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弈论文关于食品企业败德行为选择博弈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通过建立创新提高生产率、实施败德行为、不改进生产方式三种策略的寡头博弈市场模型,对食品企业的行为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当监管不力时,企业败德行为收益更高,并对具有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当监管部门加大惩处力度时,将鼓励优势企业带动其他企业进行创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创新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 _作用。 关键词:食品企业;败德行为;政府管制;寡头博弈 :F272 :A: 2095-3283(xx)04-0118-04 作者简介黄毓雯(199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不仅制约了食品企业发展,还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效率、提升食品企业声誉是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部分食品厂商提供低质低价商品,而消费者获得的商品质量信息片面,盲目选择了低质商品,导致优质商品被劣质商品逐出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不良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择手段,为获得非法利益而进行投机,进而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Starbird,xx)。因此,为了研究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市场特征和与政府管制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建立博弈模型,将企业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纳入模型,分析食品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创新与败德行为的战略选择。 序贯博弈是指参与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博弈形式。本文构建序贯博弈模型,用于描述企业间的竞争过程。在此模型中,每个企业选择创新行为或败德行为以获得竞争优势,然后在混合寡头竞争市场中选择价格和产量,并分析纳什均衡中各个企业的最优策略,进而研究各种均衡的成因及其经济学意义。 假定市场中存在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企业1的规模较大且创新能力较强,而企业2的规模较小且创新能力较弱。它们的成本函数为: Ci(qi)=(cidi)qi(1) 式(1)中,i代表企业1或企业2,qi代表企业i的产量,(cidi)代表企业i的边际成本,具体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第一,企业初始边际成本ci。假定存在规模经济性,企业1的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率较高,初始成本较低,即c1 第二,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某种行为,体现为di。假定企业存在三种策略,一是通过创新行为提高生产率;二是采取败德行为,即使用劣质原材料或低安全度的生产技术;三是企业不改进生产方式。假设前两种策略对于边际成本的影响是相同的,无论选择哪种策略,边际成本将降低di=D;若企业选择原有的生产方式,则di=0。假设创新行为需要成本,若选择创新策略,则需要投资Hi,并且企业1的创新能力强于企业2,其创新投入更少,即H1 由于创新行为不会损害产品质量,败德行为将损害产品质量,而消费者观测不到产品质量,在选择商品时只能根据价格决定需求。同时,企业实施败德行为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并在事后被行政处罚,因此假设实施败德行为企业的惩罚程度为F,其数值表明监管程度的强弱。企业i的反需求函数为: Pi=ab(qi+qj)(2) 式(2)中,Pi代表企业i的产品价格,qi代表企业i的产量;a代表市场规模,1b代表产品价格弹性;反映产品差异程度,即企业1产品与企业2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其取值范围为0,1。若=0表明企业1产品与企业2产品是完全异质的,两家企业不存在竞争关系;若=1表明企业1产品与企业2产品是完全同质的,两家企业的竞争关系是最强的。 在均衡中,企业1与企业2的成本策略的选择将会按下列情况分析: 1.FD2,表示成本的降低程度大于企业2败德行为带来的成本降低,企业1和企业2都会选择策略2(败德行为),在图1中为区域。 2.H1D2,表示成本的降低程度大于企业2败德行为的成本降低,则企业1选择策略1(创新行为),企业2选择策略2(败德行为),在图1反映为区域。 3.H1D4,表示成本的降低程度大于企业2创新行为的成本降低,则企业1和企业2均会选择策略1(创新行为),在图1反映为区域。 如情况1所示,当监管部门对实施败德行为企业惩罚过低,甚至低于具有创新优势企业1的创新投入的时候,所有企业都不会考虑采用创新行为来降低成本。因此,若败德行为为企业1带来的边际成本的降低大于其面临的监管部门处罚金额,即DD1,那么企业1将会先于企业2实施败德行为;当败德行为的收益进一步增加时,即DD2,企业2才会和企业1一样去实施败德行为。此时,市场上的企业都会采用低劣原材料和损害产品质量、消费者健康的生产方式。 因此,若监管部门对企业败德行为的惩处不到位,便实现了情况(1)的分析条件,即F 在现实中,企业选择市场行为或产品竞争策略具有动态性特征。为分析企业行为与策略选择的动态性,将上述模型进行修改,对博弈的时序做出如下调整: 1.在第1期企业1先行选择市场竞争策略,企业2观测到企业1的行为后再决策其策略。 2.为描述企业博弈的先行跟随特征,假设企业1与企业2没有大小之分,即c1=c2,H1=H2。 3.由于现实中监管部门对于各企业的监管力度无法完全相等,假设监管部门对于企业1和企业2的监管程度不同,两企业同样实施败德行为,企业1与企业2被发现的概率和被惩罚的程度不同,即F1=F2。 此时博弈模型存在企业1和企业2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本文依然选择逆向归纳来对模型求解。首先考虑两家企业的产量选择(第3期),市场均衡产量如下: 产量均衡后,企业2在观测到企业1的策略选择后 这时动态博弈下的1,即1(d1=D)1(d1=0),要比静态博弈下的1大,也就是企业1更加倾向选择策略2(败德行为)来降低成本。本文假设K1和K2为企业1和企业2选择策略2(败德行为)的临界值,该值是创新投入H和成本降低程度D的函数。由于企业1具有先行优势,可以进一步降低其临界值,故K1 当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时,企业败德行为的收益将会高于创新行为的收益,由此产生败德行为,并对具有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若监管部门加大对败德行为的惩处力度,将鼓励优势企业带动其他企业进行创新,进而有利于革新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迫使大企业首先放弃败德行为,进而有效带动小企业,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