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9mm论文关于YZQ89mm液动增压器的设计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数值较大,达到了给钻头加压的目的。 泥浆液体产生的总钻压为W总=(P1+P2)(S1+3S2)。 2.2.2变径原理 当钻头未接触井底时,泥浆泵工作,泥浆推动各级活塞向下移动,并同时推动第2级活塞7向下移动。当第4级活塞3、第3级活塞5与第2级活塞7都到达各级液缸底部时,第2级活塞7上的可变径结构与第*活塞10(即是六方钻杆11)顶部还有一定的距离。当钻头接触井底遇到阻力时,六方钻杆往回缩,使第2级活塞7上的可变径元件9插入第*活塞10(即六方钻杆)顶部的圆孔中,由于在孔壁上安装有密封圈,确保泥浆不会泄漏,从而使过流面积减少。(过流直径由20mm变为10mm),起到了变径加压的作用。 当提升钻杆使钻头离开井底时,各级活塞将向下移动,各级活塞都移动到各自缸体的底部时,第*活塞10(即六方钻杆11)还要继续移动一段距离,才能达到下缸的底部,这就使得第*活塞10(即六方钻杆11)上端与第2活塞7上变径元什9相互脱离开,增大过流面积,过流直径由10mm变为22.36mm。泥浆通过变流元件的4个10mm小孔流出,有效解决了砂堵现象。 2.2.3钻压的调节方式 (1)组装液动增压器时,调节液缸和活塞的级数(可为2级、3级或4级); (2)入井前,调节上喷嘴尺寸; (3)入井后,调节泥浆排量(5-10升/秒) 2.3操作说明 2.3.1入井前的准备工作 (1)液动增压器在钻台上,入井前应进行密封、耐压实验,在最大工作压力15MPa条件下,15分钟内应无渗漏现象; (2)液动增压器入井前,检查各缸体上泄流小孔是否通畅; (3)液动增压器应直接安装连接在钻头的上方,入井到达井底后,开泵即有钻压,根据泥浆排量计算钻压值; (4)液动增压器工作时应刹住钻柱,利用液动增压器自动送钻,当钻头钻进接近一个工作行程时(360mm),由于变径元件9的作用,观察到立管压力表的变化时,下放钻柱一个工作行程,又可以再次刹住钻柱,利用液动增压器自动送钻,周而复始,即采用分段下放钻柱的方式送钻; (5)液动增压器入井后,需要变更钻压时,只能通过变更泥浆排量来实现; (6)长途运输液动增压器时,应使六方钻杆处于收回状态,并用木块支垫和固定,防止其变形和表面拉伤。 2.3.2现场使用方法 (1)当钻头下放至离井底很近时,此时指重表悬重为钻柱在泥浆中的重量; (2)开泵循环后,液动增压器的活塞处于下极限点位置,驱动杆为全伸出状态。由于此时钻头尚未接触井底,指重表悬重减小为Fa,立管压力表读数为Pa; (3)缓慢下放钻柱,使钻头接触井底,指重表悬重大幅度减小为Fb,减小值为水力加压值。但此时由于液动增压器内部压降不变,立管压力表读数不变,仍为Pa; (4)继续下放钻柱,活塞位置由下极限位置上升一定距离后,由于变流元件流道的变化,使液动增压器内部压降略为减小,立管压力表读数略减小为Pb,此时,液动增压器活塞处于悬浮位置,即处于正常工作行程范围内。加在钻头的钻压(水力加压值)处于稳定的选定值上。 (5)如果继续下放钻柱,使活塞到达上级限位置时,由于变流元件流道的变化,使液动增压器内部压降增加,立管压力表读数又增加到Pa,这时,钻柱可以直接作用到钻头上,悬重会立即下降,因此,应及时刹住钻柱,使悬重保持Fc,保证活塞处于悬浮工作位置。液动增压器的正常工作位置,应是活塞处于悬浮位置,即活塞不在上极限位置,又不是在下极限位置,只有这样,钻压才是处在稳定的选定值上。在活塞行程的大部分范围内,指重表读数和立管压力读数都不会发生变化。 (6)随钻头的钻进,驱动杆不断增加外伸长度,当发现指重表悬重又上升到Fb,立管压力表同时上升到Pa时,表明活塞又快到达下极限位置了,此时,应立即下放钻柱一个行程(360毫米),恢复活塞到悬浮状态。 3.设计计算及校核说明 3.1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3.1.1液缸的计算 (1)初算壁厚 把液动增压器加压液缸近似地认为是一个密闭的薄壁压力容器(t/D1/10)。按材料力学,液缸受力分析可知: 轴向应力为 环向应力为 p-容器的内压力 d-容器内径 t-容器壁厚 由于可知受内压的加压液缸,其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的2倍,因此用环向应力公式推导出的壁厚公式为: -液缸许用应力,材料40GrNiMoA查设计手册s=835MPa,n=4 -屈服极限 根据设计要求知 Pn-额定压力,Pn=15MPa d-液缸内径,d=80mm Pd-工作压力,Pd=1.25PN t3.6mm 由于在井下实际工作时,常常需要处理一些事故,要求液动增压器要承受极大的拉伸载荷,取拉伸载荷P=500KN (50吨) 计算: 加压液缸最小壁厚 D-液缸外径 D=89mm t8.04mm 综上所述,液动增压器液缸要能够承受50吨轴向位伸载荷,最小壁厚必须大于t=8.04mm,实际壁厚为9.5mm,满足使用要求。 (2)液缸内壁径向变形计算 由拉梅公式 u-径向变形 -泊桑比,=0.3 E-材料弹性模量,E=2.1105N/mm2 r1-液缸内半径, r1=35mm r2-液缸外半径, r2=44.5mm pb-计算工作压力,Pb=1.2515=18.75 计算表明,液缸受内压力后变形,尺寸从变化为对尺寸的配合性质没有大的影响。 3.1.2上中活塞的计算 (1) 确定活塞杆壁厚 因为上中活塞杆承受内压力较大,其材料为40CrNiMoA 所以查得机械手册中s=835MPa 安全系数n=4 则活塞杆最薄处壁厚 实际最薄处已经大于1.795mm,满足使用要求。 (2) 确定活塞杆的径向变形 由于活塞杆最薄处有配合,必须计算变形量大小,在活塞杆最薄处(D=36mm)变形量 -泊桑比,=0.3 E-材料弹性模量,E=2.1105N/mm2 r1-活塞小径,r1=20mm r2-活塞大径,r2=36mm Pb-计算工作压力,Pb=1.25Pn=1.2515 计算表明,活塞杆受内压力后变形,尺寸从变化为对尺寸的配合性质没有大的影响。 3.1.3下活塞杆(六方钻杆)计算 (1) 确定下活塞杆壁厚 下活塞杆材料为60Si2MnA 查得s=1372MPa n=4 =343MPa =343MPa 则下活塞最薄处壁厚 t1.23mm 考虑下活塞杆承受压弯的影响,壁厚要适当加厚。 下活塞杆实际最最薄处厚度为 6.5mm1.23mm 满足使用要求的。 (2)下活塞杆径向变形量 由于下活塞最薄处有配合,必须计算变形量大小,在下活塞最薄处(D=45mm),径向变形量: -泊桑比,=0.3 E-材料弹性模量,E=2.1105N/mm2 r1-活塞外径,r1=20mm r2-活塞外径,r2=45mm Pb-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城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拜城工地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防院校考试题库及答案
- 放射考试题库及答案内镜室
- 工厂普工面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材料研发合伙合同范本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
- 煤矿安管证考试题及答案
- 救生员急救考试题及答案
-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保证承诺书6篇
- 联名合作授权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 律师从事公司自行清算业务操作建议流程
- 营救小羊中班课件
- 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课件
- 跟岗干部管理办法中组部
- 乐理知识入门教学课件
- 培训安全知识内容
- 医疗器械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培训试题及答案
- 电网调度行业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井巷工程整改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