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知识点及阅读方法指导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3、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4、小说种类: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5、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8、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找线索基本方法: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9、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叙(略)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10、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11、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12、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14、给文段拟题目:()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15、划分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16、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17、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5)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6)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7)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18、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关键句的作用:抓住中心句可以了解段落内容。抓住过渡句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抓住含义句可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议论句可以了解文章的中心抓住主旨句可以写作目的。抓住照应句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修辞句可以品味其语言特色。抓住前后矛盾句可以更好的帮助了解文章的主旨。20、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结构上的作用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点题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21、记叙文中的过渡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22、记叙文中的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1)照应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句子用词完全一样,就像修辞中的重复。前后句子用词有变化,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问答式照应。(2)其位置有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作用是揭示或强调标题含义,突出文章中心。行文中的前后照应。作用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完整。2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病体检报告汇编与健康风险分析
- 幼儿园语言活动案例及反思总结
- 建筑工程委托付款流程与协议范本
- 网络游戏私服GM指令操作手册
- 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日志
- 2026北京第一七一中学石景山分校教师招聘1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市民防宣传教育中心公开招聘(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小学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导读与学生思考指导
- 2025湖南郴州市永兴县县直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频操作评分标准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培训课件
- 生活中的理财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例分析与问题探讨课件
- 电工基础培训教材课件
- 论语中的孝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