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最后消防专篇(展厅篇)修改_第1页
s3最后消防专篇(展厅篇)修改_第2页
s3最后消防专篇(展厅篇)修改_第3页
s3最后消防专篇(展厅篇)修改_第4页
s3最后消防专篇(展厅篇)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双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阳中心南区S3栋建筑施工图设计消防专篇项目负责人:赵嗣明 蔡 军技术负责人:程棣华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O年六月目 录1、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1.2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1.3工程概况1.4总平面消防设计1.5建筑消防设计1.6结构消防设计1.7给水排水消防设计1.8暖通空调消防设计1.9电气消防设计2、图纸部分1、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1.1.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本工程“太阳中心”的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2004规审京393号。1.1.2、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2006年5月发出的关于“太阳中心”工程的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书,编号20060333-060311。1.1.3、 建设单位就本工程所提出的业态分布等设计要求及有关资料。1.1.4、 北京双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本公司签订的“太阳中心南区”委托设计合同。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本项目设计中,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做到安全应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2.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1.2.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1.2.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2001年版1.2.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2001年版1.2.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年版1.2.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14020051.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1.2.9建设防雷设计规范 GBJ50057942000年版1.2.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1.2.1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1.2.12消防安全标志 GB12395921.2.13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563019951.2.14北京市消防条例1.2.15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1.2.16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951.3、工程概况1.3.1、太阳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东路与新京承高速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太阳宫新区的西南部。1.3.2、太阳中心为集写字楼、高档公寓、文化娱乐中心及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现代化商贸社区。规划用地10.27ha,总建筑面积64.27万m2。1.3.3、本次设计合同范围为太阳中心南区,位于太阳中心用地南侧。南区规划用地5.49ha,总建筑面积 272016.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3982 m2,地下建筑面积约98296m2。主要功能地上部分为商业、娱乐中心及酒店,地下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1.3.4、南区地上部分共分为四栋建筑。分别为S1、S2、S3、B1S4栋建筑。S1栋地上共七层,地上一七层为商业,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为41373.17 m2,建筑檐口高度40.35m。S2栋地上共六层,地上一六层为商业,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为31522.57 m2,建筑檐口高度37.35m。S3栋地上共五层,地上一层为商业,二五层为展厅。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为31273.83 m2,建筑檐口高度为40.35m。B1S4栋为酒店及配套,地上一七层为酒店大堂、会议、餐饮和娱乐中心等配套,五二十五层为酒店客房。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为69812 m2,七层檐口高度为40.35m,二十五层檐口高度为99.90m。南区地下部分共三层,地下三层平时为停车库,战时部分为人民防空地下室。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等。1.4总平面消防设计1.4.1、太阳中心南区:北面隔规划三路与太阳中心北区隔路相望,S3、B1S4栋与北区建筑间距大于60m。南侧隔太阳广场与北三环路相临,东侧为规划一路,隔路为太阳宫变电站,相距大于30m,西侧也是城市道路,与四周建筑的距离均能满足规范要求。S1B1S4四栋之间23m宽十字街相隔,建筑物之间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1.4.2、南区四栋建筑四周均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四栋建筑的消防登高作业面的长度等均能满足高规4.1.7条的要求。1.4.3、消防车道宽度为5m,坡度 3 %,消防车道登高作业面所在的道路宽5m,坡度 0.5 %。消防登高作业面部分无妨碍登高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为9m。消防车道按可通过30吨消防车荷载设计。1.5建筑消防设计1.5.1、太阳中心南区S3栋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一级。1.5.2、防火分区及疏散1.5.2.1、本建筑按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一类高层建筑的规定划分防火分区。(详见防火分区图)1.5.2.2、S1、S2、S3、B1S4栋建筑地下为整体地下室,共三层,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等。地下三层南侧及东侧按北京人防办要求设计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15704.79m2,战时为物资库,平时为停车库,共停放车辆1470辆。地下室按地上4栋分为、区,S3栋地下室为区,面积24820.24m2,停车库共可停车312辆,为一类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1.5.3.3、本建筑各部分设自动灭火系统1.5.3.4、防火分区之间用防火墙分隔,耐火极限大于3.0h。地面以上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两个独立安全出口。防火分区之间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及特级复合防火卷帘。1.5.3.5、S3栋建筑每层面积均大于4500 m2 ,设3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速度为2.0m/s及1.0m/s。所有消防电梯均直通地上各层,下至地下室三层。1.5.3.6、疏散S3栋设8部防烟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均至屋面,部分下至地下三层。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均大于6 m2,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面积均大于10m2,合用前室及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疏散楼梯及前室的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1.5.3.7、本建筑内的防火隔墙均砌至梁板底部,不留缝隙。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采用不燃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实,各种竖向管道均独立设置,井壁为150厚加气混凝土,其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层层分隔,分隔材料同楼板。1.5.3.8、S3栋建筑在地下一层设一个消防控制室。其面积为39 m2,设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5.3.9、S3栋建筑地下一、二、三层各设有一个变配电所,1个冷冻站和热力站,1个生活泵房和中水泵房。采用自动喷淋系统的防火分区1000 m2,未设自动喷淋系统的防火分区500m2 。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一至二个直通室外的出口。1.5.3.10、本工程玻璃幕墙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采用不燃烧材料。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均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1.5.3.11、本工程室内装修做法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1.5.3.12、本工程室内疏散宽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1.5.3.13、S3栋建筑疏散宽度计算如下:层数楼层功能楼层建筑面积(m2)营业厅面积(m2)疏散人数(人)疏散宽度(1m/100人)设计疏散宽度(m)二层商业或展厅5480.69 43204320x0.5x0.85x0.65 =119311.932.18=16.8三层商业或展厅5913.0247524752x0.5x0.77x0.75=137213.722.18=16.8三夹层商业或展厅1731.34705705x0.5x0.6x1.00=3532.112.14=8.4四层商业或展厅5900.8347404740x0.5x0.6x1.00=142214.222.18=16.8五层商业或展厅5896.2047364736x0.5x0.6x1.00=142114.212.18=16.81.6结构消防设计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等级一览表 构件名称截面(mm*mm)保护层厚度(mm)耐火极限(小时)燃烧性能备注钢筋砼墙200153.0非燃烧体钢筋砼柱1000*1000305.0非燃烧体1100*1100305.0非燃烧体1200*1200305.0非燃烧体900x900305.0非燃烧体800x800305.0非燃烧体700x700305.0非燃烧体600x600305.0非燃烧体500x500305.0非燃烧体钢筋砼梁252.00非燃烧体钢筋砼板100152.00非燃烧体1.7 给排水专业消防设计本工程消防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室外设生活、消防联合给水管网,成环布置。两路DN300城市自来水供水管向该环网供水。在原B1S4栋地下室三层设有冷却水补水和消防用水合用水池一座,总容积为892 m3,其中包括三小时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一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和一小时水喷雾灭火用水量792 m3(不贮存室外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由室外生活、消防联合给水管网保证,考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同时动作),合用水池设有消防用水量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B1S4栋屋顶设有专用的消防水箱,容积为18 m3。由于地下室停车库不采暖,故地下室二、三层充有水的管道需采取辅助电伴热的方式保温,以保证冬季各消防系统的正常工作。1.7.1、室内消火栓给火系统室内消防水量40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5L/s,每只水枪最小流量5L/s,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消火栓采用SN65,消防龙带长25m,水枪口径d19,消火栓间距能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所有消火栓均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在每个消火栓箱内均设有能直接起动消防水泵的按钮。除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箱内不带消防卷盘外,其余各消火栓箱内均带消防卷盘。 消火栓系统接自B1S4栋的低区。消火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同时在出口动压力大于0.5MPa的消火栓处设置减压孔板,以平衡消防给水管网的压力和流量。B1S4栋屋顶设有专用的消防水箱,容积为18m3,设消火栓系统增压设施,型号为SQL800X0.6。室内消火栓给水泵设置在地下室三层水泵房内,选用XBD10.5/40-75-HY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其性能144 m3/h,1.0 MPa,75kW。室外设有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往室内消火栓给火系统补水。消防水泵接合器采用地下式,设于室外地下,有明显标志。 室内消火栓给火系统详见室内消火栓给火系统原理图。1.7.2、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本建筑的特点和功能,地上部分均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年版)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室一、二、三层不采暖的汽车停车库,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平时预作用阀后管道不充水,火灾发生时,安装在保护区的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联动控制打开雨淋阀使管道中充满水,系统转变为湿式系统,闭式喷头破碎喷水进行灭火。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阀后的管道平时不充气,配水管道末端均设有快速排气阀。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分区域设置,共8组(其中预习作用阀3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消防泵。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同时具备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盘)手动远控和水泵房现场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消防泵的方式;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同时具备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盘)手动远控和现场应急操作三种开启雨淋阀的方式。预作用阀采用电动方式自动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接自原B1S4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低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装置设置在B1S4栋屋顶水箱间,型号为SQL800X0.6。防火卷帘采用以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特级防火卷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设置场所的危险等级、设计流量和喷头设置区别如下表,其中除厨房内喷头动作温度为93,其余各处喷头动作温度均为68。若吊顶上部净空高度大于800mm,则均需在吊顶内增设K=80直立型喷头。 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设计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自动喷水泵设置在B1S4栋地下室三层水泵房内,选用XBD10.5/40-75-HY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其性能144 m3/h,1.0 MPa,75kW。系统室外共设有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往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消防水泵接合器采用地下式,设于室外地下,有明显标志。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详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原理图。 1.7.3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本工程室外消防水量为30L/s,室外消防管道为生活消防联合给水系统,环状,低压制。在设计范围内设置了10个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设于室外地下,有明显标志。1.7.4灭火器配置所有公共部位及消防控制中心、各专业设备用房以及每一消火栓箱处均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8 暖通空调专业消防设计1.8.1地下三层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各层根据防火份区均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内均设远控设多叶排烟口. 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均设280排烟防火阀.1.8.2地下汽车库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6次/h计算,消防补风采用机械补风,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以上,地上各层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 计算,补风采用自然补风。1.8.3所有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入口处均设280关闭的防火阀或排烟防火阀并与风机联锁,当所排烟气达到280时,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也联动关闭。1.8.4风管穿过防火墙或楼板时,应设予埋套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小于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无害的柔性材料封堵。1.8.5地下汽车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电信号打开该防火分区排烟系统上的排烟阀,并启动排烟风机,消防补风系统继续送风,当送风温度达到70时,记忆合金关闭送风管道上70防火阀,并联动关闭防烟送风机,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记忆合金关闭排烟风机入口处280排烟防火阀,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地上部分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电信号打开该防火分区排烟系统上的排烟阀,连锁运行设于屋顶的排烟风机向室外排烟,补风采用自然补风,风机入口处设280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关闭,排烟风机停止运行。1.8.6合用前室及防烟楼梯间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每隔一层设有自垂百叶式加压风口,地上层着火时开启地上部分加压风机,地下层着火时开启地下部分加压风机;合用前室每层均设有多叶送风口,事故时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两层送风口并与加压送风机联锁。1.9电气消防设计1.9.1强电专业 1.9.1.1消防电源和配电 (1)消防控制室(火灾报警设备)、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疏散指示照明、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为保证一级负荷供电的可靠性,本工程从市政电网取得两路相互独立的10kV电源。(2)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及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采用双电源双回路配电并在靠近用电设备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3)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耐火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及耐火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线穿镀锌钢管暗敷在不燃烧结构内,明敷时消防线路穿钢管或封闭金属线槽外刷防火涂料,其它线缆采用阻燃电缆及电线。(4)消防用电设备采用独立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1.9.1.2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在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机房、变配电所、电话机房等发生火灾时需要坚持工作的场所设应急照明,照度保持正常照明照度。在地下车库、地下设备机房、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商场、展厅及疏散走道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最小平均照度大于5Lx。应急时可由消防控制系统强制点亮,应急照明灯具均应配有不燃材料制作的保护罩。重点部位应急照明备用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2) 建筑内各疏散出口的顶部、长度超过20m的疏散内走道及走道的转角等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均设置疏散指示照明。电光源型疏散指示标志24小时点亮;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中的门上方均设置电光源型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3)疏散导流标志按北京市地方标准(DBJ01-611-2002)在设置。(4)应急照明线路敷设采用NH型铜芯电线BV或电缆YJV穿热镀锌钢管暗敷或热镀锌金属线槽明敷时外涂防火涂料(耐火极限1小时)。1.9.1.3漏电火灾报警系统(1)在重点部位的出线回路和楼层照明总配电箱的进线处装设漏电火灾探测器(漏电电流为0.1A0.5A可调)。 (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3)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功能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的9.5.2条要求。1.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按一类建筑一级保护对象,采用总体保护方式设防。 1.9.2.1系统设计 整个建筑设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统,系统可与楼宇管理系统联网,以达到对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二次监视和信息共享。本栋的消防控制室与B1S4栋的消防控制室可以通讯联络。在建筑物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内设报警控制主机、消防联动控制台及电梯运行监控屏,可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设区域报警控制主机,如地下车库部分等,也可在工程部值班室等房间设置重复显示屏。 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设置消防电话主机、消防用水泵手动/远控装置及运行/故障指示、消防紧急广播(含备用)及UPS电源系统、防排烟风机的手动/远控装置及运行/故障指示、应急照明的强制接通、非消防电源手动切断装置。 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设备电源供电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消防中心主电源由低压配电系统中事故母线段供电,双路电源末端自动互投,并设有UPS和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操作电压为DC24V。整个系统在市电停电情况下,应保证持续工作不小于24小时。 1.9.2.2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 根据保护对象的固有特性选择相适宜的火灾报警探测器类型,重要监控区域原则上采用高性能(模拟类比、烟温复合、软件编址等)的火灾报警器,其灵敏度等级根据火灾初期燃烧特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正确选择。 一般场所选择光电感烟探测器,依据探测器保护面积的规定,基本上按柱网或更小的自然间隔划分探测区域;对车库、热交换站、等场所选择感温探测器;对使用天然气的场所设置燃气泄漏探测器,安装在气源侧上部或排风口附近;对需设备联动的特殊部位,如防火卷帘门两侧区域等处,设感烟、感温两种类型的探测器组合。一般情况下每个探测器能独立编址,内置短路隔离器。对于车库等场所可按照探测区域进行编址。 1.9.2.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各人行通道的明显部位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报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m,安装高度距地1.5m。 1.9.2.4楼层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 在每层主要楼梯出入口明显部位装设识别火灾层的声光报警显示装置;在有关机房内装设火灾报警发声器。在所有手动火灾报警器的上方均设置声光报警显示装置。 1.9.2.5接通火灾应急照明与切除非消防电源 火灾确认后,自动接通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灯,同时联动切除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亦可在消防中心手动远控低压配电屏大面积切除非消防电源。 1.9.2.6电梯迫降 火灾发生时,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向各电梯的控制装置发送消防控制信号,使所有电梯依次迅速降到首层,并关闭非消防电梯及自动扶梯,消防电梯转入消防工作状态。 亦可由消防中心通过电梯紧急控制屏分别将电梯迫降至首层(或指定层),并关闭非消防电梯及自动扶梯(锁梯功能),消防电梯转入消防工作状态。电梯在首层设有消防控制按钮。 1.9.2.7防排烟系统 本工程有多种形式的防排烟系统,具体情况详见相关专业的图纸,为配合设备工艺要求,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装置具有下列功能: 电梯厅与楼梯间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阀,在火灾时由报警联动系统控制打开本层及相邻2层的阀门,并开启相对应的正压送风机。 疏散楼梯间的正压送风阀为常开式(自垂百叶),在火灾时只需开启相对应的正压送风机。 设于排烟风机前的280易熔防火阀有常开式和常闭式两种形式,常闭式需在火灾时由报警联动系统打开。两种防火阀均要求带双微动开关(250V,5A),当微动开关动作后,1个动作信号接入报警系统,另1个动作信号接入风机启停回路,由强电联锁停排烟风机。 当某一排烟分区内的二个以上火灾探测器报警后,消防中心控制开启该区域内的排烟阀(防火),同时动作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排烟阀动作后,停止相关范围的空调机(兼作排烟送风的除外)及其他排风机,关闭相关范围的排风阀,启动相关的排烟风机、排烟补风机(空调机)、正压送风阀和正压送风机,同时动作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对于具有就地手动机械开启的排烟口,应能直接联动排烟风机,动作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在消防中心能手动直接(消防硬线) 启/停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 1.9.2.8电动防火卷帘 电动防火卷帘由消防中心控制装置集中管理,原则上在电动防火卷帘两侧设专用的声、光报警信号及手动控制按钮(应有防误操作措施),大体上采用两种控制方式。 对于仅用作分隔防火区的电动防火卷帘,可采用直落到底方式;对于兼有部分疏散用途的电动防火卷帘,采用两次控制下落方式。卷帘两侧设专用的感烟及感温两种探测器,第一次由感烟探测器报警,联动消防控制卷帘下落至距地1.8m,第二次由感温探测器报警,联动控制卷帘直落到底。防火卷帘门两侧装设有卷帘门动作声光报警装置。 1.9.2.9消火栓灭火系统 建筑群共用一套消火栓水管网系统,消防泵设在B1S4栋。在每个消火栓内设手动启泵按钮并附信号指示灯(显示泵运行状态),其信号引至本栋消防控制室,并引至B1S4栋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具有下列功能: 接收消火栓内手动启泵按钮信号,要求一栓一号,同时消火栓水泵运行状态信号返送至消火栓内指示灯显示。 能手动/自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同时显示其工作和故障状态。 稳压泵由就地压力开关控制(三位),即压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极高或极低均停泵;消火栓泵启动后由系统联锁停稳压泵,极低压力信号也是作为启动主泵的条件之一。稳压系统的3个压力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地下消防水池及地上消防水箱设水位信号,低水位报警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消防泵启泵方式为四种: 消防泵房就地手动启泵; 由消防中心在收到消火栓启泵按钮或稳压系统极低压力的报警信号或火灾确认信号后,自动启泵;由消防中心手动远程启泵;由消火栓按钮直接启泵。 1.9.2.10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建筑群共用一套自动喷淋水管网系统,消防泵设在B1S4栋。本栋的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直接引至B1S4栋消防泵房启动喷洒泵。本栋消防控制室具有下列功能:接收水流指示器,检修阀阀位,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及湿式报警阀阀位的报警信号。能手动/自动控制喷淋泵、同时显示其工作和故障状态。稳压泵由就地压力开关控制(三位),即压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极高或极低均停泵;喷淋泵启动后由系统联锁停稳压泵,极低压力信号也是作为启动主泵的条件之一。稳压系统的3个压力点信号返回消防中心。在地下车库设置预作用喷淋系统,当火灾发生后,消防探头报警后,由消防控制室进行火灾确认后,喷淋泵启动,进行喷水灭火,水流指示器向消防控制室返回动作信号。喷淋泵启泵方式分为三种:消防泵房就地手动启泵;由消防中心在收到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或稳压系统极低压力的报警信号后,自动启泵;由消防中心手动远程启泵。 1.9.2.11火灾事故广播火灾确认后,能开启扩音机和用MIC直接播音。本工程中在走道,各公共区域,电梯轿厢,公共卫生间等区域均设置消防紧急广播。背景音乐广播与消防紧急广播音源与功率放大器等设备必须分开,背景音乐广播于消防紧急广播共用一套线路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消防紧急广播必须能够自动强切至各个区域。扬声器的设置应与建筑装修相协调,有吊顶的场所采用嵌入式吸顶扬声器(3W);机房及车库采用号筒式扬声器(10W)。在消防中心设置一套紧急广播系统扩音机,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应能够支持全楼同时广播。工程中设置备用功率放大器,UPS和蓄电池组应能够支持系统作最少2小时全楼广播操作。扬声器线路的断线及短路故障均有报警信号及自动保护功能。播放疏散广播的楼层顺序符合规范要求。对于设有独立音源的房间,设置火灾强切模块。 1.9.2.12消防专用通讯在消防控制室设火灾报警电话主机,并装119专用火警外线电话,手动报警器处及每层消防端子箱内设置对讲电话插孔,通风机房、变配电室以及消防值班、电梯机房、主要设备机房、保卫值班用房、管理用房等处,均设消防固定电话分机。 1.9.2.13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消防用电设备线路敷设应符合防火布线要求。电源线采用耐火型低烟无卤铜芯电缆NH-YJV在封闭式的热镀锌金属电缆桥架上敷设或耐火型铜芯电线NH-BV穿热镀锌钢管敷设或阻燃型低烟无卤铜芯电线ZR-BV穿热镀锌钢管暗敷在非燃烧体的建筑结构内。报警分支线路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ZR-BV;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讯的分支线路采用耐火型铜芯电线NH-BV或耐火型铜芯控制电缆NH-KVV;穿热镀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