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_第1页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_第2页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_第3页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_第4页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范文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写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是最近十几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之一.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产生经历了进化生物学与胚胎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三次大的综合,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初冯.贝尔所创立的比较胚胎学.相关研究曾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动物中homeobox基因被发现,90年代初花发育的ABC模型被提出,加之对发育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才使基因型与表型联系了起来,进而促进了进化发育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进化发育生物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进化发育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综述了最近十几年来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文中重点介绍了与植物发育密切相关的MADS-box基因在植物各大类群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花被演化、花对称性以及叶的进化等重要问题的启示. 发育生物学是目前生物科学中发展较迅速、应用前景较广阔的学科之一.目前作为本科生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其授课内容的前沿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文章主要讨论了发育生物学的教学现状,详细阐述了首都师范大学引用英文原文文献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经典文献进行教学的情况,总结了学生在课堂上做报告以及课下参与网络讨论的模式相结合的优势,并就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介绍了斑马鱼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并与小鼠对照对其在发育生物学中应用的优点进行分析 ,阐述了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 ,显示了斑马鱼发育生物学中应用和研究的诱人前景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变化过程的科学,尤其是对胚胎,因为胚胎是动植物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必经之途,是介于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过渡体.肿瘤,是分化异常、生长失控的细胞集合体,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发育生物学领域,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尤其是对受精卵到个体发育的解读在不断地探索.同样,人们对肿瘤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和胚胎细胞生物学行为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这启发人们从发育生物学角度去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发育生物学角度详细评述了肿瘤细胞 _、胚胎与肿瘤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及肿瘤与胚胎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半滑舌鳎是我国渤、黄海的地方性名贵鱼种和理想的增养殖对象,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境变化,资源量严重衰竭,加之独特的生殖习性(雌雄型体差异悬殊和性比变化幅度较大),其种质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令人堪忧.本项研究以分布于黄渤海半滑舌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对象,结合半滑舌鳎规模化人工繁育生产,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和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从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生物化学(组织生化组成和同工酶)和分子遗传学水平(RAPD、AFLP和mtDNA Cyt b和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研究了分布于黄渤海半滑舌鳎的种质资源特征,阐述其种质资源现状,提出半滑舌鳎合理利用和保护其种质资源的措施,为这一宝贵资源的保护及其增养殖种子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从分子遗传进化角度探讨了14种鳎亚科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为形态分类提供有意义的信息,以指导诸如通过近缘种的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系计划的制订.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 _以南,朝鲜西南海域及菲律宾群岛海域.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头足类.但近年来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产卵场环境的破坏,金乌贼产量逐年降低.为恢复这种传统渔业资源,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金乌贼增殖技术的研发,但金乌贼的养殖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初孵仔乌的成活率较低,开口饵料的成本较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金乌贼胚胎发育的生理过程及幼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势在必行.因此本文运用生理学、组织学及行为学等研究方法,系统描述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阐述了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生化成分和呼吸代谢的变化,并对其胚后发育的生长模式、性腺分化、骨板形成及摄食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所得结果如下: 1.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及其盐度耐受能力的比较研究 采集金乌贼及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观察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和仔乌的形态特征;分别研究了金乌贼受精卵在盐度20、25、30(对照)、33、36及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盐度15、20、25、30(对照)、36条件下的孵化率,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在192h盐度突变过程中卵液渗透压和受精卵Na+-K+ATPase活力的变化,比较了其在相同盐度20、25、30、36条件下的孵化率及耐受盐度突变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金乌贼胚胎发育第7d器官开始分化,第14d器官开始形成,盐度30、水温2224oC时,其孵化时间为2021d;盐度30处理组,2种乌贼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P0.01);在192h盐度突变过程中,2种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随环境盐度的变化而变化,金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等,而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比环境渗透压平均高出60mosm/kg,2种乌贼受精卵均未检测到Na+-K+ATPase活性.比较发现,虽然2种乌贼受精卵渗透调节能力均较弱,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比金乌贼能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 2.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转化与利用模式的研究 系统研究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的变化及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主要生化成分的转化与利用,探讨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能量和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胚胎发育早期,胚胎体积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至器官分化期后则显著上升(P0.05);蛋白质是卵黄中主要的营养成分(55.19%78.45%),脂肪(9.86%15.56%)次之,而碳水化合物(1.62%2.97%)含量最低;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23.3%和0.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了0.46%;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胚胎发育早期保持稳定,但孵化时含量显著降低(P0.05),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了25.7%,主要由于蛋氨酸(70.3%),缬氨酸(63.0%)和苯丙氨酸(58.5%)含量的大幅减少;最重要的脂肪酸分别为饱和脂肪酸C16:0、多不饱和脂肪酸C22:6和C2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分别为5.69%和6.15%,且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29.6%)远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0.05%).研究结果丰富了头足类胚胎发育生理生态学理论. 3.温度和胶质外膜对金乌贼胚胎孵化时间及其呼吸代谢的影响 应用密闭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金乌贼正常胚胎和去卵膜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胚胎孵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金乌贼胚胎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在16.0oC条件下对照组孵化时间最长,为49.23d,去膜组为46.14d,而在28.1oC温度下去膜组孵化时间最短,为14.26d,正常组为15.61d,去膜组胚胎的孵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胚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受到温度影响(P0.05),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8.1oC条件下的耗氧率为16.0oC的2倍以上,对照组与去膜组初孵仔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与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各个温度条件下,去膜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胶质外膜虽然对受精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阻碍受精卵氧气的扩散、氨氮的排放,并延长了胚胎的孵化时间.实验结果为优化金乌贼胚胎孵化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4.金乌贼早期生长发育模式的研究 测量了1至56日龄金乌贼幼体的胴背长、胴宽、体重、骨板壳长、壳宽、及骨板层数,分析了金乌贼幼体早期发育方式和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金乌贼早期发育过程中,胴背长、体重和骨板层数分别与日龄呈指数关系,根据幼体生长率的不同,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骨板层数的增长率均显著小于1(P0.05),因此骨板层数不能成为判定乌贼日龄的指标.胴部和骨板的生长均出现异速生长的特点,表明有关运动的重要器官具有优先发育的特征.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亦存在于头足类中的假设. 5.金乌贼幼体性腺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利用显微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初孵仔乌至107日龄金乌贼幼体的性腺发育过程,确定了金乌贼幼体性腺分化时间.结果表明,初孵仔乌性腺为未分化性腺,在外套腔底部含有一簇原始生殖细胞;在养殖水温20,1,C条件下,卵巢分化时间为20日龄,分化标志为性腺中卵原细胞的出现,表明诱导全雌乌贼最适合的时间为幼体20日龄或之前;精巢的分化时间为86日龄,分化标志为性腺中精原细胞的出现,精巢分化比卵巢分化晚,分化之前一直处于静止状态;107日龄时精细小管的出现,也从解剖学层面证实了精巢的分化;20日龄至86日龄性腺未分化个体势必会分化为雄性. 6.温度波动对金乌贼幼体骨板形成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温度波动对金乌贼幼体骨板形成的影响.共设置15个温度波动周期,每个温度波动周期4d,不同温度波动设置如下:A组(26,C,3d;16,C,1d),B组(26,C,2d;16,C,2d)和C组(对照组;26,C,0d;16,C,4d;无温度波动)实验进行60d.结果显示,温度波动对幼体乌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每个温度波动周期,幼体形成的平均骨板轮层数分别为2.45,0.02(A组)、2.00,0.02(B组)、1.78,0.02(C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温度波动处理,幼体的骨板轮层数与日龄之间均可用线性关系表示;与对照组相比,A组有最高的骨板生长率和最低的室率及骨板轮层间距;骨板轮层数分别与骨板生长率及室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温度波动能够导致金乌贼幼体骨板轮层暗纹的缺失,从而形成温度标记,但暗纹缺失的位置并不固定,因此这种温度标记的方法需结合其他标记方法一同使用. 7.金乌贼幼体摄食行为及摄食能力的研究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金乌贼幼体的摄食行为,并对胴背长为8.222.9mm幼体的摄食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金乌贼幼体对糠虾的摄食行为分为攻击和吃食两个部分,其中攻击行为又主要分为发现、定位和捕捉三个阶段;金乌贼幼体摄食成功率较高,胴背长大于10mm的幼体摄食成功率均大于80%;摄食发生次数、攻击距离、最大攻击距离和总摄食时间与个体胴背长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而总摄食量和食饵操纵时间分别与其呈指数、幂数关系;摄食发生次数、攻击距离、最大攻击距离、总摄食时间和总摄食量随生长而增大,但食饵操纵时间随生长减少,表明金乌贼幼体随生长发育摄食能力迅速增强.实验结果丰富了头足类行为生态学理论知识.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为不断完善我院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本科生发育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设计了完整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内容.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具有可行性,学生完成情况良好.所设计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室内恒温培育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6.48,0.44),受精卵发育为初孵幼体的有效积温为(396.91,2.81).d,18.024.0为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植物发育是指从种子萌发经过营养生长、开花与花器官发育、受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