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0 卷第 7 期 2 0 0 3 年 1 2月 工 程 数学 学 报 J OUR NAL O F E NGI NE E R I NG MA TH E MATI C S V 近似求出了 速度为1 . 5 米/ 秒的 选手的前进方向应左偏3 1 . 9 0 , 他的最好成绩约为1 5 分1 0 秒; 根据此模型 得出了1 9 3 4 年和2 0 0 2 年成功完成赛事的最低速度及可以选择的前进角度, 较好地解释了两次比 赛成功者比 例相差悬殊 的 原 因 , 进 而 得 出 了 能 够 垂 直 游 向 对 岸 的 条 件 为 。 二 u YX 在模型 1 的基础上, 建立了江水速度分段变化的模型a, 回答了题目的间题 3 -选手的前 进方向为靠近两岸2 0 0 米之内时, 左偏 3 6 . 1 0 , 在江心区域左偏 2 8 . 1 , ; 它的最好成绩大约为 1 5 分 4 秒 进一步, 我们又完成了江水流速按区域连续变化的模型班和模型W, 并用离散的方法求解了 该模型。根据运算结果, 为选手提供了在垂直距离上每前行 1 0 0 米所应调整的角度, 求得最优路 径为一“ 反S 型; 得出了 两侧偏角大, 中间偏角小” 的行进方向基本原理。 : 抢渡长江; 数学模型; 最优化; 速度 : A MS ( 2 0 0 0 ) 4 9 N 9 9中图分类号: 0 2 2 4文徽Wi 0 T 5: A 问题重述( 略) 主要变量及其符号 v: 游泳者的平均游泳速度( 速率) ; u: 水流速度( 速率) ; X: 起点在对岸的投影点到终点的距离; Y: 两岸间的垂直距离; Y : 河流垂直岸边方向第 : 段的宽度; 万方数据 工程数学学报 第 2 0卷 “: 水流在第 i 段的速度( 速率); 0: 游至垂直岸边方向 第 i 段时, 与垂直岸边方向 左偏角度; t: 游泳者游经第 云 段所需时间; t : 游泳者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的总时间; 几: 将江面宽度平均分成 n份, 每份的长度。 3 模型建立与求解 3 . 1 模型I ( 水流恒速模型 模型假设 1 ) 在游泳过程中, 游泳者的 速度可以 保持恒定不变; 2 ) 竞渡区域内各点水流速度相同; 3 ) 江面宽度保持不变, 即两岸是保持平行的; 4 ) 游泳过程中游泳者之间互不影响。 模型建立与求解 若游泳者的游泳速度为v, 则垂直于对岸的分速度 V I =v c o s o , 平行于两岸方向的分 速度。 : 二一v s i n a 。于是游泳者沿平行于水流方向的 合速度 V = u一二 s i n g o 因为江面宽度为 Y, 假设游泳者游进方向不变, 则游泳者游到对岸所需时间为 Y t , =石 毛 石 丽 ( 1 ) 游泳者平行于两岸前进的距离为 L=t l ( u一v s i n O )( 2 ) 此时游泳者与终点的距离为 L 二X一L。若 L 2 . 1 9 2 4 , 即只有速度达到2 . 1 9 米 / 秒以上时, 选手方能一直沿垂直岸边的方向成功游到对岸。而绝大多数选手的速度达不到 或不能保持2 . 1 9 米/ 秒的水平, 因而一直垂直游向对岸不能成功到达终点口 2 0 0 2 年和1 9 3 4 年抢渡比赛成功率的显著差别, 可以用模型工 较好地解释: ( 1 ) 从速度要求来比较 针对2 0 0 2 年, 若游泳者最终游出的轨迹为直线, 则 v C os 一二二 1 . 8 9一 vs i n O1_ 1 6 01 0 0 0 解得 低。 5 4 8 1 v=2 5 0 0 c o s O + 2 9 0 0 s i n O 容易求得此时 。的最小值为1 . 4 4 ( 米/ 秒) 。 同理, 针对1 9 3 4 年有 1 0 9 6 2 v=2 4 3 1 5 c o s O +5 8 0 0 s i n 6 求得此时v的最小值为0 . 4 4 ( 米X 1 ) 0 两次竞渡对速度的要求2 0 0 2 年要明显高于 1 9 3 4 年, 因此成功者的比例自然会明显降 对速度的不同要求, 是导致两次比赛到达终点者比例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 ( 2 ) 从可选择的游泳角度(0的取值范围) 来比较 表1 和表2 分别是利用依据求出的2 0 0 2 年和1 9 3 4 年不同速度水平下可以到达终点的 6的取值范围 表 1 2 0 0 2 年角度界限 表 2 1 9 3 4年角度界限 速 定 ( 米 / V ) 6 下界 ( 度 ) 件界 ( ) I) 0 上、 下 界差( 度) 1 . 4 54 0. 15 8. 11 8. 0 1. 5 0 3 1 9 6 6. 6 3 4 . 7 1 . 5 5 2 6 : 7 1 . 8 4 5 . 1 1. 6 0 2 2 7 7 5 . 8 5 3 . 1 速 度 ( 米/ 秒 ) B 下 界 ( 度 ) 6 上 界 ( 度 ) B上 、 下 界差( 度) 1. 4 5一5 8. 98 5. 81 4 4. 7 1 . 5 0 j 一 5 9 6 8 6. 4 一 1 4 6 . 0 1. 5 5一6 0. 2日 6. 9 1 4 7 . 1 1. 6 0一6 0. 7 8 7 . 5 j 1 4 8 “ 由两表对比可以看出, 2 0 0 2 年达到终点的角度变化范围大约在2 0 -5 0 度之间, 而1 9 3 4 年达到终点的角度变化范围大约在 1 4 0 度以上, 这一巨大差别是导致两次抢渡选手成功到 达终点比例差距很大的另一重要原因。 3 . 2 模型II( 水速分段变化模型) 在模型1中, 我们假设河流中各点水的流速是相同的, 这显然与实际不相符。为此, 我 们将模型工中的假设2 改为: 万方数据 工程数学学报 第 2 0卷 2 ) 各段水流速度不同, 但每段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如题设 (一 :一 m /s,Om y 200mm /s,200m y 960m 其他假设不变, 则可建立以下模型: v s i n O) 了一人.lles.es 占乙 S m in 艺t , 一艺 一 Y ; V MS 优 X=艺t ; ( u ; - Y一艺 Y , 一 晋 B ; 晋 = 1 , 2 , - - - 。 n 其中 t ; v c o s 0 为游泳者游经第: 段所需时间t j u ; v s i n O ) 为游泳者游经第 i 段时沿岸 边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 本问题将江水分为3 段, 根据模型可得 !|习十 m in Y ,+Y 2+ 一 .Y 3 1 、- u, ul v5 i i i v2 vs m o3) X = Y = 艺: ( 。 、 一 。 s i n O ) Y , +Y 2 +Y 3 一 号 二 “ 三 晋 = 1 , 2, 3 由于两岸附近的水流速度相同, 因而游泳者在这两段的 游泳方向 应该是相同的。 将 Y , =Y 3 二 2 0 0 , Y 2 = 7 6 0 , u , 二 1 . 4 7 , u 2 = 2 . 1 1 , 。= 1 . 5 代人模型, 用G I N O软件解得 6 , =0 3 = 3 6 . 1 0 , 0 2 = 2 8 . 1 0 , t = 9 0 4 ( 秒) = 1 5 分4 秒 再讨论其游进路线。 游泳者沿岸边及垂直两岸方向的速度分别为v 2 =u 一二i n 氏和。 , =v c o s o, 其在沿 岸边及垂直两岸方向的瞬时状态为 v e t=( u 一v s i n 0 , ) t , v i i=( v c o s 0 ; ) t ( 5 ) y= 将。 1 = 1 . 5 , 民= 3 6 . 1 0 , 0 2 = 2 8 . 1 0 , t = 9 0 4 代人式( 5 ) , 可得游进线路如图1 0 实际中选手中之间的速度差异是比较大的, 为此我们研究速度在 1 . 3 5 - - 1 . 6 5 米/ 秒之 间不同水平下最优游进方向及最短时间。将不同的速度值代人模型II, 利用G I N O软件计 算结果见表3 0 由见表 3可以看出: 1 ) 游泳者的速度越慢, 其游进的角度越大, 而且在不同流速区域内B 的变化也越大。 2 ) 水流速度大的区域, 偏角相应减小。 3 ) 当游速大于1 . 5 米/ #U后, 总用时变化减缓。这表明, 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 游泳 的方向对成绩至关重要。 万方数据 第 7 期江河竟渡的优化模型 表3 不同速度水平下液佳角度一最少用时 速 度 ( 米 渺) 0 , ( 度)0 2 ( 度)最少用时 1 . 3 56 5. 73 8. 62 4 分0 1 秒 1 . 4 0 6 0 . 5 3 5. 0 一2 1 分5 3 秒 1 . 4 54 5. 0 3 2 . 6 1 6 分 5 2 秒 1 . 5 0 巧分 0 4秒 1 . 5 5 2 9 . 7 2 4 . 3 1 3 分 5 5 秒 1 . 6 0 2 4 . 9 1 3 分 0 5 秒 1 . 6 5 2 1 . 0 1 8 . 3 1 2 分2 5 秒 朋 即水 it 段 不 蛛以路一 3 . 3 模型1u ( 水流速度连续变化模型) 一 我们可以将模型Q的假设2 进一步改进为 2 0 ) 设水速随着其与岸边的垂直距离y 连续变化, 记为v ( y ) 。如题中假设 v ( .v ) 2. 2 8 乏 丽- Y + 2 . 2 8 y, 湍( 1 1 6 0 0二,兰2 0 0 加0Y W Y / X )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M o d e l I , Mo d e l I I i s s e t u p t o a s s u m e t h a t t h e f l o w r a t e o f t h e r i v e r c h a n g e s i n s e c t i o n s - T h e a n g l e i s a t 3 6 . 1 d e g r e e s w i t h i n 2 0 0 m e t e r s f r o m t h e t w o s i d e s a n d 2 8 . 1 d e g r e e s i n t h e m i d d l e . T h e b es t re - s u l t i s a b o u t 1 5 mi n u t e s a n d 4 s e c o n d s . F in a l ly , s e a s u p t h e M o d e l 班a n dW w i t h f lo w r a t e s o f t h e r iv e r c o n t in u o u s ly c h a n g i n g , a n d s o lv e s t h e s e Mo d e l s b y d is c r e t e m e t h o d s . T h e n , p r o v i d e s t h e d i r e c t io n s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r e a d j u s t e d e v e r y 1 0 0 me t e r s t o t h e s w i m m e r s . T h e o p t i m u m r o u t e is a r e v e r s e d S . T h e b a s i c p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R 60695-2-16:2025 EN Fire hazard testing - Part 2-16: Glowing/hot-wire based test methods - Summary of the round robin tests related to the use of pyrometer for glow-wi
- 课件流程文案安排
- 课件每页设置播放时间
- 推拿养生直播课件
- 中国诗词赛课件
- 姿态礼仪培训展示
- 望庐山瀑布课件
- 课件最后一页照片
- 课件显示时长的位置
- 课件显示一小时倒计时
- NB-T31053-2014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
-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一着惊海天》学案
- (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 高压灭菌器安全培训
- 周围神经损伤(InjuryofPeripheralNerve)
- 合并同类项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 行政事业单位食堂会计核算流程和方式
- 教师教学发展综合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 UI视觉设计(适用培训、教学)-第6章-游戏界面设计
-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