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_第1页
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_第2页
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_第3页
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_第4页
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培育10亿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导语生猪生产一直是我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我区(原淮阴县)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商品猪和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下,生猪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第一部分现有产业基础与前景分析至2006年,全区生猪饲养量92.5万头,出栏量达61.4万头,猪肉产量达4.42万吨,生猪产值6.2亿元,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9.7%,占农业总产值的17.62%,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1173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455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55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6户。生猪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高。几年来,区、乡财政共拿出资金近500万元,在徐溜、五里、棉花、南陈集、吴集、西宋集、吴城、赵集、老张集、王兴、渔沟等乡镇建成养猪生产基地;在王营、徐溜、五里、刘老庄、码头、吴城、渔沟等乡镇建立了3个种猪场与10个无公害规模化养猪示范园区,规模养殖总量达45万头实施的省级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程,核心区480个养猪户,养猪15万余头,户均纯收入15000元。另外还形成了以合同制和公司代养的养殖模式(公司+农户):如2004年8月,由市政府和区政府牵头,淮安市苏食肉品有限公司和我区养猪专业户签定洋三元肉猪收购合同:苏食肉品有限公司敞开收购符合质量要求的“洋三元”肉猪,收购价格比普通杂交肉猪同期市场价高50元/50公斤;在市场行情低迷时,实行保护价收购,保护价为“洋三元”肉猪饲料价格的三倍再上浮10%-20%,对按合同出售“洋三元”肉猪的实验示范户,每出售一头由市财政给予15元的奖励。该合同签定后,至2006年低,苏食公司已在我区收购了“洋三元”肉猪12.5万头,解决了全区养殖大户的后顾之忧。淮阴正大饲料有限公司于2005年初在我区开展生猪代养项目。至2006年已有20户农户加入了代养项目。二是产品加工与流通取得突破。生猪产业的蓬勃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共有生猪定点屠宰点22个,从事生猪贩运人员230人,年贩运量15万头,屠宰加工企业2家,从事饲料、兽药销售人员500多人。三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区抓住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的契机,通过制定全区生猪养殖技术规范,建立示范基地,全力推进无公害养殖,2004年,在刘老庄、五里等部分乡镇生产的生猪已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并准备在2007年申报淮阴区无公害生猪产地认证,注册“淮猪”商标。与此同时,目前生猪产业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猪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饲养规模小,技术差、质量控制难度大,加之各养殖基地及养殖示范区之间,场场之间户户之间缺乏有机的联合,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供销无法实现一体化,抗市场、疫病风险的能力弱,与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市场难以有效对接。二是品种改良的难度大。受传统养殖习惯的影响,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新品种需要高成本,农民由于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一时无法支付。从而导致一些新品种难以迅速推广。三是养殖总量徘徊不前。目前,农村优势劳动力大量外流,一家一户养殖效益较低,很多农户放弃了养猪,而规模养殖又处于起步阶段,使生猪养殖总量无法快速提升。同时,群众对肉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高,这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二部分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以生猪规模养殖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富民强区为中心,广泛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坚持把新淮猪种质资源保护与以新淮猪和苏淮猪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实施规模化专业养殖为重点,加快产品加工增值增效与市场开发,推进基础设施与技术装配改善,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控制环境污染,建设清洁产业,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农民增收。主要指标:到2009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头,专业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以上,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年出栏商品猪9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含加工),利润3亿元,农民户均收入3500元(具体见附表)。主要内容:生猪产业化建设包括:良种繁育、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基地、饲料生产、生猪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科研开发与配套服务,同时建立生猪产业信息网络工程,让我区的生猪养殖及加工企业有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第三部分产业支撑与抓手基地支撑:现有徐溜、五里、棉花、南陈集、吴集、西宋集、吴城、赵集、老张集、王兴、渔沟等生猪重点基地乡镇,建有生猪养殖专业村40余个;在王营、徐溜、五里、刘老庄、码头、吴城、渔沟等乡镇建成了2个存栏600头以上的种猪场和50多个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支撑:生猪产业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生产模式,以大中型猪场为龙头,充分发挥规模猪场的辐射功能,我区种猪场已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新型瘦肉系苏淮猪,目前正在全区范围内扩繁和推广。由猪场提供三元苗猪,示范点农户负责育肥,育肥后肉猪统一销售,带动猪场所在地区发展三元杂交肉猪生产,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三元杂交肉猪示范区。通过淮阴正大、河南双汇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良种猪收购与加工,拉长生猪产业链,带动全区规模养猪的发展。市场支撑:随着我区生猪良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良种生猪的市场价格一路走高,比普通土种猪每百斤要高出100元左右,销路走俏,生猪及其产品主要销往上海、苏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区内有蒋其兵、王根柱、夏前怀等生猪营销大户,常年收购生猪,外地订单不断,良种肉猪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品牌支撑:现有河南双汇集团企业,淮安金隆肉类加工厂,我区华恒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等生猪肉类加工企业,力争创出我区的生猪产品知名品牌,将与我区码头牛羊肉相媲美,闻名海内外。第四部分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快产业化步伐。通过苏食、正大、大北农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把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使养猪业生产形成规模,把生产中的品种、饲养管理、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品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快科研开发。科研开发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注重科研开发,提高产业综合科技实力,扩大对外宣传,并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实用配套技术,提高产业化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消耗,以增强我区生猪(新淮猪和苏淮猪)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三是加快政策创新。重点包括人才引进、规模养殖扶持、品种选育补贴、生产用地与规费收取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推动和促进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政策方面,大胆采取技术入股等措施,吸引机关、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投身生猪产业发展。农技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优先承包养殖场和养殖基地,并在资金及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惠。第五部分提高组织化程度成立生猪10亿元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领导。把生猪产业的发展作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奖惩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结合我区的生猪产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外企参与生猪产业开发,激活生猪产业发展。根据农村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