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车晓彬 冯莉 谢长丽(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济宁,272021)摘要:本文利用低聚异麦芽糖抑菌试验证明,除青霉外,对其它菌无效果,通过对低聚异麦芽糖进行改性研究,其抑菌证明,改性的1%低聚异麦芽糖溶液,使病原真菌无法生长,抑菌率达100%,而灰霉的抑菌效果50%。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 改性 抑菌1、概述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aligosaccharides)是指葡萄糖之间至少有一个以上以(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10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其结构为:低聚异麦芽糖有一定的甜度,约为蔗糖的50%,且甜味柔和醇美,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蔗糖食品的甜度,改善其味质;它的黏度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很接近,食品加工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性无不良影响;它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可以保持其功能与特性;低聚异麦芽糖保持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湿润与维持其品质效果好,并能抑制蔗糖的结晶形成,这对面包类、甜点心等以淀粉为主体的食品,稍加存放即行硬化者,添加低聚异麦芽糖浆因能防止淀粉老化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它的水性活度Aw=0.75,比蔗糖(0.85)、高麦芽糖浆(0.85)、葡萄糖浆(0.77)的都低,而一般的细菌、酵母、霉菌在Aw8,每间隔2h加入5g改性剂,共20g,恒温搅拌反应8h,调至pH=78,50浓缩干燥,再用23倍体积的改性剂浸泡10min,过滤后于45的恒温箱中烘干得米黄色粉末成品。60改性方法同上。(2)改性低聚糖定性检测: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后低聚异麦芽糖的活性官能团。(3)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抑菌作用:将常温和60下改性物配成5%水溶液,灭菌待用。取病原菌孢子液0.3ml涂布于PDA平皿培养基上,将牛津杯对称放置,分别加入0.2ml的两种改性溶液,28培养,观测其抑菌圈大小,CK为5%未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各处理重复三次。(4)改性物中其它物质对菌体的作用:a:NaCl对菌体作用:配置10%改性物溶液(常温和60),10%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8%NaCl溶液各30ml,分别取0.2ml加入牛津杯对照比较抑菌圈大小,实验方法同(3)。b:改性剂对菌体作用:配置1%改性剂溶液pH=7,5%的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溶液,5%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各30ml,分别取0.2ml加入牛津杯对照比较抑菌圈大小,实验方法同(3)。(5)改性物成膜后对菌体的作用:将改性物分别配成1%、2%、3%的水溶液,灭菌后,各取1ml涂布于PDA平皿培养基上,30鼓风干燥后,将带有菌体的滤纸片放于培养基中部,28培养72h后,测定菌落大小。3.2结果与分析3.2.1改性低聚异麦芽糖的定性: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看出在1610-1550cm-1内出现“O” 的特征吸收带,在1419、1250、930 cm-1三处同时出现它的三条相当明显的吸收带,这已说明糖侧链发生取代反应,加上羧基。在1075 cm-1处出现“COC”的特征吸收带,红外光谱图显示对低聚异麦芽糖的改性基本实现,但具体取代反应除发生在C6外其它C上是否发生取代,则有待进一步研究。3.2.2改性物抑菌作用:培养72h后,5%浓度的25改性物出现明显的抑菌圈,直径为1.5cm,而60改性物和CK并无抑菌圈出现,这表明25改性后的低聚异麦芽糖由于带上了“COO-”而具有了较强的抑菌性能。初步认为25改性优于60改性,可能是由于高温下改性低聚异麦芽糖的糊化,失去了抑菌作用。3.2.3改性物成膜后对病原菌的作用:见表3表3: 改性物成膜后对病原菌的作用 培养基病原菌CK1%2%3%青霉2.7无无无西瓜枯萎菌3.8无无无苹果炭疽菌1.9无无无聚端孢3.3无无无茄子菌少量菌丝无无无番茄叶霉菌1.8无无无灰霉4.22.01.81.5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其抑菌作用明显提高,改性物1%浓度足以完全抑制青霉、西瓜枯萎菌、苹果炭疽菌、聚端孢、茄子菌、番茄叶霉菌这几种菌的生长,而对于灰霉的抑制效果不如其它菌,但抑菌率50%。这表明由于活性基团的加入,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3.2.4改性物中其它物质对菌的作用:由于改性过程中,不能保证底物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改性物可能存在两种次生产物即改性剂和NaCl,为了排除改性剂对菌体作用,故用醇类洗脱剂,因为改性剂在醇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而改性物却不溶。通过3.1.2实验,证明8%NaCl和1%改性剂对病原菌不产生抑菌作用,故可排除两者影响。3.3讨论3.3.1改性原理的讨论确切的改性物结构尚不清楚。红外光谱显示糖链上,发生“COO-”的取代反应,由于低聚异麦芽糖结构,具有游离的C6羟基,最易发生取代反应。其反应原理如下:低聚异麦芽糖-OH + NaOH 低聚异麦芽糖-ONa + H2OCl-改性剂-COOH + NaOH Cl-改性剂-COONa + H2O低聚异麦芽糖-ONa + Cl-改性剂-COONa 低聚异麦芽糖-COONa + NaCl其可能的副反应:Cl-改性剂-COONa + NaOH Cl-改性剂-COONa + NaCl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3.3.2 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杀菌作用机理讨论:由于改性低聚异麦芽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它可在营养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病原菌吸取营养,起到一种天然屏障的作用;另外,由于改性后带上了“COO-”的负电荷,作用于病原菌膜里的正电荷,使膜透性加大,抑制或杀死膜内外物质渗透性变化,改变了细胞内正常的代谢活动抑制菌体生长。当然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论证。4、总结及展望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些许建议: 1、低聚异麦芽糖为难发酵性糖,不易被病原菌分解利用且其具有一定的成膜性,30%以上浓度成膜后可抑制青霉素生长。对其它病原菌无效果。 2、改性后的低聚异麦芽糖,其柔韧性、成膜性大大提高,并且具有了较强地抑菌性能,改性物1%浓度成膜后足以完全抑制青霉、西瓜枯萎菌、苹果炭疽菌、聚端孢、茄子菌、番茄叶霉菌等病原真菌的生长,而对于灰霉的抑制作用稍弱,这是由于灰霉在偏酸条件下易生长,但抑制率达50%以上。这表明由于活性基团的加入,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 3、初步筛选改性条件,认为常温下改性优于60改性,反应过程中pH8,反应时间8h左右。 4、由于时间关系,本论文只选用了一种有机酸为改性剂,其它改性剂的筛选优待进一步的研究。 5、改性物在实物上抑菌效果有待下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菅野智荣:New Food Industry,1988,30(6):33-40.2.陈瑞娟: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2:8290.3.菅野智荣:淀粉科学,1990,37(2):87-97.4.张镜吾,吴达华:羧甲基淀粉钠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精细化工,1992,9(2):37-42.5.郑建仙:功能性食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6.Spiegel,JE et al.Food Technol,1994,(1):85.7.Mckellar RC et al.Appl Microbiol,1989,(31):537.8.田南卉,董素英等:药物分析杂志,199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散文阅读方法:语言与情感的体悟教案
- 纪检业务知识培训课件计划表
- 胜似亲人作文200字12篇
- 高中作文中秋来历7篇范文
- 加油我一定行450字(14篇)
- 合作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 童话寓言作文森林王国的预报员500字(13篇)
- 写人作文我和我的同桌是一对冤家600字(13篇)
- 2025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干预效果推广报告案例分析试卷
-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与实施方案模板
- 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厂内专用垃圾转运方案(3篇)
- 2025年地质勘探与资源矿产管理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肾内科常见病诊疗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