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解读_第1页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解读_第2页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解读_第3页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解读_第4页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作者:Tong-小豆摘要:道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评价,关于道德理论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加深。近年来,研究者们也注意到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已有研究证明厌恶情绪的确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而清洁作为与厌恶相对应的一种状态,也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本文就以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为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影响及分别对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影响。本文共有两个实验。在实验一中分别用材料启动和湿巾擦手的实际操作来启动清洁,然后测量了清洁启动对道德两难事件判断的影响。在实验二中用湿巾擦手来启动清洁,然后测量了洁净对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判断的影响,并添加了排名任务来测量道德意象的中介作用,即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影响的机制。并得到以下结论:(1)与自身相关的清洁使得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更严苛。(2)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对道德事件的评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不道德事件有显著影响。且对不道德事件更加严苛。关键词:清洁 道德判断 道德自我意象引 言1研究意义从古至今道德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道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人们心中,偷盗者是不道德的,人们会用一些“肮脏”词汇来形容他们,而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者用“清廉”“出淤泥而不染”等清洁词汇来形容。在许多宗教仪式中都有清洁仪式,例如,圣歌中“手洁心净”的说法,出自古老的希伯来语的著作中的“洁净近于圣洁”。虽然关于洁净是否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标准之一仍有争论,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清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清洁在医学上有避免受到病菌侵袭的作用。清洁也许对人有潜意识的影响,例如“金盆洗手”。阎书昌(2011)的文章中也曾提到强迫症患者常有的强迫洗手行为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看来是具有赎罪、苦行、防御和洗罪的性质。 最近,道德事件频发,道德问题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道德事件的判断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个不同是如何形成的?人们是如何对道德事件进行判断的?科学家们也给予了很多研究。本文就其中一个方向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文献综述2.1洁净与道德的关联性有很多例子都表现出了严格的卫生练习和人们的道德谴责之间的关系。例如纳粹对犹太人和其他“社会不良”人有相同的迫害,他们不仅被认为身体是肮脏的而且是道德败坏的。因此对这些人进行免职或消毒的行为被公认为是一种健康措施。类似的,在印度的种系系统中,那些火葬场工人或清洁工人被视为肮脏的甚至他们的道德也是有问题的。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通过洗手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也说明了清洁与道德的关联性。近些年来,关于身体洁净与道德的关联性在实验上得到了证实。2.2身体洁净与道德的相关研究2.2.1身体洁净与道德判断Zhong(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了清洁可以减轻罪恶感。实验一中Zhong等人让被试回忆道德或不道德事件来启动道德或不道德情绪,之后要求被试完成填词任务(清洁类词与非清洁类词)发现,不道德情绪体验使个体在心理上对清洁词汇更有易接近性。实验二中用抄写道德或不道德事件来启动道德或不道德情绪,之后要求被试填写对物品(清洁类物品和非清洁类物品)的需求程度,发现不道德情绪体验者对清洁类物品需求更高。实验三中,通过回忆唤起被试道德或不道德情绪后让被试选择礼品(消毒纸巾和铅笔)时发现不道德情绪体验者容易对清洁类物品做出选择。实验四中,唤起被试情绪后给予部分被试湿巾擦手然后测量被试的道德性或不道德性情绪,结果显示被试不道德性情绪降低。最后问被试“是否愿意参加另一项研究来帮助一个绝望的研究生”,结果发现擦手使得利他行为降低。Zhong(2006)等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身体清洁可以降低个体的不道德情绪,能够减少利他行为。Zhong&Liljenquist(2010)的实验发现证明了道德可能部分的通过身体洁净被理解和感知罪恶感觉肮脏,清洁看起来圣洁。研究中的三个实验使用不同的清洁操纵都显示了被试在与自我相关的清洁启动后,当其在判断关于竞争的社会问题和模糊不清的道德暗示活动时更加严厉。而且实验3表明提高的自我道德意象具有调停清洁在道德判断上的作用。在实验一中,被试被随机分为清洁组和控制组。清洁组的被试在进入实验室前被告知实验室里的东西都是新的要保持实验室整洁,要求在使用设备前用防腐湿巾擦手。而控制组被试没有要求用湿巾擦手。之后两组被试都要求评定6个与毒品、色情文学、使用异教语言、乱丢垃圾和通奸相关的道德规范问题。结果发现,清洁组的被试与控制组相比将问题判断的更加不道德。实验二中,被试被分为启动组(清洁启动vs肮脏启动)和控制组,启动组的被试通过记忆并默写形象化的干净或肮脏的情景性文字指示他们评定16个“不相关”社会问题。没有被试怀疑基本任务和判断任务间的联系。实验结果显示肮脏启动组和控制组在评定社会道德问题上没有显著不同。在实验三中,他们直接检验了自我洁净是否通过提高某人道德意象从而使道德判断更加严酷。由实验二得知控制组与肮脏启动组结果相同,所以由肮脏启动组作为控制组。实验过程与实验二基本相似,在清洁启动后让被试与其他同学相比在8个方面评定自己的等级,之后回答16个社会问题(与实验二相同)。实验结果显示,清洁启动组与肮脏启动组相比在排名任务中分数更高。而Schnall(2008)的研究结果和Zhong(2010)的结果不同。在Schnall(2008)的研究中共有两个实验,实验一中被试在完成乱词任务后评定6个道德两难事件然后评定自己的情绪,结果证明与清洁有关的认知概念被隐蔽的激活后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而且经过清洁概念启动的被试对道德两难事件评价更加宽松。实验二中被试通过观看影片引起厌恶刺激后洗手,随后对道德两难事件进行评判,结果也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相比评判结果更加宽松。二人实验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厌恶刺激的引起,Zhong(2010)的研究中也提到了结果的不同可能与厌恶有关。也就是说,洗手减少或消除了厌恶影片残留的厌恶感,从而减轻了对道德判断的严格性。关于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也在一些研究中有了证实。虽然关于身体洁净是如何影响道德判断的在学者之间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但是身体洁净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性是肯定存在的。2.2.2洁净的相关研究人们对肮脏的事物持有厌恶情绪,这对人们的生存有很大帮助。远离肮脏能够避免细菌的感染,清洁能够减少病菌和污染。人们的厌恶情绪也能够扩展到道德领域,而清洁很可能会减少人们的这种厌恶情绪。学者们做了很多清洁与道德相关的研究,对清洁是如何影响道德的有两种主要观点。2.2.2.1隐喻观“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metapherein”。隐喻主要是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而存在。殷宏淼(2014)认为作为对道德研究的一种手段隐喻的本质在于人们利用熟悉、具体的经验去构造陌生、抽象的概念。由于隐喻的使用,人们会在抽象概念与感觉信息之间建立关系。例如“洁净近于美德/圣洁”这一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美德/圣洁与洁净这一熟悉、具体的经验相联系来理解美德/圣洁的概念。中国古代的诗词中也含有大量的隐喻,古人爱用莲花、竹子等来形容高尚的道德品质。把兰花的清新淡雅、莲花的洁白脱俗的形象与古人的清廉等高尚品德相联系。随着进一步的研究Lakoff与Johnson(1980)创立了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道德隐喻的研究主要有道德的垂直空间隐喻、道德的身体洁净隐喻、道德的视觉颜色隐喻、道德的温度隐喻、其他道德隐喻如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已有研究证明了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但是清洁是如何影响道德判断的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结论。已有的研究中有证明了清洁会导致道德判断的苛刻性降低,也有的证明了清洁反而会使道德判断更加严格。清洁不仅是个体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例如Zhong(2006)的研究发现洗手后的利他行为降低。随着认知神经的发展发现身体和道德厌恶共有面部表情和生理刺激。并且功能神经成像研究表明身体经验和社会道德厌恶有同样的脑区结构,身体和社会道德厌恶之间有内隐的联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们洁净对道德的影响性。2.2.2.2具身认知具身认知兴起于上世纪晚期,对认知心理学领域有重要影响。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提出了新的解释即人类心智根值于身体结构以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李其维(2008)的文章中提到认知过程与身体经验相互嵌入,身体运动经验与内在的、抽象的心理过程紧密相联。类似的,阎书昌(2011)认为道德的抽象思维根植于身体洁净这一具体的身体经验之中。随着具身认知在心理学上的研究发展,出现了具身情绪研究、身体隐喻研究、具身道德研究。关于具身道德的概念界定仍是模糊不清的。简单来说,具身道德是指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情绪与他的身体状态和身体经验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具身道德现象,例如,“金盆洗手”通过洗手来消除过去做过不道德的事件以重新开始。用“清廉”“高风亮节”“洁白无瑕”来形容一个人的美德。再如麦克白夫人的洗手行为,或很多强迫症患者的洗手行为都显示着个体的身体状态和经验与道德相关。在一些研究中也显示出了洁净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Zhong(2010)的实验通过实验前让被试清洁双手再做道德判断,证实了身体洁净与道德的相联性。前三个实验结果显示自我洁净状态对道德判断更严格,而且在实验四中清洁后的被试与控制组的被试相比在8个纬度上评定自己的等级时更高,认为自己比同伴更加道德。而Schnall等(2008)的实验结果显示出的是洁净消除厌恶情绪从而使个体减轻对道德判断的严格性。另外,阎书昌(2010)认为清洁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应对不同部位的不道德行为。我们常用“嘴臭”“嘴脏”来形容一个人总说不道德语言,还会要求他“洗洗脏嘴”。就如同一个人踩到了粪便,不会去清洗头发而是清洗鞋子和脚。在Lee和Schwarz(2010a)的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实验中,他们要求被试用嘴或手来传达恶意的谎言即用语音邮件或电子邮件来传达信息,以后让被试对一些消费品(漱口水、洗手液等)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用嘴传达信息的被试对漱口水评价更高而且愿意支付更多的钱来购买,用手传达信息的被试对洗手液评价更高并且愿意支付更多钱来购买洗手液。阎书昌(2011)认为人类除了有避免与不道德的人或事物相接触,而且有与洁净者相接触的心理倾向,因此人们除了消除和避免不道德事件还会避免对已做出的道德事件的痕迹的消除,例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的“余香”是人们不想消除的。近年来具身道德的研究已成热门,但仍有很多局限如研究方法单一等。但是对具身认知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洁净是如何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2.3问题提出总结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Zhong(2010)的实验中个体的清洁行为通过提升自我道德意象使对道德判断更加严苛。另一种情况是在Schnall(2006)的实验中个体在接受厌恶刺激后进行清洁会减少厌恶情绪从而降低对道德判断的严格性。Zhong(2010)的实验四的结果表明道德自我在洁净与道德判断之间起中介作用。提升了的道德自我会使个体认为自己更加道德而在判断道德事件时会更加严苛。本研究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认为清洁启动通过道德自我的中介作用来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通过提升的道德自我的中介作用使道德判断更加严苛。并且这种判断会因道德事件性质(道德事件vs不道德事件)的不同而出现差异。2.4研究方案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欲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一中,通过抄写或湿巾擦手来启动与自身相关的清洁,从而考察清洁启动是否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在实验二中考察清洁启动后的被试的道德自我是否不同并且考察清洁启动对不同性质的道德事件的影响。道德自我,道德意象通过被试在8个纬度上评定自己与其他同伴的等级来测定。2.5实验假设实验一假设,实验组与控制组相比,与自身清洁相关的启动的被试对道德两难事件判断更严格。实验二假设,清洁启动组被试在排名任务中,评定自己的等级更高,起到了中介作用;实验组的被试与控制组相比对道德事件评价较不那么道德,对不道德事件更严苛。实 验3.1实验一a3.1.1实验目的用文字材料的方式启动洁净,从而探讨清洁启动是否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3.1.2实验方法被试。选取大学生100名,共发放100份问卷,最后得到有效数据97份。实验设计与过程。实验为单因素实验,共有两个水平(清洁组vs控制组),因变量为对道德两难事件评判的分数。将被试随机分为清洁组与控制组。两组被试都以抄写一段文字来启动,清洁组抄写的内容是Zhong(2010)的实验中用到的一段文字。控制组抄写的内容为中性刺激内容。实验时告知被试这是关于记忆的一个实验来掩饰实验意图。之后要求被试在保持记忆的情况下在11点量表上评定5个道德两难事件,-5表示非常道德+5表示非常不道德,最后要求被试将记忆的内容默写下来。最后默写是为了确保被试在评定道德事件时保持启动。3.1.3实验结果与分析首先,将每一名被试对五个道德两难事件的评定分数相加,得出道德判断总分。然后,以清洁启动类型作为自变量,道德判断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t检验(见表3.1)。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道德判断分数上有显著不同p=0.000,且控制组与实验组相比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分数更加高。表3.1 文字材料抄写清洁启动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N均值标准差tdfp启动组 49 5.76 8.333 4.462 95 .000控制组 48 -2.83 10.521实验结果表明,用抄写文字材料的方式来启动与自身相关的清洁的确对道德判断产生了影响,且清洁启动后的被试与抄写中性刺激材料的被试相比对道德两难事件判断更加严格。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3.2实验一b由3.1实验一的结果可以看出清洁启动确实对道德判断有影响。在此结果上3.2实验一进一步探讨实际操作的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在3.2实验中用湿巾擦手来启动个体的清洁情绪。3.2.1实验目的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启动洁净,从而探讨实际情况下的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3.2.2实验方法被试。选取大学生100名,共发放问卷100份,最后收集到有效数据95份。实验设计与过程。实验为单因素实验,共有两个水平(清洁组vs控制组),因变量为对道德两难事件评判的分数。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其中清洁组被试给予湿巾擦手并要求他们记住湿巾擦手感受后对道德事件在11点量表上进行评分,-5表示非常道德+5表示非常不道德。最后要求被试将湿巾擦手的感受写到问卷背面。而控制组没有启动清洁情绪。道德事件与3.1实验一用的内容相同。1.2.3实验结果与分析对数据的处理与3.1实验相同,首先,将每一名被试对五个道德两难事件的评定分数相加,得出道德判断总分。然后,以清洁启动类型作为自变量,道德判断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t检验(见表3.2)。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道德判断分数上有显著不同p=0.004,且控制组与实验组相比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分数更加高。表3.2 湿巾擦手清洁启动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N均值标准差tdfp湿巾组 47 3.2766 9.56148 2.963 92.491 .004控制组 48 -2.8333 10.52117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一b虽然改变了启动方式但用湿巾擦手的方式来启动与自身相关的清洁仍然对道德判断产生了影响,且清洁启动后的被试与没有清洁启动的被试相比对道德两难事件判断更加严格。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4实验二4.1实验目的在实际操作的情况下启动清洁,从而探讨实际情况下清洁启动对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清洁对道德两难事件的确有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由于道德自我的中介作用。因此在实验二中还探讨了道德自我对道德判断的中介作用。4.2实验方法被试。将选取的大学生100名随机分配到清洁组(用湿巾擦手)和控制组并发放问卷,最后收集到有效数据80份。实验材料。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用的是杨继宇(2013)的“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记忆的影响”的材料。实验中用到的关于道德自我的8个维度是Zhong(2010)实验中用到的“幽默感”“创造力”“人际吸引力”等。实验设计与过程。实验采用2(清洁组vs.控制组)*2(道德事件vs.不道德事件)混合设计,清洁启动为被试间变量,道德事件的性质为被试内变量。对事件的评分为因变量。首先让实验组被试用湿巾擦手产生清洁启动,然后让被试在8个纬度上评定自己的百分等级,进行排名任务,分数越高说明道德自我意象越高。排名任务之后给被试三个道德事件和三个不道德事件在10点量表上进行评分。控制组没有启动清洁。4.3实验结果与分析4.3.1清洁启动对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影响首先,将每一名被试对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道德判断分数分别相加后取平均值,然后,将道德事件和不道德事件的道德判断分数为因变量,是否湿巾擦手为自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道德判断事件类型和清洁启动类型主效应显著F=117.793,p0.05;道德判断事件类型与清洁启动的交互作用显著F=184.347,p0.05。两组都表现出对道德事件的判断分数比不道德事件的判断分数高。表4 描述统计事件类型分组均值标准差N道德总分湿巾组24.5432.87335控制组24.2892.7645总计24.42.79580不道德总分湿巾组22.6578.35635控制组41.23.82345总计33.08811.1380表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dfFp偏Eta方事件类型1117.79300.602分组1118.8200.604事件类型*分组1184.34700.703然后,以不道德事件的判断分数和对道德事件的判断分数为因变量,以清洁启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清洁启动类型的主效应显著p0.05;分组的主效应显著p0.05;事件类型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但对不道德事件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4.3.1)。根据假设,经过清洁启动的被试对道德事件的评定不那么道德,对不道德事件的评定更加严苛,在分数呈现上应是对道德事件的评定分数较低而对道德事件的评定分数较高。而实验结果显示清洁使得被试对不道德事件判断更严格而对道德事件没有显著的不同。图4.3 道德事件类型与清洁类型的交互作用表4.3.1 道德事件类型的判断分数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N均值标准差dfFp道德总分 组间 3524.5432.8731 .161 .690 组内 4524.2892.76078 总数 8524.4002.79579不道德总分 组间 3522.6578.3561 175.005 .000 组内 4541.2003.82378 总数 8033.08811.130794.3.2道德自我的中介作用以清洁启动类型为自变量,以道德品质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清洁启动与否只对领导力与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p0.1(见表4.3.2)。将每一个被试的道德自我评定的等级相加后,以道德自我等级排名为因变量,清洁启动与否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清洁启动与否对等级排名有显著影响p=0.028。清洁启动组与控制组相比在个维度上的平均等级排名要高(见表4.3.3)。这说明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能够提高自我的道德意象。而根据隐喻观和具身理论提高的道德自我意象会使在判断他人的行为时更加苛刻,因此道德自我意象在道德判断中产生了中介作用。表4.3.2 道德品质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N均值标准差tdfp幽默感实验组3571.4920.8870.98575.7870.328控制组4566.6722.726智力实验组3576.1116.0491.862780.066控制组4568.4720.678道德品质实验组3583.1413.7051.63175.3380.107控制组4576.6921.523创造力实验组3568.9418.2871.28276.7540.204控制组4563.3320.774外表吸引力实验组3563.5722.2150.59872.5820.552控制组4560.621.817健康实验组3583.0617.5381.4477.940.154控制组4576.6922.003人际关系实验组3580.1114.8383.175780.002控制组4564.3826.21领导力实验组3573.8316.7882.551780.008控制组4560.2927.665讨 论5.1清洁启动方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清洁的启动的类型大致有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和环境/目标相关的启动。研究者通常用清洁词汇启动、实际操作、真实物理环境等方式来启动清洁。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同清洁启动类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更多的影响个体本身,而环境的清洁启动会使个体在感受外界事物时受到影响。例如,用擦手来启动的清洁会使个体觉得自己具有更加高尚的品德,而通过气味来启动的清洁会使个体认为所处的环境更加干净周为的人的素质品德更好。关于这两种启动类型对道德影响的机制也存在差异。郭瑞(2010)的硕士论文中提到,在道德判断前启动与自身相关的清洁会使得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更高,认为自己更高尚,根据具身理论和隐喻观,这种身体上的洁净与个体的道德高尚相联系,清洁使个体的道德自我意象提高,而提高的道德自我意象会使在判断他人的行为时更加苛刻。而环境/目标启动启动了洁净概念图示使我们觉得事件更加“干净”从而使个体在判断他人时较为宽松。5.2道德自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道德行为的产生受到道德自我调节控制。而在道德自我调节系统中最重要的标准是道德自我意象。道德判断也是道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但是至今没有完整的理论,但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道德判断肯定受到道德自我意象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的操作发现道德自我的提升导致对他人更加苛刻。这可能是因为,提升的道德的自我会认为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在评价别人时的判断标准更加严厉。结 论6.1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启动与自身相关的清洁,用两个实验研究了清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和对不同道德性质事件的影响及其机制,结论如下:与自身相关的清洁启动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有影响,而且清洁启动的被试对事件判断更严苛;清洁启动后的被试对不道德事件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判断更严格,而对道德事件没有显著影响。6.2研究不足与展望研究不足:首先,实验通过抄写文字材料或湿巾擦手来启动清洁,这种启动不能确保每一个被试都启动成功且每一个被试的启动程度不同。另外,启动后清洁是否能够持续到实验结束也无法测量。其次,判断的社会事件并不是与自身相关,如果是与自身相关的事件很可能结果会有不同。最后,被试群体只是在校大学生,扩大被试群体后可能结果有些不同。研究展望:在现有的研究中已有证据证明清洁的作用,但是关于清洁的启动没有标准的程序,现有的研究中通常是通过清洁词汇、材料想象、环境影响、洗手等。在将来的研究中如果有标准化的启动方式会使研究更进一步。另外,有的学者发现清洁对道德判断有文化差异,因此在清洁与道德判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文化差异。参考文献1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心理科学进展,2011, Vol. 19, No. 8, 12421248.2Zhong.C.B.&K.Liljenquist.Washing away your sins:Threated morality and physical cleansingJ. Science,2006(313):1451-1452.3Zhong.C.B.,Strejcek,B.&N. Sivanathan. A clean self can render harsh moral judejemen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46):859-862.4Schnall,S.,Benton,J&S.Harvey.With a clean conscience :Cleanliness reduce the severity of moral judement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9):1219-1222.5殷宏淼.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307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40):1306-1 327.8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53160.9Lee,SWSNSchwarzDirty hands and dirty mouths:Embodiment of The moralpurity metaphor is specific to the motor modality involved in moral transgression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a(21):1423-1425.10杨继宇.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记忆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1郭瑞.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Priming Clean States have an Effect on Moral JudgmentAbstrac:The moral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humen development.In fact ,people always believe thieves are immoral,and use “dirty”words to describe them.But use “incorruption”or “silt but dont dye”to describe them who have vituous pattern.In many ritual always have cleaning.For instance,there is a “clean hands and a p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