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_第1页
《(最新)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_第2页
《(最新)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_第3页
《(最新)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_第4页
《(最新)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话: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内容: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诗经的发展:秦灭以后,诗经以其空耳相传、易于记颂德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两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事出自齐人辕周,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猫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汉孺传诗,是诗经典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禁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两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的现实精神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感情的变化),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的地位和影响:诗经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始祖:尚书、春秋左传的叙事特征: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大量生动化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国语的特点: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战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最后又西汉刘向编辑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语,传神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其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战国策的影响:以辩丽横肆的文风,雄携华赡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先秦说理文体制: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庄子的艺术特点: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诙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先秦说理散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重点: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先秦说理散文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审美风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之一;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屈原的作品: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屈原的生平: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正是这23篇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离骚翻译与赏析九歌的巫祭文化背景,缠绵哀婉的风格,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九章的记事、抒情与写景,天问和招魂九辨是宋玉的代表作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其次,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代表作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淮南子的铺张扬厉和浪漫风格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赋的分类: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汉赋以骚体赋为主)骚体赋的特点:在体制上,则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汉大赋特点:鸿篇巨制,韵散结合;采用设为问答的形式结纂全篇;笔墨铺张,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这些都是成熟的汉大赋的显著标志。重点:司马相如赋得成就子虚赋: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总之,司马相如这篇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成为后世赋家争相效仿却又无法企及的楷模。前期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作品。蜀都赋作于居蜀期间,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余下四赋是扬雄大赋的代表作品,史称四大赋。子虚赋、上林赋极其热情洋溢,而羽猎赋、长杨赋则显冷静沉着;前者醉心于宫室、苑囿、禽兽、珍奇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后者则较致力于历史、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挖掘。在扬雄的代表作品四大赋中,甘泉赋的艺术成就最高,在对景物的描写方面有新的发展。王褒的洞箫赋是汉代咏物赋的代表作品。史记的叙事艺术:沟通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众多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的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抱怨;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富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富;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史记的风格特征:宏廊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史记的影响: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史记的地位:是我国记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原是西汉音乐官署亦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行政长官是乐府令。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并保存起来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乐府诗的叙事手法:生活镜头的选取(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寓言诗的创作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度。班固的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南都赋衰世、乱世和治世之叹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它以非凡的艺术创造而在赋坛上独领风骚。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西汉赋家把“悲士不遇”作为抒情的主题,感慨自己未能遭逢历史的机遇。而东汉的抒情赋则以知命为解脱,反映出对人生的理性态度,同时流露出个人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惆怅。汉书内容: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家族兴衰史的展示;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汉书的艺术特点:精密的笔法;对起始事件的交代;篇末的轶闻逸事吴越春秋的艺术特点:曲折多变的艺术情节;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王冲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在笔法上和这篇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张衡的同声歌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张衡的四愁事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古诗十九首涉及的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地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羁旅他乡的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