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1页
如皋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2页
如皋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3页
如皋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4页
如皋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一、什么叫断句,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二、趣味断句,地主的故事从前有个地主,为人吝啬。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却又不肯给教他孩子的老师吃喝。因此,谁也不到他家去当教师。地主很着急,这时,当地一个很有教学经验的秀才却主动找到地主,表示愿到地主家当教师。地主说:“先生,我没好饭菜招待您。”秀才说:“行。”地主又说:“先生,您是名师,听说每学期要收学费30两银子。我却没钱给您。”秀才说:“行。我不要你招待我吃鸡鸭鱼肉,也不用你交30两银子的学费,豆腐白菜总该有的吃吧。”地主连连点头说:“有,有。先生,就按您说的,您给我写个字据吧。”秀才点头,提笔写道: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白菜不可少/不得要学费银子30两地主拿起纸条,看了一眼,害怕秀才反悔,赶紧叫人收到屋里去了。一学期快要结束时,秀才就摔碟子打碗,嫌顿顿吃豆腐白菜都把身体吃垮了。地主一听,从柜子里拿出便条,跑到书房,对秀才说:“先生,您可不能反悔。您写了字据哩。”秀才说:“我写了什么字据?”地主拿出字据,秀才接过去,念道:,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豆腐/白菜不可/少不得要学费银子30两秀才念完,地主可傻了眼。只好杀鸡、杀鸭、蒸鱼、炖肉,招待先生,还交了学费银子30两。,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需要我们同学多诵读,多积累,多感悟,多熏陶。2014年江苏高考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今年在这个点上设题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文言文断句方法】,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先易后难,寻找标志。读后检查,通顺合理。,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读读看,不要急着动笔。,说明:读全文,通文意,定文体。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可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夔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感悟】凡事没弄清原委,没有理解,就会笑话百出。,二、【先易后难,寻找标志】,找词语观句式看总分,一、找词语,找名词(代词)找虚词找动词找言词,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断句的具体方法,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夫、且夫、若夫、惟、其、盍、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嗟乎、嗟夫、呜呼”等感叹词前后都可断。“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关联词前大都可断。句尾:“乎、哉、也、尔、耳、者、兮、矣、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句中:“以、于、为、而、则、也、者”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固定句式】无乃乎/欤何之有何为/焉得无乎/耶孰与如何奈何是故/是以至若/至于/若夫向使,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以、夫、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3.找言词,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例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二、观句式排比对偶对称反复顶真,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课内回顾】,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3.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再如:,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高考真题演练,孔明,伊、周之徒也。权偪(同“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陈亮诸葛孔明节选,【语段1】,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启示:发语词、常置于句首的词;语尾词了解古人行文的习惯,如“对举”(对比、对称、对偶等),文言文断句,【参考译文】,诸葛孔明是伊尹、周公一样的人物。权势逼近君主但君主不怀疑,超过群臣但群臣不忌妒。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使民风教化恭肃淳朴。宽恕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用安逸的方法使用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会埋怨,用使民生存的方法杀人,人虽死,但不会埋怨杀害他的人,这是王者的作为。,【语段2】,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4、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答案:C特别注意文中四字句的运用。其中,“详”与“周悉”相对应,据此即可排除BD两项。汉晋是朝代名,不能与“首尾”这样的空间概念搭配使用,据此可排除A项。,译文:,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前后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给下列语段加标点,.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译文:京房和汉元帝在一起讨论问题,京房问汉元帝:幽王、厉王因为什么灭亡?他们都任用了哪些人?汉元帝回答说: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忠。京房说:知道他们不忠却任用他们,为什么呢?汉元帝说:亡国的君王都认为他们的大臣很贤能,怎么会是明知道他们不忠而任用他们呢?京房向汉元帝行礼说:我害怕我们现在看待古人,也好像后代看我们现在的人一样啊!,.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译文:人们活在这个世上,只知道已经死了的鬼,而不知还有没死之人(其实)也是鬼。(那些)只知吃喝的人,有的醉生有的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鬼又有什么两样?我曾经见过未死的人间的鬼去凭吊已死的的鬼,(他)没想过(活着的鬼与死了的鬼)这件事,(其实它们之间)只是一点点差别罢了。,5.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受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6.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