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方法学)_第1页
流行病学(方法学)_第2页
流行病学(方法学)_第3页
流行病学(方法学)_第4页
流行病学(方法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病学(方法学)P1,概念(早期研究的主要是传染病情况,现在还包括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原因未明的疾病、以及群体的异常情况(如车祸、吸毒)等)研究对象:群体,从群体和环境观点认识疾病和健康研究内容:疾病以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决定因素、病因、制定防止对策和措施、考核其效果、评价等疾病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P4,描述性研究(观察法):是研究方法的基础,描述三间分布特征,提出病因假设和防止疾病对策和措施,特点:无须对照组,仅仅是观察后的记述,但不能因此下结论,不能检验假设分析性研究(也属于观察法):病例对照研究(从果到因)、队列研究(从因到果),用于检验并验证病因研究实验性研究:人为控制并施加某些因素,包括临床实验研究(以个体为单位)、人群现场试验(以健康人或高危人群的个体为对象)和社区干预试验(以社区人群),用随机原则,(准实验研究,不随机分组,不设对照,因果关联结论要慎重)理论性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或流行病学模型研究)(用数学符号代表各种成分,然后将各种符号连接成一个数学方程式),流行病学观点P7,群体观点分析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多病因论),流行病应用P8,描述群体分布探索病因用于临床研究和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研究疾病自然史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并非治疗疾病,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9,多学科渗透与内科学和传染病学关系最密切从人自己、环境、社会、心理对人的疾病的影响,并借助于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技能去研究个体与群体、社会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第二章疾病的分布P11,流行病学常用的测量指标率(频率):某事件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数之比,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0万分率等来表示构成比:是指某一事件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和分布,以百分数表示,注意暴露人群的确定P9,某病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问:某治疗能降低死亡率,但不能治愈疾病,主要影响哪项指标?,描述疾病的分布,人群分布:P20疾病的地区分布:p16地方性(判断地方性的术语、依据?)、输入性疾病的时间分布:p17短期分布(共同病因或者共同传布途径,例中毒);季节性(季节内发病率高(传染病为主);周期性(间隔一定时间发生流行,以呼吸道为主);长期变动(如结核病的疾病表现变动)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的综合描述:p23三间分布的综合移民流行病学(注意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造成的区别),年龄(最重要因素):横断面分析(考虑年龄,同一时期测量)、出生队列分析(年龄和出生日期),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社会阶层、行为,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人群免疫力(最主要)、生活条件不同、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疾病的时间分布P17,短期波动季节性:一定季节内发病率高,以传染病为主(虫谋疾病)周期性:疾病间隔一定时间发生一次流行,多数为呼吸道疾病,主要原因是与易感者积累有关长期变动:经过相当长时间后,疾病特性发生改变,疾病的地区分布p16,地方性疾病:自然地方性:与地区自然环境有关:如钉螺等存在自然疫源性:病原体依靠自然界野生动物繁殖,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给人统计地方性:文化与卫生设施以及风俗有关,如:细菌性痢疾或者伤寒等输入性疾病:由外国输入,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的综合描述P23,地区与时间分布的综合(城市与农村)时间和年龄分布综合三间分布的综合移民流行病学:原则是:注意环境引起与遗传引起的区别表现为:环境移民的发病率与当地一致;遗传与原驻地一致,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B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理论流行病学E、临床试验,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EA、传染病B、非传染病C、健康问题D、原因不明的疾病E、一切疾病和健康4、流行病学研究应树立的观点有EA、群体的观点B、预防为主的观点C、分析比较的观点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E、以上都是5、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对人的生命危险程度EA、发病率B、死亡率C、患病率D、罹患率E、病死率6、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AA、发病率B、死亡率C、患病率D、罹患率E、病死率,7、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AA、散发B、暴发C、流行D、大流行E、以上均不对8、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AA、虫媒传染病B、寄生虫病C、呼吸道传染病D、肠道传染病E、血液传染病9、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E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A、0.56B、1.66C、0.33D、1.11E、33.33%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B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D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A,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下面1-4题)1、1996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EA.0.4B.8.0C.10.0D.1.6E.2.02、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BA.0.4B8.0C.10.0D.1.6E.2.03、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CA.0.4B8.0C.10.0D.1.6E.2.04、1996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AA.0.4B8.0C.10.0D.1.6E.2.0,11、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AA、观察法B、临床试验法C、病例询问法D、流行病数学模型E、干预实验法12、在分析某人群中死亡发生频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个体因素是:BA死因B年龄C性别D职业E民族13、测量某地某病程短的疾病频率时,最能反映有价值信息的指标是:A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调整死亡率E病死率14、造成传染病年龄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BA体质差异B免疫水平差异C暴露机会不同D疾病潜伏期的长短E疾病表现的差异,15、造成患病率升高的因素不包括:DA新病人增加B生存率提高C治疗水平提高D预防水平提高E诊断水平提高。16、关于病死率的描述哪一种是不正确的:DA用于说明疾病的危害程度B医护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C不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医院的病死率D预防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E诊断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17、下列因素中哪一种不是造成疾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CA接触机会增加B病原体繁殖高峰C传播途径易于实现D宿主动物繁殖高峰E虫媒繁殖高峰,30、某地人口为3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害患者30例,而某年的发病率为10/10万,这种情况称为:CA.爆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世界大流行3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CA、病人B、非病人C、人群D、个体E、病院携带者32、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为:B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C、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率D、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E、发病率、死亡率、伤残率34、在一项750名病例和750名对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分别在500名病例和15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是:EA、66.7%B、36.7%C、20%D、10%E、以上资料不能计算,36、疾病的流行强度包括:AA、散发、爆发、流行B、流行、续发、爆发C、续发、继发、散发D、散发、大流行、续发37、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CA.1天B.1个星期C.1个月D.6个月E.1年,第三章:流行病学病因概论P26,疾病发生的条件(三要素):动因(致病因素)、宿主、环境致病因素(动因):生物、理化、社会心理宿主:免疫、遗传、年龄性别、性格气质(A型性格容易得冠心病)以及适应能力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要素(流行病学三角)的关系P26,三要素处于平衡状态-健康轮状模型(强调疾病是宿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因网:疾病的多因素影响,病因推断的过程,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等,描述性研究,形成假设,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病因推断,假设建立(密尔法则):举例说明P24,求同法:不同情况寻找共同因素求异法(某病发病率不同,其中有一组有某因素)共变法:氟多-氟骨病类推法:某病分布特点与另一病发病特点一致,可能有共同病因排除法:,在病因研究中,倘若发现某病的发病率随某因素的数量变动而上升或下降,则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病因。14、此逻辑推理法则是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类推法E、排除法,23、已婚妇女发生宫颈癌的机率比尼姑多,但比妓女少,因此怀疑性生活紊乱可能与宫颈癌有关。这种假说形成的法则属于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类推法E排除法,15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A.求同法B.求异法C.探讨法D.共变法E.类推法,病因与疾病的联系P31,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人为联系:虚假关联,未设立对照组间接联系:混杂偏倚因果关系:为直接联系,可以作为病因学推导,偏倚、误差以及控制P35,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总体中各个个体存在的差异:客观存在(用可信区间估计),减少的方法是加大样本量系统误差:由工作人员的技术、责任性和研究设计或者分析方法特性所引起,加大样本量不能改变(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是系统),一、误差,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误差可分为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P31。,以测量血压为例说明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的关系。,偏倚P32,属于系统误差,加大样本量不能消除,只有依靠研究者的周密设计和科学思维判断来加于纠正类型: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选择偏倚(就病人本身而言)P32,入院率偏倚:伯克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就医条件不同、人群对医院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入院率不同现患-新病例偏倚(奈曼偏倚):对于病程短致死率高的检出偏倚(观察偏倚):某些因素虽然并非病因,但是可以作为就医的因素,从而增加检测率,而无此因素者,虽然有同样疾病,但因为不就医而被漏诊,选择偏倚的控制P32,选择偏倚:来源于设计和资料收集上的缺陷,避免关键是有一个周密的科研设计、尽量选择随机对照,(1)随机分组(临床试验)(2)两种以上的对照(病例对照研究)(3)严格诊断标准,信息偏倚(又称为观察偏倚,就医生获得信息),无应答偏倚:队列研究中回忆偏倚:容易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报告偏倚:说谎偏倚:见于敏感问题调查诊断怀疑偏倚:研究者已知被观察着的暴露史时,使用了比暴露者更多的诊断手段,增加了检测率,而非暴露者相反,信息偏倚的控制P32,控制方法:由一组调查员采取相同的方法态度对不同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二是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双盲:不让调查人员知道研究对象的疾病诊断也不让病人和对照者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资料客观性扩大资料收集范围调查员具备科学态度,混杂偏倚(吸烟、饮酒、食道癌)P33,外来因素,混杂偏倚P33,混杂因素:既与研究人群中某一暴露因素有关联,又是所研究的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他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布不均匀,就形成混杂因素特点:是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必须和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链上的中间变量(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分布不均匀),混杂偏倚的控制P33,在设计阶段:限制、配比、随机化资料分析阶段:标准化法、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法,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九个条件)P34,联系强度:两事件发生频率的相对比,有相对危险度(RR)和比值比(OR)代表(流行强度?散发流行爆发)联系时间顺序:必备条件:因在前果在后联系的特异性(传染病联系最特异)联系的重复性,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群出现同样的结果剂量反应关系:因果联系的有力支持分布的一致性(三间分布与疾病分布一致)生物学的可解释性实验证据(病原体检测等)相似性(类似的致病因素)(上述条件满足越多,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第四章:描述性研究P37,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模型,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最基本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现况研究、流行率调查,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现场观察和现成实验,按照工作方法为:个案调查爆发调查专题研究,描述性研究概述P37,特点:描述三间分布特征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影响不改变其所处的环境无需设立对照组提出假设、提出防治疾病的一些对策和措施结论要慎重,无检验假设功能,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从果到因:设立病例组和对照组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从因到果:设立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实验性研究,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包括:临床实验(个体)、现场试验(群体)、社区试验(群体)准实验(类):无对照或者不做随机分配,研究对象数量大范围广,理论性研究,数字模型,26现况调查的应答率一般应高于cA.60B.70C.80D.90E.95,描述性研究,概念:利用原有资料,对特殊调查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三区分布,把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展现出来特点:是研究的初始阶段、无对比组、无计划、无预见性、非预先设计、无检验假设功能、建立病因的假设探出病因线索是主要目标主要指标是:患病率,描述性研究方法,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特定时间点或者短暂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描述疾病或者健康状况,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以及相关因素的关系,采用方法是:普查或随机抽样纵向研究(疾病检测和疾病随访):特点是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进行连续、系统的动态观察,了解疾病动态规律以及自然史生态学研究:以人群组为单位,与相同群组中某疾病或者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历史资料分析法:病例报告以及病例系列的资料分析个例调查与爆发调查,描述性研究方法,现况研究(横断面调查):最多用,又称现患调查或者是流行率调查筛检疾病监测(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疾病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历史资料研究,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P40,目的:了解疾病以及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了解人群某些特征与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关系,逐步建立病因假设考核防治效果了解人群健康水平,现况研究的种类P41,普查:对人群中每个成员做调查和检查,在一定时间内(较短),最多在2-3月内完成,可以检测多个疾病,(优点)不宜用于发病率低、诊断后无法治疗以及人力物力不足时不用(缺点)抽样调查:是指对人群中代表性人群(样本人群)进行调查以估计总体患病率以及其他特征不适宜以变异过大的材料、发病率过低或者过高75%(可直接用普查)(缺点),普查优缺点P41,优点:能发现人群中所有病例普及医学知识可以制成图、表等较全面描述疾病能揭示明显的规律性,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缺点:有漏查、检查不细致、诊断不够正确只能获得患病率和阳性率,不能获得发病率成本大,抽样调查优缺点,优点:省人、省力、省时间、细致,以小窥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缺点:设计、实施、分析复杂,重复和遗漏不容易发现,不适宜变异过大的材料,发病率低必须加大样本量,发病率75%时候则不如普查有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抽样调查类型以及特点,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编号、抽取)系统抽样:按比例抽样(250000,抽1000个,每隔250抽一个)分层抽样:将欲调查总体按一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分成不同层次,再在各层次中抽样,抽样误差最小整群抽样:在总体中分出若干群作为观察单位,调查整个群体的所有人:一级抽样(群体)、二级抽样(群体中的个体):抽样误差最大(更适用于群内变异大而群间变异小的总体)多级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P44,大纲不作要求(样本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好),调查表的制订原则与调查员的准备,P4546:需要的项目一个也不能少、不需要的一个也不能要语言要简练、准确、通俗易懂项目设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尽量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现况观察中常见的偏倚以及控制(P50),无应答偏倚选择性偏倚和幸存者偏倚(病人)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测量偏倚(仪器)调查员偏倚(调查员)控制方法:随机化原则,尽量提高被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是一个不漏地检查或调查精良仪器设备培训调查员无双盲要求(不设立对照组),生态学研究P52,生态学研究:以人群组为单位,与相同群组中某疾病或者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目的:病因学假设,人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用途: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评价干预实验的效果;监测优点和局限性:P53,队列研究,cohortstudy,前瞻性调查,随访研究,纵向研究,一、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追踪,病人,非病人,非暴露,暴露,非病人,现在,将来,a,b,c,d,a,a+b,c,c+d,病人,比较,队列研究的特点P55,前瞻性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暴露情况清楚从因到果研究能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二)选择研究对象P59,暴露组、非暴露组1.选择研究对象的两种基本方法2.暴露人群的选择高危人群(特殊暴露人群、职业人群)(常用历史性队列研究)一般人群中的暴露者(环境与疾病研究)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中的暴露者(享受公费医疗或者注册等人群进行研究,有组织系统),对照组选择59,内对照(最常用,在同一人群内划出暴露与非暴露组)外对照(人群或单位以外的人群或者单位)一般人群对照(与一般发病率或死亡率对照),1.率的计算P63,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rate发病密度(人年发病率):人员波动较大,观察时间长,观察人多时,也可用寿命表法人年计算(上一年+下一年)/2不满一年(上一年+下一年)/2*?月/12,人年personyear,PY,10人年10个人1年5个人2年月数折算为年数:1个月=1/12年=0.083年日数折算为年数:1日=1/365年=0.0027年,(2)人年发病率的计算,发病密度(各阶段观察人数不同)人年(personyear,PY)-就是观察人数乘以随访年数的积。,(1)累积发病率的计算,发病率,2.联系强度的测量P65,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Reattributableriskpercent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PAR%(PARP)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age,相对危险度RR,意义:RR=1,暴露与疾病无关RR1,暴露与疾病有关RR1,有危险作用,“正”联系RR1,有保护作用,“负”联系暴露于某因素者发生某病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归因危险度AR,RD,意义暴露组中完全由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死亡)率,也即由于暴露增加或减少的率的大小。,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e,意义暴露者某病死亡中,由该暴露因素所致的百分比。,PAR:,举例某研究获得下列资料:,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0.96(Ie)非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0.07(Iu)全人群肺癌死亡率为0.56(It)人群中吸烟者比例为56%(f)RR=0.96/0.07=13.7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13.7倍。ARIe-Iu0.960.070.89说明吸烟者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是0.89。,(四)队列研究中的偏倚与控制P67,选择偏倚志愿者、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无回忆偏倚)失访偏倚:不能超过10%混杂偏倚如:年龄、性别严格按照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减少失访率(1,有危险作用,“正”联系OR1,有保护作用,“负”联系,合计,MI,合计153178,OC使用史,63,24154,39114,268,+-,+-,331,结果解释,避孕药服用史与心肌梗死有统计学联系。有避孕药服用史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无避孕药服用史者的2.2倍。OR95%可信限为1.263.84倍。,1:1匹配雌激素治疗史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治疗史有统计学联系。有雌激素治疗史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无雌激素治疗史者的9.67倍(3.6725.65倍)。,病例对照偏倚的控制(P76),偏倚类型:选择偏倚(最好选择新发病例,随机)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P76倒数2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奈曼偏倚)P772信息偏倚:错分偏倚与回忆偏倚(双盲)混杂偏倚:分层分析,三、病例对照研究优点及局限性,优点省时、省钱、省人力(最大优点),较易于组织实施;所需样本少,特别适用于慢性病以及少见病(发病率低)的研究;同时调查多个因子与一种疾病的关系;局限性选择研究对象时,很难避免选择偏倚,易发生选择偏倚获取既往信息,难以避免回忆偏倚;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从果到因,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较队列研究差。,第八章实验流行病学P93,特点(随机比较对照重复盲法)随机化分配原则有处理因素是实验组,还有对照组(不给处理因子或者只给安慰剂)验证的假设可靠比较发病率和病死率缺点:时间长、浪费人力、物力类实验特点非随机分组无对照(1、自身对照,自身处理前后;设立对照非随机所得,如:甲乙两校学生疫苗接种结果,几个选定城市比较等历史对照:已知不给措施的结果比较)最常用于研究对象数量大、范围广、实际情况不允许随机分组类实验得出因果关联结论要慎重,二、实验流行病学特点P94,现场分两组验证病因盲法最主要区别是:施加干预措施,与队列研究的相同点,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设立对照:P97:空白对照、安慰对照、标准对照(新、旧方法对照,临床最常用)正确选择测量方法P98:开放法(主观评价影响(不用盲法,易产生偏倚)、单盲(研究对象不知、双盲(研究对象与研究者均不知)、三盲(加资料收集者也不知)质量控制确定观察指标与观察期限(以定量为准)P98,第十章:筛检和诊断试验P119,筛检: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正常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病人,但是不能确诊,以便能早发现、早治疗病人,筛检原则,危害严重的疾病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选择适宜的筛检方法评价:发现病例越多越好P120,诊断试验的评价,通过: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真实性(有效性)(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来反映应用标准诊断方法(金标准)(临床上最可靠的诊断标准)P120表10-1A(真阳性)、B(假阳性)C(假阴性)、D(真阴性)灵敏度=A/A+C特异度=D/B+D假阳性率=B/B+D(1-特异度)假阴性率=C/A+C(1-灵敏度),真实性意义,灵敏度越高,漏诊断率越低特异性越高,误诊率越低符合率=A+D/A+B+C+D(真阳性和真阴性率越大,则符合率越好)理想的诊断应该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可靠性(可重复性)P122,影响可靠性因素:试验对象个体变异观察者变异试验方法和仪器本身变异,预测值,影响因素:灵敏度(假阴性率下降,阴性预测定值升高)、特异度(假阳性减少,阳性预测值升高)、患病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不变,与之成正比)影响阳性预测值:A/A+B阴性预测值:D/C+D,提高诊断试验的方法,并联试验:同时做几项实验,只要有一项阳性可诊断,提高灵敏度,但是降低特异度串联试验:系列试验,均阳性才确定阳性,提高特异度,减少灵敏度灵敏度增加检出率、排除某些疾病特异度增加确诊率,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论P127,传染过程:病原体_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传染结局:隐性感染(传染病主要形式)、显性感染、死亡隐性感染:冰山现象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主要区别:群体和个体流行三大环节:传染源(首要条件)、传布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程经过: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潜伏期意义:影响流行病的流行特征、追索传染源和确定传布途径、确定被动免疫接种时间(接触5天内接种)、确定接触者留验和检疫期限依据(潜伏期+1-2天)(不是隔离时间!)、评价防疫措施效果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概念:传染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传染期是确定隔离的时间、疫源地隔离和消毒时间、追索传染来源提供依据)病原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最主要传染源):潜伏期、恢复期以及健康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消除:3次检查阴性人畜共患病: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类疾病,传布途径,空气传布:传布广泛、发病率高、周期性和季节性、常为儿童性传染病(空气传布容易)、容易造成爆发流行消化道传布:疫水和食物(可出现流行、往往是急性)接触传布:一般散发、有家庭聚集现象、流行缓慢,无季节性经过昆虫媒介传布:有地区性、季节性、发病有年龄上差异、新迁入容易感染、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等)经土壤传布医原性传布垂直传布:母婴传布,人群易感性,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与人群易感性相反的是人群免疫性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无免疫力的人增加):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的减少,降低人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有计划对人群施行广泛的人工免疫措施(最主要措施)患病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免疫力人群抵抗力的提高易感性的降低是制止流行的强有力的因素,疫源地P133,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疫源地的范围: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疫源地消灭:上述三点消失(外环境中的病原体消失的方法是消毒或者杀虫切断传播途径),自然因素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影响最大节肢动物谋介传播的疾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社会因素也有影响(生活方式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流行的三大环节:传染源、传布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第十二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二级预防:在疾病的潜伏期和亚临床期,三早(普查、健康检查)三级预防:临床期和发病期,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临床预防)(对症治疗和康复),三、传染病的预防,经常性预防:对环境、昆虫、动物免疫性预防:对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特异性预防分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主动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减毒、灭活、组分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各种疫苗的优点和缺点类毒素,主动被动免疫,在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以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例如:白喉接触者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途径与感染途径最好接近,人工被动免疫,在有疫情时使用,含有抗体主要有免疫血清(抗毒素、细菌和病毒抗体的总称)和免疫球蛋白用途:治疗和紧急预防(做皮试防止过敏),疫苗接种禁忌,免疫缺陷发热和严重全身不适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映:过敏反应、虚脱、休克、惊厥,接种不良反应,局部:小时内: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头昏、恶心呕吐(以上一般无需处理,天后缓解)异常反应:晕针、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癔症发作、变态反映性脑脊炎、血清病等,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对象:周岁或以下内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四苗防六病)接种程序:表麻疹疫苗是在月份,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普查)传染病报告:甲类()与乙类丙类早隔离早治疗(防止扩散的有效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