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内贸易论文关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分工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修正后的专业化竞争力(RC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两岸电 子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及其演变轨迹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用GHM法对电子产品 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测度。研究表明,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台 商投资带动的结果;两岸电子产业的分工仍以垂直分工为主要形态,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生 产环节仍以根留台湾为主;台商投资有利于两岸电子产业分工,增强了台湾电子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大陆台商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台湾的产业内贸易将逐渐被台 商投资所替代,两岸分工将日益趋向水平型。文章最后指出,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以 及未来ECFA的签订,两岸的投资和贸易关系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利于两岸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两岸电子产业分工。 关键词 两岸 电子产品 产业内贸易 产业分工 :A :1007-1369(xx)5-0050-15 当前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自xx年5月 _重获执政权以来 ,两岸关系日渐热络。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顺利实施,两 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两岸经济关系经过30年来的发展,依存度日益提升。从台商投资来看,截至xx年1月底,大陆累 计批准台资项目80255个,实际利用台资497.1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 资在大陆累 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2%,对大陆经济现行运转模式的形成和运转有着显著影响。从两岸 贸 易来看,xx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大陆继续成为台湾第一大 出口市场 和最大的贸易顺差地。台湾对香港及大陆出口在其对外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40% , 大陆需求的强弱对岛内经济增长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岸电子产品一直在两岸贸易中 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xx年110月,两岸电子贸易额高 达529.63亿 美元,在两岸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占60.90%。本文在对两岸电子产品的产业内 贸易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岸电子产品的分工进行展望。 电子产品范围与两岸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 1.电子产品的分类 电子产品包括的对象非常广泛,按照台湾资策会MIC的定义,电子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消费性电子产品、工业电子产品 、零组件、精密仪器及器械工业,每一类产品中又包括若 干中类,中类又包括若干小类,小类中又可细分到多种产品,每种产品都有相应的工业代码 和HS海关编码。按照HS的分类策略,台湾电子产品主要包括HS84、HS85、HS90,还有部分包 括在HS91(钟、表及其零件)中,但HS91历年对大陆贸易金额很少,从1992xx年其贸易 金额仅占总额的0.18%,与HS85占两岸贸易金额33.18%、HS84占12%相比而言,非常微不足 道 。因此,本文在研究台湾电子产品对大陆的贸易中,把HS91略去。重点研究HS84、HS85、HS 90这三类贸易品。 本研究根据上述的分类标准及资料的可获得性和分析的可行性,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 HS),出电子产品的分类和产品编码如下: 其中,产品HS85与HS84两大类商品在1992年至xx年10月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 3560亿美元、1288亿美元和951亿美元,分别排名为第一、第二、第三, 在两岸贸易中很具代表性。 2.两岸电子产品贸易分析 两岸电子产品一直在两岸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1992年两岸 电子产品贸易总额为55.70亿美元,占两岸贸易总额的31.04%。其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 金 额为48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 31.14%;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电子产品为7.69亿美元, 占 台湾从大陆进口总额的30.45%。xx年110月,两岸电子贸易额高达529.63亿美元,17 年间 增长了8.5 倍,在两岸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60.90%,比1992年增加近30个百分点。其 中 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为669.31亿美元,占台湾对大陆出口总额的 61.66%;台湾从大陆的 进口额为200.34亿美元,占台湾从大陆进口总额的58.37 %。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的测量策略 1.专业化竞争力系数 专业化竞争力系数,又称国际竞争力指数,主要是从贸易的数量方面来测度贸易的竞争力水 平,对贸易专业化程度最为常用的计算策略是显性比较优势的指数(RCA),这种计算策略 是由巴拉萨(Balassa,B.)提出,用于计算和解释产业间贸易的比较优势,后来经过许多 学者的扩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2.两岸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经济学者最初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 国际分工的加深,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出现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逐渐引 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他们的研究显示,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是随着一国工业化程度和经济 发展而不断提升的,而且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其技术含量也较高。 从台湾电子产品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0.28上升到xx 年的0.44,但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其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演变轨迹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HS8 4与HS90的变化趋势就大相径庭。HS84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由1992年的0.15上升到xx年的0 .85。从前面的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台湾产品的竞争优势相对逐步下滑,大陆 的竞争优势 逐步上升,使台湾向大陆的出口比重远低于其从大陆进口的比重,从而导致其产业内贸易指 数上升。而HS90的产业内指数与HS84完全相反,从1992年的0.28下降为xx年的0.18,而 且 其演进过程经历了从低到高,再走低的过程,其峰值出现在1998年,高达0.50,此后便一 路 下滑。从前面的产业竞争力分析可以看出,该产品台湾相对于大陆还有着较强的优势,对大 陆的出口比重远高于其从大陆进口的比重,因而其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而HS85的产业内贸 易指数则不像HS84和HS90那样大起大落,保持相对平稳,仅从1992年的0.37上升至xx年 的0.44,上升幅度较小。该产业在xx年以前,是从大陆的进口比重超过对大陆的出口比 重,但xx年后,对大陆的出口就超过从大陆的进口了(见图2)。而且从前面的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