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2、防御反射(defensingreflex)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3、定向反射(orientatingreflex)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4、抓握反射(grasping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6、摩罗反射(moro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7、游泳反射(swimming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8、强直性颈反射(tonicneck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9、行走反射(又称踏步反射或无意识步行),正常新生儿处于清醒状态时,用两手托住其腋下使之直立并使上半身稍微前倾,脚触及床面,他就会交替地伸脚,做出似乎要向前走的动作,看上去很像动作协调的步行。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他们往往是脚尖着床,与足月儿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床的步行动作不同。这一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610周时消失。若4个月以后仍有些反射,则可能有脑性疾患。,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是本能性的。它的适应性非常低,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近来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动作能力不仅限于这些先天的反射活动,该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多种,常见的就有20多种。新生儿还具有躲避来物、够取物体和同步模仿与反应等动作能力,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2)近远原则: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头尾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2)独立行走被动主动,生长发育歌诀,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辩亲疏,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13、15试穿衣,18用勺爱画画,2岁跑跳学唱歌,3岁能脱鞋和袜,5岁认字会加减,渐渐长成大娃娃。,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kingparadigm),习惯化范式,1.感知觉发展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视觉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视觉悬崖实验,视觉悬崖实验,让婴儿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让婴儿参加一些打闹游戏刺激年龄较大婴儿的运动和感觉系统发展,给婴儿提供能刺激其感觉的玩具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感觉能力,婴儿期的认知发展,2.思维的发展(思维发生和萌芽阶段)典型特征:直觉行为思维。其特点为: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1岁以内基本无思维活动1岁后出现一定的概括性思维活动,婴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婴儿期的认知发展,3.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到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词汇的发展:到3岁能达到1000左右。句法的发展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气质情绪的发展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婴儿表现出自己情绪作为交往的信号,学会辨别他人的情绪和表情;能区分不同的人,建立与亲密照顾者的依恋关系;出现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的萌芽。,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1气质气质是指儿童如何进行行为表现。(托马斯和切斯),困难型,容易型,迟缓型,难于适应环境,习惯无节律、负性情绪多。,易于适应环境,习惯规律、情绪愉快。,适应环境缓慢,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太愉快。,容易型40%,困难型10%,迟缓型15%,混合型35%,2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到人类社会环境中的第一个刹那间开始的。”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分化的。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见下图),惊奇,悲伤,厌恶,兴趣,愉快,情绪的发展,笑的发展自发的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内源性微笑,哭的发展哭的原因社会性哭泣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如防御性反射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怯生,3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识记)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陌生情境实验,母亲和孩子进入一个舒适的玩具房。,第一幕,第二幕,母亲离开,让小孩跟陌生人共处几分钟。,第三幕,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第四幕,母亲又离开,让小孩单独留在房间里。,第五幕,陌生人回来了。,第六幕,母亲回来,不再离开。,第七幕,陌生人走进房间,跟小孩一起玩。,陌生情境实验,重点就是逐步增加小孩的压力,看看小孩的依恋系统如何应付每一幕的变化。结果艾斯沃斯发现三种共同的应付模式。,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来建立起感情联结。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托,亦称矛盾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影响儿童认知与社会性的发展:缺乏安全依恋的儿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喜欢发脾气;影响同伴关系的发展:安全依恋的儿童比较自重,热情高,积极情绪较多,较少发牢骚,社会能力较强。,接触性安慰,父母教养方式与依恋类型,权威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A.安全型,B.矛盾型,C.回避型,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依恋关系的重要意义,子女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对子女长大后与恋人的依恋关系具有重要影响。,4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我的发展8个月以前婴儿主体我认识尚未发生。客体我的发展1824个月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用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和他人,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三节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这个时期游戏为其主导活动,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出现了第一反抗期。,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关于游戏的理论儿童游戏的发展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关于游戏的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形式参与社会生活;精力过剩说重演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论,二、儿童游戏的发展(根据认知水平),1机能游戏2象征性游戏(幼儿期)2规则性游戏,游戏的发展(根据社会性发展水平),非社会性游戏平行游戏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平行游戏,这几个孩子正在沙盘上做着玩具交易,还彼此评论着。(社会性游戏),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年幼儿童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加: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6个左右。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的发展:没有策略(5岁以前)、过渡阶段(5-7岁)、自主运用策略(10岁以后)幼儿所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和复述策略。,幼儿认知的发展-记忆,记忆容量迅速增加,发展趋势为先快后慢;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为辅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为辅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为辅,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自我中心主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发展提问类型的变化:由大量的“是什么”(2、3岁)转变成大量的“为什么”(4、5岁)。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形象概括水平,从幼儿末期开始出现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50)。,三、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发展年增加量最大的年龄段:3-4岁词汇增长速度:每天23个词词义的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以及与成人词义部分重叠词类的扩展,句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复合句从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修饰句句子长度的变化(单位:词)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一逆反期(3-4岁)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第一反抗期(3-4岁),经过了反抗期,成人后自主性强;未表现出反抗期,成人后有自主性缺乏的倾向。,一群小狐狸长大了,狐狸妈妈开始让它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变得象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进家,又追又咬的,非要把小狐狸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中国母亲:保护孩子平安无事,自己也少麻烦。日本母亲:让孩子增强抵御寒冷的精神和体质。美国母亲:让孩子学会生存,能正确地决定怎么办。,当气候发生变化,气温下降时,作为母亲对待年幼孩子穿衣的问题,你会怎么办?,中国母亲:立刻拿出厚厚的衣服,喝令孩子穿上。日本母亲:坚定地要求孩子,不许增加衣服。美国母亲;询问孩子,天气变了,决定怎么办。,某大学一高材生,被学校保送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可是,面对这一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这位学生却愁眉苦脸,精神压抑。由于从小被父母溺爱,在家里除了学习,其它什么事都不会做。上了大学,也是他母亲每隔一个星期去学校帮他洗一次衣服,每隔一个月帮他洗一次被子。而现在却要他一个人去美国那么遥远的地方生活,他不知怎么办才好,终日苦思冥想,忧心忡忡,最后居然跳楼自杀了!,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做到八个“一点”:,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多给孩子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多给孩子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多给孩子一点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多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第四节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会学习是小学儿童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复述: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组织:归类系列化巧妙加工,思维的发展,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童年期仍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和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本质进行抽象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掌握守恒,液量守恒实验(皮亚杰),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再因为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如形状、方向、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能够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的不变性。,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友谊的发展欺负与受欺负,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斯滕伯格延迟满足实验,道德发展,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说对偶故事法(4-12岁),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说对偶故事法(4-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说(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判断阶段。(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岁):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童年期的欺负与受欺负现象,表现: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负,而男生更多地使用身体欺负。原因:竞争假设外部特异性假设依恋理论心理理论: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及其余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征: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童年期友谊的发展,友谊认知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亲密而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影响儿童择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减少处理的日常问题类型发生了变化控制力量发生了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第五节青春期(11、12-15、16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女生发育早于男生,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生理发育高峰: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01岁)。,心理发育的矛盾性特征,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顶峰记忆容量的发展:较高水平记忆的主要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思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绘画技法与创作实践试卷
- 行政管理专科公共关系学考试技巧与答案
- 食品卫生与安全法规试题及答案集合
- 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 行政管理中的危机公关策略试题及答案
- 韩语学习与交流作业指导书
- 2025年工程经济创新点详解试题及答案
- 真诚相待班会课件
- 真诚的课件背景
- 保安工作计划科技业生物科学部门
- 物业车位收费协议书
- 口鼻腔吸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疆拜城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江苏省海安中学、金陵中学、宿迁中学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4月联考测试 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企业管理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
- ERAS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 2025年拖鞋市场调研报告
- 农网营销试题及答案详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压强 教学课件
- 2025驾驶员安全培训课件
- 激光熔覆技术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