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幻想曲论文关于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分析 潘勋 提要:电影音乐是诠释电影作品内容和理念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以幻想曲为例,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视角对影片中音画结合进行了分析,认为影片的独特创意在于其动画手法达到了音乐语言可视化的效果,并赋予影片中那些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以新的意义。影片幻想曲成为音乐与动画完美结合的典范,既在艺术上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功,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全新且高雅的音乐欣赏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影片幻想曲音乐语言视觉化个案分析 众所周知,音乐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从般意义上来说,音乐作品的最终形态,是通过乐器把写在谱面上的音符转化成音响传递给听众,因此,听众无论是否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也必须通过听觉器官来接受音响,从而感受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态。在电影艺术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影视作品来说,不管音乐在影片中起着多重要的作用抒发人物内心难以言状和不便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变化,展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直接参与剧作,推动剧情发展,概括作品主题思想,表达作家的主观态度但也只是一个“配角”,是增强电影戏剧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作曲家在创作音乐的时候虽然会根据电影的主题或情节所展现的基调对音乐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但是呈现于电影成品中的音乐基本上是片段的和分散的,并不具有清晰的音乐逻辑性和完整性。总之,一般意义上的电影音乐对于观众来说,在观看影片时可以感到它的存在,但是仿佛又不存在。 然而美国迪斯尼公司分别在1940年和2000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幻想曲和幻想曲2000(以下都简称为幻想曲),却是为数不多的音乐与画面平起平坐,共同完成主创团队所要表达的艺术理念的作品。看过两部影片的观众,尤其是具有一定古典音乐修养的观众,都能明确地感受到影片的创意就在于为已经存在的音乐来画面、场景和故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一般意义的电影和电影音乐的产生顺序是刚好相反的。当年沃特迪斯尼对这部影片的宣传重点就是标榜它是一部可以“听”动画、“看”古典音乐的作品,影片选取的音乐均为西方音乐史上的经典名作,然后由动画设计师的创意和设想去创造性地诠释这些经典的音乐名作。之所以用“创造性地诠释”这个说法,是因为迪斯尼的动画设计师们在诠释这些经典音乐的时候,并没有束缚于作品原来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对这些作品的标准诠释的牢笼里,许多动画的内容和音乐原先的内容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观众又不会觉得这种“全新”的诠释方式有什么不恰当,反而会被动画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象力所吸引,因此,这也是幻想曲的魅力所在。 笔者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对影片最直接的感受是:影片充分利用电影画面的可动性优势把时空中流动的一切音乐元素进行了可视化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使观众尤其是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观众可以在巧妙的视觉提示下,增强其听觉感受力,从而感受比单纯以听觉感受时更为丰富的音响信息量。而专业的音乐人士也可能会被迪斯尼以动画手法达到音乐语言可视化的效果的独特创意所吸引。另外,影片在用画面解说音乐中那些复杂要素的同时,又为那些经典的西方交响乐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笔者尝试以一个音乐人的视点来分析和阐述幻想曲和幻想曲2000中音乐语言可视化的手法。 组成音乐的要素有很多,首先是声音,声音当中有包含了音高、力度和音色等更为具体的要素,其中音色是相对最容易视觉化的,因为用来形容音色的词语常常是诸如明亮、黯淡、辉煌、圆润等一些非常视觉化的词语。其次是节奏,常常被比喻为音乐的灵魂,或者说是音乐活力的源泉。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节奏,通过节奏可以实现音乐紧张与放松的反复或者期望与实现的反复。节奏在音乐中可以体现为宏观的节拍律动,也可以体现为微观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节奏型,通过运用电影中声画同步的手法,节奏是比较容易实现视觉化的一种要素。当把音高和节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另一个要素旋律,旋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容易感受却很难定义的音乐现象,因为它形态多样,千变万化。从音高的组织方式看,旋律有级进、跳进或同音的重复,可以是若干个音与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节奏型组成的动机,也可以是一个较长的勾画一个音乐形象或者情绪的乐句。 在幻想曲系列中,画面与音乐结合后产生了三种类型的作品:1纯音乐和抽象画面;2音乐与具有描绘性场景结合,但并无特定情节;3音乐和画面结合讲述一个故事。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可以认为是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从而视觉化三种创意。下面,本文从这三类作品中,各选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在幻想曲系列中,这一类型的作品仅有两例,幻想曲中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JS巴赫)和幻想曲2000中的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两部幻想曲都是作为开场音乐,显然,时间上较晚的幻想曲2000是有意在曲目安排上遵循了前一部作品的传统。这里以命运交响曲为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的一部以“斗争和胜利”为主题的交响曲,探讨了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这一极具深度的哲学命题。影片选取了整个乐曲当中的第一乐章,并去繁就简,删去了音乐中一些重复的部分,将音乐中最精华的部分浓缩起来,这样使得第一乐章原本就已经非常鲜明的“斗争”主题更为突出。从音乐的角度讲,这个经过浓缩的乐章,其旋律性特征不强,这是因为贝多芬在创作这个作品时,是以一个三短一长的节奏动机为主体贯穿整个作品的,因此整个乐章更为强调的是音乐中的节奏因素以及旋律中一些需要强调的重音。显然,迪斯尼的画家们在为这段音乐创作动画的时候,完全是把握音乐中最鲜明的特征来进行设计的。由于音乐当中体现的只是“人与命运斗争”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因此整个动画没有设计特定的场景和情节,而是配合音乐,采用了几何图案式的云、流水、蝴蝶、破碎的大地、喷发的火山、闪电、太阳等素材,并辅以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与音乐进行中的节奏型、重音、不同乐器的音色、音乐形象、情绪等相配合,将这些音乐语言或符号视觉化。例如,乐章一开始的“命运”动机(谱例1),是以三个短音符和一个长音符构成的短小旋律,也就是整个乐章的“核心动机”,音响节奏紧凑快速,强劲有力,极具爆发力。对于这样的音响效果,动画设计9币采用了三次躲藏在浓云中的闪电来诠释三个短音符,用从浓密云层中透射出的阳光来诠释长音符,闪电和阳光代表着强大的自然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闪电伴随着滚滚响雷,震人心魄。音乐中的三个短音符发出的三个急促而有力的音响正如同轰轰雷声,而强光与闪电的区别在于,闪电是稍纵即逝的,而云端中透射出的阳光则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因此非常适合表现长音符。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命运”动机表现的是人与命运在斗争中产生的复杂情绪或心理活动,在语言无法名状的时候用最纯粹的音乐手法来表达,因此用动画方式将之视觉化的时候,动画设计师用抽象化的自然现象与音乐中的节奏和音响这些最纯粹的语言相结合,在通过视觉给予听众对音乐的听觉提示的同时,又赋予了听众对音乐自我想象和解读的空间。 这类作品最典型的是第一部幻想曲当中的胡桃夹子组曲。动画片选用了其中的六首曲子:糖果仙姑舞曲 _特列帕克舞曲(阿拉伯舞曲“咖啡”中国舞曲“茶”芦笛舞曲以及(花之圆舞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些乐曲的时候,用色彩丰富的管弦乐器和形态各异的旋律,赋予每首乐曲十分鲜明的特征,而迪斯尼的动画设计师则用与原曲内容完全迥异的方式,重新用画面再现了这些特征。下面以糖果仙姑舞曲和中国舞曲“茶”为例。 在糖果仙姑舞曲中,钢琴的音色是突出的特点,由钢琴演奏的旋律,音调既甜蜜腻人,又清脆透明,而动画中一开始出现的大小各异的光点,而后化成游弋于森林中的仙子,迅速将观赏者由音乐产生的音响与画面联系起来,伴随着钢琴演奏的跳跃性的舞曲旋律,仙子们跳跃于花丛中,偶尔飞舞的身姿则与单簧管吹奏的悠扬的下行音阶式旋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弦乐声部的分弓震音则配合着仙子的身后和魔杖留下的星星点点的余晖。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完美地与乐队各种乐器奏出的音响结合在一起。欣赏者很容易就被画面和声音所感染,通过画面的提示,用耳朵捕捉着音乐每时每刻发出的美妙音色。 中国舞曲“茶”是一首滑稽舞曲,动画用拟人化的蘑菇造型,很好地诠释了这首舞曲的滑稽特征。蘑菇的造型本身十分的可爱,左右摇头的动作与乐曲中由长笛和短笛奏出快速、密集的音阶和颤音融为一体,而画面中蘑菇那滑稽而略显笨重的群舞则形象地诠释了大管在低音区笨重而单调的伴奏以及弦乐的拨弦音色。 在幻想曲系列中,这一类型的作品同样占有较多的比例,比如幻想曲中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杜卡斯的:巫师的学徒、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等。在这种类型的作品中,看似动画展现的剧情好像上升到整个作品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区别于传统动画以人物对话来推动剧情的做法,音乐在动画中充当了表现动画剧情戏剧性、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因此整个动画作品的人物、场景、情节事实上都在将音乐中由乐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音响以及音响原来需要听众去想象的画面和意境进行视觉化的处理。与前两类作品不同的是,这类作品在音乐视觉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更为“宏观”的视角,把握的是对音乐整体结构、音响所勾勒的意境,而较少针对于音乐中具体的节奏型、旋律等“微观”要素的视觉化。下面以火鸟为例。 火鸟原是美籍 _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1910年为芭蕾舞剧火鸟而写的音乐,舞剧原本的剧情根据一个古老的 _传说编写,以伊凡王子爱上了被魔王卡茨软禁的公主扎列维纳为主线,伊凡在火鸟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魔王,解救了自己的心上人并与之结合。迪斯尼动画设计师在为这部音乐设计故事的时候,选取了原来音乐中的“公主之舞”“卡茨之舞”“摇篮曲”“终曲”四个片段,并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诠释音乐,其基本的主题是“死亡与重生”。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主要人物,精灵、麇鹿和火鸟(与舞剧音乐剧情中的火鸟无任何联系),其中精灵是死亡与重生的主角,火鸟是带来死亡的要素,麋鹿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却是精灵重生的关键“人物”。 故事的开始首先响起了“公主之舞”的引子音乐,伴随着长笛那苍白的音调和圆号较为温暖的长音,画面中展现了火山脚下一片沉睡的森林。随后双簧管优美的主题音调衬托下,画面中一只麋鹿缓慢地踱着步伐,走入一个山洞,接着在弦乐群轻柔缠绵的副旋律伴奏下,麋鹿唤醒了精灵,随着旋律的不断发展,精灵展现着自己千变万化的形态以及为大地带来生机的神奇力量。在经历了一段美妙的乐段后,单簧管奏出一支略显忧郁和不安的旋律,而画面中的精灵由于好奇心的驱使,飞入火山口中,小心翼翼地接近并凝望着火山口底中心一块奇特的岩石。就在音乐非常安静的时刻,岩石突然苏醒,化成了恐怖的熔岩火鸟,此时的音乐进入到“卡茨之舞”,原先一切的美好都不复存在,此时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让人只能感受到紧张和恐怖。在狂暴和激烈的音乐进行中,画面中的精灵不断地逃窜,躲避着火鸟的追杀,然而全是徒劳。随着乐队奏出一个强有力的和弦,画面中的火鸟扑向精灵,一切都完了,而音乐也戛然而止。此时“摇篮曲”的音乐响起,伴随着那令人昏昏欲睡的音调,画面中呈现着被熔岩火鸟摧毁的森林,一片死寂。进入“终曲”,圆号模仿着“公主之舞”中引子的旋律,唤起了宣告胜利的音调,画面中精灵则再次重生,随着弦乐队越来越强烈地进行,精灵的力量不断壮大,当音乐将重复的旋律转到雄伟的铜管声部时,精灵飞向了曾让她死亡的火山,并在不断走向*的音乐中,将整个大地都披上了绿色。 纵观整部动画作品,动画设计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重新解读了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在画面和故事上跳出了原来的框架,却又不违背音乐音响本身给听者带来的感受,并充分地把音乐的戏剧性用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幻想曲系列的动画设计师,在为众多西方经典音乐作品设计动画的时候,紧紧抓住了音乐的四大要素:音高组成的旋律、节奏节拍、音色(乐器的音色以及和声的色彩)、音响的强弱。其中旋律决定着画面中物体运动的方向,或上或下、回旋或者随机的运动,节奏节拍决定着物体运动的时间和幅度,音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画面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光影的变化,而音响的强弱则决定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