末, 独立放映商们依据反托拉斯法, 开始向政府抗议大制片厂们利用产销映一条 龙的优势、排挤独立厂商的垄断行为。1948 年,最高法院宣布大制片厂对电影业的垄断为 非法,要求放映业必须和发行业、制片业分离。这次被称作“派拉蒙判决”的案例标志经典 好莱坞时代的结束,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走向了终结。大制片厂制度解体后,大型电影公 司没有了保证自制影片上映的院线,必须单独发行每部影片,依靠影片质量争夺观众,这导 致了制片和宣传成本的大幅攀升。 电影公司的营收依靠少数大制作电影的模式越来越强化此 外,战争结束后,电视台迅速增多,五六十年代电视机逐渐普及并进入家庭,消费者以每月 20 万台的速度哄抢电视。退伍军人回家继续以前的工作,妇女们重回家庭做家庭主妇,家 庭收入的减少使得人们很少去电影院。新的娱乐方式,如迷你高尔夫和保龄球,使得电影院 的观众数量锐减。到 1957 年,影院每周接待观众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足 4700 万。电视的 普及在给电影产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机遇, 制片厂开始作为内容提供商与 电视网络展开合作,广播电视成为了电影产业获得利润的又一平台。 六、经济高速发展和对娱乐需求使得好莱坞进入新的时代 70 年代末, 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时期, 人均收入的增长使得人们对娱乐的需求 增多,好莱坞再度出现了新的曙光,各类型的影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 80 年代,多 厅式戏院结合大型购物中心的新式电影院出现,才开启了好莱坞的全新时代。这一阶段,好 莱坞不再限于只生产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音乐、观赏性运动、主题公园 等各种文化传媒产业都与好莱坞产生了交集。 水平整合这一新模式开始在好莱坞电影公司中 流行起来。由此开启了好莱坞的又一黄金发展阶段,被称为“新好莱坞”。这一新的阶段并 没有带来美国电影业的再一次高速增长,但从 1981 年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时 期,电影票房逐年递增,但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出现大起大落。 1980 年北美票房为 27.49 亿美元,1990 年增长到 50.33 亿美元,十年的时间票房几 乎增长了一倍。从 1995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 10 部左右票房过亿的巨片。 票房的高涨一方面反应了90 年代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以强劲攀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另一方面反应了商业性开始充斥于好莱坞电影。到 2012 年北美电影总票房达到了 108.11 亿美元。 80 年代后期, 里根政府开始放松企业管制政策, 几家大制片公司又开始重新获得对银幕 的所有权。1986 年开始,各大公司都购入或参股了院线。在经历的 80 年代电影体系的趋 向完善之后,9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如同欧洲的足球联赛一样,成为了美国的无烟工业。70 年代出现的多银幕影院在 80、 90 年代继续迅速发展, 小而旧的单银幕影院不断被关闭。 1980 年到 2000 年,全美银幕总数从 17000 增长到 37000 张;但影院数量却减少一半,由 13000 家降低至 7400 家。 电影银幕也越来越向主要院线集中。以 80 年代中期为例,主要院线控制了全国 22000 4 张银幕中的 35%,其中 7000 张高级银幕坐落在大城市繁华地段,贡献 80%的票房收入。 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线下成本降低, 即设备、技术制作成本,而线上创作成本,如明星、剧本和导演成本依旧。具体表现在传统 摄影棚和制作中心地位削弱、制作工会权力削弱、现有创作资源价值提升,从而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市场准人的壁垒。 (2)影响发行方式。 一是双向高速数字传播网人户; 二是媒介产业从地区地理垄断 (有线网) 或寡头垄断 (城 市报纸、电影院)走向高度竞争的媒介结构,这种结构中媒介市场边界是靠语言、文化和生 活方式兴趣划定的;三是现有内容(影片、节目)储备库的价值急剧攀升,特别是那些可以 向细分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另外,票房收入将不占电影收入的主体,1999 年美国电影在 美国和全球的票房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