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摘要范文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摘要写 郑振铎是现代著名学者,他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创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今年是郑振铎、孙楷第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两位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学习他们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缅怀他们的道德人品,我们特组织这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本论题主要以罗根泽文学批评史为研究对象,从学术理路、材料蒐罗、叙解方法、文学观念、批评史观、文心雕龙、唐古文运动、宋诗话、50年代的调整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并从“文学批评”的自觉、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国故”以及铃木虎雄 _诗论史对于批评史撰著之影响、早期课程与讲义等因素探讨作为一门学科和著作体例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问题.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相关问题:首先,回到历史现场,搜寻民国时期的原始文献资料,历史化地展现文学批评史发生的丰富过程以及罗根泽文学批评史的真实面貌,*陈钟凡、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李长之等早期一代学者研治文学批评史的动机与历程,还原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在半个世纪里的存在样态,其次,反思以西方文学批评标准衡量传统诗文评这种“以西格中”的学术模式,以及以现代文学观念与史观古代文学批评,以书写系统化的文学批评史的史学研究范式,窥测现代学人在古今中西之间文化选择的曲折心路,再次,重申早期文学批评史撰著者“印证文学史”的研究目的以及批评史和文学史的因缘关系,特别是罗根泽“求历史之真”的学术追求,讨论文学批评史或者古代文论研究的目的、方法等话题.这些问题对于文学批评史的重新书写、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现代学术史的构建等都有参考意义.基于上述三点,通过认识和反思前辈学者研究文学批评史的面貌,论文认为,西方“文学批评”这面镜子和现代“文学”这一后置观念都难以真正认识清楚古代诗文评的“本来面目”.古代批评史研究应以历史主义原则为中心,把求真作为最高标准,而且其研究的目的应多元化,有助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只是其中任务之一,不应成为唯一甚至最高的追求.还原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本身就是研究目的,以助于认识研究文学史、思想史或者文化史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郑振铎不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而且是我国古典文献的伟大*、和传承者,他不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而且是一个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出色的学者.他既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着开创性的观念,是新旧文化转型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在他于1958年10月因公逝世后,由于 _原因,在国内对郑振铎的真正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今天,对他的研究跟他一生的建树依然很不相称,尤其是在他的创作、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仍有不少空白的地方,本文主要发掘阐述了郑振铎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版本目录学及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学术建树.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诠释了郑振铎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他处在东西思想相互撞击,影响最深刻的时代,他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又积极输入西方理念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的学者,这与他的自学成材和勤奋、坦诚、热情的性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此后总结了国内关于他的研究现状. 文献,包括对文献的审定、编次、校勘、标点、注释、翻译、出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本文仅拟从曲籍影印、曲籍编校两方面,简要叙述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的状况,并对今后的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提出一些看法.管窥蠡测,尚祈方家指正. 郑振铎为早期中国文学人类学领域的探索者之一,汤祷篇等六篇文章(接下来简称汤祷篇)为其这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代表.以郑振铎在文学人类学领域的成就和地位而言,国内尚未开展对汤祷篇的深入挖掘与综合分析.本文将重点定位于汤祷篇的文学人类学维度的探析,旨在弥补这一空缺,为郑振铎在文学人类学上的定位提供更多注脚. 本文主要由三章组成:第一章追溯汤祷篇的学术渊源,主要从弗雷泽金枝的灵感触发和原有文学观的学术支持入手,梳理其研究源起和理论准备.第二章挖掘汤祷篇的学术成果,按研究对象与内涵的不同分为“帝王统治: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两个自己:肉体与灵魂的同在”、“真实社会:赘婿与农民的哀吟”三节,以此为平台对六篇文章作具体深入的探析,明晰其文学人类学特征.第三章总结汤祷篇的学术方法,对其进行历时性的纵向考察,从“对古史辨的超越”、“三重证据法的尝试”、“四重证据法的先声”三方面展开,探讨其学术方法的创新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汤祷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多方面地对其文学人类学特征进行考察.在人类学的深邃视域和宏观文化中,探索郑振铎文学阐释的途径和方法自觉的钥匙,勾画出郑振铎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方式. 李百川著绿野仙踪一百回,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虽然这部书与它的作者李百川一样,至今名声不高,但是,为此书作序的同时代学者陶家鹤曾把它与水浒传、*梅并称为“谎到家之文字”的“大山水”、“大奇书”(陶家鹤绿野仙踪,序,以下或简称“陶序”),近世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把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给予了较高评价. 然而,此书问世200余年以来,特别是近世文学研究兴盛,除少数文学史、小说史略有论及以外,研究论文不过40余篇,未见有专著出版.这种研究与关注度几近冷淡的情况,与它作为一部近70万字的大书本身的文学价值很不相称,应该有更大的开拓与深化.因此,本文拟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作全面深入的考证与论述. 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七章. 绪论对“本文选题的意义”、“本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及“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作了介绍,就绿野仙踪曾备受推崇,但一向研究较少的情况,提出本文选题的意义.对百余年来绿野仙踪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说明已经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绿野仙踪的作者与创作,包括“作者考论”与“成书与流传”两节内容.“作者考论”考证李百川籍贯,述论李百川生平,辩驳“江南人”、“山西人”等说之非,肯定李百川“山东人”说,在郑振铎先生首倡的基础上,以更多新的证据加强了李百川“山东泰安人”说的结论.从李调元诗集中发现诗题称“家丞李百川(源)”者,疑为此书作者.“成书与流传”探讨绿野仙踪成书过程及其至今流传的状况,统计其各种流行版本将近百种之多. 第二章绿野仙踪版本考论,包括“版本述考”、“关于刻本的若干问题”、“抄本与刻本优劣论”三节内容.“版本述考”综述存世绿野仙踪清代各抄本与刻本状况,介绍新发现的民国初年印行刻本系统的改良绘图绿野仙踪,“关于刻本的若干问题”对两种版本系统作比勘与评价,认为刻本不是简本,而是改写本,改定者不是李百川,当另有其人.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藏有巾箱本绿野仙踪残本,或即胡士莹所称“乾隆巾箱本”,通过对诸刻本的比勘,发现道光十年本错讹最多,当不是最早的刻本.“抄本与刻本优劣论”通对抄本与刻本文本比勘与分析,认为刻本虽有某些优长,但总体上不如抄本,即抄本优于刻本. 第三章绿野仙踪的主旨与内涵,包括“主旨考索”、“内涵述论”两节内容.“主旨考索”认为,是书以学道修仙为主旨,以入世修行,渡人救世为成仙 _,因而能够比一般仙传小说更加自觉大量地描写和反映现实,有充实的现实生活内容,强烈的现实政治与思想文化倾向.从而虽然全书命意虽是因“绿野”而写“仙踪”,但客观上做到的却是托“仙踪”以写“绿野”,增加了它写现实生活内容的价值.李百川创作绿野仙踪有着强烈的反映并干预生活的用心.“内涵述论”认为,是书用小说的形式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与评判,以尽其人生在世的责任.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作者具有明显个性化的创作意图.主人公冷于冰驰骋于绿野上的诸类干预现实的善举,则映射出作者思想深处隐藏的东西,对现实的描写,或褒或贬,无不洋溢着作者救民于水火的儒家情怀. 第四章绿野仙踪之“仙踪”论,包括“火龙真人”、“修仙者”、“成仙之路”三部分四节内容.本章据“文学是人学”,以人物为中心,考论火龙真人是全书写“仙踪”的总教主与提线人,冷于冰是全书中心人物与中心线索,依次论述冷于冰等七位修仙者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内涵丰富与复杂性,在为本书修仙宗旨服务的同时,也是不同层面或侧面人性的真实显现,对人生有一定启发意义. 第五章绿野仙踪之“绿野”论,包括“官场”、“儒林”、“市井”、“女性”四节内容.本章承上章以人物为中心展开论述,认为绿野仙踪为主人公冷于冰学道修仙设置了广阔的“绿野”,塑造了官场、儒林、市井、女性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典型,通过对各类人物形象的论析,认为此书较为全面深入地反映并针砭了明清社会的现实,如其写官场部分胜似后来的官场现形记,写市井可追比*梅等,蕴含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及意义. 第六章绿野仙踪的叙事策略,包括“叙事框架”、“情节模式”、“略论后幅”三节内容.“叙事框架”认为,绿野仙踪的叙事框架乃至更多人物组的设置暗用“一”与“六”之数理,题材内容大致神魔、世情、历史“三大题材”,纵横交织.“情节模式”认为,是书多以“三极建构”、“三复情节”构造故事,前后呼应,有序推进,构成堪称严密的叙事体系.“略论后幅”认为,是书结末一扫传统章回小说“后幅”不振之弊,而“愈出愈奇”,最为成功,在古代长篇小说中为罕见. 第七章绿野仙踪的文学承衍,包括“绿野仙踪与四大奇书”、“绿野仙踪与前代其它文学”、“绿野仙踪与美国童话The Wizard of Oz”三节内容.“绿野仙踪与四大奇书”讨论了是书在题材、主旨与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四大奇书”的模仿与借鉴,“绿野仙踪与前代其它文学”考论是书某些故事本事,对前代其它文学承袭而又有所超越与发展,具有创新的性质与意义,“绿野仙踪与美国童话The Wizard of Oz”认为,美国弗兰克“The Wizard of Oz”汉泽为绿野仙踪并广为中国读者所接受,说明二者有某些共通之处. 结语:绿野仙踪是一部有独特内容与风格的不可忽视的长篇小说,它在清代乾隆年间与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几乎同时成书,某些方面成就也可以比肩,因此可与其它三部书并称为“乾隆四大小说”.但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本文从感性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三种现代性的视角进入五四时期郑振铎文学思想的研究,选取了五四时期对文化界影响比较大的人道主义、科学主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四种社会思潮来观照和考察郑振铎的文学思想,并注意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郑振铎文学思想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思考五四文学现象. 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结合促进了五四时期写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郑振铎提倡“为人生”的写实主义.但鉴于写实主义文学中科学主义所带来的流弊,郑振铎反对极端写实主义.由于五四文学革命背景的复杂性和欧美文学理论的影响,郑振铎同时又接受了一些浪漫主义文学观,所以其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其写实主义文学观被情感浪漫化,有点类似18世纪滥觞于卢梭的“感伤写实主义”.郑振铎的一些文学理论受到华兹华斯等的影响,有浪漫主义倾向.在中国五四时期特殊环境下,浪漫主义与革命主义结合还出现了滥觞于卢梭、拜伦的革命的激情浪漫主义,郑振铎“血和泪的文学”就有这种倾向.另外科学主义催生了郑振铎的文学研究方法,浪漫主义则催生郑振铎的文学本体论和文学独立观,郑振铎还初步提出了文艺学学科的构想. 郑振铎受学衡派论战的触发,研究并撰写了国内第一篇系统的古典主义论文,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旧文学活动和世界文学活动,成就显著.在五四后期的特殊环境下,东西方古典主义结合在一起,使写实主义继浪漫化后又被古典化,一脉演绎成了新古典主义,郑振铎的神话历史小说即是这种古典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的成熟作品. 在五四开放的时代,郑振铎兼收并蓄,各种文学思潮对他的文学思想产生了各种影响,使他的文学理论出现了芜杂多样的形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倾向,有时甚至是混杂在一起,也使其常常在各个领域有开拓者之功,其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的丰富性是不容置疑的,正如五四时代的星空一样灿然. 本篇论文以郑振铎的全部藏书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参阅各种文献资料,尤其注重对郑振铎本人著作的文本解读,并运用实地考察、比较的方法来对郑振铎藏书做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藏书缘由、藏书概况、藏书及类型、藏书版本价值、藏书思想、藏书影响这六方面来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这些研究,揭示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培养了郑振铎的爱国思想,而这也正是他不辞辛劳甚至甘冒生命危险为保存祖国文献而藏书的坚实根源,其自身对文学的热爱,促使他为了研究和应用*了大量的书籍.由于他本身很讲究版本,故*的书很有版本价值.他还开创了大力*图版书的先例.此外,他以远大的眼光认识到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批判了“佞宋”的传统观念并重视*明清文献,这有力地保存了物质文化遗产.他这种不厚古薄今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保存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亦有启迪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20世纪关汉卿研究的现代化,是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伴随着中国学术现代化行进的,也是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纵横两个角度勾勒“关学”的现代化进程.从纵向的角度看,以五四、建国、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企业合作合同样本参考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单片微机与接口技术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思源学院《国际企业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高等混凝土结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分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厂集成系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科技大学《运动损伤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题研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数控技术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医药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护理岗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浙江温州乐清市医疗保障局招聘编外人员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 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保安证试题及答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2025四川成都新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三级(高级)保育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答案和解析)
- 怎么制作历史教学课件
- 《通信技术基础》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