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_第1页
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_第2页
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_第3页
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_第4页
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勘探综合技术实训,姓名:李世安学号:Z13010032班级:地质工程13-09导师:孙成禹教授,一、工区概况,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一阿尔泰褶皱造山带和天山褶皱造山带之间,为一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的挤压复合叠加盆地。自形成至今,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四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格局复杂。吴庆福将盆地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裂陷阶段(二叠纪沉积时期)、坳陷阶段(三叠纪一始新世末)、收缩一整体上隆阶段(中新世至今)。乌尔禾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乌尔禾断鼻构造带上。其下三叠统百口泉组自上而下分为T1b1砂层组、T1b2砂层组、T1b3砂层组。,二、构造解释,构造层序(TectonicSequence)是指在一定的构造作用背景下所形成的一套地层,通常限定在两个区域性古构造运动不整合面之间,成因上相互联系且穿过盆地能大范围追踪对比、彼此相关的一套地层一岩石组合单元,即与某个构造期相当的建造单元。一个构造层序可以反映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相对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受区域性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等因素所制约的综合地层沉积体。因此,每一个构造层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原型盆地或叠合盆地的一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层序划分有可能为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和关键构造事件的厘定提供重要基础和信息。,研究区域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次构造旋回作用,发育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不同构造层序。由于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不一,多期次构造的叠加,加之造山带及其前缘变形区地层出露比较分散且不连续,导致了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构造层序划分的较多争议。,综合分析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以下九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前泥盆世洋盆扩张阶段(Prep)、早泥盆世一早石炭世洋盆扩张一俯冲消减阶段W-Ci)、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与残余海盆阶段(C2)、早、中二叠世弥散性陆内伸展裂陷一坳陷阶段(P1+2)、晚二叠世一三叠纪造山带多旋回走滑挤压逆冲与陆内压陷成盆阶段(Ps-T)、早、中侏罗世陆内弱伸展坳陷成盆阶段(J1+z)、晚侏罗世造山带挤压走滑冲断与陆内压陷成盆阶段(Js)、早白坚世一古近纪造山带多旋回走滑隆升与陆内均衡沉降阶段(KI-E)和新近纪一第四纪造山带挤压走滑掀斜与陆内压陷成盆阶段(N-Q),依据前述哈山地区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构造样式及其构造变形序次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哈山地区海西期以来经历了至少4个期次、不同性质的主要构造事件。(1)中海西期末受控于区域碰撞造山作用的逆冲推扭构造变形事件哈山地区显著发育中海西期与区域碰撞造山一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相关联的石炭纪末逆冲推覆变形,造成前二叠系基岩的顺层滑脱和构造岩片的逆冲叠覆。,(2)晚海西期末和晚印支期末多旋回走滑冲断一挤压变形事件哈山露头区石炭系一二叠系发育斜列式逆断层组合和雁列式复背斜一复向斜构造组合,哈山及其前缘覆盖区的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给出了二叠系和三叠系的走滑并断和相关褶皱变形,而且具有二叠系变形较强、三叠系变形相对较弱的特点,井同指示哈山地区经历了晚海西期末和晚印支期末至少两个期次的走滑冲断一挤压变形构造事件,且构造变形强度渐次减弱。,(3)中燕山期末走滑冲断一弱挤压变形事件从地震剖面上断裂产状及其切割地层关系来看,切割侏罗系一白至系底界面的断裂产状通常比较陡直、断距不大,且断裂作用伴生的相关褶皱变形相对二叠系和三叠系变形而言明显较弱。此外,露头区多处可见的后期走滑冲断行迹,如和什托洛盖盆地中部西利克山北缘见前中生代地层高角度走滑冲断至侏罗系高角度掀斜地层之上。这些特点总体说明了哈山地区中燕山期末存在以期弱挤压背景下的走冲断作用。(4)喜山期多旋回走滑隆升一剥蚀事件,(4)喜山期多旋回走滑隆升一剥蚀事件哈山及其邻区至少包含两个幕次的喜山期显著不整合事件,分别对应于新近系顶、底界面的不整合关系,尤其是第四系与下伏新近系、前新生代变形地层或前二叠系变质变形基岩之间的不整合关系最为普遍,表明研究区域喜山期主体处于走滑隆升背景下的构造抬升与剥蚀,显示出以走滑隆升为主体的多旋回隆升一剥蚀不整合事件。,基于研究区通过解析表明:(1)早海西期的俯冲-碰撞事件;(2)中海西期的碰撞造山及其与后碰撞转换的构造事件;(3)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以走滑隆升背景下的弱挤压变形为主导;(4)燕山期的构造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并以弱挤压背景下的邹华隆升为主导;(5)喜山期的构造事件构造作用主体为走滑隆升性质。,根据综合构造解释方法,认为哈山及其前缘变形带总体表现为早期逆冲推覆与后期走滑冲断复合叠加的非对称半花状构适样式,且具有东西分段的特点。哈山东段主要表现为“基岩滑脱推覆与冲断岩片叠覆型”非对称花状构造,哈山西段则主体表现为“走滑挤压与逆冲叠覆岩片褶皱型”非对称花状构造。结合主要构造事件,综合分析认为,哈山地区具碰撞造山性质的早期逆冲推覆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