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_第1页
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_第2页
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_第3页
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_第4页
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报告为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关于把供销合作社建成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力量”,省委白恩培书记提出的发挥供销合作社“五个作用”的要求,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副省长孔垂柱对开展如何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根据云供发电200710号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州供销社的调研工作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用15天的时间,抽调专人进行了调研并进行调研材料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州供销社的基本情况1、2006年12月31日,全州供销社共有独立核算企业46户(未含州、市、县社本部4户),其中:州级公司2户、县(市)公司11户、基层社33户;年末职工人数497人,从业职工人数384人,退离休(含内退)801人;全系统共有资产总额1,293万元,其中:所有者权益5,362万元,负债总额7,572万元,负债率58.5%;完成经营总额18,166万元;化肥销售总量34,251吨;农药销售总量975吨;农产品购进150万元、销售160万元;日用消费品购进540万元、销售83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2.8万元;缴纳各种税费88万元。2、2007年6月30日,全州供销社共有独立核算企业46户(未含州、市、县社本部4户),其中:州级公司2户、县(市)公司11户、基层社33户;有职工人数456人,从业职工人数284人,退离休(含内退)802人(含内退);全系统共有资产总额12,247万元,其中:所有者权益5,338万元,负债总额6,909万元,负债率56.4%;完成经营总额9185.6万元;化肥销售总量21,387吨;农药销售总量322吨;农产品购进60万元、销售62万元;日用消费品购进250万元、销售27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2万元;缴纳各种税费72万元。二、全州供销社改革改制情况2006年12月止,全州应改革改制企业59户,已改革改制企业51,尚有8户企业未改制;其中:45户企业属自费改革改制,共支付安置资金1,334.3万元(固定资产安置489.8万元),固定职工身份474人、支付安置资金1,104.1元,合同制职工身份318人、支付安置资金230.2万元;州人民政府给予保底资金进行改制6户(已停业歇业),安置资金45万元;遗留问题:(1)有16户企业126人欠缴社保金123.1万元,有8户企业39人欠缴医保金9.3万元,有9户企业47人欠缴失业保险金10.7万元;(2)欠银行债务1,475.3万元、欠信用社债务200.5万元、欠其它债务1,108.6万元,合计2,784.4万元。1、州级:州供销社直属有改革改制企业8户,于2006年2月改革改制结束,置换职工76人,支付安置资金183.1万元,(政府给予保底经费45万元),其中固定职工身份37人、支付安置资金125.3元,合同制职工身份39人、支付安置资金57.8万元。2、县(市)级市供销社:2006年12月,应改革改制企业17户,已改革改制16户,尚1户未改制;16户企业属自费改革改制,共支付安置资金439万元(固定资产安置10.7万元),其中固定职工身份156人、支付安置资金338.8元,合同制职工身份211人、支付安置资金100.2万元。2007年初,采取用土地和开发商进行联合开发的形式,对允景洪供销社在职职工32人、退休职工22人进行了安置分流。县供销社:2006年12月,应改革改制企业17户,已改革改制16户,尚有种植基地1户未改制;16户企业属自费改革改制,共支付安置资金512万元,其中固定职工身份125人、支付安置资金430.8元,合同制职工身份46人、支付安置资金81.2万元,目前还欠职工安置费93.2万元。县供销社:2006年12月,应改革改制企业17户,已改革改制11户,尚有6户未改制;11户企业属自费改革改制,共支付安置资金245万元,其中固定职工身份156人、支付安置资金238.1元,合同制职工身份22人、支付安置资金6.9万元。三、搞好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多年来,全州供销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始终没有放弃农村这块阵地,把改革发展和助农增收作为第一要务,将“两社一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四进村、五个有”的要求,把自身的经营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乡镇以下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充分发挥流通网络优势,极大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1、“两社一会”发展情况2006年,全州供销社系统成立“两社一会”28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85个、综合服务社192、各类协会5个,共累计发展“两社一会”307个,有种植基地9360亩,实现商品销售额16,304万元,产品销售额2,135万元,销售化肥30,764吨,服务农户数60,749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935万元。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二县一市农资公司为龙头,2006年,成立了勐腊、勐海2个农资配送中心,成立了乡级“农家店”、“农资农家店”39个、村级“农家店”、“农资农家店”61个。2007年1-6月,全州供销社系统成立“两社一会”7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0个、综合服务社65,共累计发展“两社一会”382个,实现商品销售额6,029万元,产品销售额252万元,销售化肥9,770吨,服务农户数66,563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3万元。2、积极参与集镇市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州有各类集贸市场66个(综合市场51个),其中乡、镇、村各类市场有43个;农资经营门店340个,其中由供销社办证经营的有163个(参与天盟连锁30个);有烟花爆竹专卖商店136个。 为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拓宽为农服务的领域,丰富乡村群众的物质生活,繁荣农产品流通市场,全州供销社先后建立了乡(镇)、村集贸市场11个,占地面积2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16平方米,总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市供销社利用自身的土地优势,引进外资建设了超市,经营面积达6,000平方米,可容纳各类商品上万种,为广大农民搭建了新型的消费平台。为做好“四进村、五个有”试点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县联社已召开2次试点乡、镇所属基层社工作会议,并拟定了“四进村、五个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虽然我州成立了新型合作组织300多个,但较规范的太少,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各种专业合作社能按法律注册的不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才行。四、解决当前供销社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的思路和途径。1、明确供销社的职能定位。供销社是从事农村流通工作的,那么何为“农村流通”?我们认为应该定位在县以下,县以下(含县)的流通工作政府就不再赋予商务行政部门管理,也就是商务内贸工作机构只设到县级,县以下的管不了也管不好,完全交给供销社去管去做,既符合中国农村实际,也节约行政成本。这一职能定位以后,要适当增加基层联合社的机构编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带动作用大,经济实力强的中心集镇,还可以设联合社,赋予其经营管理职能或代行职能。2、改革和完善供销合作社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供销合作社应定位在流通专业合作上,坚持好联合合作体制。坚持好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严格届别任期和社员民主选举。合作制既体现我国的国体、政体,又符合国际规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制,所以,联合社作为同级政府管理合作经济的一个部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否加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的牌子,供销社都是政府管理合作经济的行家能手,政府一定要赋予供销社这一职能,才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3、农村专营专卖商品的经营管理权要由政府委托给供销社。如烟花爆竹、食盐、烟草、废旧金属、石油、民爆器材等商品进入农村市场须归口到供销社管理。4、理顺农资经营渠道。做连锁配送的批发企业必须纳入供销社渠道管理,谨防假冒伪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建立化肥储备,预防和化解年产季销矛盾及灾害风险。储备由政府委托供销社的批发企业承储,由政府宏观调控。5、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及农产品流通网,建网工程应该由供销、粮食和商务、农业等部门主抓,供销社网络建设包括现行体制下的网络网点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网点建设。6、明确旧体制下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两个问题解决办法。一是供销社的退休老职工,凡是在社保领取养老保证金(工资)的人员死亡 ,一律按工资领取口径领取死亡补偿金(丧葬费和抚恤金)。二是从事有毒有害物品经营(农药)的人员,列为从事特殊工种范围,可享受从事特殊工种相关待遇,由各级供销社提出申请,报劳动部门审批。7、信息建设。建设全省联网共享的农村商品供求信息平台,按照“四进村”、“五个有”的要求,筹建省、州、县、乡、村(有条件)的商务信息网站,作为新网工程的一大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这是现代流通的主要手段,又是政府和百姓盼望的好事。8、各种优惠政策(1)资金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安排农村流通专项资金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要明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由财政部门和实施部门共同掌握管理,严把资金投放关,并跟踪问效。原则上不交叉安排,严格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和使用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联合下文管理使用。(2)信贷扶持政策。金融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经济,继续执行农资、农产品贷款贴息、返息政策,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农业贷款投放,扩大农村信用合作领域,开拓农村金融市场。(3)税收扶持。减免增值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