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文化论文关于博物馆里的莒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莒文化论文关于博物馆里的莒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莒文化论文关于博物馆里的莒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莒文化论文关于博物馆里的莒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莒文化论文关于博物馆里的莒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把中华文明史上推1000年 文化作用上的莒地,北起胶济铁路,南到陇海铁路,西至沂山蒙山东南侧,东到大海。散落在此区域尤其是莒县内的各类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回顾中华文明的一个通道。 2万余件馆藏文物中,十几尊约半米高,看起来像炮弹模样的陶器是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经学界30多年的研究论证,去年在济南召开的“中国莒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同意,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祖形。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界认为山东的史前文化只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长期研究莒文化的苏兆庆从1956年开始考古工作,在莒县50多年的考古经验使他相信莒县出土的文物和大汶口出土文物有所不同。他大胆推测,莒文化是区别于大汶口文化的、没有中断的区域文化。 1993年出版的莒县文物志记载,莒县发现了120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这些集中的遗址说明约5000年前,这里就有120个村落了,而整个莒县现在也就1200个村庄,说明当时这里就很繁华了。”原山东文物考古所所长张学海表示,“莒县与莒地对解决我国文明起源,文明初步发展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等重大史学与理论课题,具有重大作用。” 陵阳河遗址发掘出全国最早的陶文、最早的陶号,以及大量的酿酒器,这些文物证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5000年以前,以陵阳河为中心的地区突然发展起来,让考古界也感到很奇怪。 在博物馆,一件牛角形陶号吸引了观众。这件陶号1979年出土于陵阳河遗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弥足珍贵。它的发现,以无可雄辩的事实表明,中国东方莒之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由野蛮蒙昧、一盘散沙的时代向着有组织、有纪律的迈进。率先吹响了向文明社会进军的号角。 馆藏文物中,无论是陶器还是青铜器中,酿酒用品和酒器都占了相当大比例。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莒地先民陪葬品中酒器居多。这些用具中,高柄杯数量最多,总663件,占陵阳河大汶口墓葬出土器物总数的45%。 东夷人善饮酒在史书上早有记载。后汉书东夷传中有“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的记载。但东夷人从什么时间酿酒,怎样酿酒,却不得而知。直到1979年大口尊、高柄杯、滤酒缸等大量陶器的出土,揭开了莒地酒文化的面纱。 莒国:夹缝中存活的东夷古国 在莒县,随处都能看到这四个字:勿忘在莒。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本来的历史”(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写的历史”。苏兆庆认为,山东的齐、鲁、莒文化中,齐文化和鲁文化是周人撰写的文化。莒文化是本来的文化,它是用近60年出土的罕见文物,展现自身的历史与文化。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考证,莒国的形成时间,要远远早于齐国和鲁国。 莒地,民众多“好让不争”,喜“衣冠带剑”,皆有君子之风,号称“君子之国”,具有较高的文明水平,文化、等都领先于华夏。商时为“姑幕国”,对巩固商王朝起到很大作用。周代建“莒国”,傲立东方,甚为强大,史称为“东方之雄强”。 早在新石器时代,莒国所处的东夷文化,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3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对两城镇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精美黑陶和玉器。 据英版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000年,两城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境内发掘的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我国文字的始祖。 在西周分封齐、鲁之前,莒地应包括部分齐、鲁之地。到了西周,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有淮夷、莱夷等诸多部落。“齐国和鲁国作为周的诸侯国,所以齐文化、鲁文化是周文化,而莒是土著文化,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和周文化是相抗衡的。”苏兆庆说。 齐国多乱,莒国多次保护其王公避难者,齐桓公即是一例。一日,齐桓公设宴大请宾客,鲍叔牙独坐无言,后对齐桓公说:“我希望大王不要忘记,出奔在莒的那段艰难岁月。”齐桓公听后,连忙起身鞠躬施礼说:“我与士大夫们都不要忘记鲍先生的话,齐国的江山就会永远稳固。”这就是“毋忘在莒”典故的由来。 莒国的北境与齐接壤,西与鲁国为临。莒国在小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曾显露头角。在当时的东夷诸国中,以国土而论,仅次于莱国;同春秋诸强相比,也仅次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