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指导PPT课件_第1页
语文学习指导PPT课件_第2页
语文学习指导PPT课件_第3页
语文学习指导PPT课件_第4页
语文学习指导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学习指导,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手法,课件作者:徐自新,说明:本课程适于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学生学习。,进入学习,退出程序,.,2,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比喻句的结构:比喻句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下一页,.,3,4、比喻的种类:(1)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而且比喻词一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2)暗喻;它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例如(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藏。,下一页,.,4,(3)借喻: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下一页,.,5,技巧与方法,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2)表示猜度。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4)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下一页,.,6,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种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下一页,.,7,夸张,1概念:就是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特意跨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的一种修辞方法。2种类:(1)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扩大夸张,例如:泊油路晒化了,甚至店门前的铜牌也要被晒化。,下一页,.,8,排比,概念: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把相关的意思连续的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1)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死它。(2)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下一页,.,9,反复,概念: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1)连续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间隔反复,例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一种不平凡的树。,下一页,.,10,对偶,1、概念: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下一页,.,11,反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1)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2)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泥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注意:它和疑问句不一样,疑问句是一般句式,要求作回答,而它则不用回答,答案就在问句里。,下一页,.,12,借代,概念: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类型:(1)以部分代整体。例如:咱们既然在此驻扎,就不许他们动这一带老百姓的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2)以特征代事物。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具体代抽象。例如:四十多年的硝烟,练就他一双锐利的眼睛。,.,13,对比,概念:对比是故意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句: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14,双关,概念:双关是利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带有明暗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法。分类:1谐音双关,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开慧)(柳直荀)2语意双关,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这里的“夜”指反对派的统治,“路”指革命斗争的万里征途。,.,15,反语,概念:反语就是故意说反话,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而实际含义正好相反。例句: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16,设问,概念:设问就是无疑而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手法。例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17,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18,课堂练习,要求: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修辞手法:1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5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6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7小明悄悄地走进教室,那动作像猫。8夜静的能听见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下一页,.,19,课程小结,在写作文时请注意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它们能使你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表达新颖有力,中心更加突出。我们要在学习课文或课外阅读时注意这些修辞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然后注意在口语中或作文中具体运用,熟能生巧,长久练习定能写出好作文来。,.,20,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天天进步!,休息,看动画,结束学习,.,21,四遍八步阅读法,附录:,.,22,“四遍八步阅读法”是特级教师魏书生教给他的学生的一套自学课文的读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效果显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现简介如下:,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23,第一遍跳读。完成第一步认记作者及文章梗概,第二步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的任务。每分钟达到1500字或更快。第二遍速读。每分钟一千字。完成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层次的任务。第三遍细读。每分钟二百字。完成第五步理解掌握字,词,句,第六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第七步归纳中心思想的任务。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色的任务。,四遍,.,24,说明,每篇文章都要读四遍吗?当然不是,有的浅显的文章如羚羊木雕,读两遍就你完成任务了;有的如岳阳楼记读了五六遍还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自然还应再读。“四遍八步”阅读法是适用于大部分课文的方法,但不是适用于所有文章的方法。在“四遍八步”阅读法之中,魏老师又蕉给学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的常用方法。,.,25,划分文章层次常用的六种方法,1、三段式。许多记叙文都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三段式来安排文章层次。议论文则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来安排层次结构。2、按时间顺序划分层次结构。3、按空间顺序划分层次结构。4、按不同的表达方式亦可划分层次。5、按材料的性质划分层次。6、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层次。以上所说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文章,但不等于适用所有文章,有的文章结构形式非常特殊,不能用现成的公式去套,只能具体文章具体分析。,.,26,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六种方法,1、看文章题目。不少文章中心就点明了中心。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刚开头就点明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中心。3、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4、分析人物性格。5、综合文章各段段意。6、分析文章写作的背景。以上六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27,1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突出,集中,深刻。2分析文章选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