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依赖理论.ppt_第1页
第四章 依赖理论.ppt_第2页
第四章 依赖理论.ppt_第3页
第四章 依赖理论.ppt_第4页
第四章 依赖理论.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依赖理论,1,导言,依赖理论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背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忙于部署越战及处理国内此起彼伏的学运浪潮。与此同时,一些国际机构和第三世界国家领袖亦开始反省和检讨战后近20年来的发展结果。,2,依赖理论的主要论点是,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贫穷落后,并不是由于其社会结构或国民价值观有什么缺失,而是由于过去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榨、现在受核心国家的牵制和盘剥所致。所以,对于依赖理论学者来说,发展与落后是一体之两面,即核心国家的累积和扩张就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衰落和萎缩为代价的。,3,陶海洋指出,依附理论是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论,其演变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以来,以巴兰、弗兰克、沃勒斯坦等人为代表,主要对二战以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格局进行批评,并提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具体可参阅其论文依附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4,目录,第一节缘起的因由与过程第二节学术渊源第三节内容、派别和争论第四节批评第五节依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分野,5,依赖理论缘起的背景可分为时代性和拉美本土性两个方面。所谓时代性,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国际形势和趋向而言;而本土性,则指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6,一、时代背景,战后西欧盟国在马绍尔计划的支援下,在短短的几年间就从战争废墟中重新建立起来。此后十几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这样就使得西方政府、学术界和普罗大众对本身既有的社会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满怀信心。而且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争相仿效欧美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7,到60年代末期,由于越战、国内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和贫富悬殊)的凸显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拉大等现象的冲击下,西方社会出现了下列一些现象:()部分年轻一辈的西方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价值观和现行制度的正确性,亦有少数学者转向马克思主义寻求答案;()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亦开始反省过去盲目追随西方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做法;()联合国及一些关注第三世界国家贫富悬殊情况的学者也意识到,过去西方发展专家把发展目标局限于GNP的增长是过于狭隘的。,8,背景,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9,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美国的民权运动: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我有一个梦,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根据肤色而根据内在品格来衡量他们的国度里。”,10,11,二、拉美本土的社会背景,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诸国的发展策略都是以“出口导向为主。但在初级产品输出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拉美诸国经常出现大量贸易逆差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为了纠正这些偏差,一些拉美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推行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发展政策,即在本土设厂制造进口的工业产品。,12,经过几十年的实施,进口替代政策不但没有减轻拉美地区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依程度,而且还加剧了区内的发展失衡(即新兴工业部门与传统产业不接轨)、经济发展停滞、贫富悬殊和社会的不稳定。受到上述经济发展迟缓和对外依赖现象的困扰,一些熟悉拉美社会发展历程的学者一方面怀疑单纯的经济政策(如出口导向或进口替代)能否有效地使拉美地区摆脱贫穷落后和对外依赖的困局;另一方面又不满现代化理论对拉美当前落后状况的解释。,13,第二节学术渊源,依赖理论虽然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其理论渊源却可追溯到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一些学术论著和社会思潮。影响依赖理论的学术论著和社会思潮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揭发资本主义扩张(外因)破坏性的言论和著述;二是新马克思主义。,14,一、资本主义扩张的破坏性,最早及最直截了当在公开场合揭示外因(如殖民主义)破坏性的,莫过于1928年库西宁在第六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古西宁指出,资本主义扩散只意味着殖民帝国肆意榨取和掠夺当地财富和资源,以加速本国的资本累积和经济成长。因此,资本主义扩张实际上剥夺了落后地区赖以发展的财富和资源,使之陷入贫穷落后的泥淖中。,15,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普雷维什及保罗巴兰与斯威齐更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扩张对落后地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普雷维什根据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经验,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地区的关系比喻为“核心与边陲”的从属关系。,16,保罗巴兰与斯威齐则把注意力集中于资本输出的过程。他们首先指出,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危机使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便纷纷成立跨国公司及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但由于这些跨国公司只顾把利润汇回母国,而不会以再投资的方式去配合当地工业的发展,因此,先进国家的资本输出不但没有为落后地区带来预期的发展和繁荣,反而剥夺了当地赖以发展的宝贵积累和资源,使之继续陷于落后、停滞不前的困境。,17,库西宁、普雷维什及保罗巴兰与斯威齐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几种形式。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资本主义扩张促进了先进工业国家的发展,使其经济基础不断壮大,但同时却剥削了落后地区的发展机会,使之继续陷于贫穷落后的困境。,18,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也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是指尝试重新检讨或修正马克思古典理念,但仍相信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新马克思主义作为非正统的、散漫的和具有颠覆性的话语,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可错性”、“核心在于方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自身”等基本理论立场,以反叛姿态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形式。,19,对于新马克思主义,刘纲纪的论文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可以借鉴。不论我们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它提出马克思主义应随时代新的要求而变化,建立“新马克思主义”,这仍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20,新马克思主义,亦有人称之为新左派或极左派是指一些拉美激进马克思主义者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所发表的言论和观点。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当前拉美社会的资本家已经变了质,他们为了本身利益而甘愿成为帝国主义者剥削国内人民的帮凶,不会扮演冲破封建残余、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进步角色。由此引申,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当前拉美社会已具备了革命的种子,而保证革命成功的最佳战略莫过于联合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及进行游击战。,21,第三节内容、派别和争论,依赖理论学者集中探讨的两个主题:()从拉美地区的发展史去寻找导致地区内贫穷落后的原因;()尝试提供摆脱当前贫困落后的可行途径。,22,一、殖民扩张史拉美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源,尽管学者们采用不同的词语去界定不同的扩张时期,但他们却大致上赞成把整个资本主义扩张过程划分为殖民与后殖民两个时期。而殖民时期又可细分为重商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3,(一)殖民扩张期():重商主义阶段,重商主义阶段是殖民扩张过程的第一个时期。这个阶段长达300年,由16世纪开始直到18世纪末(15001800)才结束。这个漫长的殖民岁月里,一些西方国家(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借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军事优势,肆意在拉美沿海地区掠夺金银财宝、贩卖奴隶、强迫通商及意图建立殖民地。,24,15世纪末叶,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自此,商业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出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国家,它们的殖民地和扩张活动遍及世界各地。,25,拉美地区从此陷入资本主义扩张的范围;殖民侵略者不但使地区内的社会解体、财富和人力资源流失,而且更破坏和扭曲了地区内原来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因此,从依赖理论学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以压抑和破坏殖民地(即拉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换来的。,26,(二)殖民扩张期():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由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中期(约18001945),大约持续了150年。由于工业革命的促进,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他条件的成熟(如机械化、规模效应及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等),欧美工业产品便挟质优价廉的优势及在殖民政策保护伞之下,排挤了亚非拉地区同类型的传统产品。,27,基于这些变化工业革命后带来的贸易优势西方也随之改变了原有的扩张手段:由掠夺资源、贩卖奴隶和强迫贸易转变为以扩张市场和海外投资为主。当时的殖民主义者一方面以“自由市场”为借口,积极通过政治手段去替其工业产品谋出路,另一方面则设法投资殖民地的矿场和农地,以便为母国提供所需的工业原料和消费品。,28,这些殖民政策无疑使拉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几乎完全以适应西方的需要及迎合其利益为依归。而拉美地区原来的发展方向则更进一步被扭曲,传统的经济结构也继续受到破坏,区内人民的需要也得不到相应的照顾。这个时期拉美地区的发展模式亦可称之为“出口导向”以输出农矿初级产品来换取当地所需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29,(三)后殖民扩张期,这个时期约始于世纪年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形。相对于前期(即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这个时期的扩张策略又有了明显的改变。拉美地区自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后,纷纷采纳“进口替代”政策:一方面,在本土设厂生产以往依靠进口的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又设立关税壁垒政策,以保护和培育本土的幼苗工业,企图借此摆脱前期出口导向政策所造成的困境。,30,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即面对国内生产力过剩及工业产品缺乏海外市场的困境,西方的资本家便毅然尝试前往海外投资,在当地设厂生产工业产品。因为把过剩的资金和过时的机械设备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可突破这些地区所设的高关税和进口额的藩篱。,31,至此,拉美地区的“进口替代”政策简直陷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可奈何的处境:接受西方资本家在本土投资设厂,获得的只是一些过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但失去的却是宝贵的市场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机会。因为跨国公司可以在区内保护政策下制造产品和拓展市场,而利润又比以往从母国输出产品时赚取得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边陲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其经济发展政策和方向往往是不能自主的。,32,(四)小结,在整个漫长的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自1500年至今),西方殖民主义者和资本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政策不断在亚非拉国家进行军事压迫、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结果造成当地社会解体、资源财宝流失及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停滞等。有鉴于此,依赖理论学者异口同声地认为,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与西方国家的富裕繁荣,并不是个别孤立的、毫无关联的现象,而是一个历史过程(即殖民主义或资本主义扩张过程)的正反两面-西方的发展是以亚非拉的贫穷落后为代价的。,33,二、摆脱低度发展的途径划分依赖理论派别的准则,根据研究拉美发展史的结果及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诊断,依赖理论学者为拉美地区设计了一些脱贫致富的方案。按照这些方案的政治取向,可大致细分为三大类:革命派改良派中间路线,34,(一)革命派,革命派以弗兰克为代表。兰克认为落后国家的低度发展与殖民帝国的发展是一体之两面,而后者的发展又是以前者的低度发展为代价的。弗兰克把西方殖民主义者与亚非拉的接触比喻为“大都会”与“卫星城镇”的关系。前者居于“核心地位”,主宰着后者的发展方向;后者处于“边陲地位”,备受核心国家的掣肘和剥削,不能自主发展。,35,弗兰克又进一步归纳出一些抽象的概推:()落后国家一旦成为卫星国被纳入资本主义扩张的范围就注定不能自主发展,就注定会陷入低度发展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低度发展论”)()边陲与核心的关系(如投资和贸易)越密切,边陲的低度发展程度越大;反之亦然。,36,除了上述论点外,弗兰克对拉美本土资本家的态度与前述库西宁所说的言论一样,认为当前区内资本家已经变了质,不会再像往昔欧美资本家一样,扮演一个推翻封建残余、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革命者角色。而事实上,拉美资本家在外力的支持下,已成为一股压榨本地民众的恶势力。在这些内外夹攻和蚕食的形势下,弗兰克认为拉美地区摆脱附属地位(即边陲地位)和低度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动社会主义革命。,37,弗兰克的低度发展论和革命方案引起一些拉美和西方学者的共鸣,如多斯桑托斯、马里尼、卡普托与皮萨罗和辛克拉曼等。多斯桑托斯认同弗兰克的低度发展观点,但他比弗兰克更深入地探讨了核心与边陲的不平等关系。他首先从发展史的顺序把这些不平等关系划分为三大类:()殖民时期的依赖关系()世纪末期金融与工业的依赖关系()战后技术与工业的依赖关系,38,虽然辛克拉曼认同弗兰克的观点,注意到资本主义扩张对边陲地区带来的破坏性,但他与多斯桑托斯一样,也注意到内因(即边陲国家本身的社会结构)所发挥的正面作用。问题: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丹麦等国家也曾经一度处于边陲地位,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摆脱低度发展的宿命、一跃成为核心国家,而拉美地区却不能翻身、一直沉沦到现在呢?原因:边陲国家内部的结构及其对外来“政治经济”势力的回应,39,(二)改良派,改良派以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简称“拉美经委会”)的新一代成员为骨干。代表人物:塞尔索富尔塔多、奥斯瓦尔多桑克尔,40,塞尔索富尔塔多的改良观点,塞尔索富尔塔多集中探讨了边陲国家低度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贫富悬殊同时并存,亦即“有增长无发展”,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有二:一是国内两极化阶级结构与国际分工运行机制结合后产生的结果。二是政府倾斜发展政策的结果基于上述分析,塞尔索富尔塔多认为:()对外依赖越大,国内受剥削的程度越深;()成长率越高,两极化程度越大,41,奥斯瓦尔多桑克尔的改良观点,奥斯瓦尔多桑克尔开宗明义地把依赖现象和低度发展的形成完全归咎于边陲国家的对外依赖关系。此外,他又认为边陲国家的对外关系与国际经济体系的运作是息息相关的。除此之外,边陲地区的中上阶层人士大都习染了欧美核心国家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接受了它们有关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意识形态。,42,奥斯瓦尔多桑克尔得出两项重要的结论。其一,外资在拉美地区投资设厂,并未能为本地人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但其盘剥带走的利润却远远超过对本地的贡献。其二,在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和渗透下,国际联系(如拉美中上阶层人士与核心国家的联系)造成了拉美区内社会和经济的解体。,43,(三)中间派,中间派以卡多佐与法拉图为代表。这一派的主张介于上述两派之间。他们承认依赖关系的负面影响,但却认为这些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边陲国家可以通过做出不同反应而改变负面影响的程度和性质。他们注重内在阶级结构和技术官僚所起的作用,但却认为这些结构和官僚体制不是恒久不变的,44,在卡多佐与法拉图看来,外资的渗透虽然损害和扭曲了边陲国家的利益和发展方向,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外资的渗透下,边陲国家是毫无发展机会的。相反,“依赖”和“发展”是可以共存的。案例:20世纪50和60年代巴西的经济增长情况,45,第四节批评,依赖理论以殖民主义及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为研究的起点。这派学者揭露,殖民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不但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而且还肆意破坏当地的产业结构、社会组织,并控制其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机械设备。结果使边陲地区的生产活动和发展方向不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而是以迎合殖民帝国的利益为依归。,46,一、依赖理论的突破性,代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原动力主要源于内部因素,却忽略了外因在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当他们提到外因时,却又认为它对边陲地区的发展起着正面的作用,这就忽略了外因可能造成的破坏性。依赖理论以边陲地区发展过程为研究的出发点,暴露了外因的负面影响。,47,二、依赖理论的局限性,(一)依赖理论的概推过于片面化一般依赖理论学者都坚信,从边陲地区掠夺来的财富和资源,对核心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依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推为:落后地区一旦被纳入资本主义扩张的范围,就永远不能摆脱其低度发展和贫穷落后的困境。这种观点也受到严重的质疑。,48,(二)依赖理论在方法论上的错误,依赖理论学者犯了一个方法论上的错误,那就是把研究重点放在边陲与核心的依赖关系上。这即是说,他们单纯从资本主义扩张过程及与这个过程有关的领域去寻找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低度发展的主因。这种富有“先验论”气息的思维方式使依赖理论学者的视野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49,三、依赖理论的其他缺点,(一)立论偏激,容易滑入诡辩或政治修辞的迷宫(二)摆脱依赖地位的建议过于粗糙和笼统,50,第五节依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分野,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五项整体性分野:()研究方向()基本假设()对外因的看法()贫穷落后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