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论文集2017---最终PDF029_第1页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论文集2017---最终PDF029_第2页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论文集2017---最终PDF029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9 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张亚辉 谈树成 赵志芳 何小虎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系,昆明 650000) 摘 要:本文以地质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为出发点,分别从教材选用、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结合 科研动态和学科发展、 多媒体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索, 达到使学生掌握了环境地质学课程 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打下了良好专业课程基 础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环境地质学 教学改革 专业特色 教学研究 “环境地质学” 是地质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应用学科, 也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20 世纪后半叶,由于全球人口猛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自然资源过 度消耗,废弃物质大量排放,地球环境正在发生严重的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平 衡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 临的最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给地质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面对这些问题, 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开始调整专业方向,努力培养环境地质人才,将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工作跟环境地质工作相结合。以应用地质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原生的地质 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环境 地质学”已成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环境地质学”也成为我校地质学本科生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 由于“环境地质学”学科的特殊性,笔者在为地质学专业本科生授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 问题。一是学生虽然有地质基础,但缺乏环境科学基础背景知识,因此对环境地质学的概念、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任务非常模糊,很容易将其与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任 务混淆。二是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仅凭课堂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 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三是环境地质学课程的课时有限,但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一 切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笔者结合专 业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及任务选用教材 环境地质学教材版本多, 内容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 有的侧重于地质学基础, 着重于矿物、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7) 140 岩石、板块构造、火山、地震等地质体的概念、原理及影响;有的涉及工程地质灾害;有的偏 重环境地学调查、环境制图技术与方法。教材内容偏重于地质学专业背景,与环境方面联系过 少,虽然地质学专业的本科生容易接受,但却失去了学习环境地质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教 材理论较多、实例少,基本知识框架不清晰,对进一步深入掌握某个具体研究方向的知识很不 利。经过一些探索思考,笔者选用了潘懋等编著的环境地质学教材,教学内容覆盖广泛: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矿 产资源和能源的供求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质灾害 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几种主要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地质环 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地质学的基本工作方法。授课主 要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课堂讲授、课堂互动、知识点扩充、前沿问题讨论、闭卷考试等 多种形式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 对环境地质学的概念、 研究内容、 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能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思考、学习和研究如何改善人 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调节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二、体现专业特色 环境地质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课时有限,应根据专业特色有选择有侧重地讲授 各个章节的内容。针对我校地质学专业的特点,将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各章节的讲解中, 侧重讲解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与环境问题、水资源与地质环 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地质调查等章节。用地质构造和演化的 理论讲解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用矿床学理论讲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规律,用地 球化学的理论讲解地方病的发病条件、机理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内容优化 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内 容及查阅大量的与知识点有关的文献至关重要。对知识点进行的扩充,既能巩固加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更能开阔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课本知识时,引入实例,深入浅出, 让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如在讲授“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这一章内容 时,结合图片讲解原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会引起不同的地方病。在讲授“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一章时,可结合统计数据和图片,说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资源的开发对地质环 境的影响。在讲授“地质灾害”一章时,将 2010 年冰岛火山喷发、2010 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 流、2010 的反常气候旱灾和洪灾,以及 2011 年日本 8.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等事件贯穿起 来,举例说明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和事件,建立学生自 觉爱护自身环境的理念。 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41 四、结合科研动态和学科发展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用于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减少环境恶化,增加人类利用和改 造环境的条件。因此研究动态更新较快,但大多数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明显滞后和不足,因此 非常有必要将环境地质学相关的最新科研动态、热点研究问题和学科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也可将自己和学院其他老师的科研内容和成果动态介绍给学生。如讲到水污染 内容时,大多数教材没有涉及如何治理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去查阅大量文献,查找传统和最 新的治理技术,以及技术之间的优缺点,并教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学中,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能够直观明了地表达教 学内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实时添加,比如在讲人类活动对水 资源的破坏时,很多学生对破坏程度了解很少,仅仅用文字讲述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如果将 全球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湖泊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印象深刻,就能真正理解要珍惜爱护我 们人类拥有的仅有 0.25%的淡水资源了。此外,视频能更直观并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直接影 响学生观看的欲望,震撼心灵、引人思考,提高教学质量。但视频内容一定要客观全面,以免 误导学生。关于环境地质问题的视频,如果能有思想碰撞,即可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 考。如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云南昭通鲁甸 6.5 级地震”视频,反映了地震作用时,云南特殊的 气象和地质环境,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加剧。视频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地质灾害治理的紧迫性, 如何有效地防预和治理地质灾害的发生,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恰当的提问能够有效提高对课堂教学效果。向学生提问和允许学生提问,既能提高 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通过互动,避免了“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状态 下接收知识。其次,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趣味的方式、幽默的语言,以及制造和谐的课堂 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挥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蕾.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初探J. 时代教育,2011, (7) :55-56. 2 潘懋,李铁锋. 环境地质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孙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