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科医学论文摘要范文产科医学论文摘要写 目的:探讨现代产科医学模式.方法:取xx年12月xx年10月该院足月、单胎、头位行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 592例为观察组,并取xx年212月间临产前无剖宫产指征且非导乐分娩足月、单胎、头位的产妇1 3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剖宫产率、经*助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室息率、产妇满意度.同时将观察组中参加孕妇学校732例产妇与未参加孕妇学校的860例产妇进行对比,比较其剖宫产率及经*助产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经*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参加孕妇学校的产妇比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剖宫产率、经*助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孕妇学校、陪伴导乐分娩能降低分娩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符合以产妇为中心的现代产科医学模式,能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有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对一个极端错综复杂的问题进行概括时,作为符号的隐喻比实证的语言更为生动也更为明晰.疼痛具有隐喻意义,分娩的过程是人类最特殊的一种疼痛体验.英国17世纪的分娩行为使产婆与产妇之间形成了某种感同身受的交流关系.18世纪出现了男性助产士,同时产科逐渐医疗化,疼痛开始隐喻产妇们的政治身体和医学身体的柔弱、屈从和卑下.于是,17世纪女性助产士的形象在文本之中也逐渐趋向负面.然而,这一时期英国产妇分娩的医疗化并非一幅美好的图景,而更多的是造成了焦虑和恐慌. 骨盆是人体骨骼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在女性,骨盆更是与妊娠、分娩及某些妇科疾病密切相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人们对其一直无法深入了解.1895年X线被发现,随后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运用于骨盆测量,而国内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致力于女性骨盆的研究,30余年间,他们利用X线测量技术完成大规模中国女性骨盆的测量和研究工作,为产科临床做出重大的贡献.其研究阶段大致为:1983年至1985年王淑雯、岳琏等人组织大规模女性骨盆测量工作,1986年至1989年各协作组数据收集阶段,最终给出目前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骨盆测量数据.其中,在族女性骨盆生理参数研究中他们发现:该民族女性骨盆各平面主要径线与全国总体数据及汉族数据均有显著差异,跟欧*性接近,具有国际性.但当时由于地域、技术、经费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仅仅选取了天山内麓及玛纳斯县的少部分族女性骨盆X线测量数据.而随后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妇产科界再也没有对女性骨盆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女性骨盆的形态及径线较从前发生明显的改变,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不利于自然分娩,但是目前,我国骨盆的临床应用数据源自二十余年前的“信息”,各个民族采用统一的径线,没有种族、地域之分.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并非同一人种,由于遗传的原因,她们的骨骼是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骨盆形态及特征会因营养、生活劳作习惯以及地域不同而不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及种族特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种并不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两个民族中汉族则源自蒙古人种,族属于高加索及蒙古人种的混血种族.国外研究表明:骨盆径线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与我国30年前进行的女性骨盆大样本测量研究结果相符.1987年,学者李秀凤等采用手工和X线测量,对100例族女性和100例汉族女性的骨盆生理常数进行测量分析,显示两个民族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后20多年,国内外基本上没有对地区女性骨盆形态和生理常数进一步研究,并且上述数据源自20多年前的研究,方法局限,代表性并不强. 医学的前进从来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ic Resonance Imaging,MR)设备进行女性骨盆研究,其不但可以进行产科径线测量,亦可以应用于产前诊断及某些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但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显著落后于国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区女性骨盆很可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该地区女性骨盆的发育影响的程度如何有何临床意义出于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以及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对地区女性骨盆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寻找一个好的方法进行女性骨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女性骨盆的最经典的研究方法不可否认是X线测量,但是X线骨盆测量方法受限于拍摄角度和体位的影响,亦存在中骨盆摄片的盲区、二维图片信息量少以及放射线剂量大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女性骨盆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医学领域中,实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技术是三维重建,它是指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将连续二维图像转换成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实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人体解剖结构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国外学者较早开启了这方面的研究. 1982年美国学者Federle MP等首次进行二维CT女性骨盆测量,xx年,法国学者Balleyguier C等首次运用CT扫描数据完成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建,并进行部分径线测量,文章认为利用CT重建出来的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不仅能进行任意角度的观察及测量,而且更容易被临床医生和助产士所理解.目前,国内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女性骨盆的研究刚刚起步,且主要集中于南方汉族女性,尚未见将该技术应用于族、汉族女性骨盆对比研究的报道.地区族女性有多次分娩史者较多,具有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剖宫产手术者较其他地区多见,切口愈合不良时有发生,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在该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除了 _、患者观念等非医源性因素外,还包括临床医生对相对头盆不称诊断标准掌握欠准确,导致剖宫产指征扩大化等医源性因素.原有骨盆测量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上采用骨盆外测量方法只能间接评估骨产道的情况,却不能完成同自然分娩关系密切的骨盆内测量及形态分析.虽然自然分娩过程和产力、软产道、胎头大小都有关,但骨盆是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同时骨盆相对固定,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产前进行更准确详细的评估. 本课题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地区族、汉族女性骨盆数字化模型,结合Geomagic软件、UG软件对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并且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得到具有地区女性特点的、不同民族的骨盆生理常数,指导该地区的妇产科临床.但是由于该研究刚起步,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目前仅限于生育活跃期女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研究对象范围. 第一部分基于CT原始数据的正常在体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测量 目的 数字化三维重建运用于临床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图像数据集采集及存储,有别于临床上一般CT或MRI常规检查数据的存储.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骨盆三维重建是直接采用的活体数据,能最真实地反映人体的解剖情况.应用女性骨盆CT扫描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构建正常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结合Geomagic软件、UG软件,对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不仅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分类、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而且减少了传统测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了骨盆的生理情况.为妇产科相关疾病的研究、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数字化模型和模拟平台.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采集及三维重建 1、数据 选取一例盆腔CT扫描数据.患者基本资料:女,31岁,和田市人,身高161cm,体重65kg,孕3产3(均顺产),无骨盆、脊柱及下肢外伤史,无盆腔手术史,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 2、设备与软件 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双源CT (SOMATOM Definition), Mimics10.01重建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Geomagic软件、UG软件. 3、CT扫描数据采集 扫描时,嘱患者仰卧位,身体位于床面*,且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双手抱头,双腿伸直并拢.CT平扫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层厚5mm,层间距5mm,扫描范围从第三腰椎上缘至股骨中上段,将坐骨结节全部包含在内,扫描后将图像拆薄至层厚为1.0mm,共406层,并刻碟保存. 4、骨盆三维重建 将拆薄后的平扫期骨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中,经定位图像、组织图片、内插值处理后,设定骨组织重建阈值为226HU,以显示骨盆结构尽量丰富但不至骨盆“毛糙”为准,阈值上限采用系统默认值;应用Mimics软件中蒙罩(Edit masks)中的涂画(Draw)工具,视缺损程度对坐骨棘、骶骨等处按照CT断层图像进行修饰;经区域增长、3D计算重建出包含部分腰椎及股骨的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采用光滑按钮,对重建出的骨盆进行光滑处理,增强骨盆模型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最后将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分别以STL和JPG的格式导出. 5、骨盆分割 在Geomagic软件中新建文件,导入全骨盆STL文件,旋转骨盆使其左右对称,用平面裁剪功能,选取“直线”,经骶岬中点与耻骨联合做一直线,进行平面截面,选取并删除右半骨盆,保留左半骨盆,封闭相交面,将左半骨盆以STL格式导出文件. 6、骨盆测量 将全骨盆及左半骨盆的数字化模型分别导入UG软件中,利用全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横径,中段后矢状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利用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骨长度,骶骨弯度进行测量,以mm为单位(精确到百分位).由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独立进行测量,每个骨盆共测量了12条经线及2个角度(图1-2).其测量标准参照王淑雯等研究的标准测量据点. 第二节:结果 采用CT扫描的女性骨盆原始数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可以重建出完整的全骨盆,而且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选择性的重建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重建的女性骨盆腰椎椎体及锥弓的形态和关系分明,髋骨形态规则、清晰;骶骨表面光滑,弧度自然,双侧骶孔清晰可见,尾骨形态完整,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清晰可辨.模型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并可以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导出,格式通用,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后处理.Mimics和UG软件可以对模型进行三维测量,自动生成显示测量径线和角度的结果.结果可以精确到0.001mm和0.001度.在三维空间内,利用全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横径,中段后矢状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耻骨弓角度;利用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对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骨长度,骶骨弯度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有利于骨盆测量的推广运用. 第三节:结论 1.基于CT扫描的计算机骨盆三维重建是直接采用活体数据,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不仅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径线和角度的精确测量,减少了传统测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没有X线测量和外测量在中骨盆平面中三维盲区,更真实地反映了骨盆的生理情况. 2.利用Mimics软件,可以获取在体女性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将Geomagic软件及UG软件引入研究中,直接读取DI格式的原始图像,完善了Mimics软件的测量功能. 3利用Mimics软件中三维径线测量和三维角度测量工具可以在重建好的骨盆模型中对临床常用的相关径线和角度进行测量. 4该方法使三维重建和测量的所有操作在普通电脑上直接进行,容易普及并完成大批量数据的采集工作.方便在临床应用于建立个体化虚拟骨盆,为妇产科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第二部分地区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生理常数的测定 目的 国外研究表明:骨盆形态及特征会因营养、生活劳作习惯以及地域不同而不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及种族特点.为了解地区正常族女性骨盆形态的变化,我们在前期构建成功的在体正常女性骨盆数字化三位重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CT三维重建和改良的骨盆测量技术对在体正常族女性的骨盆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对重建成功的骨盆进行主要经线的测量,尤其是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现代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明确其骨盆精细解剖特点及产科生理常数.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族女性骶尾关节异常比率较高,专门提取了骶骨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测量.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软件与设备、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一部分.另Mimics10.01软件蒙罩(EditM asks)工具将骶骨同髂骨分离,三维重建构建出单独的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将其导入UG软件中,对骶骨长度、骶骨弯度、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进行测量. 3、统计方法:将获得的骨盆测量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 第二节:结果 1、采用CT扫描的族女性骨盆原始数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重建出完整的全骨盆;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选择性的重建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重建出的族女性骨盆模型各骨性标志清晰可辨,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用Mimics和UG软件对该数字化三维骨盆模型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2、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每个骨盆共测量12条经线:骨盆入口横径(136.70,7.23mm),入口后矢状径(47.67,7.59mm),中骨盆横径(105.36,6.17mm),中段后矢状径(42.06,6.40mm),出口横径(114.09,10.35mm),出口后矢状径(66.13,9.09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3.52,7.88mm),骶耻内径(124.10,9.87mm),中骨盆前后径(121.22,7.11mm),出口前后径(111.27,8.72mm),耻骨联合高度(32.22,3.45mm),骶骨长度(105.87,9.53mm)共12条经线及耻骨弓角度(90.49,8.44,),骶骨弯度(131.73,10.31,)2个角度. 3、族女性骶骨形态特点及生理常数的测定:100例族女性中有63例(63%)为标准型;有7例为非标准4对骶孔型,其中包括腰椎完全骶化2例,腰椎不全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5对骶孔型有10例(10%);骶尾关节异常型(包括尾骨上翘型或尾骨骶化型)有20例(20%).按照骶骨分型分别测量了以下骶骨生理常数:骶骨长度(4对骶孔标准型:106.6,12.0mm;4对骶孔非标准型:96.4,11.2mm;5对骶孔型:126.6,12.7mm骶尾关节异常型:116.0,10.2mm)、骶骨弯度(4对骶孔标准型:132.8,13.20;4对骶孔非标准型135.1,3.90;5对骶孔型:134.7,3.7,;骶尾关节异常型:160.8,4.20)、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分别测量第一、二、三、四骶孔,见正文). 4、现代族女性骨盆类型特点:在100例族女性中,女型42例,占42.0%;扁平型38例,占38.0%;类人猿型15例,占15.0%;男型5例,占5.0%.以女型和扁平型最常见. 第三节:结论 1.基于CT原始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地区现代族女性的骨盆,重建的骨盆平整、光滑,弧度自然,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任意分离切割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及骶骨.Mimics和UG软件对骨盆进行三维测量,共测量14个生理常数. 2.测量中发现地区族女性尾骨上翘比率较高,骶尾关节变异者较多,具有自己的特点. 3.在骨盆形态研究中发现:族女性以女型和扁平型骨盆为主,类人猿型次之,男型比例最低. 第三部分地区汉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及生理常数的测定 目的 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为了解地区正常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及产科生理常数的特点,我们在前期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数字化测量技术成功构建100例在体正常族女性骨盆的基础上,采用相同重建参数对100例在体正常汉族女性的骨盆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对重建成功的骨盆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测量,得到现代汉族育龄女性骨盆的产科生理常数值,明确骨盆精细解剖特点及产科生理常数.为了下一步族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详细比较,我们也提取了汉族女性骨盆骶骨部分进行形态学及生理常数的测量.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软件与设备、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一部分.另Mimics10.01软件蒙罩(EditM asks)工具将骶骨同髂骨分离,三维重建构建出单独的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将其导入UG软件中,对骶骨长度、骶骨弯度、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进行测量. 3、统计方法:将获得的骨盆测量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 第二节:结果 1、将CT扫描的汉族女性骨盆原始数据,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利用医学交互软件Mimics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全骨盆;利用Geomagic软件能够任意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骶骨等.重建参数完全与族女性骨盆重建参数相同.重建出的汉族女性骨盆模型立体、清晰,各骨性标志清楚,可以进行随意缩放、切割和任意角度的旋转,随后用Mimics和UG软件对汉族女性数字化三维骨盆模型进行产科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2、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与族女性相同,每个骨盆共测量12条经线:骨盆入口横径(131.58,6.61mm),入口后矢状径(52.90,7.82mm),中骨盆横径(104.78,6.93mm),中段后矢状径(43.89,5.34mm),出口横径(114.23,8.39mm),出口后矢状径(67.13,8.51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8.44,6.64mm),骶耻内径(130.33,8.39mm),中骨盆前后径(121.26,7.01mm),出口前后径(110.87,8.59mm),耻骨联合高度(32.45,2.95mm),骶骨长度(108.33,9.50mm)共12条经线及耻骨弓角度(88.52,8.46,),骶骨弯度(135.21,11.34,)2个角度. 3、汉族女性骶骨形态特点及生理常数的测定:100例汉族女性骶骨94例均为符合解剖学描述的标准型,未见尾骨上翘情况.按照骶骨分型分别测量了以下骶骨生理常数:骶骨长度(4对骶孔标准型:102.9,11.8mm;5对骶孔型:125.8,13.2mm)、骶骨弯度(4对骶孔标准型:134.8,14.6,;5对骶孔型:135.2,3.2,)、骶前孔及骶后孔的横径、纵径、孔髂线距、骶裂孔宽度及深度(分别测量第一、二、三、四骶孔,见正文). 4、汉族女性骨盆类型特点:在100例汉族女性中,女型骨盆为主,65例,占65.0%,其次是类人猿型,18例,占18.0%;扁平型骨盆较少见,13例,占13.0%;男型骨盆最少见,4例,占4.0%.以女型和类人猿型骨盆最常见. 第三节:结论 1.在前期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测量技术完成100例族女性骨盆重建和测量的基础上,我们将100例地区汉族女性CT原始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采用同族女性骨盆重建的相同参数,也成功重建出100例完整的地区汉族女性的骨盆,重建的骨盆三维立体感强,各解剖标志清晰,可任意角度旋转、缩放、分割及测量. 2.利用Geomagic软件可以任意分离切割重建部分骨盆结构,如左、右半侧骨盆及骶骨.Mimics和UG软件对骨盆进行三维测量,共完成了产科14个生理常数测量. 3.为与族女性骨盆形态学及产科生理常数进行详细比较,也单独分离重建了汉族女性的骶骨,明确其形态特点,并完成骶骨生理常数的测定.重建的100例汉族女性骶骨未见尾骨上翘情况. 4.在骨盆形态研究中发现:现代汉族女性骨盆形态以女型和类人猿型骨盆为主,扁平型次之,男型比例最低. 第四部分地区族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对比研究 目的 女性骨盆是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女性骨盆的形成及发育受气候、营养、饮食及劳作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骨盆也在发生变化.但我国目前产科临床上沿用的仍是20多年前的骨盆数据,并且没有民族之分.本研究对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数字化测量技术重建成功的族、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测量数值进行对比,以期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突出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为制定适合该地区女性骨盆参数提供参考.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软件与设备:同第二、第三部分. 3、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同第二、第三部分. 4、统计方法: 4.1将获得的两组骨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两组间骨盆形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骨盆生理常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认为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骶骨测量数据两组之间的比较:求出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两组间骶骨形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认为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节结果 1、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各径线值的比较结果两组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各条径线测量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骨盆平面的中段后矢状径和出口平面的骶骨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族女性骨盆入口横径大于汉族女性(P等于0.000),而入口前后径、入口后矢状径、骶耻内径均小于汉族女性(均P等于0.000).族女性骨盆中段后矢状径小于汉族女性(P等于0.029),骶骨弯度小于汉族女性(P等于0.024). 2、族和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生理常数的测量结果、形态及比较 2.1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骶骨形态及比较:100例汉族女性骶骨94例均为符合解剖学描述的标准型,6例为5对骶孔型.100例族女性中有63例(63%)为标准型;有7例为非标准4对骶孔型,其中包括腰椎完全骶化2例,腰椎不全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5对骶孔型有10例(10%);骶尾关节异常型(包括尾骨上翘型或尾骨骶化型)有20例(20%).经卡方检验,两个民族女性之间骶骨形态类别有显著性差异(2等于37.246,P等于0.000).100例族女性有20人存在尾骨上翘情况,而汉族女性中未见.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2等于22.22,P等于0.000). 2.2族和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生理常数的测量结果及比较:族女性与汉族女性前后骶孔横径、纵径及孔髂线距及骶裂孔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少,且基本出现在族女性中. 3、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类型的比例 在100例族女性中,女型42例,占42.0%;扁平型38例,占38.0%;类人猿型15例,占15.0%;男型5例,占5.0%.以女型和扁平型最常见.在100例汉族女性中,女型65例,占65.0%;扁平型13例,占13.0%;类人猿型18例,占18.0%;男型4例,占4.0%.以女型最常见.经卡方检验,两组骨盆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等于17.583,P等于0.000).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显著高于汉族女性,但女型骨盆比例显著低于汉族女性. 第三节结论 1、地区族女性和汉族女性所测量的14个生理常数有6个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个有差异的常数位于入口平面.族女性骨盆入口横径大于汉族女性,而入口前后径、入口后矢状径、骶耻内径均小于汉族女性.族女性骨盆中段后矢状径小于汉族女性,骶骨弯度小于汉族女性. 2、在三维重建和测量时发现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骶骨形态类别差异明显.其中,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汉族女性常见.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明显大于汉族女性.族女性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汉族女性多.骶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骶骨变异的情况多存于族女性中. 本研究中骶尾关节异常的族女性均有*分娩史,与经典产科理论中的难产标志相悖.这些结果提示族女性骶骨有其自身的特点. 3、两组间骨盆形态分析显示:汉族女性以女型骨盆为主,其次是类人猿型,扁平型骨盆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族女性中女型和扁平型骨盆均较多,类人猿型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 上述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对比结果显示:族女性骨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汉族女性骨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 全文小结 1、应用在体女性骨盆CT扫描数据结合医学交互软件Mimics, Geomagic和UG软件成功构建出正常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重建的三维骨盆模型不仅可以进行随意放缩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可以直接对骨盆进行相关解剖形态学研究及产科径线及角度的精确测量. 2、收集100例在体族女性骨盆CT原始数据集,成功地构建出正常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并进行了精确测量.结果发现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高,骶尾关节异常比例较高,具有自己的特点. 3、采用相同重建参数,完成100例汉族女性数字化骨盆三维模型重建和生理常数的精确测量. 4、族、汉族女性各100例骨盆测量数据对比发现:地区族女性和汉族女性所测量的14个生理常数有6个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个有差异的常数位于入口平面. 5、族和汉族骶骨形态及生理常数测量时发现:维、汉两个民族女性差异明显.其中,族女性尾骨上翘比例较汉族女性常见.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明显大于汉族女性.族女性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汉族女性多.骶椎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骶骨变异的情况多存于族女性中. 6、在骨盆形态上,汉族女性以女型骨盆为主,其次是类人猿型,扁平型骨盆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族女性中女型和扁平型骨盆均较多,类人猿型较少见,男型骨盆最少见.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T原始数据的骨盆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测量技术减少了传统X线测量、临床 居高不下的剖腹产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议题,但在剖腹产这一具体的身体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身体政治,却尚未得到社会学界应有的关注.本文在具体的剖腹产场域开展实证研究,阐释了其中身体、权力与医疗化三者复杂的关系.基于对10位产妇和6位医务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以及对Z医院的参与式田野观察,文章检视了剖腹产场域中产妇的身体体验、医疗的风险论述与国家的现代化叙事对现代分娩方式的重构.在理论观点部分,主要运用了福柯的身体权力理论、女性主义身体研究的性别视角,以及医疗化和社会控制、社会建构等观点,构建出理论彼此间的整体关联性. 研究发现剖腹产看似是极其个人的分娩选择,其实与社会的医疗化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广受欢迎”的剖腹产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剖腹分娩的产妇从异常的身体、抗拒的身体、隐喻的身体三方面,告诉我们剖腹生产的身体在术中、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剖腹产场域中的身体还受到社会文化、 _的影响,是否接受手术也会影响产妇的自我认知. 现代医学作为一种规训权力,在医学专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分娩的风险,实现了分娩从“假设正常”到“假设异常”的逻辑转换,并通过国家宏观制度层次与微观医病关系的交互建构进行社会控制.为了合理化产科存在的必要,产科医生重新定义分娩的意义,一步步把分娩引入身体医疗化的场域.而国家在剖腹产议题上的政策介入牵涉其渴望跻身进入现代化国家的 _,其生育控制的策略实际上与医疗体系形成了合力,共同塑造着有关“正常”分娩的神话,致使我们在生命诞生的起初,便难逃与医疗共存的命运. 我们发现,国家、社会隐藏的价值体系,产科医疗话语的权力机制,医疗诊断权力的身体规训以及医疗化建构都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一个医疗规训的新时代诞生了. 在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理念.通过介绍产科临床循证医学的流行病学知识,展示循证医学数据库等手段,使学生逐步了解循证医学在产科临床中的运用.保证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其在以后的产科临床工作和科研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产科学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礼会 分娩行为与技术的改变是西方医学十八世纪以后的一项重大变革.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西方产科学知识被引入以作为降低产妇、婴儿死亡率的一种资源.西方学界自上世纪七十年*始关注女性医疗社会学的研究,这启发了历史学者从技术、性别与政治等各个角度探讨分娩卫生的历史.其中,新旧助产者的更替以及分娩的医疗化与国家化,是这些研究的焦点所在.本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地林权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保育教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驾驶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库卷(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数控冲床操作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工业机器人协同装配技术革新报告
- 蔬菜栽培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端白酒品牌2025年市场研究报告:消费者饮酒场景与品牌定位洞察
- 邮政金融部笔试题及答案
- 肥皂制造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商业银行数据要素价值洞察研究白皮书2023
- 造粒塔滑模施工方案
- 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经验案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大决战电影赏析课件
- 中药郁金课件
- 爆破飞石控制措施
-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
- 梅毒艾滋乙肝三病
- 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案
- 重庆市面向西南大学定向选调2024届大学毕业生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3453笔试难、易错历年高频考点荟萃附带答案解析(附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