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影评_第1页
美丽人生影评_第2页
美丽人生影评_第3页
美丽人生影评_第4页
美丽人生影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人生影评1、 美丽人生主题思想评论人生何以美丽美丽人生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该影片获得了多项殊荣。它也是一部描写犹太集中营的影片,但它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以诙谐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观众在笑声中含着泪水领悟着生命的真谛。影片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主人公基多的幽默浪漫史,后半部分基多和妻子儿子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日子。但是影片的主题只有一个,这也是主人公基多的人生观:享受人生,笑对人生。享受人生,说来容易,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在繁华的和平年代不缺衣少食的我们依然眉头紧锁,更何况战争年代食不果腹的他们呢?那么影片中的基多是如何享受人生的呢?他自信并且具有浪漫气质和幽默感,“早上好,我的公主!”幽默简练的一句话,就体现出基多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他辨得美丑,发现、呵护美好的事物,清醒认识丑恶的事物,用幽默的手段讽刺它,用美好的事物蔑视它,以保持心灵的纯净。例如,影片开场刹车失灵的段落,基多和费鲁丘的车从山坡上冲下来,前面的人群正准备迎接某个法西斯的傀儡国王。圭多从车上站起身挥舞右臂示意人们闪开的动作就像纳粹党的军礼。人们以为国王驾到纷纷向圭多鞠躬敬礼。又如,抢新娘的那场戏,基多骑着一匹被涂成绿色,身上写着“犹太种”的马闯进餐厅,拉起多拉坐上马背,两人一起冲出餐厅。基多并没有像他的叔叔那样十分在意那匹“犹太种”马,而是把他当成一个玩笑,和多拉一起骑着马冲出餐厅更体现了他敢于向黑暗的不公正社会做出反抗,并在这种反抗中重拾尊严、体味自由的快乐。天伦之乐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层次。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在一起无疑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基多知道什么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地位。一个小小的书店,一个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的孩子,就在这最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着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在没有遇到挫折的时候,笑对人生也许并不困难,可当灾难降临,原本幸福的一切都即将毁灭的时候,做到笑对人生就难能可贵了。基多做到了,他不但笑对人生,还带动家人一起面对灾难,在灾难中寻找快乐。敢于面对灾难是笑对人生的基础。当得知自己要被抓进集中营的时候,基多并没有感到恐慌和不安,也没有像自己的叔叔那样沮丧和无奈。他把这当作一次旅行,一次全家人的快乐旅行。他告诉约书亚这是为了庆祝约书亚的生日专门安排的一次非常特别的旅行,大家都会非常开心快乐的。有了爸爸的这番话,约书亚安心的睡下了。有了面对灾难的前提,就有了清醒的认识,为以后在灾难中寻找快乐并最终冲破灾难提供了可能性。游戏灾难是笑对人生的第二层境界,也就是在灾难中找到游戏的快乐。圭多告诉约书亚这是一场游戏,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谁最先挣够一千分谁就会获胜并赢得奖品,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原本被集中营的气氛吓到的小约书亚相信了爸爸的话,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是美丽的。如此艰难困窘危险重重的情境中,基度以其轻松幽默、机智灵活的智慧方式,守护了儿子天真美丽的心灵,诠释了举世无双的伟大而智慧的父爱!基多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也给他的家人带去了快乐和幸福;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相信快乐和幸福,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笑对人生,这是基多生活的真谛,也应该是我们所领悟的人生的真谛。贫穷并不可怕,战争也不算什么,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决定生死,那么就认真过好每一天,认真的守护自己所爱的人,一起幸福快乐地生活。2、 人物分析1、基多:基多是整个影片中的灵魂人物,他自信、幽默、浪漫、快乐,在苦难中享受人生、笑对人生.在爱情面前,基多是一个好丈夫。为了能见到他心爱的多拉,他寻找一切的机会:在教室中他扮演小丑,赢得她的好感;当她快要和他的未婚夫结婚时,他巧妙机智的把她从众人的眼中带走;在犹太集中营时,他却不顾一切的用军队的广播为她带来生存的希望;当他得知战争要结束时,为了能让妻子知道,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寻找,结果被发现,把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爱情在父爱面前,基多是一个好父亲。当战争来临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他告诉约书亚这是一场游戏,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谁最先挣够一千分谁就会获胜并赢得奖品,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原本被集中营的气氛吓到的小约书亚相信了爸爸的话,露出了快乐的笑容。约书亚想到屋外玩,圭多告诉他现在是捉迷藏游戏,一旦被人发现就会扣分,坦克就得不到了。圭多还告诉他要是哭会全失分,要是想见妈妈会全失分,要是想吃点心会全失分。约书亚老老实实地呆在屋里等着爸爸每天回来向他报告最新的得分情况。圭多一直用善意的谎言呵护着约书亚幼小的心灵,而且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体味幸福快乐的机会。圭多带着约书亚趁广播室没人潜入进去,圭多和约书亚拿起话筒通过广播和妈妈说话:“我每天都在想你,我的公主!昨晚做梦还梦到了你”,“妈妈,妈妈,我们现在的分数是最多的,我们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多拉抬头仰望广场上的喇叭,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流下了快乐的眼泪。当孩子在铁窗中差点被巡警发现时,在一旁的他焦急如焚;当他要面临死亡时,为了不让孩子怀疑,在孩子面前迈着小丑的步子,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个伟大的父爱在生命面前,Guido从没有畏惧过。他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位好丈夫,为了家人的团聚,他甚至可以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在危险重重的监视下穿梭。只因为心中有爱,只因为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要在一起。他不够伟岸,但足够伟大;他不够富有,但足够快乐;他不够顺利,但足够乐观;他没有掌控一切的能力,却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机会的顽强。他是市井中的小人物,可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太多人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东西。2、 多拉多拉是美丽人生中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中最丰满的一个,她自始至终贯穿整部影片,是除了基多父子外导演着力刻画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在他身上,观众看到了人性美好的多重方面。多拉是小学教师,她出身高贵、漂亮、矜持端庄。多拉的前男友是政府官员,地位显赫,但多拉讨厌他, 也不想参加和他的订婚晚会。在订婚晚会上,多拉在基多的帮助下,巧妙地拜托了鲁道夫的纠缠。多拉冲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放下身段,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自由。在约书亚五岁生日的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多拉的犹太丈夫基多和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儿子约书亚,强行把他们送到犹太集中营。多拉虽然并没有犹太血统,但是她为了见到丈夫和儿子,为了能够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她主动提出前往纳粹集中营,从而被关在女牢里,同样过着非人的地狱般的生活。在她美丽深邃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对丈夫、儿子义无反顾的深沉的爱,同时也能看出她对法西斯恐怖的蔑视。对多拉而言,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向死亡的不归路,但是多拉毫不畏惧,勇于到纳粹的集中营去受难,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多拉对儿子的爱表达的非常含蓄,但丝毫不逊于父亲对基多的爱。在集中营,老人和孩子们以洗澡的名义被骗进毒气室,影片中多拉愁容满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找儿子衣服的镜头足以让观众为她那份爱而心痛,而听到丈夫和孩子在广播喇叭中的声音知道儿子还活着时,观众可以看到多拉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3、 多拉的母亲多拉的母亲劳拉深爱自己的独生女儿,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和她身份相配的青年,反对女儿和犹太人基多的交往和婚姻。女儿结婚几年后,母亲看到女儿一家幸福的生活,看到小外孙的聪明可爱,劳拉渐渐地接受了女儿的婚姻,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化。劳拉代表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市民形象。4、 多拉学校的女校长多拉学校的校长所出现的镜头虽然不多,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个趋炎附势的教育者的形象,一个冷血的种族主义者的化身。在督查视察学校的那一幕中,剧本有如下的描述:女校长:“一会儿,从罗马来的视察员到我们学校,你们要表现得好点。你们要安静、认真地听他演讲。他的讲话很重要,会讲到我们美丽的祖国。”由于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中,有个孩子很瘦,还掉了一颗门牙,女校长发现了他,怒气冲冲地说:“谁让法比奥坐在第一排的!法比奥,到最后一排去!”小孩站起来,满脸通红地离开了,女校长让另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男孩子坐在他的位置上。基多假冒督学到学校后,女校长表现得异常谄媚、殷勤,让基多向学生教师讲解关于种族的种族主义宣言,“我们的民族是上等的,是所有种族中最优秀的!”这一幕中,女校长的行为表现以及她对“督学”巴结、讨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个特别经典的镜头出现在多拉的订婚宴上,当时,多拉正在义正言辞地批评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的复杂繁难,她说:“你们听着,国家养一个疯子一天的费用是4马克,每养一个跛子4.5马克而这些废人人数达到三十万,如果要将这些人全部清除掉,那么总共要省多少钱呢?”这样的问题让多拉感到毛骨悚然,“天哪,这简直不可思议!”“当时我听到后,也是这么说的。”多拉的不可思议,是指说将疯子、跛子、癫痫等人看成废人,而女校长则单纯认为,这些题目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太难太不可思议,在她的认知里,消灭这些所谓的“废人”理所应当,足以证明这个女校长是一个十足的冷血的种族主义者。女校长本来应该是敬业而且严谨的知识分子,她对生命的冷漠,她对种族主义思想的吹捧,乃是当时意大利军国主义人性丧失和对生命漠视的真实写照,这不仅是女校长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根据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平庸之恶”的观点,恶之所以平庸,在于人们作恶之后意识不到自己的恶,更谈不上有任何悔恨之意。“平庸的恶”是人们不加思索的恶行,这些人犯恶之后立即就会忘记,从而使犯恶不再受任何限制。女校长的“恶”是“平庸的恶”,也是当时整个意大利社会之“恶”的一个缩影。3、 美丽人生的美学评论美丽人生是喜剧吗?我认为,它是一部被喜剧化的悲剧,正如世界上最痛苦的表情不是失声痛哭而是欲哭无泪一样。俄国美学大师别林斯基说:“悲剧性的本质不在流血的结局,那只会引起令人窒息的恐惧,还混合着厌恶之感;悲剧的本质在于流血的结局必将到来的过程!”本片就是叙述悲剧过程的优秀影片。一反普通悲剧的表现方式,将痛苦用逗乐的方式呈现,让人有种“笑出泪来”的感觉。 本片最感人的就是罗贝尔托.贝尼尼扮演的那位伟大的父亲,他是延续儿子心中“美丽人生”的人。也许,一个人在面对悲惨命运时表现出懦弱会博得人们的同情,但决不会有那么大的感染力!而贝尼尼扮演的父亲角色在面对悲惨命运时却是如此的坚强与伟大:影片中,他直面死亡,嬉笑玩闹,扮着小丑,跳起脱衣舞,勇敢的用自己的方法从纳粹的血腥中夺回儿子的“美丽童年”。 影片为什么要以这种喜剧的手法来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想贝尼尼的最终用意是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为了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基多不仅让儿子,同时也是让自己相信:一切噩梦只是暂时的,最后的胜利终归属于我们。所以即使在集中营里,基多也始终是笑声不断,因为他有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念,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纳粹试图通过集中营毁灭种族,也毁灭人性,但人类毕竟有超越死亡的情感和品质。基多为了不让小儿子面对人生悲剧,一直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说服儿子,也说服自己,这个集中营只是人生的一个荒谬游戏,这个伟大而可爱的父亲最后终于成功了。看着基多站在德国人旁边冒充翻译,把集中营规则变成游戏规则的段落,我们一边爆笑着,一边抹去眼角的泪珠。这是可以总结整部影片的情节,以荒谬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荒谬,以乐观的精神对待人生的丑恶,贝尼尼把自己的人生态度搬上了舞台。 影片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二战时残酷黑暗的纳粹统治和集中营生活,它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这样的表现手法是罕见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美丽人生没有一丝血,也没有一滴泪,因而人们能在其中找到一种美丽。4、 电影特性评论1、音乐分析:美丽人生的音乐是以美丽人生、早安公主两首音乐为主线采用音画同步不停地展开。影片是以爱为主旋律并围绕爱与人性来展开的,这里的爱表现在爱人之间、父子之间与民族之间。影片开始之初,在一段旁白声音之后出现的是意大利美丽的田园风景,一条我们常见的土路像一条灰色的带子在山间铺展开,这时主题音乐早安公主已经响起,富有动感的音乐仿佛一只精灵,清新温和的旋律、伦巴曲式的节奏无疑是对男主人公基多率直幽默、朴实乐观的性格的绝佳描绘,随着画面不断展开,使画面更加富有动感和美感。主人公基多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的朋友、也是诗人的费卢西奥在车上忘情地朗诵着,二人出场的方式便使人感到有故事要发生,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出现刹车失灵,驶入了灌木丛,这时音乐不仅在结构与风格上没有变化,反而音响声音更大,使人感到更加欢快以及具有律动感。当基多无意间撞见从阁楼上摔下来的女主人公多拉时,轻松的音乐加上基多喋喋不休的诙谐语言以及多拉既吃惊又惊喜的表情,表现出了男女主人公此时年轻、愉悦以及对未来充满幻想的一种心情,此时,爱的种子已经萌芽。但是,影片中也不仅仅是欢快的音乐,还有让人感到恐惧的。当基多见到他叔叔时,低沉的音乐使人感到不安,也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这段音乐是对后来发生事情的一种暗示,也是悲剧发生的一种警告,也为之后纳粹的大屠杀行为埋下一个伏笔;在集中营的宴会上,基多为了保护约书亚不让他说话,但是一句“谢谢”还是暴露了,令人恐惧的音乐再次响起,人们的心随着音乐被提起,好在约书亚的危险局面被父亲巧妙地化解了,人们长长舒了一口气,但对纳粹的憎恶更深;在宴会结束后,基多在收拾物品时,发现了留声机,一心想念着妻子的基多打开窗子播放了霍夫曼的故事中美丽的夜晚唱段,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创作,这是一首表现美好爱情的音乐,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歌剧院,带有浪漫的爱情色彩,而此时出现的场景却是浓雾笼罩下的集中营,昏暗的灯光以及女主角独自在窗边哭泣,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啊,也是对纳粹恶性无声地控诉。影片快结束时,基多寻找多拉被纳粹发现,不安的音乐再次响起,但是当他走过儿子藏身的铁箱子时滑稽的打扮和夸张表现的动作,使人在恐惧中有了一丝笑意。影片结尾约书亚终于得到了坦克,也见到了自己亲爱的妈妈,这时早安公主的音乐再次响起,观众的心情再也不像开始那样愉悦,眼泪还在流淌。大家默默祝福着这一对劫后重逢的母子,也在向一个伟大的父亲致敬。2、 结构分析美丽人生从剧情上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上部分是基多对多拉的追求和一家三口浪漫的生活,下半部分则是一家三口在犹太集中营危险重重的艰辛生活。前半部分喜剧的效果与后半部分生活的悲惨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纳粹的残暴,升华了文章美丽人生的主题,使观众笑声中掺杂着泪水,感动中夹杂着心疼,创意别致而令人印象深刻。3、 语言分析剧中的主人公基多语言诙谐幽默,让人笑声不断,却也聪明机智,不仅用语言获得了多拉的欢心,抱得美人归,也巧妙地化解过很多次的危机,语言的魅力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4、 色彩分析美丽人生的主题是严肃的,但诙谐、幽默的气氛却贯穿其中。画面的色彩和剧情相得益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首先,渲染了特别的环境和气氛。影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二战前男主人公追求女主人公阶段,生活是美好的,笑料不断,因而画面色彩也是五彩缤纷的暖色调。后半部分是一家人被关进集中营阶段,这时凄冷的深蓝色像阴影一样一直笼罩着影片,不再有蓝天白云,人们统一换上了青灰色的衣服。单一的冷色调给人一种难受、压抑、冰冷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不祥之兆。两种色彩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明快鲜艳与清冷单一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促发人思考,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其次,表达了人物的主观感受。犹太主人公在集中营里带着自己的儿子想逃出去,当他盲目而匆忙地四处奔走时,影片背景是一种亦真亦幻的淡淡的蓝雾,而若隐若现中主人公看见的一面尸墙,更是让人惊恐万分,让人难以置信。雾表达了主人公此时迷茫和对自己所见所闻觉得不真切恍若置身梦境一般的感觉。蓝色则代表一种深邃、幽静、凄凉。再次,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当作品由五彩缤纷的暖色调变为凄清的冷色调时,影片已然表达了纳粹残酷、冰冷、无情的象征意味。总之,美丽人生的暖冷两色调和影片的喜悲两氛围融合的恰到好处,为影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衬托作用。5、 剪辑美丽人生在剪辑上多运用蒙太奇手法,基多带着多拉逃婚之后,多拉一袭粉色长裙,骑着被涂的花里胡哨的马跟基度来到住处,再走进旁边的花房,基度跟着走了进去镜头没有变化,从画面中出来的并不是多拉与基督。而是伴着“祖舒华”的叫唤声,一个孩子牵着小坦克欢快的跑出来。这是一次聪明的蒙太奇,也是最后赢得坦克游戏让人唏嘘的伏笔。虽然剧情跳过了五年左右,但是人们都知道,基度和多拉结婚了,还生了个叫祖舒华的孩子,他们过着和谐快乐的生活。6、 光线分析林格伦说:可以“利用灯光来突出和塑造出拍摄对象的线与面,创造空间深度的印象,表达情绪和气氛,有时甚至加强某些戏剧性的效果。”光的运 用在美丽人生一片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光线的变化成了人物关系变化的视觉对应。首先,导演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光线,切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如在影片前半部分光线主要是自然光和亮光,和人物内心喜悦的心情相吻合。后半部分主要是室内光和晚景,此时集中营内的生活是暗无天日的,符合人们内心低沉压抑的情感。其次,不同的照度的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令人愉快的场面充满了“阳光”,而悲伤的、痛苦的事件发生时常常选择夜晚或阴雨绵绵的时刻。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当男主人公在纳粹失败想杀害所有人犯时他冒险去寻找妻子,在经过一个空荡荡的操场时一束强光在各个建筑间来回扫射,虽然没有一个德军士兵,但一旦被扫到,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光束恰如一个在空间中移动的貌似人形的幽灵,充当着德军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7、 伏笔本片伏笔的使用也是化雪无痕,往往在不经意处埋下伏笔,回味起来才恍然大悟,为其巧妙的构思而拍案叫绝。基多和军医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基多在集中营里遇到了以前作侍者时认识的朋友德国军医,有一次,军医表情严肃、神秘地对基多说,要告诉他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家都以为基多一家逃脱有望了。然而,军医对基多说的话却是一个字谜,一个他猜不出的字谜!基多和观众心里升腾起的紧张和希望在军医的谜语里变成了肥皂泡,大家哭笑不得。意外之余,我们会感到合情合理,因为在前面已经埋下了伏笔军医是一个酷好猜字谜的人。但导演设计的这个情节并不仅是为了搞笑,导演更深的意蕴还在于表现基多的坚韧。如此巧妙的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