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关键词:生态保护建议大兴安岭森林开发建设后,长期过度砍伐导致可恢复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森林火灾的影响、森林、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受到多种程度的破坏,生态功能明显减弱。由于森林生态失去了平衡,与落叶松一起出生的永久冻土从南到北呈区域退化趋势,冻土变薄或消失,直接改变了森林发展的栖息地条件。随着森林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碳储存等生态功能的减少,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减弱,区域内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高温少雨的干燥气候,极度有害的天气正在增加。黑龙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果它发展了,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直接威胁到当地国土的生态安全。1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问题1.1气候变坏温室效应加剧,林区气温上升,10年内达到0.509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自1992年6月7日有数据记录以来,发生了罕见的霜冻天气。1996年7月22日暴雨日的降水量达116.5毫米。2001年4月7日首次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2002年7月5日连续5天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9.4 。气象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气候也呈逐年恶化的趋势。干旱、洪水、低温、大雪、冰雹、春季霜冻等灾害不断出现,尤其是春季干旱,洪水、干旱,尤其是春季干旱最明显。1.2洪水灾害增加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流域的水量平衡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如漓江流域这样的降水条件下,80年代的流量比60-70年代增加了38.0%,径流深度增加了60毫米,洪水汇流过程平均缩短了60个小时。90年代的流量比80年代增加了18.2%,径流深度增加了40毫米,洪水汇流时间平均缩短了50个小时。森林蓄积量减少,土壤薄层化,蓄水功能减弱,河内径流分布不均。随着水旱交替演变,水害地区、灾害率、发生频率都增加了,最近20年造成严重干旱和洪水的年数达到9次。其中:1991年侯马河流域大洪水,森林地区6个县(区)38个乡镇13万人受灾,3个淹没城市,直接经济损失5.1亿韩元;1998年黑龙江省大洪水,森林地区4个县(区)21个乡镇共造成4.3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22亿元。2003年,胡马河、赣江、伊玛目河、多布库尔河等地都发生大洪水,森林地区10万人受灾,多座路桥,大规模破坏农田。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2007年林区夏秋延农业直径损失1.38万韩元。1.3水土流失增加据2002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统计,本林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2735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为2623平方公里,解冻侵蚀为20112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11.5%、88.5%。1.4湿地功能减弱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恶化、金采生产及农田开垦等影响,森林地区的冻土严重退化,土壤、植被和牧场遭到退化,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井喷位置下降、沼泽湿地减少、沼泽湿地减少、湖泊消失等水资源减少和水环境变化,导致林区湿地面积萎缩、蓄水量减少、期限缩短,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功能减弱。1.5冻土退化严重大兴安岭林区的永久冻土是高纬度欧亚永久冻土最南的突出部位。经过45年的开发和建设,人类活动逐渐加剧,持续的气温变暖和人为因素叠加的强烈影响,永久冻土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永久冻土层的破坏严重,速度明显加快。据调查,地方冻土的退化速度为南方大于北方,村庄大于田野,农田比森林地带快,森林地区比森林地带快被砍伐。冻土融化后,原冻土地区出现土壤干燥的现象,低洼地区出现更多湿地,随着Larix gmelinii的生长条件恶劣的变化,该地区的森林逐渐消失。同时,永久冻土区广泛融化的建筑物、管道、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地表收缩、凹凸不平,从而导致铁路、高速公路、住宅等建筑受到损害的坑。永久冻土内出现岛状融化,县、区、林业局所在地周围,河两岸融化呈扩大趋势。2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建议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害虫和啮齿动物的发生,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通过生态恢复(密封)、生态恢复(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管理)、生态重建(造林、矿区复垦、江两岸植被重建)工作,努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资源良性循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保护政策。减少森林砍伐。重视森林管理和保护,改善森林防火管理设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培育。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建设。实行退耕还林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积极支持在林区用煤代替树木、用电代替树木的民间替代能源项目。2.1加快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的非保护性采伐,实行森林采伐和再生采伐,提高森林质量,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森林管理、低水平低效的森林改造、灭火等森林经营活动的特别财政支持,加快天然林生态系统恢复,加快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2.2积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兴安岭林区为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示范主体区,加强了中央财政补偿努力。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和民生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资金分配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中,重点评价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并根据业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2.3要积极推进森林碳汇经济试点工作。研究了鼓励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政策,实施低碳经济试点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4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期机制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管理经费标准,扩大资源管理,临时执法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建立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法,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完善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体系。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可以扩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范围,将一般福利林和商品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