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_第1页
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_第2页
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_第3页
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_第4页
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论文东海海洋划界原则浅析学校:吉林大学学院:法学院指导老师:姚莹解霓雪22080812目 录 引言-2一、协议划界原则-3-4(一)协议划界与条约效力-3(二)协议划界含义-4二、公平划界原则-4-6(一)划界目的为公平-4(二)公平划界基础-5(三)公平划界含义-6三、公平划界中钓鱼岛归属问题-6-7四、自然延伸原则与等距离规则-8-9(一)自然延伸原则-8(二)等距离规则-9结语-=-10参考文献-11论文摘要(中文)-12引言大陆架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陆地的一部分。对大陆架的划分和主权的拥有,一直是国际上十分重视和争议激烈的问题。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权,归属沿海国所有,但在相邻和相对沿海国间,存有具体划界问题。这就是大陆架划界原则。东海,中国海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位于中国大陆与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之间的西太平洋边缘海,由于东海地区油气资源,渔场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紧张问题进一步凸显,东海海洋划界,问题愈加激烈,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大陆架划界的原则,以公平原则为基础,借鉴国际案例,解决具体的大陆架划界问题,一、协议划界(一)纵观国际法的历史发展,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法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来实现的,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立法机关,正如国际法法谚所言“主权之上无权威”,因而条约才是作为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所在,因此,解决争议的最佳途径无疑是订立明确并且有效的条约。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岸相向的或相邻的国家爱之间的大陆架界定应当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这是目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各国对于海洋划界应当严格依照该法律规定。但是,目前日本与韩国签订日韩共同开发大陆架协定,而后,又于1998年11月28日签订渔业协定划分了日本韩国的专属经济区。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签订的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立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针对日韩行为,我国完全可以通过依据其之间所签订条约违反国际法的强行规范主张其无效。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中的国家主权原则,任何国家不得侵犯其他国家之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必须充分尊重他国主权,而日韩两国未经与我国进行协商而私自划定边界的这一行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因而我国可以据此主张两国条约无效,并表示强烈的抗议。(二)协议划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划界必须是有关国家之间协议的产物,因此,不顾其他国家的立场企图用单方面行为,确定海洋边界的行为是违反公认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从协议划界原则同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关系上看,要求国家应当首先通过协议完成划界,而只有在打不成协议的情况下才使用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如果能达成协议是出于主权国家的缔约自由,只要不与强行法冲突,未侵害第三国权利有关国家可以给予各种考虑法律的和非法律的因素实现划划界邵沙平:国际法院新近案例研究(1990-2003),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第138-139页 Timothy Hillier:国际公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9页二、公平划界原则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岸相向的或相邻的国家爱之间的大陆架界定应当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这是目前最有权威的一项规定,应当予以认真的解析其所透露的信息。(一)首先,划界的目的是为了公平解决划界问题,这就意味着,划界应当以公平作为原则,不得使得任何一方收益或者受损。衡平法,自其衍生的公平原则是指考虑一切有关的因素调整某种规则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以便公平的解决问题。通过该原则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解释可以判定,在海洋划界的问题上,不仅仅要采用公平的划界方法,更要达到公平划界的目的。“通常采用的观点是认为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当条约和习惯解决某特殊问题是国际法院所使用的国内法原则,在很多案件中,国际法院使用了公平原则,并指出公平原则是国际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其次,划界的基础是国际法,这就意味着任何国家不得以本国国内法为理由而在化解中获得不当利益。“国际法院1951年在渔业案中指出,海域划界总是具有国际性的一面,他不能仅仅依照沿海国在其国内法中表现的意志决定,即自身与其他国家的划界有效性取决于国际法(三)但是,这款规定仍然过于笼统,并且没有提供具体的划界方案,这仍然给我国的划界带来一定问题。对于这种笼统规定带来的困难,我国在解决争议的时候,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释,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辅助性的渊源主要是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资料”,即可以解释国际法原则,其中,国际社会中的有巨大影响的国际司法判例就是最好的选择。它的优点在于,司法判例十分具体,对于具体解决我国海洋划界问题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目前国际判例已经确定了的自然延伸规则,特殊规则,等距离规则。但是这些规则仍然要以公平原则为基础,就我国同日本大陆架划界的争议,中国领土的自然延伸与日本的大陆架从其领海基线起至200海里处,造成了重叠区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慎重考虑,1985年大陆架公约曾经为大陆架的划定制定了所谓的“协定和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但是,这一原则不能完全解决近年来不同国家之间关于海洋划界的争端,因而目前最具有说服力和权威的原则依旧是公平原则,对于这部分重叠区域中日双方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将其划分,考虑地理因素,资源划分因素,历史因素,合理划分,共Fisheries Case : Judgement of Dec.18 ,1951 第132页同开发利用是解决争议的合理途径,最终达成双方认可的协议,“根据国际法院和仲裁组织的判例和各国实践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按照王可菊:国际法研究中心卷,方志出版社 第53页公平原则协定划界以求得公平解决应当作为东海大陆架划界遵循的主要原则三、公平划界中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对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针对日本给出的观点,应当予以驳斥,首先钓鱼岛并非是无主地,针对这一问题的论证,我国可以给出较多的史实加以证明“1 中国对钓鱼岛最先命名2 中国明朝时钓鱼岛就已经是中国在海上行使自卫权的领域3 钓鱼岛早已列入中国版图之内 4 琉球国的地图上向来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5 清朝皇太后下诏赏赐钓鱼岛于其大臣”在国际法上,先占失去的主权的一种合法途径,需要具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即明确作出对无主地占领的意思表示,客观要件即要保持有效占有,我国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对其进行管理统治,适当行使了主权,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我国同时应当进一步进行考古活动,寻求更加强有力的证据。同时,所谓有效占有,占有要达到的有效程度是相对的,特别是对于不适宜居住的土地不一定要求实际使用土地或者移民,只要先占国通过宣告确立统治权即可。“就钓鱼岛资源状况是难以维持人类居住的,除了具有淡水条件,其他经济条件不适宜人类生活居住其次,甲午中日战争中,对于钓鱼岛的割让,属于强制性的割让,而今天该种取得主权的方式已经被废止,日本无理由据此继续主张主权。(三)再次,由于日本承认波茨坦公告,因而意味着其承认开罗宣言中返还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规定,而其后托管钓鱼岛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对日美签订的归还冲绳规定和旧金山对日和约我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反应,及时声明他们对我国没有拘束力,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称,对日和约的准备,拟定和签订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无论其内容和结果如何,中央人民政府一概认为是非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尽管钓鱼岛的总面积不过6.32平方公里,但如果获得改到就可以为主权者带来11700平方海里海域,钓鱼岛等岛屿是我国台湾地区附属岛屿,同台湾一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1971年美国政府擅自将钓鱼岛等岛屿,作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交给日本控制,由此爆发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归属争端,虽然岛屿的主权争端和岛屿在划界中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但是不解决岛屿划界问题,解决领土主权争议是很难进行的。当前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并不合理,首先日本的计算方法是把钓鱼岛作为日本领土,在钓鱼岛的划界线以钓鱼岛作为基线,这是明显偏离真实的中间线的,其次日本主张的中间线是日本单方声明的,未同中方进行协商因此,该主张是缺乏法律根据的,这违反了国际法上协议划界原则同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关系。四、自然延伸原则与等距离规则目前国际判例已经确定了的自然延伸规则,等距离规则。王可菊:国际法研究中心卷,方志出版社 第44页展广清:海洋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56页(一)对于自然延伸规则,代表案例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德国与荷兰和德国与丹麦在如何划定北海大陆架界线上发生争议:荷、丹主张依等距离规则划定全部界线;德国认为这种划法不公平,因为德国的海岸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形成交叉,使德国得到的大陆架只是一个与其海岸长度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1967年2月,德国与丹麦和德国与荷兰分别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该三国的北海大陆架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1969年,国际法院作出了判决:丹麦、荷兰和德国大陆架的边界,应当根据公平原则,通过协议划定,使构成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区域归其所有。这样,德国的大陆架得以伸展到北海中部。北海大陆架案是关于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概念和经协议公平划界原则的重要案例。公平原则不排除依等距离规则划界,但等距离规则不具有习惯法的地位,其适用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有失公平。同时,判决还指出了划界导致的重叠处可实行共同管辖和开发。该判决的基本主张为后来的海洋划界判例所援引和发展,成为海洋划界法发展的重要渊源。这就意味着公平原则是划界的基础,自然延伸原则是重要依据。据此,可以认定冲绳海槽在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的边缘,位于日本和台湾之间,是因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冲绳海槽把钓鱼台列屿从琉球群岛分开。冲绳海槽的问题在东海划界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法律上所指的大陆架包括大陆坡大陆基大陆架,大陆架当然享有完整的主权,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因而如果我国希望确立冲绳海槽是中日两国大陆架的分界线,而并非是中日两国共享的大陆架,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的规定,大陆架的外部界线终止与大陆自然延伸边缘的海底区域,海床和底土。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科学手段证明冲绳海槽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冲绳海槽有超过2500米等深线的海槽地域这种深度一般都被认为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志。当然,进一步加强科研勘探是最重要的方式。 (二)“等距离”的概念为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确立,即在没有协议和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国家之间根据等距离方与测算各国领海宽度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方法来划分大陆架边界。但是等距离规则容易造成争议因为每一个海洋划界案都是独特的,如果将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作为一项普遍性或一般性规则来适用,在某些地理环境下将会导致不公平。就大陆架划界而言,在海岸线凹进或凸出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等距离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未必合理,或者会产生不公平。所以对于我国东海争议,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可以选择适用等距离规则,否则,必然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结语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权,归属沿海国所有,但在相邻和相对沿海国间,存有具体划界问题。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十分复杂富有争议的,妥善解决划界问题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法,以公平原则作为基础,无论如何造成不公平的结果的规则都是不正当的,同时随着新的国际案例的出现,必然带动新规则的发展,对其应当加以适当的适用,比如自然延伸规则,但是,仍然要以公平为基础参考文献一、中文原著1 邵沙平.国际法院新近案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 王可菊.国际法研究中心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3周鲠生.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5陈致中.国际法案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二、中文译著1美MTimothy Hillier.国际公法原理M. 曲波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英M. 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M.曾令良、余敏友等译.北京: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