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艺术论文关于艺术作品的原作和数字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一个完整创意,它以看不见的数码编排的形态存在于设备之中,或许叫它“原创”更为合适。 1.3 数字艺术原作与传统艺术原作的区别 数字艺术原作的非物质、无限量特性颠覆了传统艺术关于“原作”的概念。数字艺术原作产生的非物质形态,使得它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简直可以说是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艺术创作不再受物质材料的限制、画面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创作自由的程度几乎与我们的思想一样具有无限拓展的可能性。数字媒体的基本特性是可复制性,可修改性,互动性,所以使用数字媒体为载体的数字艺术也是可复制,可修改,具有互动性的。观赏数字艺术的方式也不再是传统艺术欣赏方式,传统艺术的观赏方式往往是一种静默的被动观看,而数字艺术的观赏者与数字艺术作品之间可是说是合作的关系观众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和呈现形态。数字艺术作品伴随着观赏者的参与不断的转变形态,永远不会是已经完成的状态。多媒体多载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视觉冲击带领我们走出现实世界,领略虚拟世界的无限风光;互动艺术使艺术家和观赏者相互交流和共同创作成为现实;全方位、无边界的表现手段消除了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令其沉浸其中;方便的复制手段、迅捷的传播速度、先进的储存方式使得原作不再深藏于博物馆的库房和*家的密室,而是一夜之间可以人人拥有。它对于艺术的普及,对于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对于人类想象力的发挥,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 数字艺术原作特性给我们带来困惑和挑战 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不但转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展现方式和存在方式,同时震动着长时间积累出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这种震动的主要理由就是数字艺术转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经验方式,不是物质构成而以数字虚拟、不仅单一原件而有无数蓝本、可以固定不变可以变化生长、可以独立存在可以强调互动、可以纯粹数码虚构可以合成拼贴剪裁并且可逆。数字方式转变着人们的创作和观看方式。 2.1 数字艺术原作特性给我们新的审美体验和评价体系 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理论和评判体系主要对应的是以物质性媒介为载体的传统艺术,及它的创作,欣赏和*,用这种传统的经验理论来看待以非物质性媒介为载体的数字艺术,难免会出现传统评价系统的乏力和困惑。 在建立新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系的时候,传统的经验无疑是要重要参考和借鉴的体系,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品的原作无疑是最重要的审美体验和研究的对象,世界上所有博物馆美术馆,实际上是以*艺术品原作真迹来承载纪录艺术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承载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光辉,莫奈特的睡莲记录着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实践,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代表着他对立体主义的探索。在传统艺术中,观摩欣赏艺术品的原作代表着最正宗的审美体验,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不远万里前往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等等这些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瞻仰艺术大师们的原作真迹。画家陈丹青就说过,国内很多学习西洋绘画的艺术家没有去欧洲看过原作,替用印刷品来研习绘画,而观看印刷品相对于观看绘画原作是一种“伪视觉经验”。对何为数字艺术最正宗的审美体验的追问,让我们必须界定数字艺术原作的概念,这也是建立数字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体系的基础。 在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数字艺术作品很少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出来的,通常它们是对已经存在的数字文件进行选择然后进行修改重组的结果。数字艺术这种创作方式特点,这是与数字艺术的载体数字媒介的特点密切相关的。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存在的原作,无论是数字音频、数字文档还是数字影像都是由0和1组成的比特(bit)字节。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从物理形态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变得不可捉摸,在观念上,原创与复制之间已经变得模糊。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第一稿中,本雅明还特别强调人们对与艺术品原作的一种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的产生源于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和膜拜价值。由于作品独一无二,人们和作品原作永远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由此人们在欣赏时始终怀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膜拜的心情,就如同人和神的关系,这使欣赏者与作品保持着一种不可转变的审美距离。而数字艺术的出现,似乎消解和淡化了这种距离,数字艺术的原作和复作的关系更像是平行宇宙中不同时空的同一个本体,原作就是复作。在不同时空中,观者面对的都是原作本体,观者不再是被动得观看,甚至可以触及到原作的组成的内核程序,去修改它,数字艺术使艺术家和观赏者相互交流和共同创作成为现实;全方位、无边界的表现手段消除了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令其沉浸其中 2.2 数字艺术原作特性给我们的启迪 3 结语 数字艺术是一门新兴艺术,这是一门产生艺术新知识和创作新手段的艺术,它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和审美体验,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修正着人们对以往艺术形式的认识,重新界定艺术概念。它的出现,使得艺术的内涵愈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也与固有的艺术理解产生冲突。我们恐怕不能再去拿过去手工时代的概念去解释今天这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形态、创作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影响力了。须知,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背叛其本身就是数字文化的一个主要命题之一。 人类终于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无所不能艺术表达方式,但人类自远古以来借助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从未因此转变;数字艺术作品的形态较之传统艺术发生了转变,但它的“原作”对于艺术欣赏者、艺术家、艺术史的价值和作用却并未因此转变。也许“原作”这个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艺术,但是我们追寻和甄别原作的目标和原则原作者原创的原件作品也不会转变。 注释:张耕云.数字复制与数字艺术的创作困境J.装饰,xx(2)。程金海.数字艺术与审美经验方式的转变J.电影评介, xx,2(05)。 _: 1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文化工业时代哀悼“灵光”消逝M.李伟,译.重庆出版社,xx. 2张耕云.数字复制与数字艺术的创作困境J.装饰,xx,02(01). 3张国圣.数字艺术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xx(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855-2014 小麦 兴民58规范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劳务服务合同2篇
-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优化方案
- 建筑工程水电气管网安装方案
- 202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课外活动与兴趣班设施建设方案
- 微软销售合同2篇
- 2025江西吉安市保育院编外人员招聘13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物会考试卷 及答案
- 2025-2030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整合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年大型上市公司合同管理与合规制度
- 送瘟神教学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故宫博物馆院课件
- 豌豆栽培种植技术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2025年运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钢材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