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_第1页
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_第2页
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_第3页
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_第4页
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探究袁慧玲(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摘要: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中国百姓对于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相关企业、高校多方联手共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关键词:社会老龄化 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意识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我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效果,促进了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根据资料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预计2015年达到2.16亿,2020年2.43亿,2050年要占总人口的1/3。这种新形势对政府养老提出了新挑战,对家政服务、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新要求。一、我国常见的几种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老人在家庭成员的陪同下共同生活,也有的家庭聘请家政服务师或钟点工弥补工作家庭生活的不足。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主要模式,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主要是采取这一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化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社区内基本上都设立了服务站,安装了互联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并与老人家庭重要位置及老人家人手机连接,随时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常规服务内容安排养老护理员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及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机构养老。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振幅引导扶持的文件,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建立,各地陆续建立了老年公寓、养老护理院、养护康复中心、乡镇服务医院等机构。在2014年5月4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透露,2013年年底全国一般性养老机构4.3万家,养老床位474.6万张,收养老年人294万人。我国老人养老机构入住率只有1.36%,发达国家已到达7%,我国民政部门计划到2020年老人入住率要达到3%。二、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家庭结构小型化,目前,在我国城镇和乡村家庭中,“4.2.1”的家庭结构已经较为普遍,这种家庭结构的存在和发展,未来将给我国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带来了严峻挑战。这种严峻的形势无疑就给机构养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机构养老将会迎来大发展的局面。如何千方百计地推动机构养老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建设我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享幸福万年。1.政府发挥引领、扶持、监管作用,大力推进机构养老。一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不仅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审批中给予简化手续与经济支持,在监管中制订相关法律保证机构和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制订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设置部门实施准入制度管理。而且要探索建立养老机构联盟,实施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合作的养老服务公司和居家养老连锁店。二是加大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养老机构的设施要具备无障碍连廊、无障碍扶手、防滑地板、双向防撞门、分层色彩导向、医疗、康复、护理及观光梯、互联网系列传感器呼叫系统。服务范畴包括健康养老,具有必须生活能力,设置体育健身、阅读、书画、棋艺、舞蹈及音乐,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组织开展相适应集体活动;护理养老从半自理型到完全不能自理型分若干级,一般分六级,制定不同级别的护理服务标准,开展相应的专业化照顾、心理疏导、聊天解闷、医疗服务等服务;康复养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减轻、交通安全的影响,康复养老成为机构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养老机构都设立了康复中心或老年病医院、躯体功能、精神障碍者均应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推拿按摩、心理治疗等手段康复、恢复或改善其功能。三是探索发展特色养老。机构养老根据老人经济状况及个人爱好和要求,可安排互助养老,成立室友之家,由同室人员之间在经济上、照料上、护理心理上互补,对于经济困难,无生活费用来源者,可通过房产实施的以房养老,并做出预算、签订合约,通过公证由监护人办理。养老机构根据地域或开展业务范围相互联合,共同合作实施旅游养老或候鸟式养老,解决了老人旅游和异地留住的费用,通过环境改变,调整心态,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2.职业院校积极发挥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优势职业院校要根据社会老龄化及政府扶持政策要求,设立家政服务、老年服务、社区康复、物业管理等专业,开设保洁、家庭餐制作、婴幼儿抚育、老年护理、家庭理财、医学保健、常用护理技术、营养与膳食、人际沟通、心理咨询、老年政策、职业道德等课程,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虽然社会上家政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高职院校家政、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类专业招生却异常艰难,步履维艰。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对高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不同阶层人的生存状况及特点,针对他们的需求,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1 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的现代服务类专业毕业生,他们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的职业应定位于家政养老行业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或者直接从事较高层次的家政养老特色服务;对于60后、70后年龄段的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较能够吃苦耐劳,比较适合从事家庭保洁、照顾老人和小孩、月嫂等工作,而且雇主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他们缺乏基本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所以,对于他们应采取短期或中期培训的培养模式,职业应定位于月嫂、保姆等家庭服务员等角色;对于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初高中毕业生,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比较欠缺,而且缺乏上一辈吃苦耐老的精神。所以,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走进家庭做保姆,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受到雇主接纳。但是他们具有知识和文化,又具有创新精神。应定位于中长期技能培训的模式,或者引领他们从非学历教育向中专、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过渡,引导他们考取家政养老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应定位于非家庭的社区、物业等家政服务员角色。另外,由于大部分家政服务公司都是一些非专业人士创办的,急需大量的家政养老公司管理人才。因此,他们的职业应定位于家政服务公司管理层或者做老板助理等。 2在这个过渡阶段,实行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互补的政策,应是破解我国家政养老职业教育困境的一个出路3。等经济发达了、市场成熟了以及思想观念解放了,再在全国建立起健全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