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汉代法律制度.ppt_第1页
第5章 汉代法律制度.ppt_第2页
第5章 汉代法律制度.ppt_第3页
第5章 汉代法律制度.ppt_第4页
第5章 汉代法律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公元前206-220,本章学习要点: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汉朝统治者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汉律的基本内容,汉初刑制改革以及汉代法制儒家化的特点等。,汉朝的疆域,第一节汉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一、汉初的“黄老思想”1、基本内容“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体现在立法上即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2、汉初行“黄老之术”的背景(1)总结秦亡的教训;(2)汉初经济凋弊,民生困苦。,二、汉武帝以后的“德主刑辅”思想1、基本内容治国先行道德教化,教化不成,再施刑罚。先德后刑,大德小刑。论语为政中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德主刑辅”思想产生背景汉武帝时,意图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儒学被确立为一尊。“德主刑辅”成为此后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第二节汉代立法概况,一、立法活动1、汉初立法(1)三章之法:汉初刘邦颁布。史记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2)汉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篇。由萧何制定。(3)傍章律:十八篇,叔孙通制定,主要为朝仪制度。,2、汉中期立法张汤定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作朝律六篇,至此,汉律六十篇完成。3、东汉立法初期沿用西汉旧制,后期法律日渐严苛。后汉书循吏传:东汉初年,“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二、法律形式:律、令、科、比。1、律:汉代经常适用的基本法律形式;2、令:皇帝的命令;3、科:针对某类事制定的单行法规;4、比:又称“决事比”,比照断案的判例。另外,东汉末年经义注律盛行,共有万言,法律繁复,“典者不能遍睹”。,第三节汉代刑事立法,一、汉代刑法原则1、刑事责任年龄汉代刑事责任年龄在不同帝王时期屡有变化,但其“矜老恤幼”原则贯彻始终。2、亲亲得相首匿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3、贵族官员有罪先请“上请”制度:贵族官僚犯罪,一般司法官吏无权审理,须先奏请皇帝裁断,皇帝可以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减免其刑罚。,二、汉代的刑罚制度(一)刑制改革:汉文景废肉刑1、改革的背景(1)原因:汉初行“黄老之术”,经济恢复,社会安宁。(2)动因:缇萦上书,2、改革的主要内容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时先后三次下令改革。(1)文帝时(2)景帝时,3、改革的历史评价及意义(1)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向文明的标志;(3)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局限:没有彻底废除肉刑。,(二)汉代的刑罚1、死刑:多沿秦制,另有“殊死”刑名。2、徒刑:有了明确的刑期。另有“女徒顾山”,只适用于女犯。“女徒论罪已定,并放归家,不亲役之,但令一月出钱三百,以顾人也。”,三、主要罪名1、危害中央集权制的犯罪阿党与附益;事国人过律;非正;僭越;出界。2、危害君主专制的犯罪欺谩、诋欺;非议诏书;左道。,3、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的犯罪不敬、大不敬;阑入宫殿门4、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大逆不道;群饮酒;首匿;见知故纵。,第四节汉代的婚姻家庭立法,一、婚姻关系1、婚姻的成立(1)婚姻年龄限制(2)一妻多妾制2、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制度。,二、继承制度1、宗祧继承:嫡长子继承制2、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产生;遗嘱继承产生。,第五节汉代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1、中央司法机关廷尉;丞相2、地方司法机关郡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合而为一,二、诉讼与审判制度1、告劾:自诉与公诉2、审理和判决鞫狱:审理案件;断狱:判决案件;传复:经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复审;读鞫:宣读判决。,3、上书复审乞鞫:被告对判决不服,可要求复审。乞鞫以三个月为限。4、执行秋冬行刑。“春夏不用刑,用刑待秋冬”。,三、春秋决狱1、概念: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2、基本原则审断案件时,重视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同时,依据事实,综合考虑,决定量刑。,3、春秋决狱产生的原因及历史评价(1)原因:为了解决汉代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的矛盾。(2)评价:一方面,通过司法的方式实现了对法律制度的一定程度的改造;但另一方面,这一作法在实际运作中易为“擅断论”提供依据。,四、汉律的特点汉律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开端。1、一些法律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2、司法中以儒家理论为指导,实行“春秋决狱”。3、以儒家经典解释法律。,第五章要点内容的理解与思考1基本概念:德主刑辅;九章律;上请制度;亲亲得相首匿;秋冬行刑;春秋决狱2汉初法制思想及其对封建时代的重大影响。3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及其意义。4汉代法律儒家化特点的表现。5汉代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6引经决狱制度评析。,老子:,“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陆贾新语至德:,“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闾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鸟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强弱相扶,小大相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汉书宣帝纪: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韩非子五蠹:,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结论:“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文帝时:“凡当完者,完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景帝时:两次下诏减少笞数,最终,笞五百改为二百,笞三百改为一百,并规定了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施行时中途不得更人。,张咏知杭州。杭有富民,病将死,其子三岁,富民命其婿主家赀,而遗以书曰:他日分财,以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