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生命宝贵》教案-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生命宝贵》教案-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生命宝贵》教案-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生命宝贵》教案-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生命宝贵》教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宝贵课题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欣赏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之美;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知识与能力:1.能力: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2.知识:了解生命世界的美丽与神奇,欣赏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之美;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敢于直面困难、挫折,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重点难点1.重点:珍爱生命、善待生命。2.难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板书设计一、生命世界美丽神奇1.认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认识世界中各种生命价值的平等性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三、珍爱生命、善待生命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3.善待其他生命。教 学 过 程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彩神奇,认识生命世界的独特性和各种生命价值的平等性。2.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歌曲大自然之声或能够反映大自然声音的其他录音、乐曲;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图片或样本。3.收集当地环境方面的资料,准备“社会环境综合分析”系列组图和环保方面的新闻消息实例。(二)歌曲导入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彩神奇大自然之声。 活动目的:以歌曲大自然之声引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勾画大自然的图画。 活动准备:歌曲大自然之声以及与大自然里的各种动、植物的声音相关的音频都可以选用。师:同学们,在刚结束的假期里面,也许有的同学和家人一起去旅游了,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大好风光,见到了各种风土人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自然之声。 学生欣赏歌曲。(-分钟)师:请大家说说,在刚才的音乐里你都听到了哪些自然界里的声音?学生回答:有蝉鸣,鸟叫,蛙声,蟋蟀声等等;有流水声,风过树林的沙沙声,雷鸣声等等。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能够从中感悟到这么多的自然界的声音。现在请大家把刚才所听到的声音都连贯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勾勒一下你脑海里的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回答:(略)。师:多么美妙的生命世界,它带给我们以静谧、安逸的感受。试想一下,躺在床上听着夏夜的蛙声,潺潺的流水,仰望皎洁的明月,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现在让我们具体地来了解一下多彩的生命世界。一、生命世界美丽神奇(三)观察与思考认识生命世界的独特性和各种生命价值的平等性。1.认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活动目的:通过观察生命世界里的动植物标本或图片,描述自己的想法,感受生命的独特性与多彩、神奇,逐步树立起生态德育观。活动准备:1.教科书探究园精彩的生命。(小平台)2.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动植物的图片或样本。3.学生以人为兴趣活动小组。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收集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样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讨论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自己为什么要收集这些图片或样本,你是否喜欢这些动植物,并阐述理由。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感受。(略)师:看来同学们对生命世界里的动植物了解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科书第页的“观察与感受”中的五张照片。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张照片,认真思考照片所反映的是什么自然景象或生命现象?学生回答:1.沙漠中的植物。2.孕育中的婴孩。3.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4.草原上的雄狮。5.大海中的鱼类。师:你能从这五张照片中找到生命的迹象吗?哦,原来树、婴孩、细胞组织、狮子、鱼类都是生命的表现。那么他们的生命表现有什么不同?每张照片中的生命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1.沙漠中植物代表着顽强的生命。2.孕育中的婴孩代表着需要特别呵护的生命。3.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代表着细小而古老的生命。4.草原上的雄狮代表着凶猛、强悍的生命。5.大海中的鱼类代表着水下多彩、美丽的生命。师:自然界里生命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几亿年前开始发源,从细小的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庞大的肉食动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爬行类动物到哺乳类动物,从单一的为数不多的物种发展到今天的成千上万种多姿多彩的神奇的生命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人类生命的价值高于其他生命呢?认识世界中各种生命价值的平等性(四)小小辩论会。辩题:“人类生命的价值是否高于其他生命?”活动目的:加深对生命独特性的理解,懂得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懂得各种生命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各种生命息息相关,相互联系;引入对人和其他生命价值的思考,懂得善待其他生命,为下一节课生命需要彼此尊重做好铺垫。活动准备:全班同学分为2个大组,一组为正方:人类生命的价值高于其他生命;另一组为反方: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其他生命是平等的。(教学提示:学生的观点总的来说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类:1.人类生命的价值肯定高于其他生命;2.人类生命的价值不一定高于其他生命;3.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其他生命是平等的;4.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其他生命的价值一样等几种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要急于引导得出“生命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结论,而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高于”,或 “不一定”,或 “不平等”,或“一样”, 从而得出“生命的存在是大自然的奇迹,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人类无权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生命间是息息相关的,需要彼此尊重”的结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五)阅读与感悟人类的好朋友海豚师:已经有很多的动植物在不断地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其中有很多是同学们熟识的可爱的动物。现在让我们来阅读一篇短文人类的好朋友海豚,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第页,快速阅读,回答文后的问题。学生回答:(略)。师:有很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人类对他们并不友好,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人类如果把自己的好朋友都消灭了,最后也只能走向灭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难点:认识生命在于关爱,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学方法新闻调查、小组研讨。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有关村料 音乐(二)体会导入师:到底我们怎样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看法吧。(请几位体会写得较好的同学发言)学生交流分享。(略)师:很好!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学会与它们和睦共处。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不滥砍乱伐,善待生命,拒绝野生动物食品,为人类自己,为一切生命营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可考虑以投影的方式出示板书)。有的同学甚至还想到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很了不起!师:我们曾经在本单元的第一堂课生命的思考里有一个小辩论的话题人类生命的价值是否高于其他生命?体会到了其他一切生命和人都有同等的生存权利。然而就人类自身而言,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和它的价值呢,现在让我们进入新闻调查。(三)观察与思考新闻故事一:用双脚谱写人生的年轻人。17岁的郑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市的某重点中学,当他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被眼前的这位新同学感动了:郑东9岁那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臂,然而在强烈的求知愿望驱使下,在父母的鼓励下,他炼就了用双脚写字的本领。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郑东顺利地考上了当地有名的高中。新闻故事二:凋谢的花朵。小婷、小玫、小青、小静都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小婷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班前茅,又是班长,深受同学们的拥戴和老师的喜爱。小玫、小青、小静是小婷的同班同学,她们的成绩也都不错,相互间关系很好,大家几乎是无话不谈,常常在一起谈学习、谈理想。可是,有一天的话题却让四个小伙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四人都是多子女的家庭。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们在家里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小婷为例,家里还有一个念小学五年级的弟弟,平时调皮蛋,可是父母在家里老是偏爱弟弟。有一次小婷和弟弟闹矛盾,明明是弟弟不对,可是父亲却打了小婷一巴掌。每次想到这种事儿,她心理就很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小婷对小玫、小青和小静说:“生活在这种家庭里多没有意思啊,还不如死了算了。反正这个世界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小婷的意见马上得到了其他三人的附和。于是,在一个周末放学后,四人跑到学校外的一个山坡上,吃下了拌有毒药的方便面。事后有个路过人发现了她们口吐白沫躺在那里,及时喊来了其他人把她们送到医院,挽救了小玫、小青、小静的生命,可是小婷却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明亮的眼睛。新闻故事三:初中生割腕为证清白。2003年11月,某中学的学生寝室发生盗窃案,15岁的初中生小张被视为“重点嫌疑人之一”。为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小张留下遗书,在寝室卫生间割腕,自杀未遂。(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事例。)师:看了以上材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议论、回答:(略)师小结:郑东表现的是一种不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放弃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珍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表现;小婷、小玫、小青、小静和小张则是没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生命的价值,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没有积极地去寻求解决办法,轻率地选择了死亡来逃避。师:同学们都谈的很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是否因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或生活上遇到挫折,就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呢?学生回答:不应该放弃。师:是的,哪怕是残缺的身体,仍然可以创造出了不起的价值,郑东就是一个典范。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或在挫折中奋起的事例吗?学生回答:贝多芬、张海迪、残疾人运动会上的运动员等等。师:那么新闻故事二中的四名同学和故事三中的小张的自杀行为能够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吗?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你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略)。师引导:这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选择自杀是一种逃避,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给国家、社会和亲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应该不屈服,不放弃,满怀斗志地战胜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断与困难和挫折的抗争来展现自己生命的光辉。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认识的最基本的道理。(四)情景研讨师:请大家翻到教科书第页情景体验“生命需要坚强勇敢”,快速阅读,然后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生命世界美丽神奇;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我们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发展着,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世界;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2.阅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回答:(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全我们的体魄;注意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等等。展示名言:人活着,就意味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为自己,也为亲人、他人和社会。佚名(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人的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关键在于是否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生命在于关爱,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可选用比较舒缓的音乐做背景)师:爱,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含义博大的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六)问题探究:材料一:黑龙江有一位“天鹅嫂”,她不惜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捡来的天鹅蛋进行人工孵养,还把自己种的玉米和为维持生活而捕捞的鱼拿出来喂养天鹅。天鹅长大了,她不为高价收购所动,把这些国家保护动物全部送回大自然。“天鹅嫂”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尊重。 世界自然宪章1.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阅读材料一,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你对保护野生动物与人类生命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就连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依为命,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对材料三,你是如何认识的?各种生命存在和发展形式不同;不同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命需要彼此尊重。阅读材料一,“天鹅嫂”的故事为什么会被人们广为传颂?“天鹅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生命、呵护生命,保护人类的朋友。因此她的故事广为传颂。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生命?)生命世界美丽神奇;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我们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发展着,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命世界;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我们对大自然要有感激之情;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做环保卫士,宣传环保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和他人的环保意识;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杀野生动物,善待其他生命。我们应当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正确认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