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10 荆轲 自主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曩者( ) 崤山( ) 居有间( ) 须臾( ) 偻行( )王翦( ) 揕( ) 偏袒( ) 扼腕( ) 焠( )濡( ) 忤视( )变徵之声( )资料链接【背景简介】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刺客列传】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柯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合作学习1. 通假字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嘿而逃去北购于单于 旷日弥久,心惛然 其意不厌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使悉反诸侯侵地秦王必说见臣 右手揕其匈 樊於期偏袒扼捥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图穷而匕首见卒起不意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2. 古今异义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古义: 今义: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 今义:且至于燕 古义: 今义: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古义: 今义: 足为寒心 古义: 今义: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古义: 今义: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古义: 今义:太子逢迎 古义: 今义: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古义: 今义: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古义: 今义: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 古义: 今义: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古义: 今义:3.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必入臣 太子前顿首 於期乃前曰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稍蚕食诸侯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南有泾、渭之沃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又举兵南伐楚 太子受而舍之 使使以闻大王 臣海内之王者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4.重点词语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4.擅巴汉之饶。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6.乃造焉。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20.自知事不就。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24.比诸侯之列。 5.一词多义(1)之: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居顷之擅巴、汉之饶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2)而:盖聂怒而目之民众而士厉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3)使:使使往之主人使得至前使得毕使于前 (4)其:其后秦伐魏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后乃可图也 (5)及: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及政立为秦王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6)为: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复为羽声慷慨及政立为秦王 (7)故:故尝质于赵故丹怨而亡 (8)以:以术说卫元君酒酣以往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易水以北柰何以见陵之怨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以次进 (9)固:固去也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固请毋让 (10)虽:荆轲虽游于酒人乎虽有管、晏 (11)于:徙于卫荆轲游于邯郸北购于单于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言足下于太子也 (12)乃:其先乃齐人其后乃可图也乃造焉 (13)且:且至于燕且非独于此也 (14)善: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所善荆卿可使也 (15)见:柰何以见陵之怨偻行见荆卿 (16)过:荆轲尝游过榆次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17)因: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因遂自刎而死因而刺杀之 (18)足:足为寒心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而欲不可足也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19)数: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数困于兵 (20)举:又举兵南伐楚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21)得: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诚得劫秦王 (22)擅:擅巴、汉之饶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23)间: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异物间进 (2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终已不顾不顾国家之大害 (25)发:遂发发尽上指冠秦王发图 (26)然:然其为人沈深好书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6.特殊句式荆轲者,卫人也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置之匈奴 待吾客与俱 见燕使者咸阳宫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故尝质于赵 窥以重利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南有泾、渭之沃 擅巴、汉之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精研细读1. 文章写荆轲与盖聂、鲁句践的交往的两个细节,是否有损于荆轲形象的塑造?2. 写高渐离与田光这两个人物,对刻画荆轲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3.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分几步进行? 4. 分析一下易水诀别场面描写的作用 5. 本文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色? 6. 荆轲形象有何特点?拓展应用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虏(l)赵王 樊於(w)期 拊(f)心 箕(q)踞 B戮没(lm) 骨髓(si) 刎(wn) 惶(hung)急 C揕(zhn) 约契(q) 变徵(zh)提(d)秦王 D偏袒(tn) 扼腕() 濡(r)缕 匕(b)首 2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高兴。 B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粹”,cu,精粹,聚集。 C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合适 B. 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 占有C.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攻取 D. 而丹质于秦 质问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私:私仇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求:寻找D乃为装遣荆轲 为装:伪装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B. 足为寒心 C.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 D.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而刺杀之 贺毕,因问信曰 B. 尽纳其地 使将将其军归魏C. 盖聂怒而目之 终不以监们困故而受公子财 D. 且非独于此也 拊手且歌7.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箕踞以骂曰 D使使以闻大王 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常痛于骨髓 B嘉为先言于秦王 C燕王拜送于庭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樊於期乃前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发尽上指冠 使使以闻大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群臣怪之图穷而匕首见 左右既前,斩荆轲A/B/C/D/9下列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B太子丹: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只好采取行刺的办法。C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D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10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例如: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例如: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例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例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阅读:P9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秦王不怡者良久”。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祖,取道 祭祖 B.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C.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 料想 D. 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掷击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不忍杀之,以赐公B. 北蕃蛮夷之鄙人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C. 燕王拜送于庭 精兵锐卒必竭于外D.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愿为诸君快战13.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果敢勇决”的一组是(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左手把秦王之袖秦王环柱而走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A. B. C. D. 1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易水送别,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怒发冲冠。各种现象综合成一个充满悲壮气氛的场面,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暗示了整个事件的悲剧性结局 B. 荆轲的歌声由凄切悲凉转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们也由感动、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献身刺秦的征途。“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C. 见秦王时,秦武阳变了脸色,害怕得发抖,“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刻画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大义凛然。D. 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的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身被八创”,“箕踞以骂”。在极短的时间里,写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状,写动作、写表情、写高呼、写怒骂,组织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1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译文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译文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故人来,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素材积累】 一、英雄的选择 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好的匕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之路。 为什么你要选择刺秦?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死路一条?难道你不明白燕国必亡已成定局?难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爱着你?不,我想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而且比别人更清楚。然而你放弃了可以带着你心爱的人远走高飞的选择,毅然地踏进了虎狼之地的秦国,你洒在秦国宫殿里的热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尘埃的英雄豪气。你使我明白要选择勇敢,选择诚信。二、守住那份承诺唱一曲别离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搵一把英雄泪,“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以报太子也”。你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丢开生死,守住承诺,壮哉,荆轲!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 荆轲学案答案1. 略合作学习1. 通假字“摄”同“慑”,威慑,震慑;“购”同“媾”,媾和,讲和;“惛”通“昏”,糊涂;“厌”通“咽 ”满足;“从”同“纵” 合纵策政;“反”通“返”;“说”通“悦”;“匈”通“胸”,胸脯 ;“捥”同“腕”,手腕;“腐”同“拊”;“豫”通“预”,想要;“决”同“诀”,诀别;“振”通“震”;“柙”同“匣”,匣子;“见”通“现”;“卒”通“猝”,突然;“擿”通“掷”;“溢”同“镒”,计量单位。2.古今异义古义:性情谨厚之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古义:内心恐惧 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古义:消除借口 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古义:迎接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古义:消耗尽 今义:消失古义:有修养的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古义:表示原因 今义:表结果(连词)古义:表示依据,用来 今义:表结果(连词)3.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 目视(名词活用作动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作人质(名词作动词)必入臣 称臣(名词活用作动词) 太子前顿首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於期乃前曰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天天(名词作状语)稍蚕食诸侯 象蚕一样(名词作状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北面(名词作状语)南有泾、渭之沃 南面(名词作状语)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 发尽上指冠 向上(名词作状语)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向西 向南(名词作状语) 又举兵南伐楚 向南(名词作状语)太子受而舍之 使居住(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知道(使动用法) 臣海内之王者 使称臣(使动用法) 太子迟之 以为迟(意动用法)群臣怪之 以为怪(意动用法)4.重点实词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6.乃造焉。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深:残酷,刻毒。 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揕:直刺。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0.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 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24. 比诸侯之列。 比:排比,对照5一词多义之 卫人谓之庆卿 他(代词)而之燕 到(动词)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的(助词)居顷之 起调节音节作用(助词) 擅巴、汉之饶 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而盖聂怒而目之 修饰关系连词民众而士厉 并列关系连词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假设关系连词使使使往之主人 派(动词) 使者(名词)使得至前 致使(动词)使得毕使于前 让(动词)使命(名词)其其后秦伐魏 那,代词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他,代词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那些,代词其后乃可图也 这,代词及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以及,连词及政立为秦王 等到,介词为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做,动词及政立为秦王 担任,动词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替,介词复为羽声慷慨 变成,动词故故尝质于赵 以前,名词故丹怨而亡归 所以,连词以以术说卫元君 用(介词)酒酣以往 而(连词)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来(目的连词)易水以北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柰何以见陵之怨 因为(介词)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凭借(介词)固固去也 本来,副词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险固,形容词固请毋让 坚决,形容词虽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虽然,转折连词虽有管、晏 即使,假设连词于徙于卫 到,介词荆轲游于邯郸 在,介词北购于单于 跟,介词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被,介词言足下于太子也 向,介词乃其先乃齐人 是,表判断,副词其后乃可图也 才,副词乃造焉 于是,副词且且至于燕 将要(副词)且非独于此也 况且(递进关系连词)善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友善(动词)所善荆卿可使也 熟悉(动词)见柰何以见陵之怨 被(介词)偻行见荆卿 会见(动词)过荆轲尝游过榆次 经过(动词)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拜访(动词)而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承接关系连词则不可 如果(假设连词)因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通过,介词因遂自刎而死 于是,副词因而刺杀之 趁机,介词足足为寒心 足够,形容词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值得,动词而欲不可足也 满足,动词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能够,能愿动词数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几,数词数困于兵 屡次,副词举又举兵南伐楚 兴起,动词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全,形容词得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得到,动词诚得劫秦王 能够,动词擅擅巴、汉之饶 占有(动词)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独揽(动词)间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时机,名词异物间进 间或,副词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副词终已不顾 回头,动词不顾国家之大害 顾及,动词发遂发 出发,动词发尽上指冠 头发,动词秦王发图 打开,动词然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然而,转折关系连词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这样,代词6.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精研细读1.否。写这两个人物,两个细节,以表现荆轲的沉稳。2.说明荆轲不是庸俗之辈。与后来的故事发展密切相关,起着铺垫作用。3.准备(信物、匕首、助手)诀别行刺4.对荆轲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作了画龙点睛的揭示,为整个故事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5.(1)善于通过冲突来写人物;(2)通过语言、神态、表情和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3)善于用反衬手法,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秦武阳,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衬托荆轲英雄虎胆) 。6.沉稳隐忍,侠肝义胆、扶危济困,果敢勇决、不畏强暴、机智镇静、秉性刚烈。巩固练习1.A 2.B3.D4.D5.B6.B7.D(4.D)8. A(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9. B(“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对。)10. D(所举事例与前面的观点不一致。)11.略11. A12.C 13. A 14. C课外文言文阅读11.D 【解析】过错误。 12.D 【解析】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3.B 14.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脂肪畜禽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皮毛护理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安全产品定制化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站SEO内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物联网(IoT)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范文
- 青马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电工低压考试题及答案
- 窗帘维修服务工艺优化及技术措施
-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课堂创新计划
- 《发热护理》课件
- 《班级植物角我养护》(课件)-二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五金O2O模式-洞察分析
- 反恐防暴应急知识培训
-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第5版)》 课件 第2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常用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结果判读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一年级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