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_第1页
长海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_第2页
长海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_第3页
长海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_第4页
长海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长海县大长山岛镇金蟾港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一八年七月10一、建设项目概况金蟾港位于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南端蚧蚆坨湾,是长海县港口群中心,是长海县区域内客流、货流的集散地,该码头为大长山、獐子岛、海洋岛和广鹿岛的交通中转枢纽。随着海岛经济动的快速发展和客、货运量的逐年增加,原70m码头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长海县陆岛交通基础设施,长海县交通口岸管理局对金蟾港客货码头进行扩建。新建码头在原码头基础上延长100.5m,突堤宽度10m,采用沉箱结构,同时将原有码头突堤由7m加宽至10m,加宽段长60m,采用三层空心方块结构。项目共扩建1000吨级客货泊位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20万吨。工程总投资1719万元。长海县交通口岸管理局委托大连海事大学承担该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为金蟾港码头扩建项目,是在原金蟾港码头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占用自然岸线及海岛岸线,不破坏岛礁生态系统。属于大长山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促进海岛发展、改善海岛居民交通、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概况1、水文动力环境现状(1)本海区以潮流为主,潮流性质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略伴有旋转。(2)涨、落潮的主流向:大致为SESNWN向。(3)大潮时期,六个站潮流的流速P01、P04号站都比较大,P02号站次之,P03号站最小。大潮期潮流的平均最大流速P01、P04号站最大为19.21cm/s、20.36cm/s,P03号站最小为5.88cm/s;而各站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P01、P04号站最大为28.94cm/s、25.39cm/s,P03号站最小为9.71cm/s。(4)最大流速都在涨、落潮流主流方向。(5)大潮期间潮流水质点的运移距离P01、P04号站最大,P02号站次之,P03号站最小。大潮期水质点的平均最大运移距离P04号站0.6H层最大为2.99km,P03号站表层最小为1.09km。水质点最大可能运移距离P01号站底层最大为4.64km,P03号中层最小为1.41km。从运移方向看与各站主流方向一致。(6)大潮观测期间该海区的余流为风海流和沿岸流同时作用的结果。表层余流流速在212cm/s之间;底层余流流速在413cm/s之间。2、海水水质环境现状结合2013年秋季及2016年春季的调查结果:2013年秋季海水水质各因子均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2016年春季调查中,除活性磷酸盐有两个站位超标外,其他各因子均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站位均位于大长山岛北侧,分析超标原因是受到北侧陆源影响。本项目位于大长山岛南侧,南侧调查站位各类海水水质调查要素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各因子污染指数均值都小于0.5,表明该区域水质处于良好的自然状态,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影响。3、沉积物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所在海域沉积物质量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且满足疏浚物分类中清洁疏浚物标准。4、海洋生物环境现状(1)浮游植物2013年秋季调查海域共检出网采浮游植物三大类14属23种,其中硅藻类10属17种,甲藻类3属5种,金藻门1属1种。调查海域优势种优势度不高,以刚毛根管藻-具槽直链藻-三角角藻-夜光藻-圆筛藻sp.构成主要优势群落。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不高,处于较适宜的数量状态。从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来看,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从多样性指数来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表明调查海域浮游生态系统状况较好。从本航次调查结果来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属于较典型的北方海域种类组成,整个浮游植物生态系统状况较好。2016年春季调查海域检出浮游植物共计40种,其中硅藻门37种、甲藻门3种、金藻门1种。生境质量总体为优良;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分布从2.693.20,小于3的站位有4个,包括9#、10#、11#和13#,浮游植物生境质量为一般,这几个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大、小长山岛,受人类活动和养殖生产影响较大。(2)浮游动物2013年秋季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动物五大类20种,包括水母类1种、桡足类9种、毛鄂动物1种、背囊动物1种、浮游幼虫8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调查海域鱼卵和仔鱼很少分布。鱼卵仔鱼水平拖网定性采集样品中,鱼卵平均数量为5个/网,仔鱼没有采到;鱼卵仔鱼垂直拖网定量采集样品中,均没有采到鱼卵和仔鱼。2016年春季调查海域检出浮游动物21种,其中环节动物8种,腔肠动物5种,浮游幼虫5种,毛颚动物、节肢动物和栉水母门各1种。其中毛颚动物和节肢动物门中的强壮箭虫、真刺唇角水蚤、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和克氏纺锤水蚤在所有站位100%出现。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基本反映出我国北方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单纯的特征。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分布都属于正常的生态群落。(3)底栖生物2013年秋季调查海域共采集到4个门类49种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27种、软体动物7种、节肢动物11种、棘皮动物4种。2016年春季调查海域采集到底栖生物36种,其中棘皮动物4种,节肢动物2种,环节动物17种,螠门动物1种,纽形动物1种,软体动物11种。调查海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属于比较典型的北方海域种类组成,所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均未出现异常现象。5、重要环境敏感区分布本项目所在海域周边海洋环境敏感区域包括:大连长山群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连海王九岛海洋景观市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市长海珍稀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海洋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大连海王九岛海洋景观市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市长海珍稀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距离工程较远,最近距离为13.5km处。扩建项目施工及运营均未对上述敏感区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位于“大连长山群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中的“适度利用区”范围内,根据“关于在黄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限制开发区的管控要求为“实施限制性保护措施。禁止围填海、采挖海砂等矿产资源开发、设置直排排污口、炸岩炸礁、填海连岛、实体坝连岛、沙滩建造永久建筑物等改变生态红线区自然属性和影响生态红线区海洋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的开发利用活动。”本项目为海岛海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蟾港客货码头构筑物的扩建,项目建设需取得海洋公园保护区主管部门的批复。三、建设项目对海域资源、环境影响概述1、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价本扩建工程规模较小,新增长度100.5m,原60m加宽3m。扩建工程建设前后,2007年至今,该海域海流要素和潮流场观测分析表明,变化的特征仍是以不规则半日潮流区为主,潮流运动形式以呈往复流运动形式为主,旋转流运动形式为次。虽然扩建工程建成改变了局部水域的潮流方向,潮流强度也不尽相同,一强一弱;两次涨、落潮流过程的周期也有所差异,但每日流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其缘故主要受西侧自然堤坝掩护和海底地形所制约。从工程海区流速变化分析表明,潮流输砂及骤淤的可能性不大。故结论是:本海区扩建码头工程(构筑物)岸基稳定,受潮流冲刷不利影响因素很小,对周围的水动力和冲淤影响很微弱。2、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春秋2季的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质中仅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站位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10%,超标站位均位于大长山岛北侧,分析超标原因是受到北侧陆源影响。本项目位于大长山岛南侧,南侧调查站位各类海水水质调查要素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表明调查海域未受到明显的污染影响,又鉴于本项目码头工程是沉箱及砼体材料,构筑物不排放有害颗粒物质,且经过近年的多次监测对比,未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本码头扩建工程实施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未直接向海排放,最终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故对海域未造成叠加影响。营运期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及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依托市政管网,含油污水由油水分离器处理后交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本项目营运后污水对海洋水质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3、海洋生态影响评价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依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及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DB21/T2150-2013),计算构筑物占海及悬浮物扩散对底栖生物、游泳动物、鱼卵仔鱼等渔业资源的影响。项目建设单位可参考报告中提供的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损失的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和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就具体的补偿方式、时间等问题进行协商,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落实补偿,并接受监督。4、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由于本项目的选址位置周边分布敏感的生态环境,因此一旦发生事故产生泄露就会对周边海洋水质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根据项目这一特点,报告着重要求建设单位必须采取最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要求在运行过程中严格管理,避免任何事故发生。企业应结合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451-2009)和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并考虑区域敏感性更充分的配备应急物资,科学的设置应急库和工作船码头。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响应,迅速将控制污染物影响范围内。应急响应渠道通畅,做好相应敏感区域防护、跟踪监测以及相应治理等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周边海域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除了自身建立应急储备库和应急能力外,还建议依托长海县及周边陆域现有的应急能力对风险事故进行处置。在落实本报告、船舶污染风险与污染防治能力评估报告以及安评等相关专题报告提出的事故应急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风险基本可控。四、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1、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码头面未被污染的雨水经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大海。生产和生活的废水和污水经化粪池净化后排到市政管网。含油污水由船舶自设的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应由有资质的接收处理单位接收处置。2、固体废物处置措施与建议本项目根据所产生固体废物的不同性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油属于危险固废,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3、风险对策措施码头泊位规划设计时,对于工程设备的选型、平面布置、土建工程、电气等各个部分,在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防震等安全性方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工程营运后的安全。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配置溢油应急物资,加强日常监测及应急演练,防范风险事故发生。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项目位于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南端金蟾港,处于长海县港口群中心,拥有便利的集疏运条件,港口物流优势明显。工程地点位于大长山岛南部西侧岸线,南部有塞里岛,小长山岛,哈仙岛掩护,西侧受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