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近现代人的精神复杂和矛盾,着重讨论了基督教思想与个人主义的自由独立自我扩张的冲突。具体的,在艺术上有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代表意志的力与代表命运或者神的力)的斗争斗争结果总是意志得胜,但胜利并不持久,不断地挣扎和斗争之后,结论不是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这个境界或曰皈依,觉悟,解脱,其实是放弃斗争,放弃挣扎,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当然比一开场就奴颜婢膝的屈服高明得多,也就是说“自我”的确已经大大的扩张了,同时又证明“自我”不能无限止的扩张下去,而且最后承认“自我”仍然是渺小的,斗争的结果还是一场空,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个觉悟,觉悟斗争之无益,不如与命运、神言归于好,求妥协。由此引发中西文明间的此类斗争对比。如果不是基督教思想统治了西方民族一千三四百年,现代欧洲人的精神状态绝不会复杂到这部田地,即使复杂也是另一种性质。中华民族的内心矛盾,决不能与宗教信仰与现代精神(自我扩张)的矛盾相比。作者又说,中国人对天堂地狱之感觉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因此中国人的内心矛盾为健康,多出自生物之本能,西方人为病态,多出自自我头脑发热造出的许多极乐极可怖的幻象来诱惑、威吓自己。后面,傅雷进一步阐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不追求自我扩张,从不把人看做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表现出人在自然界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的统治者,奴役万物的主宰。由此作者认为,我们的苦闷,基本上比西方的少太多,并以苦闷的强弱原是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中国素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性情平和淡泊而朴实,更容易满足,佛教影响虽大,小乘(净土宗)的天堂地狱之说毕竟不是原旨,专为知识较低的大众而设的,真正的佛教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人世之虚幻,超度痛苦与烦恼,不予人以热烈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是急于逃避地域的恐怖,主要是劝导人求智慧,在这一点上佛教的智慧恰好与基督教的信仰行程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于热狂之途。作者认为历史上,知识分子收到佛教思想影响并无恶果,迷信未尝在吾国文化史上留下什么毒素,知识分子亦未陷于虚无主义,相反在来两汉罢黜百家之后佛教思想成为精神上的一种刺激,类似于冲破束缚解放思想。看看理学之后,八股科举毒害了明清两代人的心灵。作者又进一步讲到,直到近代社会我们的封建经济基础仍然存在,封建时代的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以及一切上层建筑,近百年还有很大势力,那么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作者认为这恰恰使我们的精神状态、思想情形不至于如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那样混乱、复杂、病态,因此我们比起欧美来一则落后,一则也很单纯,更健全,无论是民族特性、传统思想,以及经济制度等等。五四以来,急转直下,西方文化的输入使我们的头脑受到极大骚动,我们开始感觉到了近代西方人的烦恼,作者此时又说,幸而时候不久,故并不太尖锐,还是我们以老一套的东方哲学、东方思想来作为批判西方化的尺度。怎么看待矛盾呢,作者说人没有矛盾、没有苦闷就不会进步,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作游戏人生的态度。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引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不得的人,怀着野心而不能得人,经常嫉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这一类苦闷。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带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若是忧时忧国,不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倒反能逼自己做出一点小小贡献来,但此类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愤世嫉俗不能解决矛盾,也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最后,作者写道,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感想:疑问,此处是否作者未考虑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三者的差异,而笼统划归基督教,反观今日新教尤其北欧、荷比、瑞士、新西兰等,反而精神状态放松;美、澳、加又有不同,尤其美国更加多元化而主流仍为盎格鲁-清教。顾准对基督教之精神亦无甚赞扬,然而顾提出这种精神之有利的方面,譬如基督教精神本发源自希伯来文明,脱胎于希腊,新宗教(基督教)是希腊思想的宗教化,在遏制的同时又包容了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即人的理性精神,“基督教的上帝是哲学化了上帝,是真的化身,”促使近代科学的发展,同时传教的狂热又推动了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的殖民。梁启超在评论李鸿章的时候,说中国没有宗教战争,没有那种认真的狂热,什么事都干得不像样,打仗也不像个打仗的样子,中国前途很悲观。我们恰恰缺乏的是顾准所说的追求真的这么一种激情,安于守成而不思进取.傅雷又说中国人的不滞于物等特点在今天的中国恐怕要打上问号,中国正因为一向无欲无求小富即安,大众在物质上经历不起这么丰富的冲击,导致今天思想混乱局面。卢安克作为一名德国人却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滞于物,这种真诚和自由,我们缺。智慧可以,信仰没有行不行?我不知道,不敢确定。此处作者比较中西精神气质,更多偏向中。可能是因为给海外的儿子写信因此多强调中的传统性,不忘本,无可厚非。窃以为以中国秦汉以降两千一百多年“顺民”之陈腐麻木气质,对比西方六百年来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思潮以来“公民”之年轻蓬勃气质,弊病明显,单纯健全则勉强。作者似乎过于乐观化中国人了,或是仅就知识分子而论。顾准的态度与作者正好相反,顾准提出要以西方思想来作为评价东方思想的尺度,并极力推崇希腊民主精神。作为一名先知式的思想家,顾准的确值得后人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傅雷家书年由三联初版,至今已有版,几乎每版都多次印刷。辽教社又在年月,出版了增补本。一部书简,竟能成为畅销书、常销书,也着实耐人寻味。 它之所以能常读常新,就在于它不仅是部“教子书”,而且是个探讨人生和艺术的百宝库。近日重温,发现其中隐含着傅雷独特的文化和人格理想。这对于我们的“外为中用”和文化比较,都提供了重要参照。 知父莫若子。傅聪曾指出:傅雷作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也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在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具备这两种“深刻理解”的能有几人?在这两个“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傅雷力图融会中西文化精华,镕铸一种全新的文化和人格理想,而且体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傅雷充分估计了中西文化融会的艰巨性。不像某些比较文学家,仅据若干中西文本,就归纳出二者异同,并提出最佳“结合”方案。傅雷却认为,问题决非如此简单、轻易。他依据中西直接生活经验和翻译工作的体会指出:“真了解西方的东方人,真了解东方的西方人,不是没有,只是稀如星凤”;“东西方之间的鸿沟,只有豪杰之士,领悟颖异、感觉敏锐而深刻的极少数人方能体会”;“东方人要理解西方人及其文化和西方人理解东方人及其文化同样不容易。即使理解了,实际生活中也未必真能接受”。这种彼此隔膜,和相互理解、接受的困难,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体验,决非仅凭善意和理智所能弥合。所以,傅雷慨叹:“思想方式反映了整个的人生观、宇宙观和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怎能一下子就能和另一民族的思想相沟通呢?”沟通,决不能仅凭文本,而应加强直接的接触和异质生活体验。 当然,傅雷也并未取悲观主义态度,放弃理解和沟通的努力。人类实践毕竟有共同之处,人心也具相通性。家书曾多次提到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并要求傅聪注意体察、吸取。诸如古希腊那种“恬静与智慧”、“又文明又自然、又典雅又朴素”的“风流文采”;西方人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孜孜矻矻,白首穷经,只知为学,不问成败”的人生态度;以及西人的科学精神、高效率,细密分析和逻辑性等等,都在其关注视野之内。他还曾向儿子推荐卓别林自传,赞扬其“不随波逐流,永远保持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并认为这是“一切第一流艺术家的标记”。他还十分赞同巴尔扎克对政府“过分要人去适应社会,而不想叫社会去适应人”的尖锐批评。他对西方美术、音乐的敏锐感悟和精到点评,也令有关专家刮目相看。 但傅雷从不妄自菲薄、盲目崇洋。他强调,“民族观念乃立身之本”,只有建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才有吸取、消化外来文化的底气。他谆谆启悟儿子:“只有深切领会和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才谈得上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艺术”;“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决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他在通讯中,多次称道中国人的“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欣赏士大夫那种高远绝俗而又不失人间情味,执着、爱恋人生而又高蹈洒脱、遗世独立的风度;特别倾心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中道人格。热切向往“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话”。为了避免弱化中华文化熏陶,他不断给儿子邮寄中国古籍、画册,并要求用中文通讯。这就使傅聪虽长年身在西方,却深深扎下“东方人的根”,奠定了吸取西文文化精华的肥壤沃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关于诗歌创作的甘苦之言,也适用于外来文化借鉴。“躬行”,才是真功夫。如仅仅停留于理念建构,至多也只能是美丽的镜花水月。傅雷则有异于是。他的中西文化融会追求,如其所说,是“反映在实际生活上,做人处事的作风上”。他三番五次告诫傅聪:“做人第一,艺术第二”,“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他以“身教”,为“言教”作了示范,本“修身为本”传统,注重“操守与修养”,在为人处事和仪表风度等各方面,都严于自律。传统知识分子的“淡泊”精神,伴随他一生。他视钱财为生存之具和人格独立的条件,而决不恋财、贪财。生活简朴,不乱施舍,但必要时又能慷慨解囊。西方文化中的坦诚与科学精神,贯穿于其做人行事作风。为追求真理,批评直率,不留情面。做事的计划周密和极高效率,令所有人钦佩不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既非陈寅恪之直颜抗俗,也非钱锺书之默存求安,而是在参与中保持独立;一旦人格受辱,则不惜以死捍卫。解放前涉足“政论”,新中国政协调研,无不恪守上述原则。他还勇于自省,并见诸行动。当然,决不能说他已完美无缺,因为他在认识和行为中或均有所偏。但他确实尽力实践自己的信仰,而非徒托空谈。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异样光彩。 在中国社会新旧之交,傅雷努力将“民族自豪与赏识别人”、“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念,并落实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同时以“身教”和“言教”熏陶后辈。他曾无限向往地激励聪儿:“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另一类新文化出现。”他以不懈的努力,尝试这种文化“三、 两脚踏东西文化。傅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胸存忧患,认真入世,做人治学一丝不苟,为人刚直不阿,没有丝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度最大的数学试卷
- 期末浙江数学试卷
- 2025年浙江温州市图盛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漳浦县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公开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阜阳兴泉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城市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5年大数据分析系统租赁融资合同:企业数据平台租赁金融协议
- 2025年特色餐饮店铺装修租赁及运营支持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环保办公租赁与企业文化塑造及视觉设计合同
- 慢性疾病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
- 2025年高中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主持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储能运维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招聘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
- 2025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讲评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
- 佳能-6D-相机说明书
- 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正式版)
- 木栈道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