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_第1页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_第2页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_第3页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_第4页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0年 1 2月 陈建 九等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 2 3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 墼 if _ 泳 一 , ( 金 陵石化盒信公 司 南京 2 1 0 0 2 8 ) 针对 目前 全球 丙烯及其衍生物需求量 不断增长 的趋 势 两烷 脱氢NN烯 已 成为第三位 的丙烯来 源。本文详细介绍 了现已工业化的美国 u oP公 司( O l e f l e x工艺) 和 美国 A B B L u mmu g公司 ( C a t o fi n 7 _ g) NN烷脱 氢制丙 烯7 _ g 技术。 并对 ( ) l e f l e x 7 _ g 和 i l 艺 l 烷 脱 氢女 术 ) k f Ic 枉 誊, 古 王 芝 关 丙 烯丙 烷 脱 氢工 艺 技 术 j k f 拉 士 0 L J j 丙烯 是最早采用的石油化工原料, 也是生产 石油化工产品的重要烯烃之一。 各种分析表 明, 丙 烯 的需求增长速度已超过乙烯 , 而且这种趋势还 将 延续 。全 球 丙 烯 的 消 费量 将 由 】 9 9 7年 的 4 8 0 0 0 k t 增 加 到 g 0 0 0年 的 5 2 0 0 0 k t 及 2 0 1 0年 的 7 5 0 0 0 k t “ : 。其中, 亚洲的增长速度最快 , 1 9 9 1 年 到 2 0 0 0年 亚太 地 区丙烯 衍 生 产 品的需 求 以年 均 9 0 的速度增长, 而全球年均需求增长率为 5 5 。 丙烯 作 为 重要 的有 机 化 工 原料 , 除 了用 于生 产聚丙 烯 外 , 还 大量 地作 为 生 产丙 烯 腈 、 丁 醇 、 辛 醇、 环氧丙烷、 异丙醇、 异丙苯、 丙烯酸、 羰基 醇及 壬基酚等产品的主要原料。 另外 , 丙烯的齐聚物也 可提高汽油辛烷值 。 与其它化学品不一样 , 丙烯一般 以联产或副 产得到。目前 , 全球大约有 7 0 丙烯来 自蒸气裂 解乙烯的联产, 2 8 来 自炼油厂 ( 主要是催化裂化 装置) 精炼副产 。 白9 0年代以来 , 由于原有丙烯来 源不能满足需求, 丙烷脱氢技术已成为第 三位的 丙烯来源 , l 9 9 8年丙烷脱氢技术生产的丙烯约 占 世界丙烯总产量的 2 。全球丙烷脱氢制丙烯 生产装置概况见表 】 。 丙烷脱氢技术 比烃类蒸气裂解技术能生产更 多的丙烯 。 当用蒸 气裂解技术生产丙烯时, 丙烯收 率最多只有 3 3 , 而用丙烷脱 氢技术生产丙烯, 总收率可达 7 4 8 6 。单一 原料生产单 一产 品, 丙烷脱氢技术的设备投资 比烃类蒸气裂解技 术低 3 3 , 并且能有效地利用液化石油气资源使 之转化为有用的烯烃。下文将对现已工业化的美 国 UOP公 司( O l e f l e x工艺 ) 和美国 AB B L u m I T s u s公 司( C a t o f i n工艺) 的丙烷脱氢制 丙烯工艺 技术作详尽介绍 。 表 1 全 球丙 烷脱 氢制丙 烯生产 装置 溉况 1 工艺技 术 1 1 Ol e f l e x工艺技术 Ol e fl e x工艺是 UOP公 司所拥有 的一种烷 烃脱 氢专利技术 , 经过 8 O年代的不 断发展完善, 】 9 9 0年泰国国家石油化工公 司采用该工艺技术 建 成第一 套生产装置 ; 1 9 9 7年韩 国采用第二代 Ol e f l e x工艺技术建成年产 2 5 0 k t 丙烯生产装置。 至 1 9 9 9年 , 全世界 已建成投产 6套 Ol e f l e x丙烷 脱氢制丙烯生产装置 总生产能力达 9 2 0 k t a 。 收穑 日期 f 2 0 0 0 - 1 1 0 2 作 者简介 脒建九 工程 师 1 9 9 2年 毕业于 青华大 学化学工 程系, 多年从事塑料行业冉 勺 信息调研 市场营销等工柞 维普资讯 2 4 AD N s F E龆 T 矗c M 展IC 从 s 第 l 卷 第 l 2 期 该工艺主要反应为 : Ca H c 即用 富含丙 烷的液化石油气 ( c I P G) 作原 料, 在压力为 3 0 4 MP a 温度为 5 2 5 C, P t 催化 剂作用 下脱氢 、 分离和精馏 , 得到聚合级丙烯产 品。 Ol e fi e x丙烷脱氢工艺分为三部分 : 反应部分、 产品回收部分和催化剂再生部分 1 1 , 1 反应 部分 丙烷原料与富含氢气 的循环丙烷气混合 , 然 后加热到反应器所需的进口温度并在高选择性铂 催化剂作用下反应, 生成丙烯。 反应部分 由径向流 动式反应器、 级问加热器和反应器原料一 排放料热 交换器组成( 见图 1 ) 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 通过 对前一反应器的排放料再加热, 脱氢反应继续进 行 反应排故 料离开最后 台反应器后 与棍合 原 料进行热交换 送到产 品回收部分。 爱直器匡 催化剂再牛区 产品丹鹰匡 新鲜履搪环内烷 抒高器净捧 图 1 Ol e f l e x丙烷 脱氢装 置工 艺流 程图 1 1 2 产品回收部分 图 1中显示出一套放大的产品回收部分。反 应器排放料 ( 生成气) 经 冷却 压缩及干燥 , 然后 披 送到冷却箱 ; 排放料在冷却箱内部分冷凝 , 离开冷 却箱的气体分成两股 : 循环气和纯净气, 纯净气是 摩尔分数 近 9 0 的氢气 , 杂质主要 是 甲烷和 乙 烷。在冷却箱中被冷凝的液体主要是丙烯和未反 应丙烷的混合物 , 此液体被泵到下游精馏部分 , 在 此回收丙烯和再循环的丙烷。 1 1 3 再 生部分 再生部分 ( 见图 2 ) 和应用在 P l a t f o r mi n g 工 艺中的 C C R 装置相似。C C R TM再生部 分具有 4 项主要功能 : 烧去催化剂的焦炭, 铂催化剂的重新 分配, 移去额外的水分及将催化剂返回到还原状 态 ( 催化剂再生) 缓慢移动的催化剂床在通过 反 应 器和再生器的环路 中循环 , 常用的循环时坷为 神目 图 2 O l e f l e x丙烷脱氢装置再生工 艺流程圉 维普资讯 陈建九等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 2 5 5 1 0天。 反应部分和再生部分互相独立设计 , 因 此即使再生器停车 , 也不用中断反 应器内催化脱 氢反应过 程 。 图 3显示了 Ol e fl e x联台装置工艺流程, 该联 合装置是将 c 。 I P G原料转化成聚合级丙烯产 品。 c I P G通常含有质量分数 为 9 5 9 8 的丙烷 以及 一些 乙烷 、 丁烷 和微量戊烷, 大多数 c l _ P G 从天然气加工中得到 , 进料前需要预处理 图 3 Ol e f l e x联合 装置工 艺流程 圈 经预处理 的 c f _ P G 原料进入脱丙烷塔中, c: I P G 中一些丁烷或 较重组分从脱丙烷塔底 部 排 出 , 脱 丙 烷塔 塔 顶 馏 出物 送入 O l e f l e x装 置 , 生 产出富言丙烯 的液体产品和宦含氢气的气体 产 品 。纯 净氢气 可直 接输 出 , 浓缩 成化 学级产 品 , 也 可作为联合装置内的燃料 。 来 自Ol e f l e x装置的液体产品送入选择氢化 装置 , 除去二烯 烃 、 乙炔 。选择氢 化 工艺 ( S HP) 装 置 由 1台反应器组成, 在液相状态下将二烯烃 和 乙炔还原成一元烯烃而不接着发 生丙烯饱 和反 应 , S HP产品 中二烯烃和 乙炔混合物含量( 质 量 分数) 小于 S 1 0 一。 S HP产品送入脱乙烷塔, 除去一些在 Ol e f l e x 装置生成的或新鲜 c 。 I P G 含有的轻质尾气 , 以及 溶解在 O l e f l e x液体产品中或进入 S HP装置的少 量 氢气。脱 乙烷塔底部纯净的产品直 接送 到丙 烷一 丙烯 ( P P ) 分离塔, 在此把丙烯产品和未转化 丙烷分开。在 P P分离塔底部的未转化丙烷经过 c 。 T P G原料脱雨烷 塔循环到 O l e f l e x装置。P P 分离 塔 出来 的丙 烯 产 品纯 度通 常达 9 9 9 9 , 8 。 1 - 2 C a t o f i n工 艺 技术 C a r o ti n工艺是美国 AB B l u mmu s 公 司开发 的 C c 烷烃脱氢生产单烯烃技术。目前 , 全世 界有 1 0家企业采用 C a t o f i n工艺生产烯烃 年产 量超过 3 2 0 0 k t 。1 9 9 5年用该技术建成投产世界 上生产能力最大 的丙烷脱氢制雨烯装置, 生产能 力 达 3 5 0 k t a , 该工 艺 主要反应 为 : C 3 HC 3 H 莩 c H + H c H + H C a t o f m 工艺( 见图 4 ) 分为 4个工段: 丙烷脱 氢制雨烯( 反应工段) 、 反应器排放料的压缩( 压缩 工段 ) 、 产 品的 回收 和精 制 ( 回收 工段和 精制工 段 ) C a t o fi n工艺是通过铬一 铝催化剂 固定床将丙 烷转化为丙烯 , 没有转化的雨烷循环使用, 因此丙 烯是单一产品。 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 6 5 0 C、 压力 0 , 0 5 MP a ( 绝对压) 左右, 此时反应选择性、 转化 率和能耗均达到最佳状态, 副反应与主反应同时 发生 , 生成 了一些 轻质烃 和高质烃 , 它 们在催化 剂 上沉积并结焦。本工艺为在固定床反应器内发生 的吸热反应 , 按循环方式操作使 主物料实现连续 不问断流动。在一个全循环中, 要进行烃蒸气脱 氢 , 反应器内用蒸汽清洗、 空气吹扫、 预热催化剂 并烧掉少量沉积在催化剂上的结焦 ( 基 于催化剂 的质量分数O 1 ) , 然后抽真空、 复原, 开始另 一 次循环 , 1 2 , 1反 应工 段 在反应工段 , 丙烷通过催化剂床转化成丙烯。 新鲜雨烷原料与来 自产品分离塔塔底的丙烷再循 环料和脱油塔塔顶馏出物合在一起作为反应器的 进料原料。 进料原料用蒸汽和热交换器加热气化, 热交换器 的加热源为压缩 和回收工段 的加工物 料 。 气化物料与反应器排放料在原料 排放料热 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后再次加热 。加热后的气化 物料在进料加热炉 中加热至反应温度 , 然后送至 反应器 。反应器的热排放料与反应器原料热交换 后被冷却 , 送至装置的压缩工段。 反应器里, 烃保持在 0 , 0 5 MP a的绝对压力。 当系统仍 在真空条件下时, 用蒸 汽彻底 吹扫反应 器, 从而扫去催化剂和反应器 内残余 的烃并进入 回收工 段 。 预热 再生空气由再生气涡轮机或空气压缩 维普资讯 2 6 AD 望 s 焉F T 矗 ) c E A L s 弟 - 卷 第 z 期 图 4 C a t o f i n丙烷脱氢工艺流程图 机提供, 它们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在空气加热器足 预热 。再生空气除了起副燃烧催化剂 以清除结焦 作用外, 还用来恢复床体的温度至起始的操作条 件。在再生期间, 通过控制注入燃料气来补充热 量, 燃料气在催 化剂床内燃烧 。 当预热 再生完成后 反应器重新抽至真空状 态, 进入下一个操作周期。引入丙烷原料之前 , 将 暂氢燃料气 引入反应器, 在个很短的时间里除 去催化剂床所吸附的氧并加热 这个还原步骤因 为减少了进料的氧化燃烧 从而降低了原料的损 耗。 反应器系统 由一连串平行反应器组成, 并以 循环方式操作 , 从而形成一些反应器正投人生产 , 而另一些反应器删正在预热 再生 还有一些反应 器在抽真空、 蒸汽吹扫、 重新加压、 催化剂还原或 阀门变动, 以便统筹提高生产效率 。 烃和空气连续不断地通过整个装置循环 送 到每一台反应器的原料是 由液压操作 阈控制, 这 些操作闺叉由中心孵环定时投来执行操作 此液 压操作阀是专门设计的 , 允许高额率操作且几乎 不需维修 装有主阀执行器的密封阈, 当主阀处于 关闭位时, 允许惰性气体密封阔盖 。 当物料一旦在 阀楔与阀座之间有渗漏发生时 , 这些密封气体可 防止加工物料问的混合, 惰性气体多为 N 或 N z 和 c O 的混合物 1 2 2 压缩工段 在该工段 反应器排放料被冷凝 , 然后压缩以 适应 回收工段的操作要求 。 对于每个阶段 , 选择压 缩机以最佳压缩比运行, 使气体保持在低温状态 下以减少聚合物的形成 压缩机排放料蒸气被冷 凝 , 产生的燕气一 冷凝物在低温回收闪蒸罐 中被分 离 而反应器排放料的冷凝物遗至脱乙烷塔 , 未冷 凝的反应器排放料蒸气则流到回收工段的低温 回 收装置 中 。 1 2 3回收工段 在 回收工段 中 , 除 去冷凝 的反 应器 排 放料 中 的惰性气体、 氢和轻质烃, 丙烷 、 丙烯和重组分则 送到精制工段。冷凝 的反应器排放料被加 以干燥 井送到脱乙烷塔以除去轻质烃( 甲烷 乙烷和惰性 气体) , 未玲凝 的反应器排 放料流人低 温 回收装 置 , 进一步冷凝并回收剩余的 c 组分和重质烃 , 然后将回收的 C 组分也送至脱乙烷塔 脱乙烷塔的作用是从含丙烷 、 丙烯和重质烃 的物料里分 离出乙烷和轻质烃 , 塔顶馏出物中来 冷凝 的蒸气送到燃料气集气管 , 而塔底液体组分 则流至精制工段, I 2 4 精制工段 精制工段是用来 回收高纯度丙烯产品并分离 出丙烷和重质烃物料 。 来 自回收工段的脱乙烷塔塔底物料进入产品 维普资讯 2 0 0 0年 1 2 月 陈建九等 丙 烷脱 氢制丙烯工艺技术 Z 7 分离塔 , 塔顶馏出物是纯度( 质量分数J 为 9 9 5 的丙烯, 丙烯再经过除硫装置脱硫 , 得到的高纯度 丙烯产品即可送到聚丙烯装置使用; 产品分离塔 塔底物则 回流至反应工段作为再循环料使用。 2 Ol e f l e x与 C a t o f i n工 艺技 术 比较 Ol e fl e x和 C a t o fi n两种丙烷脱氢莉丙烯工艺 大体相同 , 所不同的只是脱氢和催化剂再生部分, 表 z列出了这两种工艺技术的比较 表 2 O l e f l e x和 C a t o f i n丙 烷脱氨 制丙 烯 工 艺技 术 比较 项 日 工艺技术 ca t ofi n O e fle x Ol e f l e x工艺的主要 特点是 : 采用移动床反 应器 , 反应部分以完全连续化方式运行 , 反应均匀 稳定 , 催化剂活性长久保持不变, 催化剂再生时反 应器不需要关闭或循环操作, 同时可连续补充催 化剂 。 副产氢气作为稀释剂 , 主要作用是抑制结焦 和热裂解并作载热体维持脱氢反应温度 。含有烃 类的反应部分和含有氧气的再生部分虽是一体化 装置, 但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地保持相对独立性 。 所 使用的铂催化剂具有高活性、 高选择性和低磨损 率 , 由于可靠和精确 的 C C R 再 生控制 , Ol e f l e x 铂催化剂具有长久的催化活性并保证 了产量的稳 定 性。为达 到最佳 操作状态 , Ol e f l e 工艺利 用 UOP的专利设备和系统 , 包括 P S A P o l y b e d 装 置 , 按标 准型设 计 的 C C R 、 UOP锁定 漏斗 控 制 、 MD 蒸馏塔盘、 Hi g h F l u x 管道和工艺仪表 测量设备控制 ( P I C) 。Ol e fl e x工艺可以处理任何 从气田来的c 。 I P G原料 , 也可以处理来 自炼油厂 或者 乙烯装置的 C 。 I P G原料 C a t o fi n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采用循环 固 定床反应器, 使用铬 铝非贵金属催化剂, 对原材 料杂质要求低, 价格便宜 , 催化剂寿命 为 2年 , 无 催化剂损失 由于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 制备 l k g 丙烯产 品仅 消耗新 鲜原 料 中的 1 1 8 k g丙烷 ; C a t o f i n工艺的高转化率 和低再 循环率使得设备 尺寸较小且能耗成本降低 。高单程转化率( 4 4 ) 和高催化剂选择性使操 作压力和温度降低 ; 反应 中没有氢的再循环, 没有蒸汽稀释, 可以降低能耗 和操作费用 ; 在反应器 中加入少量二 甲基二硫化 物 ( 添加量 1 j 1 0 ) 使金属钝化 。低温回收 区、 产品精制 、 致冷系统设计特征为 : 高教冷却箱晟大 限度地减少了设备数并降低 了所需的致冷压缩电 能, 脱乙烷塔低压操作免除了进料泵设备, 低压产 品分离塔 与丙烯冷凝系统合并。在 C a t o fi n装置 的设计 中还提供 了先进 的工艺控制关键设备, 包 括: 进料和空气加热炉、 模式预报控制和培训模拟 系统( S I Mc ON) ( 见图 5 ) , 其中 S I Mc ON能提供 多种操作工培训模拟系统 I程师站 I 练管理站 图 5 培训模拟 系统图 3结 语 从 目前全球丙烯生产技术发展来看 , 丙烯工 业 的原料和工艺向多元化、 新技术方向发展 高裂 解深度、 选择性催化袈化技术已成熟推行, 多种烯 烃转化制丙烯技术竞相开发。面对全球丙烯原料 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问内仍存在较大供需 缺 口的状况 , 作为其第三大 来源的丙烷脱氢制丙 烯技术正以其丙烯产品的高针对性而越来越引起 广泛重视 , 其在亚太地区已成为丙烯增产的重要 技术措施。 所以我们预期 , 该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在 未来将成为增产丙烯的有利补充, 并在一定程度 维普资讯 2 8 AD N s F T晶c M 展 I C A L s 第 1 卷 第 l 2 期 上满足我国乃至全球的丙烯需求增长 。 参考文献 l 郜劲橙 丙烯的市场现状 丑其珂铡 化工时 刊 1 9 9 8 , 2 【 9 ) 3 0 3 5 2李 好管 , 等 亚太 地 区丙烯 贷 谍 和 市场 中 国化 工 信息 1 9 9 9 , t 3 0 J : l 2 3 钱伯章增产丙烯的技 术新进 展高桥石化 , 2 0 0 0 1 5 ( 1 ) : 4 6 4 9 Pr o c e s s o f Pr o du c i n g Pr o p y l e ne b y Pr o p a n e De hy d r O g e n a t i O n C h e n J i a n j i u S h i Ha i y i n g Wa n g Yo n g ( Ji n x i n Co mp a n 3 - 0 。 t i n hn g Pe t r o c h e mi c a l C o r p o r a t i o n ,Na n j i n g 2 1 0 0 3 7 ) Ab s t r a c t T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p r o p y l e n e b y p r o p a n e d e h y d r 。 g e n a t l o n h a s b e c o me t h e t h i r d s o u r c e o f p r o p y l e n e t o me e t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i n c r e a s i n g d e ma n d o f p r o p y l e n e a n d i t s d e r i v a t i v e s i n t h e wo r l d Two c o mme r c i a l p r o c e s s e s o f p r o d u c i n g p r o p y l e n e b y p r o p a n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Ol e f l e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