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部分话本小说:特点:1、目的满足市民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内容题材与人物形象也以城市下层生活为主3、语言为白话,通俗性强4、故事性强,故事完整,生动曲折4、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为入话穿插诗词,白话固定套语。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靖康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位有诗,中间以诗歌为点缀,词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彩遂逊”。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杂剧:剧种:曲词、宾白、科(介)结构形式:旦本戏 末本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拜月亭戏剧的源流与演变: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题材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居两种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流行。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是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臻于成熟,成为文坛的主干。西厢记语言艺术: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例如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莺莺是大家闺秀,她的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此风相似。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怎样看待才子佳人的婚恋模式:才子佳人的形象多是:才子儒雅俊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佳人魅力聪慧、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情感心理的着力刻画主要是描写无法排遣的相思。情节结构上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是男女一见钟情,2是小人拨乱离散,3是才子及第团圆。才子佳人的搭配附和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特点,是理想的婚恋模式。才子佳人遇合模式主要有三种:文人得官后的团圆、私定终身后团圆、金榜题名大团圆。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原因有两点:1是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2是与元代科举考试制度及文人地位相关。元杂剧其他:白朴墙头马上,女主人公李千金,男主人公裴少俊,它描绘了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马致远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七兄弟”以下三曲,一向为人们所击节赞叹,颇能代表马致远曲的艺术风格。在这三部曲中,分别用了顶真、映刻、对比、虚写的描写手法。马致远与多人合作的黄粱梦,含义比较深刻,在神道剧中较有代表性,剧中的主人公为吕洞宾。纪君详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杨显之潇湘雨,是一部男子负心题材的作品,负心汉崔通,受害女张翠鸾。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一个见财不昧,有情义、重承诺、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它肯定了商业行为的正面性,对商人经营的艰辛表示同情。神仙道话剧的基本特点:它与盛行于元代的全真教有着密切关系,全真教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性命双修,提倡“外则应缘,内则养固;心上忘机,意不着物”的处事态度,劝告人们珍重“吾身”、认识“真吾”,参悟生命的真谛。这一类说教,对于仕途失意、焦躁彷徨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抚慰作用。因此,全真教成为不少文人精神的避难所。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剧本中,马致远借鉴、吸取全真教的思想主张,宣扬人生在世,应与世俗社会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求取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南戏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等人鸣凤记琵琶记人物形象分析:蔡伯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他努力按照伦理要求纲常行事,但封建伦理本身难以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适从。赵五娘: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岁月,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立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吴江派:中国明代戏曲创作流派。因其主将沈璟系吴江人,因以得名。成员有王骥德、吕成天、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茹、卜世臣、沈自晋等,他们在重视曲律意见大致相同。沈璟的创作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律重于一切;二是戏曲语言崇尚本色。但他本人言行并不一致,冯梦龙曾多次指出他在曲律上的疏漏。同时吴将派成员之间的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属于此派的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等。汤显祖的思想与李贽、徐渭、三袁同属反对传统礼教、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他的戏曲理论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神情合至论,特别重视个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默写窦娥冤默写:【正宫端正好】没有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驱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单刀会(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西厢记第四本人第三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似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明清部分:概述明清章回小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定义: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特点: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产生的,标明回目、分章叙述、故事独立完整、前后句连、段落整齐,讲史的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多。发展历程:章回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得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题材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语的原因。三国演义地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成书过程: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金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康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残暴的奸雄。他“雄略冠时,智谋出众”。有时为了笼络人心,也略施权术,以示有“宽仁大德之心”,因而能评定北方。但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尽杀百姓”、“鸡犬不宁”等等都表现出他工于权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诸葛亮,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核心人物,是维系全书的灵魂。在罗贯中倾注满怀挚爱的笔下,诸葛亮辉映千古的形象突出表现为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型。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是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刘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身穿绿袍铠甲,坐骑火炭龙驹赤兔马,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往来冲杀的英雄形象历来为人们称道。艺术成就:1、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对比,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2、它擅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其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i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换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5、三国演义“陈旭百年,概括万事”,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许是才能。水浒传最有影响的版本: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梭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人物塑造特色: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教,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水浒传只所以能将众多的英雄写得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性格。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率直,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之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在高衙内开始调戏他的娘子时虽然他忍让了,恶势力步步进逼他处处忍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时,才使得他的积愤喷发,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由软弱向刚烈的性格转变。当然,从整体来看,水浒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大聚义后,人物大多失去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意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形象描写的不同点: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等等,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稳定,有点像戏曲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有点近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之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水浒传打破类型化格局注意人物个性化。施耐庵用他那只生花妙笔写出了人物个性,创造出削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不仅写出了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性格,还写出了基本性格相同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真正做到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真正把人物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所描写的英雄人物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率直,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之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在高衙内开始调戏他的娘子时虽然他忍让了,恶势力步步进逼他处处忍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时,才使得他的积愤喷发,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由软弱向刚烈的性格转变。西游记情节: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地位。第八到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100回),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期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经之旅。成书过程:西游记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震动中外。归国后,玄奘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以后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打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神话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如西女过生男不举等等。它们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几乎寺院的“俗讲”。取经故事最后在元朝定型。物性人性神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蜘蛛精能吐丝;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行”,从“真”转化为“幻”。然而,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它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金瓶梅成书时代及作者:万历前中期,作者到现在还是谜。有王世贞、李开先、贾三近、屠隆、汤显祖等多种说法。历史地位: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虽有诸多的粗疏之处,但他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金瓶梅在创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早就被欣欣子序的第一句话指出来了,这就是“寓意于世俗”,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与题材的转变有关,作品的立意也有变化。不同于三国水浒等小说,直接宣扬某种理想和精神,它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两个进步,一是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二是注重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与以往的长篇小说有所不同。此外在语言上,金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俗话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儒林外传人物形象分析:王冕: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尽管从王冕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作者企图恢复文人群体自尊和优越感觉的强烈愿望。聊斋志异体裁和内容:聊斋志异,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艺术特色:(1) 在创作中,结撰狐鬼花妖的故事具有了文学表现形式的性质,与之伴生并互为因果的是创作自主性的极大增强。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2)许多优秀的作品,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如莲花公主(3)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宦娘、黄英的故事是借助传统的诗歌意象建构的。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表现于许多篇章带有诗的品格特征。作者假狐鬼抒情写意,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多是意象化的,表现的不是世俗的人生相,而是超俗的、理想化的人情事理,个中寄寓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蕴。婴宁(4)作品是文言小说,其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辞日趋平易的一格,又揉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小说人物的语言尤为显著,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则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完成了各自的艺术使命。可与聊斋抗衡的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三言”“二拍”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 “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从蒋兴哥谈三言情爱描写特点:“三言”、“二拍”在情节的设置和叙述上,比此前的小说有了新的突破。“三言”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情节见长。这里我们只介绍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斑窥豹。其故事情节如下:襄阳府枣阳县有年轻商人蒋兴哥,娶妻王三巧,感情深笃,家有祖传宝贝珍珠衫一件,交由三巧收藏。新婚二年后外出经商,因病迁延,一年未能回家,其间徽州商人陈大郎,经过枣阳,惊羡王氏美貌,买通薛婆,引诱王氏,终于得手。与大郎分别,难于割舍,乃以珍珠衫相赠。大郎在苏州巧遇蒋兴哥,炫耀自己的艳遇,露出珍珠衫,兴哥大惊。兴哥回家查询珍珠衫,三巧无以为对,忍痛将三巧休弃,别嫁县令吴某。大郎返家,其妻平氏见到珍珠衫,甚为骇异而收藏。陈大郎复到枣阳,知道三巧被休他嫁,乃抑郁客死枣阳。平氏治丧来到枣阳,无以为生,巧嫁蒋兴哥,珍珠衫得以复归。后来蒋兴哥再次外出经商,失手牵累命案,审案者正是三巧后夫吴某。吴某见蒋王旧情依然,乃将王氏判回蒋兴哥,易作兴哥侧室。这篇小说情节结构上的特点是以珍珠衫为“道具”,贯穿小说的首尾,连接蒋兴哥一家与陈大郎一家,它始终结构着整篇小说,使小说波澜起伏,巧妙完整。珍珠衫在整篇小说中举凡出现四次。第一次是三巧将珍珠衫赠与陈大郎,是谓蒋兴哥失去珍珠衫;第二次是陈大郎在苏州邂逅蒋兴哥,是谓蒋兴哥巧遇珍珠衫;第三次是平氏在陈大郎行囊中发现珍珠衫,是谓陈平氏疑藏珍珠衫;最后一次,平氏嫁与蒋兴哥,是谓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小说用了“珍珠衫”作为题目以后,珍珠衫就始终成为读者阅读的悬念,这在结构情节上是十分成功的。这种以“小道具”贯穿故事的手法尚有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赫大卿遗恨鸳鸯绦等。后来,此等结构方式每为戏剧袭用。红楼梦黛钗合一,是红学中的一种说法,则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优秀,不能分出高低,所以有了黛钗合一之称。很多人觉得“钗黛合一”不可思议: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合到一起呢?这样的“合一”又有什么意义呢?会不会影响作品的思想性或艺术性?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苗条又丰满,既纯真又成熟?其实,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一”。当然,若要把钗、黛二人的容貌、身份、性格等硬生生地“合”在一起,未免有些不伦不类,同时也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但是,从钗、黛关系的发展变化这个角度来看,倒也颇有些趣味。从书中的描写来看,钗、黛二人虽然特征鲜明,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宝钗小的时候也 “淘气”过,看过闲书,挨过打;黛玉在听宝钗的“金兰语”之后,“小性儿”似乎也去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是两个人的关系:最初两个人之间有着明显的敌意;但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两人成为金兰之交,倒比别人更好了。钗、黛的见识均为不凡,从凤姐对两人的评价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只是黛玉钟于“情”,而不肯在俗事上下功夫;但从她对贾府经济状况的担忧,在众人皆被凤姐瞒过的情况下为二姐担心等等来看,她也极明白的。如果她肯在这方面花点心思,未必就不如凤姐;但她清高孤傲,自然是不屑于此的。宝钗呢,处处留心,贾府一应大小事无不了然,有时比平儿知道得都多;但表面上又藏愚守拙,很少露锋芒螃蟹咏就是难得的一次。她与黛玉的不同之处在于:黛玉是个特立独行,不管世人诽谤的人,所以不能容于世;而她虽看得清楚,却并不与社会作对,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吧?钗、黛二人在对社会的洞察方面,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我想,除了宝玉之外,最了解黛玉的大约就是宝钗了。钗、黛二人后来能成金兰之契,除了惺惺相惜,确实也可称得上是知己。只是两人所采取的态度不同,所以其命运也不同。她们从最初的敌意,到后来的“俨似同胞共出”,也表明了钗黛之争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在我看来,钗、黛可能象征着一个人身上矛盾的两个方面。黛玉对宝钗态度的改变,也许表明了这个人钗黛合体性格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也许,人在小的时候,黛玉的成分会多些;而等到长大成熟之后,宝钗的成分则会多些。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往往要经历一个所谓的“过渡过程”。红楼梦中,就生动地描写了这样一种“人非物换”的复杂过程。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纯真与成熟,但却可以从纯真走向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变化,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由“黛”化“钗”,就是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过程正如物理学中常见的理想化方法。能像黛玉那样任性自然、率性而为,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但尘世的一切,我们是无可逃避的,尤其是在走入社会或婚姻之后。宝钗由一个“淘气的”、偷看禁书的小女孩,变成那样一个老练、世故的女子,很难说不是由社会的历练造成的。但是,她的过于现实,又让人感到有些不满,心中颇觉“美中不足”。由黛玉到宝钗,有得亦有失得到了成熟,却失去了纯真,而失去的则似乎更可贵,因此总是无法“兼美”,让人感到“意难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真、假宝玉的问题。“真”与“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书中可以看出,甄宝玉小的时候与贾宝玉简直是一模一样。可是,长大以后,似乎就转了性也许是听了警幻的劝,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此时的贾宝玉,却已是“悬崖撒手” 了。在红楼梦的开头,就讲了一个由“石”变“玉”的“幻术”。宝玉乃神瑛侍者下凡;他身上所佩的那块通灵宝玉,原本是一块无才补天的大石头,却被施以“幻术”而变成了一块美玉。也许,这块石头“瑛”即为“似玉的美石”的命运,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宝玉一生命运的象征。庚辰本第回双夹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如果说钗、黛是一人的话,那么真、假也可能是一人。“钗黛合一”和“真假合一”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小时候的甄宝玉和薛宝钗。所谓黛玉之死与假玉出家,也许正象征着人的一种变化,所谓“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贾宝玉变成甄宝玉“石”变“玉”和黛玉变成宝钗“木”变“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是“幻术”,一个是“幻笔”,都表明了一个此消彼长、世事沧桑的变幻过程。在我看来,钗黛之争是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情感和理性等等矛盾的集中体现。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矛盾,是很有普遍意义的。“钗黛合一”就是这样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如果说从“黛玉”变成“宝钗”或由假玉变成真玉,是有些“理想化”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个人来说,这只是个程度的问题。“钗黛合一”或是“真假合一”,则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她们本就是同一个人,拆分成了两个人写”这样的观点的,钗、黛二人无论是经历、个性、德行、习惯等都不是同一类型的人,甚至可以说差距甚远,所谓“钗黛合一”也只是批书人脂砚的一种观点,如果我们盲目地照单全收反而失去了品味红楼梦的乐趣,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才可能成就一部名著不朽的魅力,你能自己思考,我很欣赏。说到我自己的理解,不怕您笑话,之前也迷过一段周汝昌先生的“脂砚即湘云”的观点,所以就想到也许她们的原型果真是一个人也未可知,可是读得次数多了,怀疑也就多起来,越发坚定了一个认识:黛玉就是黛玉,宝钗就是宝钗。她们并不雷同,仅有悲剧的命运无从抛躲,都是薄命司上注册的女儿罢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抹杀脂砚斋的功劳,毕竟,他才是距离曹雪芹时代最近的批阅者。那么,他所提出的非常独特的“钗黛合一”的观点又该这样看待呢?您提出了一个很中规中矩的答案,认为她们代表了曹雪芹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看法。不错,这样去看曹雪芹,他的确摆脱不了“自私”的嫌疑,可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和您一样的观点曹雪芹毕竟也是个普通的男人,可以出世,也无法免俗。我个人的见解,在同意您的思考上想补充一点,就是“钗黛合一”应该也代表了曹雪芹对一种完美的人格的追求,及对最完美的处世态度的向往。他太厉害了,厉害得看透了这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人出现,所以,他就在自己的构思中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儿,再狠心打破,将她变成了两个断臂的维纳斯不是每个作者都有这份睿智和勇气去打破自己苦心经营的“完美”的,曹雪芹这种甚至抛开了自己个人意志的创作态度,才是最值得我们后世人等敬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攻克青岛版8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列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报考指南笔试备考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得分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司法局招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宿城区高层次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招聘1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能源行业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模式与商业模式报告
- 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基于多维度视角的剖析
- 从洞见到生意阿里健康消费趋势报告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专利联合申请及利益分配协议(2024版)
- 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城市供热管网抢修与维护工程技术规程
- CJ/T 113-2015 燃气取暖器 标准
- DB2104∕T 001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清原龙胆
- DL-T-5759-2017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开学季饮品店促销方案(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