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一氧化碳,据报道:在短短的两年内,安徽芜湖市大约有50人死于煤气中毒。,无色无味气态,1.977比空气大,约是空气的1.5倍,能溶于水,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略小,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1.25,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不同,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燃烧时的现象,安静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蓝色的火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煤炉,1、如何鉴别两瓶无色气体:H2和CO?,答:分别点燃,检验燃烧的产物。,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的反应现象,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的比较,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除去CO2,再最后再,讨论,1、如何鉴别CO和CO2?2、如何将CO中混有的CO2除去?3、如何将CO2中混有的CO除去?4、如何证明CO2中混有CO?,答:燃烧的木条去点燃通过灼热的CuO通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答:通过澄清石灰水.,答:通过灼热的CuO.,将此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通过灼热的CuO,,3.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O2与Hb的结合能力的200300倍,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1.25g/L(空气的密度1.29g/L),2、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1)、可燃性,(2)、还原性,(3)、有毒性,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O2(点燃),(高温)C,二、一氧化碳,讨论,1、冬天用炉火取暖,临睡前用冷水放在炉子上,能否预防煤气中毒?2、如果煤气中毒,应该如何急救?,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气球吸收尾气或用点燃的方法对尾气进行处理?,N2COH2,N2,C,CUO,CU,CO2,CO,1.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2.有人说,只要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错误),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CO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起反应。,判断正误:,例题、相同质量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是()A、711B、117C、11D、1411,例题: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将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将混合气体点燃,例题、欲除去CO中混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科:青光眼筛查及治疗方案
- 康复医学科:脊柱骨折康复流程
- 2020-2025年咨询工程师之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健身中心外墙油漆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关于外籍员工合同范本
- 2025贺雅彬装修合同官方版
- 网络舆情与危机管理
- 2025年财政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范本
- 2025渔业养殖合同(农业承包合同)
- 手机管理与网瘾预防
- 诊所院感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浙江省考2025年行测真题及答案
- 小学酒精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会工作者结构化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方向盘开关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江苏南通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6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风机安全逃生培训
- 科技辅导员认证笔试初级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天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试(理论考核)题库及答案
- 雨污水管线及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线缆厂拉丝模具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