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院前急救PPT课件_第1页
第二章---院前急救PPT课件_第2页
第二章---院前急救PPT课件_第3页
第二章---院前急救PPT课件_第4页
第二章---院前急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院前急救,.,2,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要环节。也是我国急诊医学中最为薄弱部分。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密切相关。,.,3,院前急救的概念和含义,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emergencymedical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4,院前急救主要包括四层含义: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的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5,第一节概述,.,6,一、院前急救的目的和措施,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体征,以便把伤(病)员“活着送到医院”,为伤(病)员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后赢得时间。措施集中体现在:呼救和维持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安全转运,.,7,二、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8,一、院前急救的任务,.,9,(一)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这是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呼救患者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10,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此类患者约占呼救患者的10%15%,其中进行就地心肺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患者5%。对此类患者必须进行现场抢救目的:挽救患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11,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患者,称为急诊患者。此类患者约占呼救患者的85%90%,现场处理的目的:稳定病情、减轻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2,(二)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前急救对遇难者做到平时急救要求。还要注意在现场与其他救灾专业队伍的密切配合。注意自身安全。若遇特大灾害或因战争有大批伤员外,应结合实际情况执行有关抢救预案。无预案时须加强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和现场救护,应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合理分流运送。,.,13,(三)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外国元首来访等救护值班。执行此项任务要求加强责任心,严防擅离职守。,.,14,(四)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通讯网络由3个方面构成。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站)的联络;二是急救中心(站)与所属分中心(站)、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即EMSS内部的联络;三是中心(站)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15,(五)普及急救知识,急救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医疗部门是普及急救知识的主力军,.,16,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一)社会性强、随机性强院前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17,(二)时间紧急,行动急: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急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不容迟缓。心情急: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的心理十分迫切,即使对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也不例外。,.,18,(三)流动性大,平时救护车一般在本区域活动,而急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内每个角落。患者的流向一般也不固定,它可以是区域内每一个综合性医院(有固定接收医院的地区除外)。遇有特殊需要,如有突发灾害事故时,可能会超越行政医疗区域分管范围,如可能到邻近省、市、县帮助救援,前往的出事地点其往返距离常可达数百公里。,.,19,(四)急救环境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如狭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暗淡的光线不易分辨;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群拥挤、嘈杂;有时事故现场的险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员再损伤;运送途中,救护车震动和马达声常使听诊难以进行,触诊和问诊也受影响。,.,20,(五)病种复杂多样,呼救的患者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21,(六)以对症治疗为主,院前急救因无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故要明确治疗非常困难,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22,(七)体力强度大,如随车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途中颠簸,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若现场在高楼且无电梯时就得辛苦爬梯;若现场是在救护车无法开进的小巷或农村田埂就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随车人员不能休息,须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医务人员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抢救后又要边指导边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上述每一环节都要消耗一定体力。,.,23,院前急救的分类,院前急救的伤员分类的意义:提高急救效率1.将现场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希望存活的伤员2.充分发挥医疗人员的作用使急救和转运有条不紊的进行,.,24,二、现场伤员分类(原则和方法),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目的:提高抢救效率,提高伤员存活率。,.,25,基本原则:重病优先:灾害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病人多,病情复杂。需要对伤员进行分类,依据病情轻重进行合理安排救治次序成批伤员:3人以上分类工作很重要,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承担。分类原则:1.快速、准确、边抢救变分类2.先危后重,再轻小”的原则进行。,.,26,伤病员分类卡,检伤分类:根据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确定优先治疗程序的过程。卡片上项目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用药等常挂在伤病员左胸的衣服上。绿轻黄重红危重黑死亡人员,.,27,(1)A(Airway)气道:检查伤病员的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此时应首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除分泌物及积血。(2)B(Breathing)呼吸:看有无胸廓起伏动作听伤病员鼻部有无呼出气流感觉用脸颊感觉有无呼出气流,.,28,(3)C(Circulation)循环:有无颈动脉搏动。(4)D(Decision)决定:根据对呼吸、循环所做出的初步检查,迅速对伤病员的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并决定要进行哪些紧急抢救措施。(5)S(sensation)检查:感知/神经系统:意识、瞳孔。如病情需要和许可,再做进一步检查。从上到下(头、躯体、小腿和足)。对急危重伤伤病员的检查务求简单扼要、突出重点。,.,29,个体急症伤员的分类,心脏停搏,优先恢复血液循环,同时处理气道阻塞窒息优先处理气道问题体表可控的重要出血优先处理重要位置的骨折抗休克纠正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体温、感染、组织挫伤等以此处理,.,30,原则,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7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31,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32,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33,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34,美英模式,把患者送到医院,.,35,欧陆模式,把医院送到患者身边,.,人民卫生出版社,我国院前急救工作模式,.,37,院前急救组织实施,1.接受呼救并发出指令2.奔赴现场3.现场急救及信息反馈4.分流转运,.,38,第二节院前急救的管理,1.建立急救网络急救网络是由急救中心、各级急救站、医院急诊室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点构成(1)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安全输送。负责本地区的急救服务的监控和调度指挥1.基本任务急救的组织指挥调度和检查督促2.体制3.装备:通信、运输、急救器械和设备,.,39,急救站:基本职责:接受呼救,救治伤员服从指挥、调度、承担医疗急救任务开展急救医学科研、教学和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组织按要求做好人员培训、急救器械急救药品的准备、建立救护车使用管理制度基层急救网络1.基层急救员设置2.基层急救员培训,.,40,急救管理制度,1.院前急救人员配备及管理2.通信的设置和管理3.急救设备管理,.,41,一、止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均需止血。1、根据出血性质分类: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速度快。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整个创面渗血。不易找到出血点。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出血量大。,.,42,2、根据出血部位分类外出血:从外伤的伤口流出,易发现。内出血: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来诊断。,.,43,2.用物,现场抢救: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的毛巾、布带等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不可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物代替。,.,44,3止血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2)指压止血法(3)填塞止血法(4)强屈关节止血法(5)止血带止血法,.,45,(1)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方法:先将无菌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以适当压力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上均匀加压,一般20分钟后即可止血。,.,46,(2)指压止血法:适用:动脉位置浅表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如头、面、颈部和四肢的外出血。方法: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近心端)的表浅动脉,用力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上,阻断血液流通。是一种临时止血措施,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必须做好进一步处理的准备,采取止血带、加压包扎等方法止血。,.,47,1)头顶部出血:压迫颞浅动脉。搏动点位置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2)颜面部出血:压迫面动脉。搏动点位置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若伤在颊部、唇部,可将拇指伸入伤病员口内,其余4指紧贴面颊外部,内外用力,压迫伤口下缘之动脉。,.,48,3)头后部出血压迫同侧枕动脉。搏动点位置耳后乳突下稍往后。4)颈部、面深部、头皮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搏动点位置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以防严重脑缺血。,.,49,5)肩部、腋部、上臂出血压迫同侧锁骨下动脉。搏动点位置锁骨上窝中部,将动脉压向第1肋骨。6)前臂出血压迫肱动脉。搏动点位置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将动脉向外压向肱骨。,.,50,7)手掌、手背出血压迫尺、桡动脉。搏动点位置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动点。8)大腿出血压迫股动脉。搏动点位置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因动脉粗大,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51,9)足部出血可用双手拇指压迫胫前胫后动脉。搏动点位置胫前动脉位于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胫后动脉位于足跟与内踝之间。,.,52,(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包扎。,.,53,(4)强屈关节止血法:,适用:肘、膝关节远端肢体受伤出血。方法:在肘、腘窝垫以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或膝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位,以阻断关节远端的血流。注意:必须先确定局部有无骨关节损伤,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54,(5)止血带止血法:,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出血,或采用其他方法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选用。1)勒紧止血法2)绞紧止血法3)橡皮止血带止血法4)气囊止血法,.,55,1)勒紧止血法,用物: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头有的布料。方法:在伤口上部将叠成带状的三角巾绕肢体一圈为衬垫,第二圈压在第一圈上面勒紧打结。,.,56,2)绞紧止血法,用物:三角巾、小木棒/笔杆/筷子。方法:将三角巾叠成带状,在出血伤口上方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并在一头留出一小套,取小木棒、笔杆、筷子等做绞棒,插在带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再将木棒一头插入小套内,并把小套拉紧固定即可。,.,57,3)橡皮止血带止血法,用物:衬垫、橡皮止血带。方法:抬高患肢,将软布料、棉花等软织物衬垫于止血部位皮肤上。扎止血带时一手掌心向上,手背贴紧肢体,止血带一端用虎口夹住,留出长约10cm的一段,另一手拉较长的一端,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圈,以前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橡皮带末端用力拉下,使之压在紧缠的橡皮带下面即可。,.,58,4)气囊止血法,用血压计袖带,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59,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部位要准确: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应尽量靠近伤口。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上臂: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宜扎在上1/3处。大腿:宜扎在上2/3处。,.,60,止血带松紧要适度:止血带的松紧度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刚能止血为度。加衬垫: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以免损伤皮肤。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标记要明显:记上使用止血带日期、时间和部位并挂在醒目的部位,便于观察,同时迅速转送。,.,61,时间控制好: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寒冷季节不超过30分钟。并应每30分钟至1小时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23min。松解止血带前,要先补充血容量,做好纠正休克和止血用器材的准备;松解时,如果伤员出血,可用指压法止血。,.,62,二、包扎,目的:保护伤口,减少伤口感染和再损伤。局部加压,帮助止血。固定伤口上的敷料、夹板;扶托受伤肢体,使伤部舒适安全,减轻痛苦。,.,63,1.用物,(1)制式材料:卷轴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多头带,丁字带。(2)就便器材:洁净的毛巾、衣服、被单、丝巾等。,.,64,2.基本方法,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常用的基本包扎方法有6种: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或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的部位的小伤口。2)蛇形包扎法:适用于需将绷带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如夹板固定。,.,65,3)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躯干、大腿等。4)螺旋反折包扎法:适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66,5)“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6)回返包扎法:多用来包扎有顶端的部位如头部、断肢残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头部帽式包扎法。,.,67,三角巾包扎,三角巾是各种战创伤最常用的现场包扎器材,特点是制作简单、应用方便、包扎范围广。制式三角巾底边长130cm,侧边长85cm,高65cm,顶角有一约45cm的系带。使用三角巾时可根据需要折叠成不同形状。,.,68,头面部包扎,头顶部包扎风帽式包扎法下颌部包扎法面部面具式包扎法,.,69,肩、胸、背部包扎,燕尾巾包扎单肩燕尾巾包扎双肩三角巾包扎胸部燕尾巾包扎胸部三角巾、燕尾巾包扎背部方法与胸部相同,只是位置相反,结打于胸部。,.,70,腹、臀部包扎,燕尾巾包扎腹(臀)部:燕尾巾底边系带围腰打结,夹角对准大腿外侧中线,前角大于后角并压住后角。前角经会阴向后拉与后角打结。臀部包扎方法与腹部相同,只是位置相反,后角大于前角。三角巾包扎腹(臀)部: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并外翻10cm宽,拉紧底角至腰背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71,四肢包扎,三角巾包扎上肢三角巾包扎手、足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三角巾包扎膝、肘关节,.,72,3.注意事项,(1)包扎前需要简单清创(2)选好包扎用物,大小规格要合适,干燥、无污染。(3)体位舒适:可取坐位或卧位,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4)适当加衬垫: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73,(5)保持正确的包扎方向:绷带的环绕方向一般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指端尽量外露,便于观察血液循环情况。(6)打结应避开伤口:绷带或三角巾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切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7)包扎的动作规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包扎动作的基本要求,即快、准、轻、牢。,.,74,三、固定,1.用物骨折临时固定最常用的器材是夹板,有铁丝夹板、木质夹板、塑料制品夹板和充气性夹板。现场抢救时若无制式器材,可因地制宜选用就便器材,如竹板、木棒、镐把、枪托等代替。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伤病员的健侧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另备纱布或毛巾、棉垫、绷带、三角巾等。,.,75,2.方法,(1)锁骨骨折(2)肱骨骨折(3)前臂骨折(4)大腿骨折(5)小腿骨折(6)脊柱骨折,.,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