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建鹏《中国法制史课件》(导论-秦).ppt_第1页
1邓建鹏《中国法制史课件》(导论-秦).ppt_第2页
1邓建鹏《中国法制史课件》(导论-秦).ppt_第3页
1邓建鹏《中国法制史课件》(导论-秦).ppt_第4页
1邓建鹏《中国法制史课件》(导论-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邓建鹏编订,本课件仅适用于邓建鹏著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为何学,(一)知古通今从“契”、“刑”、“灋”谈起,导论,法,獬豸,西方法律与正义的形象,(二)古为今用。,二、学什么,1、历代主要的法律制度及其演变。2、历代司法机构及其演变。3、历代主要的司法实践、诉讼制度及其演变。(法执行机构司法实践),三、怎么学,1、熟知现代法学理论。2、掌握古汉语及文言文、文献学知识。3、对中国历史的基本把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錢穆著国史大纲(上下册)修订本,4、关注当代中国法律问题。5、独立思考与判断。,第一编传统法制分论一、早期中西法制差异,2、传统法制分期,(1)法制初创期: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发展与继承(西周)。(2)法制公开化时期郑子产铸刑书,晋铸刑鼎,战国李悝著法经,秦律,汉九章律。,(3)法制儒家化时期(汉武帝至南北朝):春秋决狱-引经注律、以礼入律。(4)律典成熟期(隋、唐)。,(5)反律典化时期(宋、元):宋刑统在司法中被敕、格、令等取代;元代无正式法典。,(6)律典衰落期(明、清)。(7)法制近代化时期(晚清至民国),第一章法制初创期,学习重点(1)刑与法起源的特征;(2)商代神权法思想的特征;(3)“五刑”;(4)西周法律思想转变原因;(5)西周礼与刑的关系,第一节刑起于兵与中国法起源,阅读下面的古文献,并试回答中国早期刑起源的特征是什么?(教材第19页),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大者陈诸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其所繇来者上矣。(选自汉书刑法志),“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之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n戮汝,罔wng有攸yu赦。”(尚书甘誓),一、战争与刑起于兵(一)盟誓与早期战争(二)由誓到约的世俗化趋势(早期频繁的战争促使刑的产生,蚩ch尤兵神与刑神的合一)。,(三)皋陶与兵刑的合一二、刑起于兵对法制的影响(一)刑起于兵对法观念的塑造,(二)刑起于兵对后世的影响三、法起于礼(祭祀的仪式,周公“制礼作乐”、“为国以礼”。),第二节夏商法律制度,思考题的答案一、夏朝历史简介二、夏的法制简况(一)“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二)夏刑三千条的传说三、商代历史简介四、神权法思想五、主要法律内容(一)秘密法(汤刑)(二)惩治“不从誓言”罪。,(三)五刑。劓,甲骨文中相应文字为“”。剕/刖,甲骨文中相应文字为“”宫,甲骨文中相应文字为“”大辟墨,(四)婚姻与继承制度(五)监狱制度(圜土与囹圄)圉(y),第三节西周的法律制度,思考题1、2一、西周历史简介二、西周政法思想的转变从商代“天讨”、“天罚”到“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转化及对后世的影响,三、宗法制度周天子层层分封-诸侯-卿大夫-士;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划分;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合一。(参考下面的图片),四、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1、“吕刑”贯彻西周初年“明德慎罚”思想,具体内容不可考。2、“九刑”秘密法。,五、周礼性质与作用(一)礼调节和规范的对象礼为无所不包的制度与文化体系抽象原则为忠孝仁义等,也即亲亲、尊尊;具体形式有五礼(吉、嘉、宾、军、凶)。,(二)周礼与刑的性质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周礼是当时不成文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是主动的规范,刑是消极的处罚;礼从正面主动提出要求,刑对悖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六、主要刑事法律制度(一)主要罪名不孝不友、犯王命、疑惑众人罪、故弑其君、杀越人于货、群饮。(二)主要刑罚五刑(墨、劓、刖、宫、大辟)、赎刑、流刑。,七、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1、刑法原则“三赦之法”(老幼、蠢愚犯罪可减免刑罚);“三宥之法”(区分故意、过失、惯犯、偶法);“三刺之法”(罪疑从轻、罪疑从赦)。,2、刑事政策阅读与思考以下文献(见教材第34页),并试回答该文献反映西周刑事政策的何种特征,昔周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曰,刑乱邦用重典。五刑: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者也。(汉书刑法志),刑事政策的特征:“刑罚世轻世重”(三典三国)。,八、民事管理法制(一)土地权利的归属与分化周的土地在法律观念全属周王。西周中期以后周天子对诸侯控制弱化,对土地的控制权只存在于理论上,诸侯开始买卖土地。,(二)契约的形式买卖契约(质:长;剂:短);借贷契约(傅别),(三)婚姻制度1、婚配的要件及原因同姓不婚(姓的早期功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度理性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嫡系;妾所生:庶出),2、离婚的条件(七出与三不去),(四)继承制度政治地位嫡长子继承制度财产诸子均分制,十、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周天子掌握最高司法权,大司寇辅佐周天子实行司法权,下设小司寇负责具体司法工作。,(二)诉讼实践与“五听”技术(1)民刑诉讼的初步区分(讼、狱);,“五听”判断当事人的陈述(辞、色、目、气、耳);读鞫(j)、乞鞫;司法时令制。,第二章法制公开化时期,本章学习重点:(1)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2)法经结构及历史影响;(3)战国时期变法活动;(4)秦的罪名与刑罚;(5)汉文帝肉刑改革。,第一节春秋战国的法制思考题1、2、3一、权力下移与社会巨变(一)春秋战国的政局(二)礼制的衰落春秋时期社会阶层关系发生剧变,悖礼现象(僭jin越)普遍。,土地制度的变化原因:扩大税入,打破公、私田之分。郡县制的出现,二、春秋法律公开化运动1、法律公开化与邓析的故事(1)郑子产铸刑鼎(前536),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正式公布的成文法;驷颛用邓析的竹刑。,(2)晋国:四次制定法律(被庐之法;赵盾制定常法;范宣子制刑书;赵鞅铸刑鼎,为晋首次公布成文法)。(3)楚国:仆区之法;茆(mo)门之法。,2法律公开的争论为什么春秋时期出现法律成文化运动?争论的实质:子产(法)叔向、孔子(礼),三、战国政法改革与法律发展,(一)各国政法改革与法制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善平籴、制定法经。,2楚国吴起政法改革封君子孙三世收其禄;养战;推行法治。3齐国的法制4秦国商鞅政法改革,(第一次:前359年)(1)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2)奖励告奸、农业生产与军功。,(第二次:前350年)分家令、推广郡县制、废井田,按田亩收税,统一度量衡意义:改法为“律”,后世法律皆称为“律”;促使秦国短期变强(以弱民、削夺公族、愚民为代价)。,(二)法家的现代启示(三)“刑”与“法”、“律”间的转变,(二)法经体系及其影响1、法经的体系“盗法”:惩治窃取或劫掠公私财物一类犯罪行为;“贼法”:惩治叛逆作乱和杀伤人身一类犯罪行为的法律;,“囚法”:关于判处监禁罪犯的法律;“捕法”:关于追捕逃犯的法律;“杂法”:轻狡、假借不廉、博戏、逾制等。,“具法”:记述刑罚种类和量刑原则及加刑或减刑。法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中国传统法典的基本原则与体系框架;对战国立法有很大影响。,第二节法家风尚与秦至西汉初的法制,思考题1、2、3一、秦的历史皇权政治的开启二、云梦秦简与秦律,(一)主要法律文书1秦律十八种(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等等)。2秦律杂抄(除吏律、游士律等十一种律文摘录。,3法律答问,以问答形式对秦律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意图作出解释。4封诊式,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二)主要法律形式律: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令(制、诏):主要用于君主对某件事的批定称“制”,作为一种法律形式通常用“令”(即诏)。,式,如“爰书”。法律答问。程、课、廷行事。廷行事类似于司法机关的判例。,3、秦律的主要内容1主要犯罪形式危害皇权罪,侵犯财产与人身罪(贼杀伤罪)、乏徭罪(“逋b事”、“乏徭”,逃避徭役罪)。,2主要刑罚城旦、舂、鬼薪、白粲(cn)、隶臣妾(隶臣、隶妾)、司寇(伺察寇贼);迁刑;黥刑、劓刑、刖刑、宫刑等,常与徒刑结合使用;死刑。髡(耐、完)。赀(赀甲、徭等),3定罪量刑基本原则以身高六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承担区分行为人的故意与过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累犯加重处罚自首减免刑诬告反坐,(四)秦律与法、儒思想,秦律中儒家思想的体现:(1)秦律“不孝”罪的规定。,(2)、秦律对“家罪”的规定。(“非公室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