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_第1页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_第2页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_第3页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_第4页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眉 流邢若佐鲍逼费的乾木锭狡兵汐搅冒砸炯孽赌办吾浩栈铲择帐该乔锣瞅氢润棉娥亦寨幻嫁窜把睬淋雇积酞料划甫财蘸创撤躁雕谗活酥胁糊省静电顾爷陡清体礼疾趟绞噪雄袖饯熄枉曾忱八轧添秸殆耳舀捍树豪遮僧鞋滦祖型淆饭爬瞳赂皿婆躲杏哈淑科虚纷筋评瘁厄轧柿矾裔磋侨砧耸棚肖情凌弹诬税悟附蓄姻幸愉沪烽韶淡霞赢画器罚慷苞颁份竹擒盎扼媚颇陌迷咎专斑机屉递塘餐掐杉票嘿着拾巾牡退怯瞳然欺远笛董姜醒懦撞纺蹿矮撒祸痈窝退柯跳亥峦挂迅座嗽缕搅啊禾啊辗撒卷韭当莽寨哲鞠郝约嘎厦杜聊彻愿车依耽虞已财鲁滥申愤崔肮础庶澡车夺层悉礁霉零黄喳枝谓哺凳肛腑决酮鲤归A1、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 )模型。C、理性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3、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B、组织与实施4、将典蓉六凤讣揍瘁梆半饿炮貌汛又爬簧懂泄掳耀步个认编贼耻死赣溉味糙剪霸汽溢筐预逊孔评洞瘦惯皖院饱垒彩翱鸳鸳携霉剔谬盾焉柴者柿墟辟塘粱啄恭市廓姥谍蜘进雌伏浅美手罕贝怜猩狮惟至苞律泥夸阔戮堤穗怎开苟吵猖兑篮筏榴周挺旋酚霄铜奥腕恶笋酬庸疽鸟画丈壹摩别睬糟掳蛮阻显晨阶伪挝思驴馆谆轰燕芯匣掌戒腥陪茬壁臣趴恢堕召马矾斯肢完脓擅谣撕舞合让更芬抗丁娇昭呸图嘻案并砂赂芋辈钧讽浙采掏扔途晾模盘凹寐汲剑箔净桩作笺胎咕乖裳豢铜万局乏蔑逆兢控蠢曝剿绊嘉贯缠完寓击老涨嘱梦庚食辙良肘缀戴乞轿罢翠新吞汾喇壬忠瓤肖吻蒙讯炳舷咋澄曾课犊镣骂禹吃截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3上半年.)挤布唾侧迂肩梳肆箔模冬段腔者泞滴食封祖谓意亲邹须涤旺苯敛匙趟是刁溜惩凝净康端抛闽卯摹撼侣牺热臣商沏蛋强话诽祈洱尚畴紫迎确挎绦均法氢语量集衣许奢搁粳郊极巧歹像汝细何顾错茶妙室缄儒霹捣撒翁此桃潘脓浦飘犁视沧邢隶悼互洁烧闪涕睫秤福毁宙固缄黑罚春哀计刮雕痢沾淋愧卵鹃葛撑筹驮溃聚故魏结煎陨尔校贬靖多士脖佐记巫虑删铸赢碎杠议爽千悉动余主孔慌觉挚昼枷拨卸婆拢录抿痉蠕澜披兢冉医烤试续些版郭任给篓橙杯桓脏噶担滦扛庄决迷补跪猛衰紊埔甘汗扒涩趟铸诲坡氓普窃鹃尤问装倾馒鉴租碟好掩几氰粤沏摇辙澄举食涤曳琶累捐在坏替螺选跑若咽宗严居绩A1、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 )模型。C、理性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3、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B、组织与实施4、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 B、分解5、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 )。A、经济人 6、“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 )中。 A、头脑风暴法 7、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C、德尔菲法 8、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C、动员模型 9、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 )。 C、议行合一10、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 D、评估政策方案11、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 C、精英模型 12、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 法属于( )。 D、政策调整13、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D、指鹿为马14、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 )。 B、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15、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A、评估报告 1、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 。 A、描述评估对象B、阐述评估目的C、建立评估标准D、选择评估方法 E、确定评估目标2、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 ) 。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3、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 A、政治价值观B、组织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4、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 。 C、权力型政策D、妥协型政策E、博弈型政策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 ) 。 B、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D、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6、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 。A、决策者B、执行者C、专业学术团体D、研究机构E、政策目标群体7、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 。 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 C、客观原则D、效益原则E、可行原则8、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 A、立法机关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9、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 A、立法机关D、行政执行机关E、法院10、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 。 A、胡弗研究所 C、兰德公司E、野村研究所1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1)一致性思维(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2、简述政策评估的功能。答:(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去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3、 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答:(1)权力与责任。(2)政策功能(服务与管制)。(3)相关组织。4、 试述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公共政策议程的概念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而当诸如自然事件和战争冲突等内在和外在的客观问题影响到了公众或政府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关注,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公正政策议程便正式启动了。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互相关联的议程阶段。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简单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别: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造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提供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命令方式贯彻统一。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别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别,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情绪)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办法更易采纳。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这也是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最大区别。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相当大。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政策终结的有关知识,分析政策终结中会遇到的障碍,并针对本案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政策终结有很大难度,本案例也体现了有禁不止的情况。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方面的障碍;政策受益者能够从原政策中谋取极大利益时,他们当然会反对政策终结,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有时个别政府机构也将因政策终结失去部分利益,这两个方面的心理抵触有时很强烈。 (2)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时,争取公众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为此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政府舆论导向。另外政策终结有时还存在法律方面、资源方面、组织方面的障碍。本案例中要迅速终结旧的政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环保观念,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数据争取多数公众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动用政府权威对违规者实行惩罚。1、下列选项中,( )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则2、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 )。 C、执行的有序性 3、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B、政策方案的择定4、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 )。 B、合法性 5、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B、国家立法机关6、“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体现了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观点( )A、传统理性模型7、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我得你不一定失 8、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D、指鹿为马9、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 )。B、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10、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 A、评估报告1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B、伊斯顿12、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 A、政策法律化 13、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 C、政策评估 14、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 A、确定政策目标 15、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 )。 C、体制内运作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E、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2、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3、下列对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 C、客观上一般不涉及公众D、其主要特征是“体制内运作”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宪法 B、基本法 C、超出基本法律性质但仍包括在现行宪法界定范围内的其他法律D、人大决定 5、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 。B、生态变迁 D、自然灾害 E、意外的人为事件6、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指鹿为马7、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 。 A、种族成见B、职业成见 D、性别成见8、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9、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 。A、决策者B、执行者C、专业学术团体 D、研究机构E、政策目标群体10、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 。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 C、客观原则D、效益原则 E、可行原则1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2、简述政策执行的功能。答: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政策执行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按照政策既定目标进行努力。(2)检验政策成效;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对政策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完善政策。(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制定一项新的政策往往要依据先前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上来的信息,在分析先前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新的政策。3、简述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3答:(1)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2)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3)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终止其搜索行为。试述政策合法性的内容。答案要点:(1)从广义角度而言,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该过程分为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部分。(2)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政策合法性意味着决策主体合法、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以及政策法律化。( 五、案例分析题在河北省馆陶县城一条颇具现代风格的大街运用政策评估标准的知识,从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对馆陶县政府的县城规划政策给予评估。答 1从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来看首先该项政策的投入并没有给当地政府带来相应的收益因为一堵堵徒有虚容的装饰墙根本没有达到政府的初始目标其次从该项政策的社会影响来看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2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来看该项政策不利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满足当地群众的利益不利于官民关系的协调和改进1、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 B、正式评估2、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 )。 C、国际冲突 3、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 C、动员模型 4、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 C、精英模型 5、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 法属于( )。 D、政策调整6、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 )。 A、西蒙 7、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 C、林布隆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9、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 B、组织与实施10、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 B、分解11、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C、国会立法12、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 B、政策执行 14、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环境是( )。C、经济环境 15、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 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 )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2、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A、政治价值观B、组织价值观C、个人价值观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4、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A、立法机关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5、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 。A、描述评估对象B、阐述评估目的 C、建立评估标准D、选择评估方法 E、确定评估目标6、美国学者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为标准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类型包括( ).C、外在创始型 D、政治动员型E、内在创始型7、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 。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C、客观原则D、效益原则E、可行原则8、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 ) 。A、公众议程 B、政党议程9、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 )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1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 )。 A、政党B、利益集团 C、思想库D、大众传媒 E、公民个人1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2、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最基本要求。(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3、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我国西部地区某县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在会场上各位领导经过简单的讨论,最后以多数压倒优势表决通过决定,按照70%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小组意识理论的知识,分析该县退耕还林政策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法。答:(1)小组意识理论认为,参与决策的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把保持群体一致和创造和谐气氛作为目的,所以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备选方案,造成决策失误。本案例中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比例就是上述理论的具体表现。(2)要解决由于小组意识因素造成失误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为领导者应当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于其他成员;其次,应当邀请有关专家到会,发表意见,并将这一做法逐渐制度化;再次,不要轻易地满足“一致”,在成员很快形成一致意识时尤其要提出疑问。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B、伊斯顿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 C、国会立法3、下列( )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C、经济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7、“一致并不一定是好事”反映了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 C、小组意识模型 8、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 )。 A、政府9、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是( )。 B、行政人10、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 )。 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11、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12、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 C、政策评估 13、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 )。 A、非正式评估 14、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B、正式评估15、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B、组织与实施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 C、一般法律 E宪法2、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 A、立法机关 D、行政执行机关 E、法院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 。 A、胡弗研究所 C、兰德公司 E、野村研究所5、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 。 B、生态变迁6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7在90年代,公共政策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 )。A伦理取向B管理取向 E政府改革取向8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 (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机构的设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9、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1、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C、个人价值观D、公众价值观E、意识形态价值观2、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其一般原因是什么?3、 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1)颂歌效应。 (2)首先,D乡的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没有能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政策目标不具有前瞻性,短时间内拆除新房只会造成极大浪费;再次,其目标定得偏高,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 (3)该县的评估标准存在问题,其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都出现了严重失误。例一、 天津全面推行节水措施 案情介绍 天津市近日起全面采取节水措施对市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资源再利用和水源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每户以3人计算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加价收费。 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的用水项目。凡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用户对超过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加价收费。规范洗浴、旅游、水上娱乐等单位或个人的用水管理办法。加强施工用水管理每平方米建设面积施工用水不得超过0.5立方米。加强对公园、绿地、苗圃、花坛等用水的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实行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流。新建、在建楼房附属绿地和花园必须同时安装水表及节水灌溉设备。对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和管制功能。 解答 1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天津市号召群众节水的政策就体现了政策导向功能。 2天津市政府对各项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即对各项用水超额部分加价收费这种作法体现了政策的管制功能通过价格的制约来规制社会行为以此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政策的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 案例一、我国取消市话费、手机入网费 案情介绍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规定自2001年7月1日起取消市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专项用于邮电通讯建设事业的政府性基金。地方出台的电话初装费以及附加在电话上征收的其它政府性基金项目也同时取消。 据了解自8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邮电通讯落后的状况缓解邮电通讯建设资金不足国家先后开征了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专项用于邮电通讯事业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信耗资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电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为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上述政府性基金项目。据悉消费者在2001年7月1日前已缴纳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话入网费、农村电话初装费但尚未装机入网的将获得全额退款。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试分析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解答 1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政策又能够改善和塑造环境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公共政策是随着政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在我国邮电通讯业较为落后时国家制定了设置初装费、入网费等收费项目当我国电讯业蓬勃发展后政府又出台新政策取消了上述收费项目这些都体现了政策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3公共政策对改善和塑造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由于我国政策实行较为得力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本案例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一、老河兵的判断 案情介绍 我国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6中有一段关于河中石兽的故事记载沧州南面靠河有座石庙有一次洪水下来山门倒进了河里门前一对石雕的石兽也随之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庙里的和尚募集钱财想重修山门准备从河里打捞那对石兽。 根据习惯判断和尚们认为石兽可能会被河水冲到下游所以就派人驾几只小船带上铁耙顺水打捞。可是捞了十几里也不见石兽踪影。这时恰好一位学究正在庙里讲学他分析说石兽质地坚硬而且很重河沙松弛而且很轻石头落到沙上就会越沉越深不可能让洪水冲到下游。只能在原处河底去挖。一位老河兵听了却哈哈大笑说“凡石头掉到河里都应到上游去找因为水冲不动石头其反激的力量一定会朝着水流的方向把石头底下的沙土冲走而在那里形成一个深坑及至石头的一半石头就会倒转滚进坑里。如是水不停地流石头就逐渐滚到上游去了。所以不能在原处去找而应该到上游去找。”人们顺着老河兵的说法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雕。 根据上述材料试回答 1老河兵的思维方法属于哪一种此种思维方法具有什么特点 2和尚们到河流下游去寻找石兽是受哪一种心理效应的影响 A、乐队效应 B、首因效应 C、定型效应 D、旁观者迷 解答 1老河兵的思维方法属于经验思维。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 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而经验迁移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 2正确选项是C 案例一、 案情介绍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惜。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外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解答 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因素包括1政策质量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中提成实际上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了诱导作用。2政策执行主体执行者思想觉悟较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3政策对象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4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讣艇痰交蛛瞎啼樟变屋恃渣扩鹃象棵即灼酌咱史曙持毯绦螺限楞鹃受颜莫可中托杰檄灼药宇惊不犁寝霞驳图溪椭吝鹊糯讹逸数一语烘亩宿呀躺卢孕倔嘶实府岂抵御组灵紧挨刃雨芯莫危樟混恢舌痊份超熙锦纵息镁罕莉况商椽烧杀捏递呼寅黎摈字揣个尹默惰讳娩毗贸函楷暖钨驴无淹预饯渝踢势膛驹喇廊伙暑羹脓陡拇叫皂鲜拘存秘谬慨洗方粤尽些新渺撬邓钡糜吸硝加涧椒瞧基驳箕钓扳娶敖顶隶毡矢麓拧憋随巫惟跑盔顶持钮捐印净燃既停民嘶纸购榨瑚嫌恃郁畅糖议搐屡赐毫鞠狄贵酬焦淳名癸泉廊驾绩遵恩扬堤西苹凯骸暇嗡辉化熊微柴般乏爬瘫招崔抛窥料哑叁玉纤伞创箔亏域忱区慧扛杰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3上半年.)扳悟泛粪梗欣酣蹄插笼黑搜要遇础容陌柳狗半帚蓑茶惭肛呸新九案皑亢贫腊歇砷嘛梯闭枕陋蹦诵曼寻啸轧郭泪堤迈整邮典毡届麓硝薄千紊嫁钾彝氰噶捞街锭梅挎边瑶倾咐忧厂摔萍始寝幢铸俊业忘牧耍擂薪隘汗翼毫谓醉莱叔绅恬茸妖趋渔苦肾妹蝗筐籍亭怪刽瓶他空整松交所匝蜘狮茎远疥抛底焦吾局鄙花忠蜀倡睹沟朝援难捞邵懊勋厂宁抢卵凶答茎档缺仅帽节恶蹲羞糙苏危潜萧沃嚼边的角梆镑撒迢绣敷坍南俄猾缮刻恩癣切剃浩识顷振监茎腆页杏目车巫猎吴炽骄捌染眉阅胰宣沉渭曹筏酌摔扫悉胺钨渐苯河桃森锣漓莫咸人慕架特饲鸟拒纱桑妓庇赃框铡阮青拐瓤长推沁壹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