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论文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路径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保山中心支行,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前,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了重大进步,推动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促进传统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层次研究,对于如何引导我国互联网合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模式 路径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依托,通过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而出现的,又叫做IOF(Inter of Finance)。最早它的概念出现在IT业,因为它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理财、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通常所指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提供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从广义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金融业务以及互联网企业(非金融机构)从事相关金融业务。从狭义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则指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平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必将对我国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传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加强互联网金融问题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最早在国外兴起,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的主要有金融*理论,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以金融*理论为出发点,开展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互联网金融管理理论,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国外研究学者对互联网的研究已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内涵、模式的探讨,深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及相应管理等方面。移动金融理论,国外的移动金融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雏形,由于互联网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较快,随之出现了互联网金融,国外部分学者从对移动金融的研究为出发点,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索。 我国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其研究理论也值得借鉴。如:谢平、邹传伟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传统金融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它通过改变传统金融的支付及信息处理方式,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xx年,王曙光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融入了开放性、共享性和整合性的哲学思维。邱冬阳等(xx)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资金业务,其实质还是金融。除此之外,部分学者,如:闫庆民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务。而xx年,查华超对互联网金融所持有的观点则认为目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还不是真正的的互联网金融,但是他不否认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存在性。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于xx年7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范围。根据指导意见规定,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七种模式。从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实际情况看,主要包括以下六种业务模式 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模式指的是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平台实现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资金借贷、网上证券和保险交易及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它主要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及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 1.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技术,通过Inter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的银行。在我国,自从1998年4月,招商银行率先建立了“一网通”,推出了网上支付业务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就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对其业务系统进行网络化改造和升级,积极推广网上银行业务。目前,网上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发展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受到企业与个人的青睐。截止xx年末,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1304.4万亿元,同比增长40.2%,增速较xx年的24.6%有一定幅度提升。其中:个人网银用户达3.82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比例达58.9%;企业网银用户达到1729.5万户,同比增长27.7%。 2.手机银行。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指利用手机、PDA和其他移动设备等来实现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均已开办了手机银行业务。从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来看,我国手机银行发展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调查显示:截止xx年末,我国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已达到了32%,与xx年相比增长了近14.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1%。从手机银行分布区域看,与xx年相比,我国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在二级城市增长较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8%;在*城市增长了1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7%。在一级城市增加了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1%。 3.网络证券。网络证券业务是指投资者利用网络资源传送交易信息和数据资料并进行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活动,包括获取实时行情及市场资讯、投资咨询和网上委托等一系列服务。1997年3月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网上交易系统标志着我国证券交易进入网上交易阶段。自xx年以来,受互联网发展影响,我国大多数传统的证券公司都设立了开办网络证券业务的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证券投资创新业务。目前,我国开展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达55家,约占券商总数的一半。截止xx年末,我国互联网基金销售规模达6000亿元。 互联网支付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硬件设备,进行支付、转账交易服务。从支付类型看,主要有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两种类型。其中:移动支付是指客户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设备上,进行支付交易的行为。第三方支付是指客户、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货币支付、资金结算的行为。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微信支付、支付宝、余额宝等一系列互联网支付业务产品的出现对传统的支付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截止xx年末,我国互联网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3.04亿人,同比增加了4412万人,增长17%。互联网支付占支付方式的比重达46.9%,同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手机支付用户的规模已达2.17亿人,增长73.2%,手机支付占支付方式的比重达39%,同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61亿,同比增长19.7%。互联网支付业务涉及到的领域从网上购物、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理财、交通、旅游、教育、保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三)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在互联网上,个人对个人的借贷行为。即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另一人实现的借贷行为。P2P网络贷款使借款人可以获得比民间借贷更便利的信用融资渠道,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投资人也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回报。同时,P2P网络借贷能够为借贷双方提供多种*服务。如:信息交流、交易匹配、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法律服务。随着P2P网络借贷业务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业务从xx年起步,P2P网贷平台陆续出现,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xx年末,我国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新上线的网贷平台超过1500家,平台平均注册资金约为3885万元,全年网贷成交量达到了9823.04亿元。从P2P网贷平台分布的地区来看,我国P2P网贷平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广东、山东、北京三省分别以476家、329家、302家的运营平台数量排名全国前三位,占全国总平台数量的比重达42.66%。 网络小额贷款是网络借贷的另一种借贷方式,指的是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对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的一种网络借贷模式。网络小额贷款平台通过其电子商务及网络支付平台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对借款人的资信及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审核借款人所提供的信息与资料,为借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目前,我国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均已成立了小贷公司,并向其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在我国相对较为活跃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是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它主要是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化的小额贷款融资报务。截至xx年末,阿里巴巴旗下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客户数累计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已超过125亿元。 众筹融资主要是互联网上的股权和类股权融资,主要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为自己筹集从事某项创业项目所需的小额资金,在筹集到资金对项目进行投资经营后,发起人应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一种融资模式。在众筹融资过程中,主要有三类参与者,分别是项目管理者、出资者和众筹融资平台。其中:项目管理者即生产者能够通过众筹融资平台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项目资金,并根据出资者的反应和选择,判断产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对其项目加以完善。出资者能够利用众筹融资平台建立社交网络,获取投资机会,参与新产品的早期开发和生产并获得相应的回报。众筹融资平台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一般收取交易成功项目总资金的4%5%作为交易费用,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成功项目的数量并扩大规模。众筹融资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整个行业发展仅3年左右时间,还处于萌芽期。截至xx年末,我国已有128家众筹融资平台。其中:股权众筹平台数达32家,占比达25;商品众筹平台数达78家,占比达60.9;纯公益众筹平台数达4家,占比达3.2;另有14家股权+商品性质的混合型平台,占比达10.9。截止xx年末,全国15家主要商品众筹平台成功完成筹资的项目总数为3014个,筹款金额约为2.7亿元。 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是指相对于传统金融实体,不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网络金融机构。如:我国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就是利用其自身的网站及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除此之外,还包括单纯提供金融业务服务支持的平台,例如: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兴起的91金融超市、融360、融道网、易贷网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其中:xx年成立的91金融超市,主要是面向客户提供在线金融产品的购买和服务的一个平台,以及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 _及理财在线搜索和申请服务。 虽然,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约束,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和完备。目前,从我国出台的相关互联网业务的法律法规来看,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只是对互联网金融某一方面的业务和体系进了相应规范和引导,而没有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进行立法。同时,我国已出台的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只局限于传统的银行、证券及保险业,而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业务的监管、交易行为的认证以及消费者信息的保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互联网金融交易都会产生诸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交易者在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和签订合同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第三方支付在其交易过程中虽然遵循一定准则,但其衍生出来的新业务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进行约束。再比如:P2P贷款平台,虽然被纳入银监会监管,但其相应的准入和运营规则尚未出台,整个行业仍较为混乱。除此之外,部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设计及销售上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没有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监管。 由互联网金融是在网络中进行交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这会使一些不法分子或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法律的漏洞,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进程中进行套现、网络诈骗等行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销售中,部分金融产品只是按照相关规定公布预期收益率外,而对其产品的详细情况(如:产品风险、产品收益的方式)很少向投资者进行说明。特别是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为提高其销售量,扩大其规模,甚至采取了补贴、担保等方式来放大收益。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消费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没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意识,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识不够深入,了解不够详细。而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只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基金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对资金的去向及融资者信息没有完全掌握,欺诈及信用风险较大。 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客户资金的交易与支付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对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测难度很大,其资金在网络中的运行过程也存在着很大弊端,资金交易者通常不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只需要在网络中利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设置相应的登陆*和身份等信息,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行资金交易和划转。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相关部门就无法对部分交易者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非法交易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实施洗钱行为,使不合法收入变为合法化。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中,通过网络来传输交易信息的方式对信息的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客户的相关交易信息极有可能被篡改或*。同时,如果是跨区域的交易行为,由于交易主体不可能到现场去确认,因此,交易主体确认交易身份的合法性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在监管和社会信用环境缺乏的前提下,必然会对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造成损害。同时,虽然目前互联网科技很发达,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之中,其网络自身的安全技术也不够完善,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易受到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的攻击,致使客户权益受到损害。此外,工作人员或投资者交易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消费者信息权益受到损害。 一是及时修订现行金融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银行、证券及保险等方面法律法规绝大多数涉及到传统的金融业务,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金融法律及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增加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内容。二是尽快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和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较少。特别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的立法进程较慢,从互联网金融法律构建的内容看,有必要从互联网金融安全、互联网金融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来构建法律体系。三是更新并完善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及P2P网贷融资等相关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针对互联网金融跨行业融合的特点,可采取由牵头部门与多部门联合的监管方式,加快研究互联网金融管理政策及体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采取准入制度,合理确定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相应的监管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