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艺术——闽剧_第1页
论民间艺术——闽剧_第2页
论民间艺术——闽剧_第3页
论民间艺术——闽剧_第4页
论民间艺术——闽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民间艺术闽剧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华夏的民族瑰宝,博大精深。悠悠的历史长河已经成为过往,但是留下的民间艺术品成为最好的见证者。如今的我们,无法探寻逝去的灿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件瑰丽、神奇,饱含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艺术品去了解我们民族的辉煌历史。闽剧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戏曲剧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瑰宝。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音乐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昂扬奔放、委婉动人、明快活泼的音乐格调和艺术特色,在福州方言地区有广泛的演出市场,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渗透,进一步发展成为“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大然、庆乐然等班社,涌现了“闽剧梅兰芳”郑奕奏及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三十年代,上海益闻书局就曾出版了许多闽剧名家名剧的唱片。传统剧目和新创作剧目均十分丰富,流行于整个福州方言区,并流传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为广大群众喜爱。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后台帮腔叫做掏岭。又有吸收自唠唠的部分唱腔和曲牌。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其特点是高昂激越,朴实粗犷,但也有细腻柔婉的唱腔。逗腔 有15种板调,特点是在曲中转折和结尾处多有哎、依的虚腔,主要曲牌有自掏岭、宽板、急板等。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小锣,大、小钹,磬等。闽剧现存传统剧目1300多种,较有影响的为:钗头凤、炼印、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夫人城以及现代戏海上渔歌等,炼印已摄制成影片。著名演员有郑奕奏、林芝芳、林赶山、林务夏、郭西珠、李铭玉等。闽剧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戏曲声腔流变史和福州地方文化发展史的研究中,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闽剧已在现代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走到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保护。真正的艺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许多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了“华夏一绝”而被我们传承下来。民间艺术处处透露着生活的气息,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处流露着艺术的灵感。所以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福州各地公园里的票友唱段是精彩连连,其声深厚、高亢、苍凉、悲怆,伴着二胡乐器,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乡土韵味,吸引了众多观围者称奇。例如在土豆网上的那处状元与乞丐戏,也听出了许多久违的闽剧腔调,女的如诉如泣,男的悲怆无奈,其韵味绝非学院派所拥有。此时我明白,在闽剧的发展路上,有的正规剧团已在走向脱离传统的阳春白雪,估且称为学院派;只有留在大街小巷的那些乡土爱好者,还让人听明白什么是闽腔闽调,这是乡土派。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闽剧演出开始衰退。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人才短缺,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都脱节、断层;二是农村出现多元经济,人口外流,演出市场不再风光;三是受文化多样化冲击,电视、卡拉ok的普及让青年一代不再留恋传统戏剧。说的是全国大背景,不仅闽剧如此,全国其他剧种都遇到这样困境。乡土故事、流行唱腔、精彩唱段或唱念,这是受群众欢迎的基础。目前,在学院派所新演出的闽剧中有哪处戏能流传起来,又有哪处戏有精彩的唱段让人跟着学唱?没有。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杨贵妃一出场唱着“海岛冰轮初转腾”, 唱词典雅,曲调优美,脍炙人口,那悠扬的“四平调”唱腔,华丽得简直让人感觉此曲只应天上有!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6号,经国务院批准,将闽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闽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闽剧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更加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主。同时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也成为当代一些专业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他们的设计进入到现代生活中来。 闽剧的改革既要追随时代步伐,同时要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保留传统,去粗取精,推出典型,发扬光大,做到重视艺术加工,提升审美情趣,走进社区百姓,这是改革的应有方向。为此,一要加大投入,增添设备器材。特别服饰、音响、灯光和演员待遇要到位。既要看政府投入,还要吸引企业家捐资,扩大资金来源。二要从小抓起,大胆培养人才。过去,一些正规剧团招收的学生都是学校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严重影响了演员素质,难以培养优秀人才。要通过青少年宫等单位,开设少年培训班,开办街头群众票友擂台,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三要面向群众,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闽剧的根在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才是改革的出路所在。脱离群众,不为群众所接受,即使获更多奖项,也无济于事。因此,要深入群众,广泛采风,吸收民间小调精华,推陈出新!中国民间的艺术瑰宝远不止于此,中华民族的智慧也远不止于此,但是我的拙笔又如何能一一描绘。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感慨着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惊叹于他们的伟大。精品的遗留,神奇的鉴赏让我们不断沐浴着柔和的艺术的光芒,浸染着这一份艺术的崇高,我们的领悟力也随之深化。对此的了解不断地深入,我们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现在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如何能更好的继承中国的民间艺术,而不是只有在课余生活中不断地感慨与惊叹,这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