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07年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45)-食品饮料_第1页
(课件)-《2007年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45)-食品饮料_第2页
(课件)-《2007年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45)-食品饮料_第3页
(课件)-《2007年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45)-食品饮料_第4页
(课件)-《2007年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培训课件》(ppt45)-食品饮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沙纪辉2007年7月,一、概 述二、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管的法律依据 四、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管的主要内容五、福建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一、概 述,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说到食品添加剂,人们往往与不安全、有毒有害联系,其实是种误解,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不同程度地使用过或含有食品添加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与保存过程,能改善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化学或天然添加物。只要按规定的种类、剂量和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关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在食品中添加一般仅0.01%0.1%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改善其感官特性,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提高食品质量和稳定性,延长食品保存期,以及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食品加工条件,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琳琅满目的现代食品,所以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食品添加剂利弊 本身毒性 化工合成品(合成色素、防腐剂等)违规使用 超范围超量本身的品质 食品级和非食品级非食品添加剂 工业色素苏丹红,食品添加剂利弊,亚硝酸盐 一直被作为肉类制品的护色剂应用,它除了可使肉类制品呈现美好、鲜艳的红亮色外,还具有防腐作用,可抑制多种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尤其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防止肉毒中毒,因而在肉制品的加工保藏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它本身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食品添加剂发挥其有益的作用,成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管理与分类,1、定义中国:食品卫生法定义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个类别进行管理食品用天然和人工合成香料 食品用加工助剂,日本:在食品制造过程,即食品加工中,为了保存的目的加入食品,使之混合、浸润及其他目的所使用的物质美国:由于生产、加工、贮存或包装而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不是基本的食品成分食品法规委员会(CAC):食品添加剂是指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它们在食品生产、加工、调制、处理充填、包装、运输、贮存等过程中,由于技术(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预期这些物质或其副产物会成为(直接或间接)食品的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质。它不包括污染物或为保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物质。,不是基本(必须)的食品成分为改善食品品质(外观、保存、口感、运输等)在生产加工过程有意加入食品中,2、食品添加剂管理组织(机构),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规委员会(CCFAC)负责利用JECFA安全评价的结果制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卫生部,3.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我国已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达到23大类,2000多个品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类别及数量,二、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三章专门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做了规定,“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经营、使用”。此外,食品卫生法的其他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条款对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及使用卫生标准的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等做了原则性规定。食品卫生法的这些规定,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2、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年第26号部长令,2002年3月28日发布,2002年7月1日起施行。是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制定的,它具体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生产经营和使用、标识和说明书及卫生监督等内容。,3、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选址、设计与设施、原料采购、生产过程、贮存、运输和从业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原则。制定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卫生安全。,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1996、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及卫生部公告是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的依据,两个标准分别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它们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的依据。,5、产品标准,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香精标准 企业标准 复配产品,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一)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卫生部)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已经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品种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许可 、换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达到卫生许可条件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发放卫生许可证;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延续换证 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2、日常监管、年审由设区市、县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许可证发放满一年后的第一个月内,由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对企业进行年审,(三)食品添加剂经营,属地管理原则:由经营企业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发证许可及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1、场所的要求: 经营者必须有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和营业场所。销售和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不得与非食用产品和有毒有害物品混放。2、索证: 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四)食品添加剂使用,1、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定要求包含三个方面规定的品种 、使用范围 、规定的使用量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将它们割裂开来,有的使用的添加剂品种是标准中列出的品种,但是使用时超出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或超量使用,这都不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定。因此,按照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同时满足三个方面,2、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卫生部公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使用者常常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的使用情况去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如实际过程中一些使用者把白砂糖作为甜味剂使用,把苏丹红作为着色剂使用等,这些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前者是普通的食品原料,后者在我国不是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因此,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该首先明确食品添加剂的范畴。,3、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必须是达到食用级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即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品种,必须达到相应的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不能把工业级的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把不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如将工业级碳酸氢钠代替食品级碳酸氢钠加工食品等。,4、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最大使用量 是在使用过程中添加的量,残留量 是在终产品中残留的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大部分是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部分食品添加剂还规定了残留量,如亚硫酸钠在蘑菇及蘑菇罐头中的使用量是0.6g/kg,残留量则是以二氧化硫计不超过0.05g/kg。最大使用量并不意味着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达到所规定的量,而是不能超过这个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遵循不超过最大使用量的适量使用原则,即在达到食品添加剂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5、原料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带入终产品中的带入原则 除了直接添加外,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卫生部公告规定,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应该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于配料带入的水平 由于原料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而带入终产品中的情况只要遵守了以上原则,就没有违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定。,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其他产品标准的关系在实际中还会出现一些产品标准中也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而且这些规定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相矛盾的现象。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规定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标准,是基础标准,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该标准的规定,如果其他产品标准规定与之相矛盾的,应该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其他产品标准中应该对矛盾的地方进行修改。,(五)食品添加剂标识,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识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标识 食品添加剂标识包含以上两部分内容,并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1、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食品添加剂产品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应符合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为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不得有扩大使用范围或扩大使用效果的宣传内容,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如何标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 使用GB2760规定的产品名称或种类名称 含乳饮料中使用了磷酸,可标示磷酸或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该标明具体名称;当一种食品中使用了两种以上的着色剂可以标示类别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规定的代码即“着色剂(使用着色剂的代码)” 含乳饮料中使用了山梨酸,山梨酸属于防腐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山梨酸;雪糕中同时使用了焦糖色、萝卜红、红曲红,可以标示:焦糖色、萝卜红、红曲红,也可以标示:着色剂(110、117、120),110,117,120是食品添加剂焦糖色、萝卜红和红曲红的代码。,(六)复合食品添加剂,定义: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除了以上提到的监督内容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管理内容。,1、复合食品添加剂确定,(1)原料 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单一品种必须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规定的食品添加剂;(2)使用范围 用于复配的各单一食品添加剂有共同的使用范围,遵守各自的使用量。这个共同的使用范围也是复配后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3)无化学反应 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之间应该是物理混合,它们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识除了应该遵守前面提到的规定以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照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五、福建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基本情况,自2002年7月1日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截止至2006年6月底,我所共对全省87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发放了卫生许可证。,1、全省已发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情况,全省9个地市均有已发证的食品添加剂企业,但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厦门地区已发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数最多为25家,占全省总数的28.7%;其次分别为泉州20家、福州12家、莆田10家。而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数量远远低于其它地区。,表1 福建省各地市已发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情,2、福建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类别及种类数情况,87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中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共有37家, 其中生产的产品中包含复合配制香精的企业有23家, 生产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的企业48家,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卡拉胶生产企业。就生产的产品种类数而言,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复合型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只有1种的有17家;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中,产品种类数只有1种的生产企业有38家。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卡拉胶、琼脂等生产企业多集中在泉州等地,而着色剂(红曲米、红曲粉为主)以宁德地区为多。,表2 福建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类别情况,表3 福建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种类数情况,3、食品添加剂生产存在的卫生问题,(1)企业分散,监管困难,87家生产企业地域分布分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企业进行年审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企业进行日常监管。 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