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 B C D2、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建筑文化的社会性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3、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A、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全部历史的集中表现4、我们所指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D、文学艺术的多样性5、下列各项属于文化遗产的是中国的长城 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埃及的金字塔 司马迁写的史记A、 B、 C、 D、6、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7、“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8、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9、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2020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旅游丛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自然瑰宝。丛书包括明清故宫、天坛、布达拉宫、孔庙?孔府?孔林、庐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莫高窟等。上述材料说明A、 同民族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B、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起决定作用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应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11上题材料中中国媒体向世界推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表明A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每个国家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1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1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这说明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 B C D14、“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A积累性 B继承性 C民族性 D稳定性15文化创新是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B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C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D文化发展的实质16文化创新表现在_之中。A社会实践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C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17、“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C、世界文化将取代各国和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18、美籍华人丁肇中博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仪式上,按照惯例,答词以获奖者本国语言进行,丁博士决定用中文即自己的母语致答词,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这是因为A、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中文是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表现B、汉语是世界上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C、汉语是世界上比较难以掌握的语言D、丁博士的中文水平非常高19、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 B C D2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21、许多欧美人非常喜爱中华文化,许多中国人也非常欣赏欧美文化。这是因为A、各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异 B、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世界文化因多样性而精彩D、欧美人喜欢看到中国文化的落后,中国人欣赏欧美文化的发达2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23、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24、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A社会实践B客观事物本身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25、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26、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强。这说明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具有重大影响27、2020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每年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28、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正确的是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 29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A B. C. D. 3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 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A B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3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32、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也有人说:“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为什么?(9分)三、辨析题33、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3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四、材料分析题35、1964年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一封信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批示。“古为今用”,就是吸收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神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经毛泽东同志高度浓缩与概括,其外延自然也就扩大了,同时也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上述思想,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36、2020年4月12日人民是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1)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什么?为什么?(3)进行文化创新,为什么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一、15AABBA、 610BCDAD、 1115BBBBD1620BDAAD、 2125CAAAB、 2630CBDCC二、31答:(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32答:以上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三、33(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34(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2)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都有独特的优秀之处。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物质的新文化。(3)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使其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4)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因此,题目观点是片面的。四、35(1)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都要经历过这样的途径。(2)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各民族之间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6答:(1)主要是本民族优秀的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以我为主,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馆戏剧辅导员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届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通-用电气校招面试高频题解析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员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品牌策划专家职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火灾安全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建筑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经济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火灾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保护监测员技术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一上学期英语开学第一课课件
- 新老物业交接流程
- 校园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财务)练习题及答案
- 新教材202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部单词默写版
- (2025年标准)家庭寄宿协议书
- 住房保障知识业务培训课件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中层班子会议上校长精彩讲话: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
- 顾客财产清单验证确认记录表、产品发放登记表
- 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