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顾反思启示展望宜昌市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评价及备考工作总结2007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2008年高考又向我们走来。在这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备考里,如何正确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提高课堂复习备考的效率,最大限度地达到复习备考的目标,以期在高考中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取得最佳的考试成绩,是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应对的紧迫问题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高考之时,拿到久盼的试卷,看罢试题,老师掩卷深思:有埋怨自己没有猜到题的;有反思自己复习是否对路的;有骂命题者题目怎么出得这么偏的,我花费大量时间复习的“重点内容”都没有考到;阅卷之时,阅卷者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填空也弄错,卷子上是错字连连,符号书写的不规范,意思表述不清楚,扣起分来我手直抖!恨学生“笨”,我都讲到了,还回答不出来。成绩下发,和原先走出考场时的兴高采烈相比,几多学生立马“黑脸”,怎么和我估分相去甚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值得反思。回顾2007年的复习备考之路,反思我们的复习备考策略,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满怀信心,踏上08复习备考的征程。一、回顾与反思(一)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试题(I)化学试题评价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I)化学试题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没有偏题、怪题。试题难度适中,总体难度比去年湖北卷略难,其中选择题比去年要难一点,大题中两道无机推断题比去年要难于推断一些,而实验题难度与去年持平,有机题比去年要容易。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I)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跳出题海学得轻松,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1、试卷结构(1)化学试题分值108分,其中I卷613题共计48分,卷2629题共计60分。(2)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分布比率大致为:选择题约44.44;填空与简答题55.56。(3)试题的难易比例:容易题约为10%;中等难度题约为77%;较难题约为13%。(4)试卷知识内容比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2%;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约25%;有机化学基础约占19%;化学实验约占14%;化学计算约占10%。2、试题整体特点今年化学部分的试题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模式基本稳定试题在模式上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与05、06高考试题几乎完全一致。分值108分,其中I卷613题共计48分,卷2629题共计60分。26、27两道无机推断题,28题为实验题,29题为有机题。(2)试题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没有偏题、怪题。(3)试题难度适中,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在理科综合试题中,化学试题难度是稳定性最好的,对整套难度控制起到了平衡的作用。(4)试题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中学化学教学有下面指导作用。主要考查了以下知识点:环境问题、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气体压强、电解计算、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图像、电解质溶液、元素推断、离子推断、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推断、气体实验等。(5)试题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26、27题均为无机推断题,26题考查元素推断,涉及C、O、S、Ca及其化合物SO2、SO3、CO、CO2、CS2、CaC2、CaS等。27题为离子推断,涉及Na+、Mg2+、Al3+、Ba2+、OH、Cl、CO32、SO42、HSO4的性质。29题为有机推断,涉及酯的水解、酯化等性质、分子式的变化及用于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分析等。(6)试题语言精炼。试题在理解题意和阅读方面没有给学生设置特别的障碍,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3、试题评析(1)选择题部分题号答案均分答案分布ABCD其它6A4.7679.396.1013.331.070.127C4.476.384.2474.4414.870.078B4.9611.5582.754.790.840.079D4.451.8110.7013.1574.220.1310B3.5011.7958.3323.456.150.2811A5.4190.164.234.910.590.1112B4.117.3368.4719.763.820.2213C5.270.638.2287.873.180.10选择题总体难度较小,考查的内容教师中学化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l (2007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涉及的知识有SO2性质、O3、酸雨、含磷洗涤剂等,属常识性知识。容易题。【解析】B项中,空气中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但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C项中,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D项中,含有合成洗涤剂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原因是有的洗涤剂十分稳定,难于被细菌分解,污水积累,使水质变坏,也有的含有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也使水质变坏【答案】A【点评】这一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了解程度,属于较易题目。l (2007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水溶液的pH的定性判断。中等题【解析】选项中涉及的电解质HCl、H2SO4、Ba(OH)2是强电解质,CH3COOH、NH3H2O是弱电解质。所以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中性,而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或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均显碱性,只有C,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答案】C【点评】D和A,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题目若设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混合,就可以把水解知识也牵扯进来,内容会更充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更充分。【原题重现】1997年第18题18.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值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l (2007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电解的定量计算。中等题【解析】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阳极OH放电,4OH-4e=2H2O+O2,当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应有0.0400mol电子转移,阴极上Cu2+2e=Cu析出Cu的质量为0.0200mol64g/mol=1.28g【答案】B【点评】立足教材,重视基础。守恒思想是化学学科的主干思想,以CuSO4溶液电解为情景进行考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途径。l (20079)在三个密闭的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 Bp(O2)p(Ne)p(H2)Cp(H2)p(O2)p(Ne) Dp(H2)p(Ne)p(O2)【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定律。中等题【解析】根据气体定律pV=nRT=mRT/M,变形为pM=RT。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压强(p)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已知Ne、H2、O2的摩尔质量依次是20 g/mol、2 g/mol、32 g/mol,故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答案】D【点评】即使不知道克拉伯珑方程,本题也可完全用阿佛加德罗定律求解。当然克拉伯珑方程在现行教材中也不存在,不是中学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原题重现】(1990年第 15题)分别由下列四种物质制取气体: 浓盐酸和MnO2; (NH4)2SO4和Ca(OH)2;NaCl和H2SO4(浓); FeS和H2SO4(稀)。所产生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A. B. C. D. l (2007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剂的确定及其简单计算。中等题【解析】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对于本反应,Cu(IO3)2,铜由+2价降低到+1价,碘由+5价降低到0价,合计每摩尔Cu(IO3)2得到的电子11 mol【答案】B【点评】题目考查了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归中规律,甚至还有防止化学计量数的干扰,有一定难度。原题重现;(2007年考试大纲-17题,2004年上海卷)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KMnO4+KI+H2SO4MnSO4+I2+KlO3+K2SO4+H2O(1)该反的氧化剂是_(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lO3的系数都是5 KMnO4的系数是_ 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MnO4+KI+H2SO4(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_。【答案】23、(1)KMnO4 (2)8 (3)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周量都可发生变化l (2007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据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的的简单计算。中等题【解析】依次写出四种物质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 2HgO=2Hg+O2不难发现,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KClO3【答案】A【点评】8、10、11三题连续就氧化还原命题,其中第8题侧重计算。考查学科思想、方法。第10题侧重考基本概念,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基本技能,看他们能不能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避免思维定势。【原题重现】(1990年,22题)分别加热下列三种物质各100克:KMnO4、KClO3(另加少量MnO2)HgO.完全反应后,所放出的氧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 (B) (C) (D)l (2007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较难题【解析】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又氧的质量分数为50%故1个分子中,氧原子最多是4个,(16n15050%=75,n5)在题目这样的限制条件下,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时,一定是不难发现氧原子数为4的时候。自然碳、氢的式量和也就为64,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5,此时氢原子个数为4,对应的有机物为阿康酸(C5H4O4)【答案】B原题重现:(2007考试大纲化学题示例-26,也是2005年全国理综卷二第29题16分)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几个氧原子,为什么?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 。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4)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个C官能团。【答案】4个氧原子。因为:110A的相对分子质量150,氧在分子中的质量分数为152.2447.76,所以,52.5分子中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71.6。又因为只有4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64)符合上述不等式,所以化合物A中含4个氧原子。(5分)134(4分) C5H10O4(4分) 1(3分)【点评】用这种形式考察有机知识,重在运用“讨论”的学科方法,确实回避了各地猜题的可能性,但是有的学生会对自己推断出来的C5H4O4产生怀疑,没有体现出合适的区分度,加之,这样命题,对今后执行有机化学官能团化学的教学似乎不利。l (2007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和平衡态时浓度不相等【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含义的理解。中等【解析】C项正确的图象应该是:【答案】C【点评】这样的平衡图象释读,是必要的,但选项设置得有点粗糙, A、D,特别是A没有嚼头,C几乎没有任何干扰的可能性,能不能把选项设计成与温度、压强或使用催化剂有关,毕竟学生在这些认识有差异,却得不到应有的区分。(2)非选择题部分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律)的推断l (200726,15分)W、X、Y、Z是前20号元素,已知:W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为WY的化合物;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回答:W元素是 ;Z元素是 。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写出X与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命题意图】考查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物质推断、常见元素符号、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等。本题综合性较强,没有特别明显的突破口,学生要能从同族元素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同一周期元素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等信息突破。中等题。均分10.1分【答案】Ca ;O CaS CaC2 SO2 SO3 CO2+CaOCaCO3【评卷操作】钙 氧(写元素符号也给分,元素名称有错别字,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无分)(均分2.91)CaS CaC2(只写电子式、结构式无分,同时写了电子式或结构式,全对才给分)(均分2.70)SO2 SO3 (只写电子式、结构式无分,同时写了电子式或结构式,全对才给分)CO2CaOCaCO3(若写了CO2CO2不扣分) CO2CaOCaCO3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全对给分)(均分3.29)原题重现(1988年第三题第2小题).X、Y、Z三种元素.已知:(1)它们是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Y和Z不在同一周期.(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和XZ.(3)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XY2能和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将浆状物过滤所得到的溶液与Y的氧化物YO2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请填写下列空白:X是 ;Y是 ;Z是 ;A是 .XY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X是:钙(或Ca),Y是:碳(或C),Z是:硫(或S) 沉淀A是:碳酸钙(或CaCO3)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2H2无机推断题l (200727,15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阳离子Na Mg2 Al3 Ba2阴离子OH Cl CO32- SO42- HSO4-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A ;B ;C ;D ;E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查离子反应推断。涉及Na+、Mg2+、Al3+、Ba2+、OH、Cl、CO32、SO42、HSO4的性质。由于涉及Al2(SO4)3与Na2CO3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Al2(SO4)3与Ba(OH)2的反应中沉淀量的变化等,使得该题较难准确推断。本卷最难题。均分6.90【解析】从可知:A与B、C、D均可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出A中含有CO,再根据CO不与Mg2+、Al3+、Ba2+共存,因而得A为Na2CO3,这样就找到了本题的突破口。中的白色沉淀为MgCO3、Al(OH)3和BaCO3。而能溶解上面两种沉淀的E溶液一定是呈现酸性的硫酸氢盐溶液,其中前两种可溶于硫酸氢盐溶液,只有BaCO3不溶于硫酸氢盐溶液(隐藏条件),由此可确定中生成的沉淀是BaCO3,同时结合中沉淀量减少推断出D为Ba(OH)2;再根据中的叙述,判断出B为Al2(SO4)3;又根据离子共存的知识推断出E为NaHSO4 或Mg(HSO4)2。最后确定C为MgCl2 或AlCl3 。答案27ANa2CO3,BAl2(SO4)3,CMgCl2 或AlCl3,DBa(OH)2,ENaHSO4 或Mg(HSO4)2。 【评卷操作】Na2CO3 (均分1.42)Al2(SO4)3NaAl(SO4)2 (均分1.33)MgCl2 (均分1.16) Ba(OH)2 (均分1.50) NaHSO4或Mg(HSO4)2 (均分1.74)【点评】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它一改传统物质推断题方式(给出具体物质及物质间的反应现象,要求推断物质),给出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及其反应现象,要求推断具体物质。这种命题形式有效地把离子2反应和物质推断问题结合起来了,使得试题的功能及考查效度远高于传统的离子反应和物质推断单独设置试题的效度之和,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原题重现:(2007考试大纲化学题示例-28,也是2004年广东化学卷,21题10分)A、B、C、D是四种可溶的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K+、Ba2+、Al3+、Fe3+和阴离子OH、两两组合而成,它们的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C与D反应生成有色沉淀。B与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答案】21. (10分)Ba(OH)2;Al2(SO4)3;K2CO3;Fe(NO3)3【解后反思与启示】(1)从本题可看出:无机推断题不仅考查了多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生成物的性质,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和离子共存的有关知识。将以往高考涉及的无机框图改为集离子共存、元素化合物、实验于一体的综合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主导思想。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种试题做专题训练,在专题训练的时候,一是让他们了解无机推断题的特点与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通过示例分析总结出常见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二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或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要让他们熟练掌握一些特征的性质与变化;三要让学生训练考查不同知识点与不同解题思路的的综合性试题,逐渐培养学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碎片进行有效综合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化学实验(有关实验设计和评价的无机实验题)l (2007年理综I,28)(15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中学阶段的常见反应和基本实验的设计、操作及各实验设计的目的。考查CO、H2、CO2、H2O等气体的检验、除杂,以及试剂的选择和作用、装置的选择、连接等。较难题,均分8.23分【答案】 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CuO H2+CuOCu+H2O CO+CuOCO2+Cu 无水硫酸铜 检验水蒸气 (gab)kjhicdfelm原混合气中CO2已被除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是混合气中CO与CuO反应产生了CO2原混合气中H2O已被除去,无水CuSO4变蓝,能证明是混合气中H2与CuO反应产生了H2O【评卷操作】(1)第一空:除去水蒸气(汽)、吸收水蒸气(汽)、除去多余的水蒸气、干燥气体、干燥、作干燥剂均给1分。 下列说法不给分:除去并检验水、检验水、过滤水、干燥水蒸气、除去反应产生的水、除去C和水反应产生的水。第二空:除去CO2、吸收CO2、除去原有的CO2、除去生成的CO2、除去CO2及酸性气体均给1分。下列说法不给分:除去空气中的CO2、除去C和H2O反应生成的CO2、除去酸性气体。(均分1.79)第一空:氧化铜(CuO)、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氧化亚铜(Cu2O)氧化锌(ZnO)、二氧化锰(MnO2)均给1分。 氧化铜网和其它物质不给分。第二空:CuOH2CuH2O CuOCOCuCO2 (各1分)2CuOH2CO2CuH2OCO2 (2分)不考虑反应条件,但第一空错,该空不得分。打、无分,写Cu、CO2(g)不扣分。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数,不给分。(均分2.31)第一空:无水硫酸铜、CuSO4、无水硫酸铜晶体、硫酸铜粉末、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色硅胶、CoCl2均给1分。下列情况不给分:硫酸铜、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硅胶、CoCl2xH2O第二空:检验H2O、证明H2O、检验并吸收H2O、检验H2O并由此证明H2均给1分。下列情况不给分:吸收H2O、检验H2、前一空错误。(均分1.21)下列情况给4分:kjhicd(或dc)felmkjlmhifecd(或dc)felmkjlmhicd(或dc)felmkjhifecd(或dc)felm在kj之前连gab、在lm之后连kj、cd用B代表、l写成I、最后无m。下列情况给3分:fe写成ef。其它情况不给分,如:接口字母连错,i写成j、d写成b、c写成e、f写成t。(均分1.4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1分),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第一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第二瓶石灰水变浑浊。第一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黑色固体(粉末)变为红色,第二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别字没有扣分,如浑蚀、混着、变混、粉沫)只答对其中一部分给1分。出现下列情况不给分:如B答成C、B中颜色变化错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无结论。(均分0.9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1分),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1分)。与第问相似。 (均分0.72)【点评】本题为化学实验题,但是难度不大,起点较低,学生看到实验题不会感到非常陌生,无从下手。最后两问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和术语来表达自己对实验题的理解和书写要求,突出化学学科特色,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步骤不容易答完全,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原题重现或母题】2001年高考化学试题第32题:32.(4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答案】32.(4分)(1)(E)(F)接(D)(C)接(A)(B)或(B)(A)接(J)(I)接(H)(G)(2分) (错1个接口,该题为0分)(2)黑色CuO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每空1分,共2分)【解后反思】这两题都是实验设计题,考查思路完全相同。考查的核心是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落实到具体题目中就是考查考生对仪器接口连接的顺序是否把握,这一点两题都考查到了,如果能答对,说明学生对实验原理、过程是清楚的,而其他问题如装置用途、加入试剂、反应方程式、反应的现象等则容易回答。两题只是在设问上有所变化,今年的题目设问更全面、仔细。这两题是教材上几个简单实验的组合,在简单中求综合,在常规中求变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适中,学科特点明显。他说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以前的考题属正常现象。回归教材,落实基础,注意实验设计题的重组和改编。【启示】(1)立足双基 注重实践对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高考一个传统而重要的对象。然而,鉴于高考采用笔试的形式,双基的考查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做实验,只是教师“说实验”或用各种实验题来对付高考,学生很难会注意到实验细节。能否处理好实验细节问题与平时实验训练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考查实验操作细节已成为间接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新的形式。在高考试题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辨认。(2)实验层次要求较高,突出设计和评价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在理科综合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区分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近三年来,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试卷中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在不断加大。2005年化学实验题考了纯碱纯度的定量测定的常规实验和设计实验;2006年化学实验题是对过氧化钠与CO2反应进行了改进和创新;2007年理科综合第28题是由1991年全国高考化学卷第32题实验题改编而成的,是一道典型的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题,一改前两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中“给出已组装好的实验装置流程图”模式,为“给出所需实验仪器但要求考生自己组装”的模式,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的有关化学实验部分第7点,实验能力层次要求较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它改变了以往实验题给出已连接好的实验装置流程图的命题方式,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装置图,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和评价实验。该题把水煤气的制取、气体除杂、气体成分检验等实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考查考生思维的有序性、整体性、严密性及创造性,同时还注意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水平、正确表达等综合实验能力,有利于考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考出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想。有机试题EABCFGNaOH H2O H+C13H16O4D浓H2SO4 浓H2SO4 C2H6OC4H8O2浓H2SO4 170C2H4OOl (2007年第29题,15分)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合物。根据上图回答问题:D的化学名称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B的分子式是_。A的结构简式是_。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个。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_。【命题意图】考查有机物结构推断、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如酯化、水解、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分析、乙烯的用途等。本题为2004年高考试题的变题,涉及醇、羧酸、酯的性质,学生大多能推出物质,失分主要在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的分析上。较难题。均分7.71分。【答案】 乙醇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C9H10O3 CH2COOCH2CH3H2COOH 水解反应 CH3 3或 或 。 CH2CH2+H2O CH3CH2OH 或CH2CH2 -CH2-CH2-n 【评卷操作】答乙醇给1分。答酒精、乙醇(酒精)均不给分。(均分0.87)浓H2SO4,下列情况给2分: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有机物用键线式表示、写成高温或140或170、用可逆符号连接、乙醇写成CH3CH2HO、乙酸写成CH3CO2H。下列情况给1分:掉反应条件、错反应条件。下列情况不给分:结构简式错误、元素符号和H2O书写不规范、乙醇写成CH3CH2HO、CH2CH2写成 、用 连接。 (均分1.39)第一空:答C9H10O3给2分,见错无分。 第二空:CH2OOCCH3CH2COOCH2CH3答 给2分,见错无分。 第三空:答水解反应、水解、水解(取代)、双水解给2分,只答取代、取代反应、水解和中和反应无分。(均分3.19)第一空:答3、4(包括B)给2分,其它答案不给分。第二空:CH2CH2OHCOOHCHCH3COOHOHCHCOOHCH3OH答 其中一个给2分,见错无分。(均分1.70)催化剂催化剂答nCH2CH2 CH2CH2n 或CH2CH2H2O CH3CH2OHCH2CH2HCl CH3CH2Cl CH2CH2Br2 BrCH2CH2Br均给2分。前两个反应式掉反应条件或写一定条件只给1分,后两个反应写反应条件无分。下列情况不给分: CH2CH2写成CH2CH2,写成、用文字说明、用分子式。(均分0.81)【启示】有机化学基础重视结构、关注细节尽管近年主观题中的有机化学命题素材出现了诸如消毒剂萨罗(Salol) (2006-29)、苏丹红一号(sudan)(2005年第29题)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颖有机物,但就试题考查的内容而言,却始终没有脱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方面。而考生的解题错误也始终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结构、官能团性质、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方面。因此,高考有机化学复习仍然应该把握各类有机物性质及其变化的主轴,特别是依据有机官能团的结构及变化特点及路径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细节,如氢原子个数、官能团的表示方法、反应条件、小分子的生成等等。从上分析可以看出,非选择题以中档题为主,考查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和运用,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4、评卷后的思考(1)对试题的反思今年高考试题非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不偏不怪、无过多冗长的文字表述;没有刻意追求新颖和社会热点问题;回归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能力、淡化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2)对答题的反思审题不够仔细;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答题不够规范;书写不够认真(二)2007届宜昌市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1、导向对路(1)紧扣大纲,明确备考方向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精神的特点,我们要求教师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弄清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考查思路,从中寻找关于能力考查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式,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复习备考有正确的方向。绝大多数教师能把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在复习过程中做到了:所讲授的内容对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路;所选用的材料对路;训练讲评内容及方法对路;复习时间分配科学合理。(2)反复研究,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求教师全面地研究教材、两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从学校实情出发,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并将计划告知学生,使全体师生明确时间和任务,杜绝了随意性、盲目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复习效率我们反对单打独斗,要求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我们要求每周都有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阐述该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其他老师提出自己的见地,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落实在每节课中,因此提高了复习效率。(4)抓基础,强调知识落实高考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分约占全卷的70%,所以所以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面。因此高三复习,我们始终坚持抓基础,抓落实。我们要求第一阶段的复习所用时间一般要六个月,确保有时间系统全面的梳理复习,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基础方面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学生填写学案、默写过关,以及单元过关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5)抓主干,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科的知识结构中存在明显的学科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由于“以能力立意”的考试并不过分强调知识覆盖面,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学科主干知识,以及对主干知识如何认识,以及通过哪些方式考查主干知识等方面。事实上,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表现在对学科主干思维方式的考查上,透过一定的情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品质,透过某一解题过程,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最主要的学科技能和研究方法。即“主干知识”的再复习不仅仅是只记忆浮在众多知识表面的重点,而是要注重挖掘沉淀在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主干”。比如化学反应的规律,就是学生要在学过的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悟出的有关反应原理。如果学生只会背化学方程式,而不求理解反应规律,是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的。如有的学生把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记得很熟,但不知硝酸银也能与碳酸钠、硫酸钠、亚硫酸钠等在溶液中也能反应。复习中,我们在强调学生要多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到了与学生一起梳理,一起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掌握反应规律。比如化学实验,近几年的实验题都旨在考查实验常识和实验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实验复习中我们要求教师每分析一个典型实验,就要阐明一类实验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感受和技能。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特别注重考查推理能力,高考化学推理题包括无机物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实验推断题,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有较浓厚的化学功底,清晰的知识网络,对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还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有创新。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是靠多做题就能形成的,要使学生形成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意识,不断积累经验,进而形成能力。(6)加强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取得,除了要有端正的复习态度,还要有正确、科学的复习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效的复习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告诉学生:化学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第二阶段,能力训练;第三阶段,综合提高。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密切相关,如同盖楼房,第二个楼层是在第一个楼层的基础上盖起来,以此类推。教育学生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一步一个脚印,相信一课一得、一题一得,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有成效。2、措施到位统考试题、模拟考试、复习研究课安排科学合理,针对性强。2007年高考试题每一题都有与之对应的统考试题、复习研究题。充分体现了本市化学教研活动的措施到位、安排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现附表如下:2007年高考题号第1次统考吻合题号第2次统考吻合题号第3次统考吻合题号模拟考试吻合题号614667101286108920(1)研究课1015101129(2)71213139112619262717研究课281828(2)28292829(1)(3)29从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我市高三备考的统考试题、复习研究课有通盘考虑,每次各有侧重,同时几次考试、复习研究课具有互补性,对重点问题反复强化,形成立体网络,从而确保我市化学高考取得满意成绩。(三)对考试大纲的回顾1、体现学科特色,考查学科能力 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是以理科综合的角度提出总体要求,分别从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I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语言与文化知到智慧树答案
-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考试题(含答案)
- 大数据HCIA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 2025年高标准仓储场地租赁合同参考范本
- 2025版互联网金融服务合作增补协议
- 2025年沉井基础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5版电商平台在线支付技术支持合同书
- 2025场教育机构课程推广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电磁继电器核心综合练(原卷版)
- 矿山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规程》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 佳能-600EX-相机说明书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DB34T 3678-2020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绝对值》教学课件
-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方案提升生产效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