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冯谖客孟尝君【题 解】 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本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其中矫命烧债券之举,虽然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战国策 战国策,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记载当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成书于秦,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 战国策属国别体,全书分十二国策,本篇选自齐策。 战国策不但是一部史书,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记载和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文笔恣肆,语言流畅,写人叙事形象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比如这篇冯谖客孟尝君就写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一折三波。重点掌握冯谖的形象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性格特征: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表现手法: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齐人有冯谖(xun)者,齐: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战国时为七雄之一。贫乏不能自存。贫乏:贫穷。自存:自己养活自己。使人属(zh)孟尝君,属:嘱托,请托。愿寄食门下。寄食门下:意思是到孟尝君家做个食客,以解决生活问题。起笔简介本篇主要人物的家境、身份。“贫乏”二字,为后文弹铗而歌张本。孟尝君曰:“客何好?”客:指冯谖。何好:爱好什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下句的“何能”与此同。曰:“客无好也。”“曰”前省主语“人”。也:表肯定语气。下句的“也”同此。曰:“客何能?”主语“孟尝君”承前省略。何能:能做什么。曰:“客无能也。”两番问答,写孟尝君探询冯谖的爱好、才能,以便确定对他的待遇和使用。言冯谖无好、无能,这不过是欲扬先抑,不鸣则已,为以后一鸣惊人映衬一笔。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受之:接受冯谖作食客。之,他,代冯谖。诺:答应的声音,可译为“好”、“好吧”。而:连词。它的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一“笑”一“诺”,描摩传神,勉强“受之”,见其鄙薄轻蔑之情。本段记叙冯谖经人介绍,作了孟尝君的食客。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左右:指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以:因为。贱:贱视,看不起。形容词作动词用。之:他,代冯谖。也:用在表原因的介宾短语之后,表句读上的停顿。食(s):给吃。“食”后省宾语“之”(他)。草具:粗劣的食物。草,粗劣。具,饮食。贱之,承上句“笑”字。居有顷,倚柱弹其剑,居:停留,这里有“经过”的意思。有顷:不久。弹(tn):用指头敲击。其:他的,代冯谖。剑:联系下文看,都指剑把。这句省主语“冯谖”。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歌:唱。铗:剑把,这里指剑。归来乎:回去吧。这里的“来”是语气词,不表“来到”的意思。食(sh):吃。一弹而歌,对所食不满。左右以告。以告:把冯谖弹剑唱歌的事报告孟尝君。介词“以”的宾语“之”和谓语“告”的宾语“孟尝君”都省略了。孟尝君曰:“食(s)”乞比门下之客。食:给吃。这一句,一本作“比门下之鱼客”,意思是照门下吃鱼的客人那样看待。之:前一个是代词,他,代冯谖;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待以客礼。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复弹而歌,对“出无车”不满,要求又高一步。左右皆笑之,二笑,反映左右对冯谖态度的变化。皆,表示无一例外。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为(wi)之驾:给他准备车马。车马齐备叫做驾。车客:有车坐的食客。待以上客之礼。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过:访问,拜访。其:他的,都代冯谖。曰:“孟尝君客我。”客我:把我当作上客看待。客,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写冯谖在生活改善以后的得意神态,表现他对孟尝君的感激的心情。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无以为家:没有什么用来养家。三弹而歌,为了养家,要求更高一步。弹剑、弹铗,弹剑铗,用语灵活多变。左右皆恶(w)之,以为贪而不知足。恶:讨厌。以为:以之为,以的宾语“之”承前省略,意思是:认为(他)是。左右对冯谖的态度的又一变化。“以为”句说明“皆恶之”的原因,并补充说明上文“皆笑之”的原因。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公:敬称,可译为“先生”。亲:父母。乎:疑问语气词,吗。联系下文看,这里不是记孟尝君直接问冯谖,而是间接探问。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j?)其食用,无使乏。给:供给。食用:动词用作名词,指吃的用的东西。其:她,代冯谖的老母。无使乏:不要让她缺少(食用)。无:不要。“使”后省兼语“之”(她)。孟尝君对冯谖的老母照顾周到。于是冯谖不复歌。于是:有“在这种情况下”的意思,表示前后两件事情的承接关系,即表示后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在前者之后,并且是由前者导致的。小结上文,说明冯谖对孟尝君别无所求,并以其行动否定了左右“以为贪而不知足”的错误判断。记叙冯谖做食客后,待遇不断得到改善,反映孟尝君善于养士的特点。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出:拿出。记:通告,文告,一说指帐簿。诸客:众门客,可译为“门客们”。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门下诸客,写问的对象。“谁习计会(kui),能为(wi)文收责(zhi)于薛者乎?”习:熟悉。计会:会计工作。为文:给我。文,孟尝君自称其名。责:同“债”,指借出的钱或物。薛: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藤县东南,是孟尝君父亲的封地。为孟尝君所继承。者:与“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作谓语。乎:吗。写问的内容、目的。收责于薛,是孟尝君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下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冯谖署曰:“能。”署:签名。曰:这里有“写道”的意思。“能”,反映冯谖的胸有成竹,与上文之“无好”“无能”比照鲜明。下文的内容都围绕这个“能”字着笔。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怪之:以之为怪。怪,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下文“怪其疾也”的“怪”用法同此。之:代冯谖。也:呀,表疑问和惊诧的语气。从孟尝君的心理活动和谈话,写出他对冯谖毫无印象,而这个全无名气的冯谖居然自认为“能”完成收债于薛的重任,他自然为此感到惊奇。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乃:就是。夫:指示代词,那。这个“夫”,突出唱“长铗归来”是他的特点。也:表解释语气。与上文三弹三歌相呼应。对左右的笑谈轻薄,描绘得淋漓尽致,其讥讽鄙夷之情,溢满字里行间,行文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孟尝君笑曰:三笑。这是欢欣的笑,为得到急需的人材而笑,与开头“笑而受之”的笑,感情基础不一样,与“左右皆笑之”的笑,更无相同之处。“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果:副词,果真,果然。负:对不起。之:他,代“客”(冯谖)。未尝:副词性结构,不曾。客果有能也,与上文“客无能也”相对照。请而见之。通过特意的邀请接见他。谢曰:谢:道歉。“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nu)愚,沉于国家之事,倦于事:被琐事搞得疲劳。愦于忧:被忧患弄得发昏。愦,昏乱。性懧愚:天性懦弱愚呆。这是孟尝君的自谦之辞。懧:同“懦”。沉:沉溺,有“陷在”的意思。于:前两个表被动,可译为“被”;后一个表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在(中)”。开罪于先生。开罪:得罪。于:表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不译出。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羞: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辱。乃:却,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为(wi)后省宾语“文”。于:到。盂尝君从主客观两方面解释未曾早接见冯谖的原因,表示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并对他愿意“收责于薛”寄予希望。言简意赅,可算是善于言辞。冯谖曰:“愿之。”之:代收责于薛这件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约车:准备车马。约,拴系,把马系于车前。治装:整理行装。治:备办;整理。载券契:用车待着借契,说明借契之多。券契:借契。券:借贷双方各拿一半可以合验的契据。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毕收:完全收回来。以:用,拿。“以”后省宾语“之”,“之”代所收回的债款。何市:买什么。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市;动词,买。反:同“返”,回来。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视:看,这里有“估量”的意思。寡有:少有,缺少。所者:所的(东西)。冯谖与孟尝君的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却引出下文冯谖到薛收债的出人意料的处理办法,故前人评道:“问则有意,答则无心,幻出绝妙文字。”记叙冯谖主动承担为孟尝君去薛收债的任务和出发时的情况。驱而之薛,驱:赶牲口快跑,这里指赶着车。之:到,与下文“长驱到齐”的“到”同义。四字带过途中情况。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当偿者:应当还债的。“者”字短语作“诸民”的后置定语。悉:都。合券:将借贷双方收藏的借契合在一起进行核对。券遍合,起,遍合:都核对过。起:站起来。起,表示郑重其事。矫命以债赐诸民,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借债的)老百姓,意即不要偿还。以:用,把。原为收债而来,反以债赐诸民,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因烧其券。因:表顺承关系的连词,与“于是”相当,可意译为“随即”。其:他们的,代诸民当偿者。使孟尝君失去再去收债的根据,使借债的百姓彻底放心,反映冯谖的果决与考虑问题的周到。民称万岁。民:即上文的“诸民”。称:说,这里有“欢呼”的意思。写出老百姓的感激和欢欣心情,见冯谖以债赐诸民的重大政治意义,间接反映了薛地百姓以前备受高利贷剥削的痛苦。简叙冯谖到薛以焚券市义的方式为孟尝君收债的经过。长驱到齐,晨而求见。长驱:一直赶车快跑,中途不停留。齐:指齐国国都临淄。省主语“冯谖”,省“见”的宾语“孟尝君”。而:连词,可译为“就”。八个字,写出冯谖办事的干净利落。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怪其疾:以其疾为怪。因为他回得这么快而感到奇怪。其:他,代冯谖。疾:快。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意谓穿戴得整整齐齐。之:他,代冯谖。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乎:吗。何: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也:呀,与“何”相呼应,表疑问。从孟尝君的心理、行动和谈话,反映出他急于了解冯谖收债的情况和希望他收回债款又不相信他这么快就能完成任务的心情。曰:省主语“冯谖”。“收毕矣。”矣:了,表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君:您,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孟尝君。云:说。这句是下文说明问题的依据,又照应了上文。臣窃计,臣:我,冯谖对孟尝君自称。窃:私自,谦词。计:考虑。下面五句是“计”的内容。君宫中积珍宝,宫:古代贵族居住的房屋。狗马实外厩,实:充满。厩:马棚,泛指牲口圈。与“宫中”相对而言,故称“外厩”。美人充下陈;充:充满。下陈:古代统治者堂下陈列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极言孟尝君家用的玩的东西之多,反映了他的奢侈淫逸,而这正是残酷剥削百姓的结果,却也正说明他的寡义。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通“已”,副词,仅仅。义:这里指正义的行为及因行义而获得的声誉。耳:罢了,表示范围的仅此性和肯定语气。又一次与“视吾家所寡有者”相呼应,突出采取下述作法的依据。窃以为君市义。以:介词,用。后省宾语“之”,“之”代债款。为:介词,替,给。市义,奇事,奇语!孟尝君曰:“市义奈何?”奈何:动词性结构,怎么样。表示询问方法或情状。疑惑不解,故有此问,以引出下文。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利之。区区:小小的。拊爱:爱抚,爱护。拊,同“抚”。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子,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名词的意动用法。其:那里的,代“薛”。因而:是介词“因”与连词“而”的连用形式,相当于“借此”,“趁机”。贾:古代指设肆售货的商人,这里用作状语,意即“用商人的手段”。利之:从人民身上谋取利益。之,他们,代“民”。责备孟尝君对薛地百姓不义。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乃:副词,加强肯定,可译为“就是”。所以:与它后面的动词性短语结合,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方法、方式,可译作“用来的方法(方式)”。也:表判断。说明“市义”的内容与影响。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悦:高兴。休矣:算了,罢了。表示无可如何的感情。他的“不悦”,说明对“市义”的深远意义很不理解,见出其平庸与近视。记叙冯谖向孟尝君报告收债的结果。收债于薛的整个过程,处处表现出冯谖的“果有能。”后期(j)年,后:指收债于薛以后。期年:一周年。齐王谓孟尝君曰:齐王:指齐湣(m?n)王。谓曰;对说。“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寡人:古代诸侯的谦称,可译为“我”。先王:齐湣王称他已死的父亲齐宣王。以为:这是个表示处置等意义的格式,可译为“把作为(当作)”。貌似尊重,实免其职。孟尝君就国于薛。就国:到自己的封地去住。国,卿大夫的封地。未至百里,离目的地还差一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君:指孟尝君,与作第二人称代词的“君”有别。从迎接的人数之多,迎接的路途之远,反映薛地百姓对孟尝君的尊重,见出“市义”的效果和冯谖的远见。与上“民称万岁”相照应。孟尝君顾谓冯谖曰:顾:回头看。“先生所为文市义者,所为文市义者:名词性短语,替我买义的道理。乃今日见之。”乃:才。见:看到,之:它,复指“先生所为文市义者”。终于认识到市义给他带来的好是,赞赏、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与上文“不悦”形成鲜明对照,并与“窃以为君市义”等语相呼应。冯谖曰:“狡兔有三窟,窟:巢穴。仅得免其死耳。仅得:仅仅能。其:它,代免。死:指死于猎人或猛兽。耳:而已,罢了。今君有一窟,一窟:比喻市义买得了人心。未得高枕而卧也。未得:不能。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卧,形容没有忧虑。高,使动用法。也:表肯定语气。请为君复凿二窟。”请:表敬副词,相当于请允许(我)。以“狡兔有三窟”为喻,启发孟尝君得用多种办法从各方面来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必要,表现了冯谖的深谋远虑和愿为他尽忠效力的决心。结束收债,转入下文,是个过渡性质的段落。孟尝君予车五十乘(shng),金五百斤,予:给。乘:用四匹马拉的一辆车。金,和下文的“黄金”,都指铜质货币。斤,同“釿”,先秦的一种货币单位,重一两多。这是个双宾语句,省略近宾语“冯谖”。西游于梁,西:往西,方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游:游说:游行各国,对诸侯有所劝说。于:到。梁:魏国,这里指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魏原都安邑,魏惠王时迁都大梁,国号也叫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放:放逐,指免去孟尝君的相位。先迎之者:“者”字短语,作“诸侯”的后置定语。之:他,代孟尝君。富:指国家富足,而:顺承连词,可不译。强调孟尝君所能起的作用,为的让魏王迎接他。于是梁王虚上位,于是,这里含有“由于这个原因”的意思,翻译时不必改词。虚上位:让出最高的的职位(国相)。虚:空着,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以故相为上将军,故相:原来的相。相,官名,百官之长。以:是使令、任用意义的动词,与“为”配合,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相当于“让作”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聘:聘请,请人担任职务。冯谖游说成功,梁王以显使厚礼聘请孟尝君为相,从而提高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先驱:这里的意思是:走在梁王使者前,赶车快跑,回到齐国。诫:告诫,预先提醒。“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重币:厚礼,指千金。币,古代礼物的通称。显使:显贵的使臣。使:名词,使者,使臣。以上两句都是判断句。齐其闻之矣。”齐:指齐王等。其:副词,大概,可能,表揣度语气。之:代梁王派显使以重币聘请孟尝君的事。提醒孟尝君,为的让他做好应付梁使的准备。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使:梁惠王的使臣。三反:往返多次。反,同“返”。固辞:坚决推辞。辞,谢绝,推辞。不往:不到(梁国)去。也:表陈述语气,可不译。进一步突出梁王对孟尝君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孟尝君的地位、声望。以上两句极简要,省略了不少具体情况的记叙。齐王闻之,之;代梁惠王派使者多次往聘孟尝君的事。应上文“齐其闻之矣”,说明冯谖判断的正确。君臣恐惧,君:指齐王。恐惧,是害怕孟尝君受聘为魏国相,使魏“富而兵强”,对齐国不利。遣太傅赍(j)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太傅:官名,赍:拿东西送人。文车:雕刻或绘画着花纹的车。驷:四匹马拉的车,与“乘”同义。服剑:佩剑。封书谢孟尝君曰:谢:道歉。“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不祥:不喜。一说,不吉利。被:遭受。于:这里可不译出。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借指祖先。祟:原指鬼神害人,这里指祖宗降下的祸害。沉于谄谀(chny)之臣,沉:深深地迷惑。于:被。谄谀:奉承讨好。开罪于君。齐王强调得罪孟尝君的客观原因,目的在为自己推卸责任。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不足:不值得。为:帮助,卫护。顾:顾念。姑:姑且,暂且。反国:返回齐国国都临淄。反,同“返”。统:统率,治理。万人:指全国人民。乎:吧,表祈使语气。齐王正面提出请求,又对以前“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的借口做了巧妙辩解。“寡人不足为也”,表面上仍有“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的意思,这次请孟尝恢复相位,为的“顾先王之宗庙”。前后文字相映成趣。记述冯谖设计为孟尝君凿好第二窟,使他返国恢复相位,又一次表现冯谖的“果有能”。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愿:希望。请:指向齐王请求。祭器:宗庙里用于祭祀祖先的器皿。立宗庙于薛。”立:建立。于:在。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还;指冯谖回到临淄。“还”字说明在薛建立宗庙的任务是由冯谖担负的。报曰:向报告道。姑:副词,姑且,暂且。高枕为乐:意思是高枕而卧,无忧无虑地享乐。高枕,高枕而卧的略语。照应上文“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突出凿三窟的意义。记冯谖为孟尝君凿就第三窟,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政治地位,突出冯谖的深谋远虑。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xin)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纤介:极其微小。纤,细;介,通“芥”,小草。计:计谋。者也:典型的判断句式,其中的“者”表句中停顿兼起提示作用;“也”表判断语气。可译为“是”。总结全文,终章显志,对“冯谖之计”给予高度评价。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贡献,全面肯定他的政治才能。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请人嘱托孟尝君,愿意投奔门下做个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回说:“他没什么爱好?”“他有什么才干?”“他没什么才干。”孟尝君笑着收下他说:“行啊。”手下的人以为孟尝君看不起他,给他吃粗劣的食物。住了一段时间,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鱼吃的啥。”底下人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吃鱼,跟中等门客一个样。”又住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出外没车驾。”底下人都笑话他,又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驾车,跟上等门客一个样。”于是他驾着车子,举着剑,到朋友家串门说:“孟尝君把我当成上客。”后来过了一阵,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法照顾家。”底下人都讨厌他了,认为他贪心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吃的用的,不让短缺。于是冯谖不再唱了。后来孟尝君张贴文告征询家里养的众门客:“哪一位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冯谖写下名字说:“我能。”孟尝君惊诧地问:“这位是谁?”底下人说:“就是唱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的人啊。”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然是有才干的,我对不起他了,一直没会过他面。”请他相见,赔礼说:“我琐事缠身精疲力倦,忧虑挂心头昏脑胀,个性懦弱生来笨拙,埋头于国家的事务中,对先生多有得罪。先生不见怪我,竟有意想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说:“愿意。”于是套马备车,整理行装,带上债券契约启程了,告辞说:“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冯谖赶着马车到薛邑,叫办事员把该还债的乡民们都召集拢来核对债券。凭证全部对过,冯谖站起来,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欠的债赏赐给众乡民,借此把他们的债券烧了,乡民都呼叫万岁。冯谖一路马不停蹄回到齐都,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奇怪他这么快回来,穿衣戴冠接见他,问:“债收完了吗?回来得为什么这么快啊?”“收完了。”“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我暗自考虑,您宫中珍宝成堆,宫外狗马满圈,堂下美人都站满了。您家里缺少的就是义罢了。我私下为您买了义。”孟尝君说:“买义是怎么回事?”冯谖说:“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取利于民。我已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赏赐给乡民们,借此把债券都烧了,乡民都喊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行了,先生算了吧!”一年后,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使用先王的臣子做臣子。”孟尝君于是只好到领地薛邑。他离薛还有百里,乡民们扶着老的,牵着小的,在半路上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只能免它一死罢了。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大觉。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洞。”孟尝君给了他五十套车马,五百斤黄金,向西出访来到魏国,对魏王说:“齐国把大臣孟尝君赶到国外,诸侯谁先迎接他,谁就能国富兵强。”于是魏王空出了相国的位置,把原来的相国调任大将军,派了使者,带着黄金一千斤,车马一百套,去骋请孟尝君。冯谖抢先赶着马车回来,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隆重的礼品;百套车马,是显贵的使者。齐王该听说这消息了。”魏国的使者往返请了三次,孟尝君坚持辞谢不去。齐王听说,君臣都慌了,派太傅送来黄金一千斤,彩饰纹车二辆,马八匹,佩剑一柄,专函向孟尝君谢罪说:“我太不慎重了,遭到祖先降下的灾祸,被拍马奉承的臣子所蒙蔽,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来帮助的。希望您看在先王宗庙的份上,能暂且回国来治理万民吗?”冯谖告诫孟尝君说:“希望你向齐王求得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宗庙筑成,冯谖回报孟尝君说:“三个洞已经凿好,您就此高枕而卧,享受安乐吧。”孟尝君做相国几十年,没遭受一丝半点祸殃,都是冯谖的功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冯谖为孟尝君市义,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附:战国策一、战国策的成书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所载上继国语下限,下至秦并六国之后,即从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开始,迄秦二世即位为止,245年间各国诸侯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史实。这些资料大部分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所记,来源不一,零散错乱,名称各异,有所谓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到西汉,刘向第一次对这些史料进行系统整理、修订成书,共33篇。因其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所以定名为战国策。到北宋,旧本战国策散佚甚多,文学家曾巩遍访藏本进行校补重编,才成今本规模。东、西周各1篇,秦5齐6,楚扎、赵、魏各4,韩、燕各3,宋、卫合为1篇,中山1篇。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著述27章,11000字,无书名、篇名,整理这些帛书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或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内容与今本战国策、史记相同,16章属于佚作。这说明战国时史官及策士记载所谓“纵横家”论辩言辞的资料是很多的,传到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战国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统治者逐渐认识到要想争霸天下,国势、军力固然重要,但政治攻势和外交斗争也是必备的条件。但在这种形势下,士阶层中分化出了一批又一批游说策士。他们继承了春秋时期行人相聘于诸侯的传统,熟悉纵横捭阖之术,凭借自己的口才,鼓吹“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为了自己功名利禄,朝秦暮楚,见风使舵,明辨利害得失,能为诸侯争城、掠地、杀人、灭国,出奇谋、划妙策。他们或游说君王,或互相辩难,无不变本加奇,铺张扬厉,形成文字,令人拍案叫绝。章学诚称为“行人辞令之极。”二、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今略举大端。其进步思想表现在:1、反映了民本思想。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十分流行,战国策有些文章表现出对平民力量的重视,如“赵威后问齐使”把平民的地位放在君位之上,认为“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策四)这和孟子的“民贵君轻”论有相通之处。又如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其中之一就是“焚券”、“市义”,使薛地百姓皆呼“万岁”。虽然是为了收买人心,但也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人心向背对贵族的安危是如何重要。这种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战国策对那些残害百姓、杀戮忠良、荒淫无耻的统治者予以无情地揭露。如宋康王无道,“骂国老谏者,为无颜之冠以示勇,剖任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于是“齐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宋卫策)齐闵王拒谏饰非,枉杀直臣,弄得百姓不附,宋族离心,国被燕所伐,身卫淖齿所杀。(齐策五)作者对这些暴君都持有鲜明的否定态度,表现了一定的正义感。2、有明显的“贵士”的倾向,把士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颜斶见齐宣王,大胆宣称“士贵耳,王者不贵”“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垅”。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报了大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思想对于束缚人才的世卿世禄的官吏制度是一个冲击。书中还提出发现人才要不拘一格,不能求全责备,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看大节,而不苛求小疵;要充分信任,而不要随便怀疑等,这些仍有一定参考价值。3、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虽主要是对某些统治者的规劝,但对后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触龙说赵太后,主张贵族子弟要及早为国立功,长辈不要溺爱,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伤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通讯稿
- 森林采伐考试题及答案
- 透析器反应试题及答案
- 就业帮扶面试题及答案
- 测字考试题及答案
- 基础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司索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肌肉审美测试题及答案
- 毒物排泄试题及答案
- 记账实操-节能环保企业的全盘账务处理实例
- 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txt下载
- 绿化庭院合同协议书
- 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 卵巢癌类器官规范化建立及临床转化初步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解剖学基础课程全册教案
- 2024年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与查找方法培训课件
- 优化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的研究与探讨措施实践应用探讨
- 秋季驾驶员安全培训
-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
- Unit8 Our Blue Planet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