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_第1页
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_第2页
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_第3页
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_第4页
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XX70周年手抄报内容 精品文档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随着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打响,很快国内出现了灭国亡 中的论调,而后 _带着四十几位将军三十几万军队在南 京建立为国民政府,号称南京国民政府,本文(中国抗战胜 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由手抄报,更多内容请关 注. 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一)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二)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三)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四)中国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台儿庄战役始 末 “战!团结而坚决的战!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这是叶剑 英为新华日报创刊的题词,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抗战初期,武汉风云际会,成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重 要政治舞台。叶剑英来到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参 谋处处长,协助 _分管军事和统战工作。 叶剑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高的军事造诣。武汉抗xx 全新精品-全新范文-全程指导 独家原创 1/3 精品文档 战期间, 他撰写了许多军事理论文章和评论, 分析军事形势, 提出抗战方略,宣传抗战必胜,鼓舞军民士气,推动 _ 坚持抗战,充分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华和远见卓识。这些文 章以全国抗战的事实为依据,指出毛泽东持久战是英明 论断、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无比正确、团结抗战的 力量威力无比、装备精良的日军是能够战胜的。强调“我们 坚信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一定可以积累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 胜利。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叶剑英曾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 在 _高级将领中有很高声望。他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 件,积极开展军事统战工作。 _军 184 师师长、滇军将 领张冲坚决抗日,接受共产党的主张, _和叶剑英秘密 会晤张冲,并应其请求,指示长江局友军工作组派薛子正任 其秘书,给张冲以很大的帮助。1938 年 4 月,张冲率部参加 台儿庄战役,给予日军以重大杀伤。 _、叶剑英 _ 先后会见川军邓锡侯、 刘文辉的代表, 商谈合作抗日等问题; 介绍抗日名将何基沣到延安参观 ;看望慰问台儿庄战役中身 负重伤的 _ 127 师师长陈离;建议并帮助 _相关战 区设立 “民众动员委员会” 、 “抗敌工作委员会” 等机构团体, 开展抗日宣传组织等工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 叶剑英十分关注战局的发展变化,及时向 _军事当 局提出重要建议。1938 年 3 月上旬,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3 精品文档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作战,临行前特意把 _和 叶剑英请到自己的住处,诚恳地请教对日作战方略。周、叶 科学分析形势后,建议津浦线南段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 在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率部配合下,运动于淮河流域,威 胁日军,使之不敢贸然北上支援从华北南下的日军。同时, 在徐州以北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 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后来, _、叶剑英又派张爱萍 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去见李宗仁,建议在济南以南,徐州以 北抵抗日军,同日军打一仗。 李宗仁欣然采纳这些建议,客观上促成了台儿庄战役的 胜利。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3 精品文档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抗战胜利 70 周年胜利阅兵仪式后天举行,那将是举国 欢庆的大事情,很多学校举办了相关的手抄报大赛,下面是 由的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欢迎阅读。 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一 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抗日战争中,日本侵华司令冈村宁次曾叫嚣: “欲灭华 夏,先平湖南。 ”而芷江受降日本代表今井武夫在谈到对于 湖南战场的感受时,则表示: “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 省都吃力。我们几乎调集了在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 在湖南打了七年, 该省七十八个县市, 到今天宣布停战为止, 我们实际占领的只有四十四个。 ”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烽火岁月中,湖南人民用钢铁般的意 志和血肉付出,谱写了一曲抗敌御侮的慷慨壮歌。在纪念抗 战胜利 70 周年的当下,带领大家一同回顾那段抗战岁月中 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湖南故事。 8 月的芷江,天空一如大海般蔚蓝。 建于 1946 年 2 月的芷江受降纪念坊, 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 位于七里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血” 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历经风雨,在阳光下巍然耸立。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70 年前的 8 月,这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 精品文档 里作为近代以来第一次由侵略者向中国乞降洽谈的地方,见 证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 日军向中国乞降的芷江洽谈现场 青砖水泥构筑的牌坊,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 重要标志和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一、 “抗战文化城” 、 “抗战纪念城” 、 “东方 _格勒” 、 “受降纪念城” :一座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无论是因接受日军乞降的“受降纪念城”芷江,还是进 行过 3 次大会战的“抗战文化城”长沙,无论是因顽强阻击 日军而被誉为“东方 _格勒”的常德,还是创造抗战期 间坚守一座城市时间最长奇迹的“抗战纪念城”衡阳,开展 过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的湖南,每一寸土地都书写了军民 团结一心、共赴国难、抗击外侮的悲壮历史。 长沙会战油画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 8 年抗战,湖南军民以心忧天下、众志成城、百折不挠、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筑起道道铜墙铁壁,成功挫败了日军 迅速占领湖南、 _“解决中国事变”的作战计划,有力支 援了全国的持久抗战和世界反 _战争,推动胜利的天平 最终向正义倾斜。 衡山,五岳独秀。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遗址,历经 岁月洗礼,满面风霜。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 精品文档 1939 年初至 1940 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 党 3000 余名干部在这里受训,随后成为抗日游击斗争的骨 干。 南岳游干班,是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缩影。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合影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毅然吹响了抗击外 敌的第一声号角,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湘鄂赣、湘赣、湘粤赣和湘南地区的山岳丛林,数千 名红军游击队将士,捐弃前嫌,换上新四军军服,开赴抗日 前线,与 _军队并肩战斗 ;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八路 军南下支队先后在湖南境内创建了数个抗日根据地,有力打 击和牵制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今天繁华的长沙蔡锷路上,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徐 祠巷。 小巷深处,一座祠堂格局的院落静静矗立。相比周边的 高楼大厦,这里显得格外质朴和静谧。然而,在 70 多年前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却一度是抗日救亡运动的“洼 地”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湘籍共产党人徐特立、王凌波的领 导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与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共湖南省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 精品文档 工委相互配合,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最广泛 的力量凝聚在抗日救亡的大旗之下,使湖南形成了国共两党 以及各阶层同仇敌忾、团结合作、奋勇抗日的局面。 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 _,武汉失守后, _、叶剑英以八路军驻湘代表的名义,致信香港救国 时报 ,希望其动员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战争。 这封信在海内外侨胞中产生强烈反响。祖籍平江的菲律 宾华侨商会会长陈道贞在全菲华侨中掀起救国捐献热潮,并 组织汽车和军乐队,远渡重洋到新四军军部慰问,还与著名 侨领庄希泉一道西渡美洲,发动世界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 持中国抗战。 二、 “湖南用抗战文化战线的声声怒吼,激起全民族团 结抗日的澎湃激情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那山河破碎、风 雨如晦的苦难岁月,伟大的抗战文化从灵魂深处唤醒了民族 自觉,重振了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奋起抗争、顽强拼 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 七七事变后,特别是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失陷 后,一批学校和文化机关纷纷南迁长沙,一批著名进步文化 人士随之来到长沙,吕振羽、翦伯赞、田汉、张天翼、廖沫 沙等湘籍文化人士也先后回到了长沙。这些文化人士与原来 在长沙的文教界人士相汇合,形成了以共产党员、进步人士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 精品文档 为骨干,广泛团结爱国人士的文化队伍。 “文化救亡一时风起云涌,成为当时湖南乃至全国抗日 救亡运动的一大亮点,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文珍长期关注这段历史。 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等文化 团体纷纷建立;观察日报 、 抗战日报 、 中苏半月刊 等一批抗日救亡报刊先后问世 ;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戏剧、 歌咏活动盛况空前;抗日的街头诗、街头宣传画、街头展览 等,更是遍及城乡。 抗战时期湖南的街头宣传 湖南抗战文化的一声声怒吼,逐渐辐射全国,澎湃起每 一个中 _家仇国恨,唤醒起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 识,达到空前的团结一致。 1937 年 9 月 19 日 大公报 载文说: “今天南北战场上, 是争着死, 抢着死, 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 知道牺牲自己, 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 达到。 ” 3 “湖南用“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高贵品质,打一场抗 击日寇的人民战争 民族存亡之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 日寇, 妻子送郎上战场, 男女老少齐动员。 农民放下了锄头,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 精品文档 工人放下了铁锤,学生放下了书本。不分阶级、阶层、党派、 信仰,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燃起了抗击侵略的熊 熊烈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祁东县白地市中心小学女教师周咏南,不仅号召学生共 赴国难,而且带领独子黄天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校第十六 期, 母亲分在女生总队, 学习战场救护, 儿子分在第二总队, 学习步兵。一年之后,母子一同奔赴抗日前线。周咏南后来 担任第 44 军女兵连上尉连长,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英勇 抗击来犯之敌。 1938 年 7 月, 湖南各抗日团体和各界民众开展抗战周年 纪念献金活动。在长沙的献金现场,一位人力车夫揭开车座 木盖,倾其所有的钞票铜板,尽数投入捐献箱。短短几天, 全省收到献金 297757 元。 湖南人民为抗日捐献物资 为加强西南军事运输,保证前线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 修建湘桂铁路。从 1937 年 9 月开始,湘南一带民工 15000 人,配合粤汉铁路技工和沿线各路民工,冒着严寒酷暑,使 用畚箕、锄头等简陋的工具,在一年之内筑成公里的湘桂铁 路,于 1938 年 9 月 27 日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 上的奇迹。 湖南人民参与湘桂铁路的建设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田汉来到湘北各部队和民间搜集材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 精品文档 料,创作了一部反映长沙会战的剧本。剧中记录了一个真实 的故事:日军入侵长沙金井影珠山下开物学校时,抓住了 3 名小学生。日寇拿出 _的照片问他们是否认识,学生们 说: “这是 _ _。 ”日寇打他们的嘴巴,要他们承认是 领袖,向他敬礼。3 名学生宁死不屈,最后被残忍杀害。 这是怎样的一种气节?田汉评价说,在民族危难的时候, 这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不可侵犯的志节,是一种“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高贵的品质” 。有这样的小学生,湖南不 会亡,中国更不会亡。 4 “忠勇倔强、慷慨激昂、卓励敢死的湖湘精神,有力地 粉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 “德山有个老码头,老码头到孤峰岭,不到 1 公里,我 们就牺牲了 1400 人。 ”忆起当年的场景,现居常德的 93 岁 抗战老兵吴淞依然难抑心中的激动。 抗战老兵吴淞 老人曾参加过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多场战斗。常 德保卫战中,他所在的营仅 3 人幸存。 老人的抗战经历,是三湘子弟以身许国、血荐轩辕的真 实缩影。 8 年抗战八年泪,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战 8 年,只有 3000 万人的湖南,共征募兵员 210 万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 精品文档 人,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并先后有 10 余万人为国捐 躯。 衡阳保卫战后留下的中国军民遗骸 (当时的救国日 报社论称: “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至少数十 万人;而保卫国土,致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 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 早在七七事变前后,湖南便抽调 8 万湘军,开赴江浙支 援上海抗战,成为全国投入部队最早、投入兵力最多、作战 最勇敢的省份之一。 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湖南由初期的大后方成为正面战 场的最前线,担负起正面防御主战场的重任。 数十万湖湘子弟就地补入第九战区部队。湖南人坚韧的 “犟”劲,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又一次展露无余。 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 湘西会战。全国抗战正面战场的 22 次会战,湖南境内多达 6 次。日军投入兵力 80 多万人次,伤亡 20 多万;中国参战部 队近 200 万人次,伤亡达 30 多万。规模之大,历时之久, 超出任何省份。 位于长沙岳麓山的 _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日阵亡 将士公墓 在湖南人民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将士浴血奋战,死死克 制住了日军的凶顽,使湖南正面战场的抗战,成为一首声震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 精品文档 全国乃至世界的慷慨悲歌。 第一次长沙会战,迫使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第一次放弃 攻占的地区,退守战前原有阵地,从而粉碎了日军迅速结束 中国战争的梦想,也使西方各国认识到中国战场的极端重要 性,开始增加 _抗战的援助。 第二、 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抗击了日军的反复进攻, 迫使日军原路退回。当时因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而郁 闷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闻知大为振奋: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 军长沙大捷” 。 湘西会战令日军战略全面收缩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历 时 55 天的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万多人,中国抗 日战争由此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5 “湖南人民的抗战努力,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解放斗争 的光辉史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湖南军民在抗战中的杰出表现,集中彰显了爱国 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 九一八事变后, 湖南掀起的持久、 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促进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为正面作战和游击战争的开展 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7 精品文档 全面抗战中,湖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参加神圣的抗日救 国战争,协同国民革命军进行 6 次正面会战和数千次敌后游 击战争, 并在人力、 物力、 财力上给全国抗战以有力的支援, 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 _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湖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谱写了 抗日御侮的壮丽篇章,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辉 史册。 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二 死字旗 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 旗帜,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 ; 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 忠。 ” 左边,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 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带着父亲的嘱托,王建堂随川军踏上了抗日战场。 面对这面旗子,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这位父亲在民族危 亡之际的爱国情怀! 杀敌回来娶你 在众多纪念抗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报道中,有这么一条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7 精品文档 不怎么显眼却格外让人觉得窝心的新闻, “打完胜仗回来娶 你” 。一个抗战老兵,在国难当头之下,顶着父亲“逼婚” 的压力毅然入伍。在临行前他对未婚妻子说“你等我打完胜 仗,我再回来娶你!”后来他上了战场,与日军进行过肉搏, 直到日军投降才回来娶她。 如果今天你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会给你讲述着两位年逾 九旬的老人恩爱如初互相陪伴的故事。几十年风风雨雨,经 历过战争的冲刷和时间的洗礼,那份承诺的坚守在今天显得 更加珍贵动人。 16 岁时,遭遇家里逼婚,他对未婚妻说,国难当头,等 他打完胜仗再回来娶她。果然他上了战场,与日军进行过肉 搏,直到日军投降才回来娶她。当妻子身怀六甲时,他毅然 选择应征入伍到共产党部队。现在老两口年逾九旬,恩爱如 初。 1942 年,正值全国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桂林打工 2 年的秦秋荣,遭遇父亲逼婚。当时,他 16 岁,又是长子, 却坚决选择入伍。临走前,秦秋荣找到“未婚妻”说,日军 打来了,国难当头,没有国哪有家, “你等我打完胜仗,我 再回来娶你!” 在桂林部队训练 2 年后,桂林保卫战打响。 秦秋荣所在的桂林宪兵团,与日军交火三天三夜后,接 上级命令,一路向西撤离,途经临桂、永福、柳城、金城江、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7 精品文档 百色等地, 1945 年秋到达广西南宁。 这一大圈, 历时一年多, 与日军多次交战,且进行过肉搏。 1945 年 8 月,日军宣布投降。远在南宁的秦秋荣,不断 收到父亲的“催婚信” 。 为 4 年前的一句承诺,秦秋荣于 1946 年 10 月回到 广西桂林市会仙镇的老家。次年正月初六,与秦算嫂完婚。 1949 年 10 月,秦算嫂刚怀上二胎。一心想为国出力的 秦秋荣,又入伍到了共产党的部队。 在部队服役 3 年后,秦秋荣退伍回来,被安排到了桂林 一家书店工作。有一次,他半年没回家,走到村口时,碰到 一名妇女,竟然认不出那就是自己的妻子。当时妻子照顾 4 个孩子,无米下锅,全身虚胖, “两人抱头痛哭。 ”秦秋荣觉 得,他对不住老伴,没有照顾好家庭。 直到 1962 年,秦秋荣回到农村,与妻子相依为命。他 当过生产队长、会计,帮人砌过房子,烧过瓦,把苦日子一 天天熬了过来。如今,老两口有 8 个子女,都已成家。其中 一个女婿曾是部队军官,孙子现正在部队服役,成了三代军 属之家。 经历战火、饥饿和各种苦难的老两口,感情甚好。秦秋 荣每天去打鱼,养鸡,秦算嫂做饭洗衣,两人一起打牌、赶 集、看电视,还常手拉手散步,形影不离。 抗战胜利 70 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三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7 精品文档 常德会战,向死而生 1943 年 11 月初, 日军调集 7 个师团约 10 万兵力进犯湘 鄂西的常德地区,中国军队集中第 6 战区和第 9 战区的 16 个军 43 个师约 21 万兵力迎战。中国军队顽强阻击,迟滞日 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12 月 20 日,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 利而结束,计毙伤日军联队长、师团长以下 4 万余人(毙 1 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 5 万余人。 参加此役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师级以上指挥官有 40 余人,他们是:第 10 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第 27 集团军副 总司令李玉堂、兵团司令兼第 74 军军长王耀武;第 10 军军 长方先觉、第 18 军军长罗广文、第 30 军军长池峰城、第 44 军军长王泽浚、第 59 军军长刘振三、第 66 军军长方靖、第 75 军军长柳际明、 第 79 军军长王甲本、 第 86 军军长朱鼎卿、 第 99 军军长梁汉明、第 100 军军长施中诚;第 3 师师长周庆 祥、第 5 师师长李则芬、第 11 师师长胡琏、第 18 师师长覃 道善、第 51 师师长周志道、第 57 师师长余程万、第 58 师 师长张灵甫、第 63 师师长赵锡田、第 77 师师长郭汝瑰、代 师长韩浚、第 92 师师长艾叆、第 98 师师长向敏思、第 121 师师长戴之奇、 第 185 师代师长李仲辛、 第 190 师师长朱岳、 第 194 师师长龚传文、第 199 师师长周天健、暂 5 师师长彭 士量、暂 6 师师长赵季平、暂 7 师师长王作华、暂 35 师师 长劳冠英、暂 54 师师长饶少伟、预 10 师师长孙明瑾等。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7 精品文档 第 74 军 57 师的 8000 名官兵阻击 10 万日军,长达 15 天之久,最后仅剩 200 余人还能战斗。师长余程万发出了最 后一封电报: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 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 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 四军万岁!”本师第 169 团团长柴意新(黄埔 3 期)在全团仅 剩 12 人、弹药告罄时,仍临危受命率部掩护师长等突围, 壮烈牺牲。余程万师长率部 200 余人突围,最后仅剩 83 人。 许国璋、彭士量、孙明瑾 3 位师长和叶迪、柴新意 2 位团长 及一批黄埔军校生牺牲。翌年 9 月 8 日,国民政府追赠 柴意新为陆军中将,以表彰其抗战功绩。 常德保卫战以酷烈、 惨胜而著名于抗战史。 战后半个月,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目睹常德战场废墟景象,写道: “这 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破的砖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这 个曾经有过 16 万人口的城里寻一未经摧残的东西,实在难 乎其难。 ”此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会战之一,也是抗战 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都有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 常德会战,老兵回忆 见到刘镇炎老人时,他正在自家的小院里摆弄花草。或 许是早年当兵的经历,给刘老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如今 95 岁高龄的他,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很好。招呼我们走进xx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7 精品文档 客厅后,老人在沙发上落座,一句“再不说怕我给忘了”拉 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1942 年,年仅 21 岁的刘镇炎,在看戏回家的路上,被 _强行抓壮丁,来不及和母亲告别,便踏上了行军路。 记不得走了多久,一行 100 多人来到湖南,被编入国民革命 军 73 军 77 师。一路上,看着日军对百姓烧杀抢掠,刘镇炎 想家的念头打消了,和鬼子狠狠拼上一战的怒火在心底燃 烧: 日本鬼子很残忍,对老百姓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